恆大扶貧三週年 貧困山區驚人蛻變

“開荒開到天邊邊,種地種到山尖尖;起早貪黑都不說,種一坡來收一籮。”這些老百姓的順口溜,道盡了畢節貧困山區的苦楚。

幸運的是,同樣是“苦孩子”出身的恆大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家印看到這一切,並對此感同身受。

為進一步推動黨中央脫貧攻堅重大決策落到實處,更好地踐行民營企業的社會責任,2015年12月,許家印率公司高管奔赴烏蒙貧困山區,組建了2108人的扶貧大軍,正式結對幫扶畢節市大方縣,立志要用三年時間,到2018年底助力大方縣穩定脫貧。自此,一個貴州遙遠的貧困地區與一個來自廣東的世界500強企業正式結緣。

因地制宜產業扶貧唱主角

恆大精心在當地發展蔬菜、肉牛、中藥材和經果林等特色產業化基地482個,引進43家上下游龍頭企業,形成“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基地”的幫扶模式。通過實地考察,恆大將發展肉牛產業作為因地制宜實施產業扶貧的一項重要舉措。

恆大扶貧三週年 貧困山區驚人蛻變

扶貧牛超市

2016年9月,恆大將首批西門塔爾牛調入大方。11月,楊軍家就從扶貧牛超市選了三頭牛。“恆大扶貧牛超市提供全額免息的貸款,幫助我們買到了牛。這種牛比我們當地的土黃牛體格更大、更好賣錢;而且,我們也去參加了恆大組織的農民實用技能培訓,學習了養牛的技術;恆大還給我們的牛免費上了保險,並且免費提供凍精配種。”楊軍說。

恆大扶貧三週年 貧困山區驚人蛻變

楊軍正在給“歡歡”添草料

楊軍道出自己的“算盤”。“每養殖一頭母牛,政府補助1000元的飼草料費用,每生一頭小牛恆大再獎勵1000元,三頭牛生三頭仔光獎補就已經6000元。另外,5個月大的小牛每頭賣6000元不是問題,三頭18000元算是今年的固定資產,這還不算明年要新生的小牛。”

如今的畢節市,已逐漸成為中國的“安格斯和西門塔爾之鄉”,目前,共有68934頭安格斯和西門塔爾基礎母牛在畢節繁衍生息,未來將給更多的貧困老百姓們帶來穩定的分紅收益,確保他們穩定脫貧。

近日恆大援建大方縣恆大50村配套肉牛養殖基地2018年分紅儀式順利舉行,已搬遷入住的貧困群眾在分紅桌前整齊有序地排成兩列,一片喜氣洋洋的景象,看著桌上一疊疊即將發放到他們手上的鈔票,大家都笑得合不攏嘴。

恆大扶貧三週年 貧困山區驚人蛻變

貧困戶領取分紅

造福貧困群眾 實現可“安居”有“樂業”

“入股扶貧牛,年年有分紅”,這只是恆大創新產業扶貧模式,造福畢節市大方縣貧困群眾的一個縮影。

42歲的劉順全是大方縣長石鎮山壩村人,一家五口人的生活僅靠家裡每年種三畝地一千多元收入顯然不夠,在靠著劉順全四處打零工後才勉強維持。

然而,讓劉順全和妻子龍廷梅且喜且憂的是,家裡三個孩子的學雜費和生活費讓一家人愁雲慘淡。

這個情況被恆大扶貧隊員們入戶走訪時瞭解到後,一家五口人被迅速列為恆大肉牛產業扶貧精準幫扶貧困戶。

“我們從澳大利亞引進純種安格斯牛,目前引調繁育的數量達到了33121頭,每年2000萬元的分紅可確保4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同時肉牛全產業鏈還帶動5萬個家庭增收,大方現在已成為全國基因最純、現代化程度最高、產業鏈最完整、牢牢掌握行業話語權的安格斯肉牛基地。”恆大產業扶貧部的扶貧隊員介紹到。

“我和妻子現在都在恆大援建的純種安格斯牛第十六育種場工作,不僅包吃包住,每個月還有6000元的工資。不僅如此,家裡每年還有2500元的分紅,不僅娃兒們的學費不愁,還有餘錢把家裡的房子翻新一下哩!”劉順全談起現在生活的改變,仍感覺像做夢一樣。

如今的劉順全一家有了穩定的收入,兩個在讀大學孩子也能安心地讀書,一家人的生活越來越好。

恆大扶貧三週年 貧困山區驚人蛻變

劉順全正在處理飼料

恆大扶貧三週年 貧困山區驚人蛻變

龍廷梅正在給牛餵食

想當年,恆大此舉讓很多人都頗為詫異。當時恆大正在大踏步發展,在如此關鍵時刻,沒有多少企業會願意分心在商業之外。然而,在紛雜的現實面前,許家印卻最早看到商業之外的東西,毅然將社會責任印刻企業使命之中。

如今距離許家印的三年之約還有30天,大方縣卻已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各項精準扶貧措施已覆蓋大方縣全部18萬貧困人口。援建了50個新農村以及縣城扶貧安置區奢香古鎮,完成了11所小學、13所幼兒園、以及完全中學、職業技術學院、慈善醫院、敬老院、兒童福利院等共計103個重點扶貧項目。讓越來越多像劉順全這樣的困難群眾過上了安居樂業的幸福新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