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人」踐行科技興農 帶動百姓致富——記平羅縣新型職業農民馮連茂


「農人」踐行科技興農 帶動百姓致富——記平羅縣新型職業農民馮連茂

黃渠橋是個人傑地靈的地方,羊羔肉馳名天下,這裡孕育了好多人物故事,馮連茂就是其中一位。大家親切的稱呼他馮常委、馮書記、馮專家。

在這裡,合作社就是五星村老百姓的致富之家。當走到黃渠橋五星村,惠靈路西側一座高大寬敞的場房就會展現在你的眼前,這就是五星村惠民蔬菜種子專業服務合作社。你總能看到一箇中等身材、頭髮花白、精瘦幹練的身影穿梭在廠房和辦公室之間,既要到種子精深加工車間檢查設備運行、檢驗種子淨度、監督崗位安全操作;還要接待來商洽談業務,忙碌的像個“陀螺”,整天不停歇。大家都說,他是心繫農民的大忙人。他,就是平羅縣黃渠橋鎮五星村的黨支部書記、平羅縣五星惠民蔬菜專業服務合作社法人、今年53歲,只有高中文化程度的馮連茂,在當地老百姓眼中可不是一個普通的村書記。

“我們五星村平羅縣糧食主產區,長期種植糧食作物,糧食價格低,土地無法倒茬,產出越來越

低,社員積極性差。近些年來,我們村立足實際,積極調整產業結構,瞄準種植蔬菜行業,大家的收入越來越高,老百姓得到了實惠,所有的事情就好辦了”,馮連茂仔細介紹紅星村情況。

馮連茂所在五星村位於黃渠橋鎮鎮政府東南7公里,轄區8個村民小組,496戶, 1606人。耕地面積7641畝,其中B類耕地2395畝。以蔬菜制種為主,制種面積3260畝,基本形成了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的產業化經營格局。


招財引寶的大好人

蔬菜制種在平羅五星村落地生根,成為促進當地農民增收的“紅媒”產業,還得從馮連茂的一次偶然相遇說起。

80年代初,一名來自河北的種子經銷商到了五星村推銷架豆種子聯繫種植基地,與馮連茂不期而遇,對經銷商款款而談的經銷策略和制種產業的巨大效益,馮連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熱情的招待了這位客商,對客商 “調侃”如獲至寶,對客商的建議言聽計從,並約定了雙方合作的初步意向。

後來經過他主動聯繫,邀請這位“貴客”來做技術指導,在自家僅有的4.7畝上等地裡種下制種架豆,按照“貴客”制定的技術方案精心種植,當年,收穫架豆種子3100餘斤,並按照客商指定的地點,把收穫的全部架豆種子通過物流發給這位貴人,一個星期後,他“夢幻般”的拿到了“貴客” 匯來的18000餘元的匯款單,那種驚喜無以言表。接著他又擴大了種植面積,幾乎把家裡能利用的田地都種上了架豆,年底收入翻了一翻。從此一發而不可收拾,開始開展小規模的開展對外合作制種業務。

脫貧致富的領路人

五星村地勢平坦,靠近黃河,農田渠系配套,灌溉條件優越;土地肥沃,具有良好的種子生產基礎條件;交通便利,基礎設施完善;蔬菜制種病蟲害輕,汙染小,蔬菜制種條件得天獨厚,是全縣重要的蔬菜制種基地。

建立合作社種植蔬菜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剛開始好多農戶不理解、不支持,經過長期的思想工作和培訓引導,最後大家得到了實惠,積極性越來越高了”馮連茂感慨的說。

“閆文平哥倆原來是磚瓦工,對於種植蔬菜抱消極態度,他們親眼看著大傢伙都富了,自己又眼紅。我看到這樣的情況,抓住機會給他們做思想工作,引導示範,讓他們走上種植蔬菜的路子,逐步壯大合作合作社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合作社真正成為了五星村老百姓致富的搖籃。”馮連茂接著介紹。

立足這一優勢,多年來,馮書記始終把發展農作物種業做為促進全村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主要抓手,緊緊圍繞產業提升和農民增收兩大目標,面向市場經濟,以科技為支撐,以特色種植優勢資源為基礎,選定產業,調優結構,培育基地,突出制種產業發展,著力打造農業特色品牌,不斷提高制種產業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水平,推動了全村農業和農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尤其是2007年以來,五星村累計發展蔬菜制種示範點20個,制種面積累計達到7600畝,制種品種有香菜、西葫蘆、梅豆、冬瓜、西瓜、番茄、豌豆、莧菜、菠菜等十幾個品種,畝產量75——300公斤,畝產值在2200——4000元,蔬菜制種成為五星村農民致富增收的驅動產業。

科技創新大能人

2014年國家實施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和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項目,馮連茂是平羅縣第一批遴選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對象。近年來,他先後多次參加了縣、市、區農經站、農廣校及其他農業主管部門組織開展的農村實用人才、新型經營主體帶頭人等培訓班,通過培訓學習,不但提高了認識,轉變了理念,還學到了許多專業知識,在農作物制種方面學得了“一技之長”。他在鑽研製種生產種植技術的同時,不斷探索產業增值途徑,按照制種產業發展的趨勢,精心勾畫產業結構調整,規劃出來了一條以“基地建設為基礎,加工增值為突破”的生產、精選一體化的蔬菜種子產業鏈,在不斷增加收入的同時,帶領群眾擴大蔬菜制種種植規模,每年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30萬元,戶均每年單從蔬菜制種產業中獲取利潤12000多元。

為夯實種業發展基礎,在常規制種擴量、提質、增效的基礎上,他還不斷研發、引進符合市場需求的蔬菜雜交制種新品種,實現制種品種的梯次換代,引進推廣制種新品種20個,建設具有標準化、高效益繁制種基地2600畝。年產種子120萬公斤以上,新優品種制種覆蓋率達到50% 。

2015年,在他的帶動下,全村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00元。全村有4個家庭農場,1個蔬菜制種專業合作社,12戶種植大戶,5家蔬菜制種企業。2016年村集體經濟收入累計達到22萬元,村集體銀行存款76萬元。2016年9月底,貫徹國家財政部、自治區財政廳《關於開展扶持村集體經濟發展試點的指導意見》精神,馮書記積極組織申報了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試點項目,籌備建設了蔬菜種子精選、定量分級包裝生產線,項目申報獲得通過,爭取國家扶持資金200萬元 。該項目自2017年7月投入運行以來,已完成蔬菜種子精選、色選、分級包裝2100噸,實現產值35萬元,按照合作社股權配置及收益分配方案,村集體將增加收入25萬元,入股農戶保底分紅410元,全村將從蔬菜制種產業中獲得的收入總計達到3280萬元。

振興鄉村的帶頭人

一個人富了不算富,帶領大家走共同致富之路是馮連茂建立合作社的終極目標。2016年,在的帶領下,村集體出資註冊成立平羅縣五星惠民蔬菜種子服務專業合作社,建立了村集體成員代表會議、理事會、監事會等機構,完成了股權配置。購置廠房建設用地和一體化種子精選機、比重機、分包機等設備,砌築圍牆900米,建設廠房2100平方米,硬化場地2400平方米,完成投資360萬元。全村400多戶農戶,幾乎家家都從事蔬菜制種生產,有長期從事制種的人員20多名,農民技術骨幹160多名,他們在多年的種子生產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種子生產經驗,熟練掌握了農作物制種的主要技術,蔬菜制種面積逐年擴大,培養了一批種子企業,現有500萬資質的企業3家,300萬資質的企業2家,100萬資質的企業4家。這些企業先後與國內10多個省市的種子、科研單位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係,構建了較完善的市場營銷網絡體系,形成了以蔬菜制種為主的良好的外向型種子產業發展格局。

2018年,加強田間技能培訓,五天時間,培訓300多人次,其中合作社的種植農戶220戶。全年種植蔬菜、制種3200畝,畝均收入2000元,總收入640萬元,戶均收入近3萬元。其中,蔬菜有茄子、架豆、苦瓜、冬瓜、南瓜等,農民可支配收入14200元。

勤奮耕耘不計代價,默默貢獻不講薪酬。馮連茂紮根農村,心繫農業,刻苦鑽研專業知識,為全村蔬菜制種產業的發展付出了艱辛的努力,奉獻著滾燙的情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