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改變世界的顛覆性技術還是瘋狂的泡沫炒作?

區塊鏈這個話題在過去幾年中受到了幾乎所有人的關注。一方面,無論是傳統金融機構、互聯網巨頭,還是政府部門以及各類學術研究機構,無不對這個新生事物表示出濃厚的興趣和關注。區塊鏈甚至出現在《“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之中,可見它所受到的重視程度。

但是另一方面,在過去的幾年中區塊鏈似乎沒能取得重大的進展,雖然可以看到許多關於區塊鏈的新聞,但大多是一些被稱之為「概念驗證」“Proof of Concept“的試點項目,屬於典型的“雷聲大、雨點小”,實際上這項技術並沒有被大範圍地採用。

一個常見的觀點是:除比特幣以外,直到今天區塊鏈還沒有出現其它“殺手級”的應用,除非能夠完成“真實世界的部署”,否則該技術將會淪為雞肋。

在2018年末的今天,我們不禁開始反思:區塊鏈到底是一種改變世界的顛覆性技術,還是人為炒作的泡沫?

關於區塊鏈的一段不為人知的歷史

眾所周知,區塊鏈是從比特幣誕生的。但不太為人所知的是,在那個自稱「中本聰」的人在2008年發佈的那本關於比特幣的白皮書裡,根本就沒有「區塊鏈」這個說法。

事實上,「中本聰」只是在白皮書的不同段落裡提到了“區塊”(Block)和“鏈”(Chain)兩個獨立的名詞,而整本白皮書講的是「比特幣」這個「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如何運作的一些基本原理。

換句話說,「中本聰」的白皮書中只介紹了「比特幣」,而「區塊鏈」這個概念是後人將白皮書中的兩個名詞拼接而成的二次“創新”。

追根溯源,世上本無「區塊鏈」,講的人多了,也就有了「區塊鏈」。

區塊鏈目前所處的歷史階段

目前普遍的認識是,區塊鏈還處於發展的早期階段。在著名的Gartner諮詢公司於今年7月發佈的《2018新技術成熟度曲線》中,區塊鏈即將度過了泡沫炒作階段,開始進入冷靜期。根據Gartner的預計,區塊鏈至少還需要5~10年才能真正成熟落地。

「区块链」:改变世界的颠覆性技术还是疯狂的泡沫炒作?

在中國,由於監管者的不斷努力,之前一段時間對於區塊鏈的瘋狂炒作已經被有效地遏制,但依然有少數人試圖打著區塊鏈的旗號招搖撞騙。

目前區塊鏈所面臨的主要問題是什麼?

對於把區塊鏈當做是一項IT技術的人來說,區塊鏈目前面臨的問題主要包括:隱私保護、併發交易量、跨鏈互操作以及業務持續性等方面,這也是在各類區塊鏈峰會中所能聽到的最多的聲音。

而筆者認為目前區塊鏈所面臨的最大問題恰恰是人們對於區塊鏈在認知上的侷限,把區塊鏈直接和技術劃上等號。

真實的情況是,過去2年中許多金融機構在對區塊鏈進行概念驗證等眾多嘗試後,已經意識到至少在目前階段把區塊鏈當做技術進行商業落地是沒有前途的。

「区块链」:改变世界的颠覆性技术还是疯狂的泡沫炒作?

對於區塊鏈的一些常見認知誤區

區塊鏈商業落地的第一個障礙就是對於它認知上的侷限性。根據筆者的觀察,許多人把區塊鏈理解成一種具象化的技術,例如把區塊鏈稱作是“分佈式賬本技術”,包含“智能合約”、“密碼學”、“零知識證明”等具體的技術領域以及“數據一致性”、“可靠性”、“安全性”等技術特性。單純從技術的角度來看,這樣的區塊鏈其實並沒有特別的革新之處,只是把已有的成熟技術重新排列組合,筆者把它稱之為“狹義區塊鏈”。不難理解,只是依靠技術重組的“狹義區塊鏈”是不太可能產生新的商業價值的。

為什麼區塊鏈不是「分佈式賬本」或「分佈式賬本技術」?

把區塊鏈稱作是「分佈式賬本技術」(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或DLT)最早是在2016年由英國政府在它的一份研究報告中提出的,傳到國內以後被人云亦云地作為區塊鏈的代名詞,還有人進一步把「技術」兩個字去掉,將區塊鏈等同於「分佈式賬本」。

客觀地講,把區塊鏈理解成「分佈式賬本技術」或「分佈式賬本」有它的好處,主要是可以把「區塊鏈」這個從比特幣白皮書中人為提煉創造出來的概念具象化成一種特定的技術或對象,將問題簡單化。

但這同時也帶來了新的問題,所謂「分佈式賬本」說白了就是一個「分佈式數據庫」。如果說區塊鏈就是一種「數據庫」或「數據庫技術」,那它就變成了一個純粹IT技術問題。一個數據庫或一種數據庫技術竟然會引起那麼多主流金融機構、政府、監管者的高度關注,併為它賦予各種顛覆性的意義?這顯然不符合常識。

換句話說,把區塊鏈理解成「分佈式賬本」或「分佈式賬本技術」至少是對於區塊鏈狹義的、侷限性的理解。

同樣的道理,其它一些對於區塊鏈的理解,包括密碼學、智能合約等等,有些是在談區塊鏈的屬性(而非本質),另外一些依然還是侷限於IT技術方面的討論。這些不同角度的理解,雖然不能說是錯的,但至少是不完整、不全面的。

“狹義區塊鏈”與“廣義區塊鏈”

如果我們把對區塊鏈單純技術性的理解稱之為“狹義區塊鏈”的話,在理解了區塊鏈的本質之後我們可以把區塊鏈廣義地定義成一種經過充分博弈後達到的“共識系統”和“自治社區”,或稱之為“廣義區塊鏈”。這樣的區塊鏈首先是一種理念,然後才是技術。

從廣義區塊鏈的角度來看,中本聰也許不是極客中技術最高明的, 但極具哲學思想。他構建出一個通過博弈和激勵來“互相監督”、“不可篡改”的自治社區,並且充分地考慮到了其中所可能發生的衝突、虛假信息以及惡意行為,使得比特幣系統在沒有中心管制的前提下擁有很強的健壯性。

雖然比特幣相對於真實世界的複雜系統來說相對靜態和簡單,但它背後的“廣義區塊鏈”思想具有很大的開創性。

區塊鏈在真實世界中落地的難點

對於區塊鏈的態度,成熟的商業機構往往比較務實,更偏向於利用“狹義區塊鏈”在垂直領域中做一些嘗試,但很快就會發現並沒有實質性的突破和商業價值;而對於區塊鏈技術創新公司而言,雖然試圖實踐“廣義區塊鏈”,但卻往往受制於現有的組織壁壘和治理結構而無法找到理想的落地場景,更多的時候只能做出一些類似於“烏托邦”的去中心化區塊鏈社區或平臺,而這樣的“廣義區塊鏈”本質上講還是沒有脫離比特幣的範疇,是無法對接真實世界的。

雖然有不少宣稱已經落地,但很大程度上這都是一些宣傳,而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大規模商業化應用,只是大家都心照不宣罷了。

區塊鏈與“納什均衡”

就像“雲計算”、“人工智能”一樣,任何新生事物的發展首先是從某個想法或理念開始的,區塊鏈的理念最早是從比特幣之中引申出來的,我們可以把區塊鏈理解成是一個“共識系統”,這個系統具備了這樣一些特徵: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等。

有了理念之後,它並不會馬上變成某種具體的技術或代碼實現,而是需要找到這個理念背後的理論模型或是數學模型,最後才是用技術的手段或是程序代碼將理念最終落地。即:理念-》模型-》技術實現

我們常說:“太陽底下無新事”。區塊鏈也並非全新的發明,除了在日常生活中的體現,在學術界也有對應的理論。1950年,美國著名數學家約翰 · 納什(John Nash)在他那篇僅僅27頁的博士論文“非合作博弈”(Non-Cooperative Games)中提出了一個重要概念,也就是後來被稱為“納什均衡”( Nash equilibrium)的博弈理論。簡單來說,“納什均衡”用數學的方法證明了在一個非合作(非信任)的博弈環境中,每個參與者進行與這個策略環境中其他人無關的自主決策,這樣的策略組合最終將達到一個均衡點使得參與者無法獨自改變自身策略而增加收益。換而言之,在納什均衡的狀態下任何參與者單獨改變自己的策略都不會得到好處。有意思的是,納什作為一個主要研究博弈論和微分幾何學的數學家,他的理論於1994年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

區塊鏈的本質就是達到納什均衡的共識系統,它是一種良性的博弈機制,而非單純的技術創新。

區塊鏈如何真正的落地?

假設我們現在有一個要用區塊鏈進行落地的場景,那麼第一步要做的並不是去找一個所謂的區塊鏈技術架構或者技術平臺,而是要搭建一個“場景實驗室”來模擬區塊鏈真實落地後會發生的情況。

例如,我們可以用區塊鏈來搭建一個新型的互助保險平臺,在有了“場景實驗室”以後,初期可以人為設定一些簡單的規則開始試運行(例如:每個人繳納多少保險費、如何理賠等等),當然我們不可能指望一開始試運行就會很成功,基於初始規則的系統中必然會存在不少的漏洞導致各種各樣的舞弊事件並有導致系統崩潰。

這些問題靠事先的分析很難預測,而是需要在試運行後通過不斷地觀察進行發現,並及時調整規則,通過一定的懲罰和激勵鼓勵參與者之間的互相博弈,並使得系統中的參與者作惡成本要高於他所能獲得的利益。

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需要數學、行為學甚至是倫理學的專業人士參與,從錯綜複雜的用戶行為中歸納出其底層的邏輯並基於此設定合適的博弈規則,以達到最後類似於“納什均衡”的穩定狀態。

一旦穩定的狀態形成,經過博弈之後的共識系統的規則就可以被確立,之後可以通過技術的手段把這些規則變成代碼和軟件。

從這個角度來看,IT技術是實現區塊鏈的最後一步,而每一個落地場景背後的“共識算法”都是各不相同的。

除此之外,在實際的應用中我們往往會採用“中心化”的區塊鏈模式。

區塊鏈即可以是中心化,也可以是去中心化的,兩者的目的都是為了達成共識,即“納什均衡”。

去中心化的區塊鏈是讓參與方在一個非信任的環境中進行自由博弈,就像企業間打價格戰一樣,在經過多次博弈之後會達到一個平衡點。相對而言,去中心化的區塊鏈達到穩定共識的時間較長,如果場景複雜的話,採用去中心化的方法達成共識的效率非常低。

而中心化的區塊鏈是指有一個可以制定博弈規則,並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博弈規則的控制中心,這個中心並非是傳統集權式的權威,而更像是一支球隊的教練,根據球員的表現鼓勵球員間進行良性的競爭,使整個球隊能發揮出最佳的競技狀態。

中心化區塊鏈的一大好處就是形成共識的效率高,更適合在商業環境中落地,具有比較強的可操作性。目前來說區塊鏈要真正落地除了要從場景實驗入手外更重要的要採用中心化的區塊鏈共識模式。

「区块链」:改变世界的颠覆性技术还是疯狂的泡沫炒作?

2018中國軟件產業年度盛宴已盛大啟航!

內容精彩,不容錯過!

獎項參評、參與宣傳片拍攝、大會深度合作、報名參會,請諮詢

2018中國軟件大會組委會】

010-88559465 / 8840 / 8844 / 8999

聯繫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