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辰战争是一场世界大战吗?你怎么看?

好奇熊0304


世界这个概念放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对当时的人们来说是有当时特定的历史解读的。比如,对于希腊人来说,“地中海世界”就是已知世界的全部。对于中世纪的欧洲人来说,欧洲、小亚细亚、中东、北非的已知区域就是全世界。对于当代人来说,整个地球才是世界的全部。


我们把时间退回到公元14世纪末,把地点切换到当时的东亚。在这个历史环境下,还原叙述这场战争,你就会更深刻地了解那场战争以及它所产生的意义。

图/当代人的世界观世界就是整个地球


十四世纪末东亚人的世界观及其微妙的变化

十四世纪的东亚正处于大明王朝统治中国大陆,日本逐渐从战国时代走向统一,朝鲜处于李氏王朝统治之下。在当时的东亚各国人心中,世界还是以中国的大明王朝为核心的“天下”概念,并没有明确的国家观念。


虽然已经有早期的西方人如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的天主教传教士在东亚传教,但是这种外部的冲击还不能对“东亚世界”的整体意识形态造成颠覆性的改变。总之,当时的东亚仍然是一个传统的“儒教世界”今日的中日韩三国领土范围,几乎就是当时东亚居民认识的已知世界的全部了。

但是这种世界观也在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自宋代以来,华夏文明失去了如汉唐时代对东亚地区的影响力,辽、金、蒙古等北方游牧民族政权对中原王朝虎视眈眈。蒙元取代南宋之后,整个以华夏文明作为中心的儒教世界受到了重大打击。


日本、朝鲜等儒教文化圈边缘国家,皆认为“中华以亡”“崖山之后无中华”,甚至认为自己是中华文明的继承者。东亚的中华核心体系松动了。加上大航海时代早期来到东方的沙勿略、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的到来也使得东亚人隐约认识到,“东亚世界”并非世界的全部,真正的全世界远比想象中大的多!

壬辰战争——“儒教世界”的世界大战


涉及到世界大战,必然是国家之间的战争,按理说朝鲜、日本属于大明的藩属国,不应当算作国际间的战争?没错,壬辰战争在大明朝史书中的表述是万历三大征之一,属于平乱的性质。在朝鲜壬辰战争又叫壬辰倭乱,也不像是两国交战的战役名称,但是随着历史学研究的深入,和当代政治环境下的政治需要,壬辰战争逐渐被赋予了全新的定义。如今壬辰战争被定义为是东亚三国逐渐冲破宗藩关系的起点,是东亚近代化的本源。


其实日本名义上是中国的藩属国,受大明皇帝册封。但是日本列岛实质上相当独立,日本长期游离于朝贡体系之外,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更是妄想吞并朝鲜,直捣北京,在东亚大陆建立霸权。在丰臣秀吉的眼中,大明、朝鲜已经是两个国家了。


而在大明的眼中起初并未把这场战争放在眼里,但是随着战事的发展,大明也感觉到了日本的野心不止于朝鲜半岛,大明在战争后期也加强了在半岛的兵力部署,我想此时的大明也不会单纯的把这些侵朝的日本人仅仅看做曾经东南沿海小小的倭寇了吧!

改变东亚政治格局的“世界大战”

壬辰战争后,丰臣秀吉病死,日本进入德川幕府时代。此战的失败使得日本不敢再度轻易挑战东亚大陆上的政权。朝鲜在战争中受伤最大,但对大明王朝更加死心塌地。大明王朝却因此一役,元气大伤,尤其是放松了对东北女真部落的压制,给了女真人大汗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做大做强的历史机遇。几十年后清军入关,取代明朝,开始了满清朝对中国大陆260余年的统治。


图/满清铁骑入关


满清的入关又一次打击了儒教世界的秩序,日本对清王朝的态度与几个世纪前蒙元取代大宋时的态度相似,觉得满人并非中华正统,为日后日本明治维新后的侵华和自助革命党推翻清王朝留下伏笔。朝鲜更是不愿接受明朝的灭亡,即使是政治上归附了满清,但是在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还是保留了明朝的印记。至此东亚各国的天下概念愈加被国家概念所取代,那个以中华为中心构建起来的世界观即将分崩离析,最终必将消失在东亚人的记忆里。


在历史的“原点”呼唤新的世界

综上几个观点,以今天的视角看待壬辰战争,充其量不过是局部的地区性的冲突。但是还原到历史的的“原点”,以当时人们的眼光审视,壬辰战争是“儒教世界”(东亚世界)影响深远的世界级战争,是东亚三国的近代化历史起点,是三国历史的共同记忆,东亚人站在壬辰年的起点开始呼唤“新世界”的到来。


此役对当时的“儒教世界”产生的震动可以与一战对西方殖民帝国的影响相提并论,东亚的朝贡体系即将瓦解,就等东亚的朝贡体系“终结战”——甲午战争的最后一击了。(二战后殖民体系瓦解)


参考文献

【1】宋念申 《发现东亚》 新星出版社 201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