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为了戒色,想了个什么方法,一般人做不到?

羽评郡主


纵横喜欢看书,是从小学认字时候就开始的,因为家是农村的,想要了解这个世界,只能是通过书本,童年的时候最常去的地方就是农村大集的书摊上,直到今天书摊给我的印象都是,一堆书里面有很多关于曾国藩的,比如曾国藩家训,家书什么的,我拿时候喜欢看小说对于这一类的东西并不喜欢,也没怎么看。

随着年龄的增长,纵横接触到很多很多关于曾国藩的“鸡汤文学”,曾国藩就像做人的标杆、道德的戒尺,在为人处世方面,曾国藩代表了儒家在清朝最高的集大成者,又是清朝儒学经世致用的楷模,曾国藩通过科举一步步走上仕途之路,是典型的儒学学而优而择仕的代表。

在清朝为官的同时,曾国藩始终秉承,“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儒家思想,在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捍卫封建王朝的正统性,组建了湘军,在太平天国运动结束后,曾国藩将湘军裁撤,表示对清朝没有异心。

这种为人处世以及官场作风为曾国藩赢得了良好的名声,因此,甚至有人把曾国藩当成圣人来看待。

实际上“圣人”这两个字也就儒家最喜欢提倡,所有那些儒家的大家,后来都被称为圣人,把曾国藩称为圣人,也是从其在儒家中的地位来说的,曾国藩不仅是一个官宦,更是儒学的集大成者。

曾国藩一生奉行“理学”,在政治实践和军事斗争中,曾国藩始终能够应用儒学进行解释,尤其是在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整合上,曾国藩认为应该扬长避短,兼容并包,推动了儒学的发展。

那么,这些又跟曾国藩戒色有什么关系呢?

曾国藩作为圣人,自然是不近女色,儒学发展到宋朝的理学阶段时,为了所谓的道德,已经达到了“存天理,灭人欲”的地步,人是不应该有欲望的,针对于如何消除欲望,理学提出了一系列的做人规范,可以说,学习理学,就是如何学习做人。

曾国藩显然在做人这方面做的极为出色,在戒色这方面,大部分人都说曾国藩是靠写日记来完成的,通过写日记,曾国藩每天都要进行检查、反思、检讨,不断给自己提出很多要求,其实曾国藩戒色也未必全是写日记。

纵横认为,曾国藩的戒色和其做人以及人格修炼,是相辅相成的,曾国藩认为想要活的久,必须要节欲,色欲是欲望中最强烈的部分,为了追求人格的修炼,制定了各种从生理到心理上的做事准则。

在行为准则上,曾国藩每天的作息十分规律,几点起床几点睡觉,每天都会不定时的都要静坐来平复自己的心情,专心致志,以至于每天吃多少饭,都要精打细算。

曾国藩修身律己一辈子,在人生和官场上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最后也只活了61岁,可见曾国藩的养生之道也就一般般!

纵横是最讨厌儒家学说的,不过是一套帮助统治者用思想束缚和管理人的工具,真正来说,男女之乐乃是人类繁衍的基石,也是自然规律,一个人如果克制自己在这方面的想法,其实是在违背自然规律。

只要你喜欢的是你自己的妻子,是你自己的女人,你不去强抢良家妇女,你又何必去自责!

纵横还是那句话,儒家思想的确是万世经典,但我们一定要去辨别的去学习,对于里面的一些糟粕,要懂得识别!


史论纵横


“食色,性也”,自古“色”都是人性难以抵制的欲念。历史上,很多伟人都把戒欲作为锻炼自己自制力、意志力的重要途径,曾国藩就是这样。

(曾国藩)

曾国藩是我国清代著名的理学大师,众所周知,理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即要消灭人的欲望,作为其忠实拥护者的曾国藩时刻以圣人的标准要求自己,色也就成了他首当其冲要戒掉的任务。

其实,曾国藩早年也是一个普通的男子,他也很爱流连美人花丛。在老家的时候,他曾经给多位妓女泼墨挥毫,如“大抵浮生如梦,姑从此处销魂”;又如“都道我不如归去,试问卿于意云何?”

(曾国藩日记)

在他的日记里,也曾经多次为自己的行为自省忏悔,如有次他的朋友娶妻,他听说新娘子很漂亮,就与别人一同起哄要看本尊真容,果然新娘子非常漂亮,结果曾国藩当时就非常动心了。可见,曾国藩一开始也是个普通人,有着同样的七情六欲。

促使曾国藩转变的,是父亲的一封家书。在曾国藩留京任职时,父亲曾经到他那里小住,许是他晚上听到了什么,亦或是无意撞见了什么,返回老家后不久,老爷子就给当时30多岁的曾写了封劝解书,意思就是让他不要太频繁,男儿当志存高远,不应过分流连温柔乡。

(很值得看的书)

收到信后,曾国藩羞愧难当,从此,他狠狠下定决心要节制自己的性欲念。他戒色的当时主要有两个,虽然不是特使高明,但的确非常实用。

一个是写日记。他保持着经常写日记的习惯。在日记里,他有着清醒的慎独意识。比如,有一次,他陪自己的太太睡得时间多了,当时感觉很幸福,后来在日记里,他深刻反省了自己的行为,甚至毫不客气地批评自己为禽兽,以杜绝下次此类事情的发生。

(只能过分家书)

另一个是拼命工作。大家都有体会,繁忙的工作常常使人筋疲力竭、无法顾及其他,精力花在了别的地方,自然也就没有多少心思在男欢女爱上了。

曾国藩的两个方法的确是立竿见影,行之有效的。民国时期,蒋介石看到曾国藩的日记后,也毫不犹豫地效仿他,通过记日记的方式帮助自己控制色欲。

(蒋介石日记的料还可以)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曾国藩那不叫戒色,顶多是不要那么猥琐了。我们说下这件事的起因,事情源于一封来自他父亲的来信,信中他的父亲告诉他他要注意他的个人私人生活。

那时候曾国藩刚考上进士去都城当京官还没有多久,年龄也就是三十多岁,正是一个男人意气风发,血气方刚,春风得意之时。

可能是他父亲,在他北京的家小住了几天,房间隔音不好,让他的父亲听到了什么,或者看到了什么。他的父亲回家后专门为此事写了一封家书,大致内容就是,让他不要这么频繁。



曾国藩收到信后,脸红脖子粗,感到十分的残困。还好曾国藩是个说改就改的人,。在改之前,他又想到了很多关于他比较猥琐的事,比如,有一次他去朋友家参加婚礼,据说新娘子很漂亮,所以,那一天他非要见人家新娘子一面,人家新郎不愿意让见,但是,迫于无奈,还是让他见了,曾国藩见到新娘子的美,惊掉了下吧,当场就硬了,是不是很失礼。这是他自己在日记里记录的,绝对不是我的杜撰。

这样的事曾国藩还在他的日记里记了很多,我们就不多说了。

当他接到父亲的劝解信之后,就打算改邪归正了,真是罪过,罪过呀。



那么曾国藩是如何改的呢?

其实也没有什么高招,就是静坐修心,不要把心思用在这方面,男子汉大丈夫要建功立业,只要把心思投入到工作中,让自己忙碌起来,自然就不会想这件事去了。他老人家做任何事都是说做就做,这也就是为什么他能成为圣人的原因。

还有大家不要小看静坐这件事,很多人办不到的,有闲暇事件的时候就静坐,他戒烟也是玩的这一套,你觉得用这种办法自己可以吗?


史学达人


曾国藩戒色的三大绝招,一般人都学不会,不信你来试试!

近代以来,曾国藩可谓是誉满天下谤满天下,喜欢他的人说他是古今第一完人,讨厌他的人把他斥为汉奸刽子手,喜欢他的人说他是正人君子,讨厌他的人说他是卑鄙小人。曾国藩到底是怎么样一个人,听历史知事给你聊聊。

曾国藩身上发生过很多很有名的小事。

曾国藩还没有中举的时候,夜里读书,一晚上都没有背下来,房梁上的小偷忍无可忍,跳下来给他背了一遍,劝他放弃科举天资太差,随后扬长而去。

曾国藩在京当官时,收入微薄入不敷出,尤其是中进士后长期分配不了工作,房东要赶他走,被他大骂一通而去。可是曾国藩对于同僚们组织的喝花酒活动从来没有落下。

曾国藩身上有很严重的皮肤病,经常痒的难受,曾国藩每次都要挠出血来才能恢复理智。有一次他下基层巡视腐败问题,被当地官员抓起来关进监狱,关了三天,潮湿的环境加剧了他的皮肤病,当他出狱时,已经是精神崩溃的疯子了,好长时间才恢复过来。

也许是曾国藩的严重皮肤病锻炼了他的坚强意志,面对

1,在日记里自省。

儒家有个修身方法是“慎独”,特别重视孤身一人无人监督的情况下的思想行为。曾国藩常常反思自己“有用之岁月,半消磨于妻子”,说自己把有用的时间用于和妻子享受敦伦之乐,白日宣淫实在是蹉跎岁月。有一次见到朋友的漂亮妾室,出演调戏,他就在日记里骂自己“猥亵大不敬”。还有一次,他路上见到美女就产生生理反应,就在日记里骂自己“真是禽兽啊!”

这样持之以恒的骂自己,一般人真的做不到。

2,彻底的禁欲。

儒家思想中,对妻子的爱是“非为色也,乃为子也”,要文明礼让的行周公之礼。对妾室或者妓女,则是真爱了。曾国藩本着“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让自己彻底断绝这种男女情色方面的需要。别人娶三妻四妾,曾国藩只有一妻一妾。别人逛妓院喝花酒,他可是根本不参与!

真正要彻底禁欲,除非变成太监,所以,曾国藩其实做的还不彻底!

3,转移注意力。

当别人热衷敦伦之乐时,曾国藩在做什么?曾国藩转移注意力最好的办法不是玩手机打游戏,因为那时候没有,他会读书下棋。曾国藩酷爱读书,一本书能反反复复读很多次,每次都要不同的心得。曾国藩还喜欢下棋,曾国藩的围棋造诣在当时同僚中难有敌手。

小伙伴们,如果总是想那些不健康的东西,不如向曾国藩老爷子学一点把!

差点忘了,曾国藩年轻时学习特别好,他的老师欧阳凝址把女儿嫁给他了。欧阳妹子洞房花烛夜看到曾国藩浑身的血道子,直接吓晕了!

这样的人,估计这么也色不起来啊!多受女同胞嫌弃啊!


历史知事


正常男人有几个不好色?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多少英雄好汉最终都倒在了女人的肚皮上,金钱美女权力对男人的吸引力,从古至今从来没有变过,而在古代这个男权社会,这三样对于古代男人来说更容易得到的是女人,稍有能力的人便可以三妻四妾,日夜笙歌。曾国藩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家境殷实却不大富大贵,他生性木讷而不聪明绝顶,却凭借着自己的扎实、吃苦耐劳成为了人生赢家。

曾国藩年轻时也是和正常男人一样,每天无心读书,每次读书读到无趣,便会找到妻子鱼水之欢,一番操作之后他又会懊恼异常,怎么样,说到这里有没有感同身受。曾国藩想要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他追求“存天理、灭人欲”,但是奈何自己管不住弟弟,只能每次耽误读书而又懊恼异常。

每次聚会,见到朋友的小妾貌美如花,曾国藩便会忍不住上前调戏打趣,但是回到家后再次懊恼,每天都在日记里写下白天的猥亵行为,长此以往,渴望做圣人的曾国藩都快抑郁了,于是他不得已开始强迫自己戒色。他告别自己要好的妓女,不再每天写着艳诗逗她开心,读书的时候尽量离妻子远一些,以此避免一时按捺不住。

曾国藩喜欢写日记,每次自己忍不住的时候,当天晚上他都会在日记里记下来,在日记里痛骂自己,并且恨不得打自己一巴掌,第二天再有想法,他就会主动去一个僻静的地方读书,修身养性。

就这样,曾国藩渐渐管住了自己,读的书越来越多,后来凭借稳扎稳打,帮助清朝消灭了太平天国,由于他杀人无数,也被人取以“曾剃头”的别号。曾国藩晚年,写下了著名的《曾国藩家书》,后人每每读到,都会由衷佩服曾国藩,甚至有人称他为圣人,千古第一完人。这些暂且不论,单是戒色这一条,估计现在很多有志青年都难以做到,所以曾国藩还是很厉害的。

当然了,有人说曾国藩的时代给了他戒色成功的可能,那时候女人裹小脚,穿着保守,不用多说,看看清末留存的照片就知道了,而现在每到夏天走在街头比古代逛妓院还刺激,所以现代人男戒色比曾国藩难多了,这种说法是借口还是可以理解的理由,你觉得呢?

欢迎朋友们评论区留言,说说你的看法!


无笔史官


所谓“曾国藩戒色”,其前提实际并不存在。

所谓“戒色”者,势必有“好色”之事实,若无“好色”之事实,何戒之有?

查曾国藩日记、家书等,所谓好色之记载无非以下三条:

一、某友纳一妾,曾国藩见之,太美,盛赞之,有些失态了。回去后,其在日记里检讨,称自己此举未免“猥亵大不敬”;

二、某次赴友家宴,见其妻妾美貌,又多看了两眼,不雅。回去后,又在日记中记了一笔:“是日目屡邪视,耻心丧尽。”

三、某日,“人欲横炽,不复能制”,遂与夫人行敦伦之事。当晚日记中,却骂此举“真禽兽矣!”



食、色,性也,此圣人所言;人伦所在,人之天性,又何戒之有?

从以上记载看,完全看不出曾国藩有任何未必人伦道德的举动,更不能作为“好色”之证据。如此等都算好色,岂非天下男子皆色鬼淫棍乎?

是以,本题前提即有误,实不必对此大做文章,我非曾国藩之门徒,却认“曾国藩乃中国最后之圣人”,此谓佛头着粪,于圣人有损,不可无事生非,乱发议论。

否则,无知者真以为“曾国藩好色”矣!



事实上,近现代史上在日记中“戒色”倒确有其人,此人想必大家也非常熟悉,即蒋委员长蒋介石君是也。

作为曾国藩的崇拜者,蒋介石在做黄埔军校校长时,曾将蔡锷所编的《曾胡治兵语录》加以提按并下发学员学习;

“曾胡”者,曾国藩、胡林翼也。

此外,蒋介石亦模仿曾国藩日记修身养性,其日记中即大量记载了中制怒、戒色的情节,材料之多,足以写一篇万字论文。(可参考拙文《蒋介石戒色记》)



关于蒋委员长在日记中的戒色记,那是人物俱在,情节逼真,反思真切,个个有据可考。

幸运的是,蒋委员长虽然确实好色,但也确实戒色成功。尤其在取回宋美龄后,更是滴色不沾,诚可喜可敬也。

最后提醒:不可辱圣人,切记切记。

———————————

谢谢您的阅读!

坑爹史册:作家金满楼的头条号,约起!


坑爹史册


谈及戒色,或许史上仅有一个办法可以一劳永逸,那就是挥刀自宫。然而,作为晚清重臣,一代鸿儒曾国藩自然不能像东方不败一般,更舍不得彻底了却自己的凡根。绞尽脑汁之后,他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自我侮辱!

或许有人会问,自我侮辱怎么就可以戒色呢?曾国藩又是如何自我羞辱的呢?其实,这个道理非常简单,且听我详细说来:

曾国藩这个人谈不上聪明,但个人精力十分充沛。据说,他年轻时夜里苦读,连躲在院子里的贼都背熟了,曾国藩还在自己磨洋工,气得贼都不耐烦开始骂他。

就是这样一个笨人,靠着自己的毅力闯出了一番天地,显然与他强健的体魄和过剩的精力有关。当然,有时候男人精力无处发泄,就容易动歪心思。

尽管曾国藩大名鼎鼎,但却对女人非常热衷。他深知这是个不好的习惯,因而绞尽脑汁来克服这一问题。最终,他决定自我羞辱。

所谓的自我羞辱,就是将自己的言行,尤其是糗事一一记载日记里。曾国藩记日记,不仅是为了日后翻看,也是为了戒色。

道理非常简单,如果曾国藩当日“犯了戒”,就会在日记中如实记载,并对自己进行讽刺、挖苦,甚至咒骂自己“真禽兽矣!”。当他看着这些令人脸红的文字时,心中自然会变得警醒起来,久而久之,便建立了一种羞耻心。

一代风云人物,能够有如此毅力和见识,着实令人钦佩。然而,这种方法或许并非适用于每个人。毕竟,如果对自我挖苦的文字形成了免疫力,岂不是弄得个更加不要脸?莫说戒不了色,甚至会变本加厉呢!


碣石樵子


很多人谈到戒色这个话题,都会淡淡的用一句“食色性也”来打发了,在多数人看来,好色与吃饭是一样的事,都是人之常情。其实,曾国藩起初也是这么认为的,直到出了糗才意识到戒色的重要性。

曾国蕃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是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可以说他的崛起对当时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即便现在,仍旧有很多人参考《曾国藩家书》、曾国藩为人处世之道。

之所以曾国藩一生能取得如此傲人的成绩,与他的经历与后天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在咸丰二年,曾国藩接到诏书,于是开始在长沙筹办乡勇,刚到长沙的曾国藩,意气风发,想要大干一番,然后就颁布了一系列条例,为了整顿社会治安,更是创办了“审案局”,之后又创建湘军。

但是,起初任何事情都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的,曾国藩的理想是好的,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牵扯到八旗绿营,最终和他们起了冲突,曾国藩的几个随从都受伤,自己也差点挨刀。

就在这时候,一直支持他的湖南巡抚骆秉章也倒戈了,不再支持他。最终,曾国藩在现实面前被弄的灰头土脸,这也是他一生中遭遇的重大挫折。

在长沙混不下去的曾国藩,于咸丰三年八月,带着满心悲伤,来到衡阳。到了衡阳之后,曾国藩一心一意训练湘军,国家不供应他这种湘勇的军饷,也没有来自同僚的帮助,没有带兵经验,但曾国藩没有放弃,就想与太平军争雄。

最终,苦心人天不负,在咸丰四年四月,在经历过无数的辛苦之后,曾国藩终于打造出一支一万七千人的湘军,更是在湘潭与太平军多次交锋,歼灭太平军万余人,是清政府面对太平军第一次重大胜利,咸丰给予重奖并放权,之前与曾国藩有矛盾的官员上门道歉,曾国藩这才算在长沙站稳脚跟。

但是,世人很少知道曾国藩之前是一个肤浅好色之徒,他能慢慢的改变心智,取得令人羡慕的成就,完全归功于他戒色、坐禅、苦练心智。

有一次,曾国藩见到自己的下属有一个美貌的小妾,内心竟然动了占为己有的念头,但随即一想,要是因为一个小妾而和下属闹僵,以后的公务没法进展不说,还可能辱没了自己的名声,得不偿失,失道寡助。

于是,经历过这次事件之后,他就想到了一个办法帮自己戒色,用转移注意力以及自我忏悔,只要有时间,他就醉心于汲取知识,不是研究文学就是画画。

如此以来不仅自己的文学素养得到了提高,还充实了生活,没有时间再接触美色了。而在平常生活中,一旦动了色念,就会写日记记录下自己的邪念,目的通过这种方法来鞭策自己。

其实,曾国藩使用写日记的方法来戒色,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很难,一般人是坚持不了的,毕竟长时间坚持做一件枯燥的事需要超强的耐心,并且每个人都是好面子的,谁也不愿意把自己内心邪恶的一面展示出来,或者根本不想提及内心深处的邪恶想法。曾国藩把一切看的很透,他借用了儒家思想,认为一个人的外表有多善良,内心就有多邪恶。



小小嬴政


曾国藩在年轻的时候是一个很好色的人,他曾经在日记中多次记载,在朋友家看到妇女会“注视数次,大无礼”、“目屡邪视”等。而等到他事后的时候又批评自己“直不是人,耻心丧尽,更问其他?”

大家都知道,有些人一旦好色起来,就一切都不管不顾,然而欲火一下去了,就正经起来,仿佛圣人一样,对自己之前的行为唾骂不已。大道理都懂,可一旦实施起来就很困难了,因为很少有人能够控制自己的欲望。

曾国藩自己也在《治心经》中谈到好色这个问题:“所知在好德,而所私在好色,不能去好色之私,则不能不欺其好德之知矣。”意思就是好色从某种角度来讲,是一种自私,好色会导致伤身败德,一个人沉迷于色情,必将影响他的道德修为。

而且纵欲过度会消耗自己的精力,损耗自己的身体。曾国藩深知这一点,他说自己“明知体气羸弱,而不知节制,不孝莫此为大。”然而他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根据他的记载:“午初,人欲横炽,不复能制”,做了“不应该做”的事,于是骂自己“真禽兽矣!”

曾国藩知道,如果长此以往,终究会把自己的身体给拖垮,作为一个对自己要求很严格的人,他知道自己必须要“制欲”,不能让这宝贵的身体被欲望给毁了,于是他创造出了一种很简单,但却很有效的戒色办法。

大家都知道曾国藩有写日记的习惯,不管白天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大事,还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事无巨细,他都要写在日记本里。这样纵欲的事情自然也要写在里面了。每次曾国藩一纵欲,他就要在日记的后面大骂自己畜生。

骂一次没用那就骂两次三次,他这么一个十分讲究的人,骂个几次之后,他就慢慢的节制了自己的欲望。除此之外,他每次欲望来的时候,都会立马离开他所在的位置,要么去工作,要么去读书,通过这样的事情来分心,从而降低自己的欲望。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曾国藩虽然色欲很强,但他能够成功戒色,最主要的还是因为他是个极其自律的人,他对自己说过的话能做到,对自己承诺过的事情能上心,如果换做一个普通人,光是这两种估计还不够,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曾国藩的心性。


魏青衣


曾国藩是晚清时期最著名的大臣之一,他以文官之身组建湘军,打败太平军,获封一等毅勇侯,成为封疆大吏。

不过,曾国藩刚开始也是一个普通男人,酒色方面也没有很强的自制力,他的戒色过程,悦史君认为,也是成功的一个途径。

曾国藩在清朝道光十二年(1832年)到道光十八年(1838年),6年时间把秀才、举人、进士全拿下,27岁的他春风得意。

年轻人事业蒸蒸日上,个人需求方面也正旺盛,曾国藩自然也不例外。

有一次,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来看望他,在家里小住了几天,可能当时曾国藩的宅邸不够大,晚上曾麟书听到了什么不好的响动,临回乡的时候,就委婉地提醒了一下曾国藩,这让曾国藩很尴尬。

然而,曾国藩毕竟是一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而且仕途顺畅,到了清朝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他已经是内阁学士、工部左侍郎。

当时的高官贵人,很多都是三妻四妾,曾国藩虽然满腹经纶,自律能力很强,但还是有控制不住的时候。

有一次,曾国藩去拜访一位朋友,他听说这位朋友有个小妾很漂亮,就在闲谈中,提出要见见这位美人。

朋友虽然有些不太情愿,但最终还是抹不开面子,把小妾叫出来。

曾国藩一见,果然是一位绝色美女,不仅大加赞赏,还有了几分戏谑之言,这让在场的人都很尴尬。

几次事情下来,曾国藩也感到戒色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开始在自己每天的日记里,反省并告诫自己要节欲,向圣贤看齐。

清朝咸丰元年(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第二年,曾国藩回乡奔丧,组建湘军与太平军对抗,直到清朝同治三年(1864年)攻灭太平天国。

这期间曾国藩的军务非常繁忙,他的戒色大计也得以顺利实施,不过,在此期间他还是纳了一个比自己小三十岁的小妾陈氏。

此后的曾国藩,已经是朝廷重臣、封疆大吏,他有更多的事情要做,而且年纪大了,从现在留下来的曾国藩日记来看,他已经完全能够把控自己。

清朝同治十一年(1872年),曾国藩去世,他已经取得了圣人般的成就,留下来的各种著述也成为后人研究的范本。

纵观曾国藩的戒色历程,悦史君认为,坚持每天在日记里进行反思,严格要求自己,同时有大量的工作去做,这是他戒色成功的关键,也是值得大家学习的楷模。


写有趣的历史,讲真实的传奇……

我是悦史君,2018我们一起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