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東:小小西蘭花在脫貧攻堅戰中“怒放”

祁东:小小西兰花在脱贫攻坚战中“怒放”

祁東縣白地市鎮西蘭花種植基地採摘的西蘭花。

祁东:小小西兰花在脱贫攻坚战中“怒放”

村民在西蘭花菜地裡採摘西蘭花。以上圖片由葉友朋 攝

華聲在線12月3日訊(記者 賴泳源 實習生 蔣佳欣)西蘭花營養豐富,深受大眾的喜愛。在祁東縣白地市西蘭花種植基地,成片的西蘭花海不僅為市場供應了新鮮的蔬菜,也成為當地貧困戶脫貧增收的“脫貧菜”。12月3日上午,由中央網信辦指導,湖南省委網信辦、省扶貧辦、省文旅廳、湖南日報社主辦,華聲在線承辦的“精準扶貧 鄉村振興”全國網媒湖南行走進祁東白地市鎮白地市村,看小小西蘭花如何在脫貧攻堅戰中發揮大作用。

車輛剛剛駛入白地市村,只見筆直涓涓的車壁塘河兩旁,盡是碧綠欲滴的西蘭花菜地,冒著初冬的濛濛霧氣茁壯成長。幾位當地的村民站在菜地中央,緩慢地移動,時而彎下腰採摘西蘭花,準備運送到市場上銷售。

但是,誰也想不到,如此生氣盎然的菜地,幾年前70%的土地被拋荒。白地市鎮黨委書記陳一江告訴記者,年輕人都跑到廣東等地打工,村裡只留下了老人和孩子。由於勞動力的相對不足,大片的土地長起了野草,肥沃的土壤未能產出點滴的果實。

改變要從2016年說起。那時候,本鎮的李忠明從廣東回來,成立了衡陽市江南華興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打算把西蘭花引進老家祁東縣。在村裡的幫助下,貧困戶直接將田地託管給村“兩委”,由村“兩委”集體流轉給合作社,同時,貧困戶以自有資金和上級撥付產業扶貧收益金入股合作社,年底收益時獲取股金。

李忠明和蔬菜打了20多年的交道,在蔬菜生產、銷售和行業管理上經驗豐富。不到2年時間,“致富能手”李忠明就把西蘭花種植打造成了白地市等鎮上的主導產業。

為帶動更多農戶參與種植,白地市村實行“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訂單生產+貧困戶”的產業化運作模式之路,開發西蘭花系列產品,與種植戶簽訂“三定”收購合同,與農戶形成利益共同體。同時,衡陽市華興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先後在白地市村等地創建有機西蘭花產業扶貧示範基地,實行免費提供種苗,上門技術指導,保價收購。此外,該公司在廣州江南市場、長沙海吉星市場、武漢四季美市場都建立了農產品“實體+電商”銷售平臺。

“貧困戶現在有三筆收入,分別是土地流轉的租金收入、產業入股的分紅收入和務工收入。”李忠明說,土地流轉每畝一年是250元,產業入股年底有分紅。此外,貧困戶在基地會被優先錄用,每天有80元左右的收入。如果貧困戶願意自行種植西蘭花,合作社優先簽訂訂單,按保底價收購,保證貧困戶的收益。

西蘭花菜地一角,64歲的肖柏蓮把採摘的西蘭花抬到菜畦邊上。她家裡有三口人,兒子在外打工,家中還有一個九歲的孫子。“我們家原來種水稻,三畝多的地一年只能掙兩千多。”自西蘭花種植基地成立以來,她經常來菜地幫忙,每個月有2500元左右的收入,土地流轉和分紅也有收入。她滿臉樂呵地說,自己家去年已經輕鬆脫貧,日子越過越紅火。

通過示範輻射帶動,使貧困戶自願參與產業扶貧,發揮他們的自我創造能力,變“輸血式”扶貧為“造血式”扶貧。農產品種植解決勞動用工1000餘人,每年貧困戶增收1000萬元以上,幫助1450戶4831人脫貧。

“農產品的種植和銷售只是發展的第一步。”白地市鎮黨委書記陳一江說,將來鎮裡還將發展農產品加工、冷鏈物流倉促、鄉村旅遊等在內的第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充分發揮祁東縣農業大縣的優勢,把農業產業做大做強,幫助更多的人增收致富,過上幸福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