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湾区时代的C位之城


广州,大湾区时代的C位之城



广州,大湾区时代的C位之城

2018年10月24日,香港,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图/视觉中国


不必纠结于“北上广深”“北上深广”或“北上杭深”,广州的新名片是:大湾区时代的C位之城。


一线城市,广州凭什么?

就在“北上杭深”被外界热捧的同时,广州这座曾经“得风气之先”的城市,在另一个更具视野、更显气度、更添格局的领域“C位出道”,再次领衔改革的风潮。

这一次,广州不叫花城,不叫羊城,也不叫千年商贸之城,它的名片叫“大湾区时代的C位之城”

广州,大湾区时代的C位之城

2018年5月14日,广州,航拍平流云下的珠江新城。图/视觉中国

01

粤港澳大湾区中最核心的城市

2500年前,古希腊海洋学家地米斯托克利说过一句话:“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一切。”

不论中国还是世界,如今都已进入“城市群”代表过去、“湾区”指向未来的城市发展新阶段。

于是,长三角的升级版称为“环钱江口湾区”;珠三角的升级版叫“环珠江口湾区”,更广为人知的是“粤港澳大湾区”;环渤海城市群的升级版叫“环渤海经济湾区”;胶东半岛城市群的升级版叫

“胶州经济湾区”;北部湾城市群的升级版叫“广西北部经济湾区”……

广州,大湾区时代的C位之城


珠三角城市群升级变身“粤港澳大湾区”。


数据显示,目前世界60%的经济总量集中在“湾区”

,也就是集中在各国入海口要塞处,而全球75%的大城市、70%的工业资本和人口集中在距海岸100公里的海岸带地区。

在湾区时代,所有人都离海洋文明更近了一步,而新时期城市间的竞争,其实是一场场在各大湾区内部展开的卡位之战。

相比在农耕文明时代就已存在的三角洲,湾区是一个海洋色彩非常强烈的地理概念,具有天然的开放属性。经济学家周其仁对湾区的发展逻辑进行过这样的论证:当一个地区通过人口聚集推动经济聚集,再由经济体量反过来刺激人口聚集,这便是城市化的一个动态进程,而“世界三大湾区”则是其中最好的例证。

世界顶级的城市群大多分布在湾区,目前已形成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东京湾区三大湾区鼎立的格局:纽约湾区是金融湾区,是世界金融、证券、期货、保险及外贸机构的聚集地;旧金山湾区是科技湾区,是世界互联网巨头、知名高校的摇篮;东京湾区是产业湾区——连接京滨、京叶两大工业带,制造业、建筑业发达。

广州,大湾区时代的C位之城


全球四大湾区。


坐拥豪华阵容的粤港澳大湾区,则以两个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两大内地一线城市(广州、深圳)以及三个自贸区(前海、横琴、南沙)而与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东京湾区并称为世界四大湾区。

在这个5.6万平方公里、7000万人口、经济体量超10万亿元的湾区里,香港是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是重要的国际航运和贸易中心;深圳是内地金融中心、科创中心、航运中心;而与深港保持一段距离的广州,则处在珠江口“A”字形尖上,是这个湾区里的贸易中心,区域的文化、医疗和物流中心。

广州、东莞、深圳、香港,这四座城市串起了大湾区的黄金中轴线。而在亚太创新经济研究院院长刘江华看来,如果从地理区位、与内地的紧密联系功能看,广州是粤港澳大湾区中最核心的城市,是大湾区联系内地、辐射内地的最佳桥梁和纽带。

那么,大湾区时代的城市卡位战,广州凭什么取胜?

广州,大湾区时代的C位之城


2018年10月17日,广州市南沙区。图/视觉中国


02

“这里以后就是‘广州的尖沙咀’。”

广州的“卡位杀手锏”,是30年前偏安一隅的南沙。

1985年,霍英东带着儿子霍震宇从香港来到南沙。直线距离达到38海里的路程,让三十出头的霍震宇大呼“行路难”。霍英东则不这么看,儿子眼里一片农田的南沙大地,在霍英东看来却是大有可为的“潜力股”。

霍英东把这个面积为澳门三倍的南沙看成“未来广州的尖沙咀”。

霍英东的看法是有道理的。摊开珠三角地图,你会发现南沙处在珠三角地区的几何中心位置,位于珠江口河流和海洋的交汇处,有

“珠三角发展必争之地”的潜质。

南沙这个此前被“广府三邑”即南(海)番(禺)顺(德)瞧不上的穷乡僻壤,一下子在广州城市规划业内暴得大名。

曾经有人调侃南沙只不过是“番罗旺斯(番禺)的‘锅底’(地势低)和西伯利亚”,但最终是霍英东在上世纪80年代慧眼识珠——“如果以南沙为中心画一个圈,那么60公里半径范围内即包含了广州、佛山、南海、番禺、顺德、中山、江门、斗门、珠海、东莞、深圳等珠三角的重要城市。”

广州,大湾区时代的C位之城


广州南沙区位于珠三角中央。


这让霍英东定下了“立足南沙,连结香港,搞活番禺,支援珠江三角洲和广东经济”的南沙新城发展战略。

从1988年起,霍英东先后800多次到访南沙,每来一次,他都会对身边人说:“这里以后就是‘广州的尖沙咀’。”


《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草案明确了南沙的发展地位:“南沙要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门户。未来,南沙将是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绿色智慧宜居城市副中心、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服务功能核心区和共享发展区。”

无怪乎有人为广州的发展这样献策:广州如果想在粤港澳大湾区有大作为,不至于被香港和深圳边缘化,那就必须像建设珠江新城一样去建设南沙

广州,大湾区时代的C位之城


1999年,霍英东在番禺大桥工地视察。南沙原属番禺区,2005年升为广州市辖南沙区。图/视觉中国


03

广州,C位出道的大湾区中心城市

广州的城市新名片是什么?

全球化与世界城市研究网络(GaWC)副主任本·德拉德曾说:“基于GaWC的全球城市数据库,对广州在全球经济中的角色进行比较研究发现,相较于除上海外的长三角城市(诸如南京和杭州),珠三角城市有着更高的全球连通性。”

而在有更高全球连通性的珠三角,广州又一次站在了时代浪潮之巅。根据GaWC的最新监测分析,广州已崛起为继香港、上海和北京之后的中国第四大金融中心

但这并不是广州的城市新定位。在湾区时代的今天,我们可以就广州的城市新定位达成最为广泛和统一的共识:广州是当之无愧的大湾区时代的C位之城。

广州,大湾区时代的C位之城


2018年11月26日,广州国际灯光节开幕。图/视觉中国


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教授林江认为,广州“湾区C位之城”的称号当之无愧:

“广州作为广东的省会城市,在粤港澳大湾区可以发挥很大作用。广州背靠珠三角,又面对港、澳,将内外两种资源进行对接是广州经济发展的重心所在,也与粤港澳大湾区的理念相契合。实际上,广州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具有很大的优势,它处在粤港澳大湾区A字形结构顶端和中部,是大湾区核心枢纽城市。”

“首先,广州是珠三角的中心,四通八达,能够方便地与内地和港澳进行融合;其次,广州是国际航运中心、珠三角地区商贸的集散地,民营企业高度集中,这些都是确保广州能够继续在大湾区中发挥中心城市作用的条件与基础。”

本文首发于《新周刊》528期

作者/P.T.Zutrice 图编/张家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