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桌上,有这三种行为的人要提防,敬而远之是上策!

大家好,我是“琢磨君”,欢迎大家一起来学习更多国学智慧和历史知识。如果您想持续收看本栏目,请点击上方蓝色字“关注”。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饭桌上见真人品,不可与这三种人深交,敬而远之是上策!

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社交应酬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已经成了习以为常、不可或缺的事情。但大家可别小看这个饭桌上的社交,它可是一门大学问,而且它更容易让我们看到一个人的真面目,正所谓“酒品如人品”!

饭桌上,有这三种行为的人要提防,敬而远之是上策!

我们通过饭桌上每个人的言谈举止,就可以判断出其为人。古人总结的经典“识人术”口诀里面经常会提到通过“酒品”来识别人心,比如,诸葛亮的识人七步法之一就是“醉之以酒而观其性”,意思就是说:让一个人“酒后吐真言”,通过一起饮酒来观察对方酒后的言论及性情。

《庄子·列御寇》的识人“九征”之一也是说“醉之以酒而观其侧”,意思就是说:在人喝醉酒时,观察他是否不忘准则。诸如此类的识人术口诀还有很多,琢磨君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举一反三,琢磨君自己也总结出三句关于饭桌上识人的口诀,即:饭桌上,要提防有这三种行为的人,敬而远之是上策!饭桌上见真人品,所以我们不可与这三种人深交,敬而远之是上策!下面我们来一起看一看!

饭桌上,有这三种行为的人要提防,敬而远之是上策!

第一种:喜欢自吹自擂,夸夸其谈的人

我们经常可以在饭桌上见到这种人,他们喝完酒后就话非常多,而且忘乎所以,特别喜欢自我表现,说话嗓门也很大。更有甚者,有些平时沉默寡言的人,喝完酒后,竟然也开始表达高调表现,滔滔不绝,简直是判若两人。

在饭桌上喜欢自吹自擂、夸夸其谈的人大都有多言和骄傲的习惯,有这两种习惯的人不仅给人一直轻浮、不成熟、华而不实、哗众取宠的感觉,而且更容易给他们自己招致祸患,正如曾国藩所说:“古来言凶德致败者约两端;曰长傲,曰多言。”

饭桌上,有这三种行为的人要提防,敬而远之是上策!

曾国藩有一次给父亲举办生日宴,一高兴,在宴会上话很多,还和一位好朋友争执,最后让好友负气而走。事后,他非常后悔,在日记中反思自己的轻浮行为,而且以后再也不酒后多言了。

饭桌上,不仅是言多必失,而且多言给人一种骄傲自负的感觉,又骄傲容易讨人嫌,正所谓“讨人嫌离不得一个骄字”!所以说,饭桌上,不可与喜欢自吹自擂、夸夸其谈的人深交,敬而远之是上策!

饭桌上,有这三种行为的人要提防,敬而远之是上策!

第二种:高傲、冷漠,对人爱理不理的人

饭桌上有那种特别闹腾的人,也有另一个极端——特别高傲、冷漠,对人爱理不理的人。在饭桌上,这种人也是比较普遍,而且他们大多是朋友带的朋友。俗话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那些对人爱理不理的人,着实很冷场,显得格格不入。他们好像表现得不入俗流一样,但为什么又要食人间烟火,参加饭局呢?

曾国藩说:“越自尊大,越见器小”,可见,那些在饭桌上高傲、冷漠,对人爱理不理的人,没有包容他人之心,气量狭窄,所以我们万不可与这种人深交,敬而远之是上策!

饭桌上,有这三种行为的人要提防,敬而远之是上策!

第三种:喜欢劝人喝酒的人

在饭桌上,一个人喜欢滔滔不绝,这只是性格问题,但他又喜欢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到处劝人喝酒,这种人就很可恶了,是人品的问题。近些年来,因为酒桌上劝酒而导致的事故太多了,所以现在国家要求那些劝酒导致严重后果的人承担刑事责任。琢磨君认为,那些在酒桌上喜欢劝人喝酒,将别人灌醉、喝倒的人,人品最差,这种人一定不能再来往。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说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不要强加给他人,要懂得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多喝酒伤害身体,这是众人皆知的事情;而那些喜欢劝酒的人,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痛苦上,以见到别人出丑为快乐,这种人比酒肉朋友还可恶!

饭桌上,有这三种行为的人要提防,敬而远之是上策!

琢磨君前些时听一个朋友A说,她老公身体不舒服,正准备去医院做检查,恰好当天晚上有生意上朋友G叫他们夫妻一起吃饭,他们也去了。在饭桌上,朋友A说:老公身体不舒服,要少喝酒。没想到,朋友G说:没事,先喝酒,喝完酒再去好好检查。碍于情面,夫妻两人陪着朋友G喝酒到了凌晨2点,而且期间一直被人劝酒、灌酒。朋友A第二天早上10点钟醒来,大骂昨天饭桌上的人,并说要和这些人绝交。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好人学好人,亲近坏朋友则后患无穷。虽然说,以上三种人,我们在饭桌上经常会见到,但我们也不能得罪他人,不可表现对他们嗤之以鼻。我们要做的是:不可与他们深交,最好小心提防他们便可,敬而远之是上策!

朋友们,您最讨厌在饭桌上有哪种行为的人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互动!持续观看更多经典国学谋略(菜根谭、鬼谷子、曾国藩、左宗棠等),请点击上方蓝色字“关注”。您的每一次转发、收藏、点赞就是对作者的最大支持!我们下期不见不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