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大咯血的有效药

大咯血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呼吸内科危急重症之一,呼吸系统、心血管疾病为其主要的发病因素,较为常见的有支气管扩张、肺部恶性肿瘤、肺结核。大咯血属因支气管及其周围组织炎症和支气管阻塞所引起的管腔扩张、变形而形成的动脉瘤破裂而引起的大量咯血,临床上将一次咯血超过100 mL或者24 h内咯血超300mL定义为大咯血。垂体后叶素是临床常用的大咯血治疗药物之一,但其疗效不佳,且副作用较多。而进口奥曲肽治疗咯血效果显著,但因其价格昂贵,因而在临床应用方面受到限制。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T)是一种肽类激素。能够抑制胃蛋白酶、胃泌素及胰腺的分泌.同时能降低门静脉压力及内脏血流量,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急性胰腺炎、消化道出血等治疗。本研究将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13年3月~2014年10月收治的50例大咯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注射用生长抑素治疗与脑垂体后叶素治疗大咯血的效果,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现总结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50例大咯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治疗组(n=25)和对照组(n=25)。治疗组男18例,女7例;年龄34~76岁,平均(54.3±9.5)岁;病程8个月一21年,平均(5.2±2.1)年;原发病为支气管肺炎2例,原发病为肺结核2例.原发病为肺癌5例,原发病为支气管扩张16例。对照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31~78岁,平均(55.8+10.6)岁;病程5个月一18年,平均(4.6+2.3)年;原发病为支气管哮喘1例,原发病为支气管肺炎2例,原发病为肺癌3例.原发病为支气管扩张18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以及原发病类型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详细告知本组研究的方法和目的,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与排除标淮

纳入标准:( 次咯血>100 mL或者24 h内咯血>300 mL者;②大咯血的诊断符合《诊断学》第7版嘲的相关标准;③既往有咯血史者。

排除标准:①心肺功能不全以及全身状况较差者;②有凝血功能障碍者;③伴有冠心病、高血压等多种基础性疾病者;④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妇女;⑤未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者;⑥治疗依从性较差或未能完成整个治疗疗程的患者 。

两组患者均给予胸部CT扫描、胸部x线片、血常规、凝血功能等辅助检查,以尽快确诊,经确诊后,给予两组患者监测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根据两组患者原发病,进行抗感染、补液、及时纠正水电解质以及酸碱紊乱等对症治疗。

治疗组缓慢静脉推注生长抑素0.25 mg,用10 mL生理盐水配制作为负荷量,然后以0.25 mg/h微泵静脉推注持续到出血停止24 h后。对照组给予脑垂体后叶素5—10 U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 mL中缓慢静脉注射(10~15 min),持续给予微量泵静脉注射,注速为0.02 U/min,用药至出血停止24 h之后。如经治疗24 h后仍反复出血不止的患者予以其它止血方案。两组患者针对病因药物、化痰、止咳治疗的同时,给予镇静制动、精神安慰及心理护理,必要时给予输血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期间不再使用其他止血药物。治疗期间,密切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反应,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头痛、腹痛、胸闷等,并进行心电图辅助检查。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统计治疗过程中各组患者发生血压变化、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心悸等不良反应数,并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

评价标准关于大咯血治疗有效性国内外尚无明确判定标准,故参照临床垂体后叶素等治疗大咯血的相关文献 :①参照患者临床症状与阳性体征改善情况,将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以及无效3个等级,用药48 h以内,大咯血完全停止为显效;用药72 h大咯血基本停止或仍少量咯~It(24 h咯血量<100 mL)为有效;用药72 h大咯血不止或咯血量无明显减少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生活质量评分: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一36(SF一36)问卷调查表分别从患者的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以及总体生活质量5个方面对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定,每项得分均100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 )表示,两组问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z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O%,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xz=7.969,P<0.O1);治疗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236,P<0.05)。对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均给予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所有患者均成功止血。见表1。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治疗组头痛、恶心呕吐、胸闷以及腹痛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o5);治疗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X2=7.109,P<0.01),见表2。对于有不良反应的患者予以对症处理,对恶心呕吐患者予以抑制胃肠蠕动的药物治疗,采用硝酸甘油进行对心血管不良反应的预防,对于头痛患者酌情给予止痛药。所有患者均全程监控其血压、心电图、电解质变化等指标变化。并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变化,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治疗,如补充钾、钠等,两组均未见严重性不良反应事件发生,且均未见因不良反应而停药或终止治疗的患者。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对照组总体生活质量评分低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946,P<0.05)。见表3。

治疗大咯血的有效药


治疗大咯血的有效药


治疗大咯血的有效药


讨论


大咯血属于危重症状.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尤其在心血管疾病与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中最为多见。该病的主要发病机制为支气管及其周围组织发生炎症、支气管阻塞所导致的支气管壁毁损以及管腔扩张、变形,一般会伴随毛细血管扩张或支气管动脉以及肺动脉末端扩张等吻合。从而形成动脉瘤破裂。故可反复大量咯血,危及生命。如咯血量过多或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患者极易发生窒息或失血性休克甚至死亡,严重影响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唧。目前大咯血的药物治疗仍以脑垂体后叶素为首选,它能使肺小动脉收缩和肺静脉压下降,止血作用肯定㈣。由于其为全身性血管收缩药,不良反应如头痛、血压升高、脸色苍白、心悸、出汗、胸闷、腹痛、便秘及过敏反应等较多,且高血压病、冠心病患者禁忌使用,故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对于咯血处理,临床上常用止血药还有止血敏、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对氨甲基苯甲酸等,其主要是通过作用于凝血机制,增强血小板以及凝血酶的功能来达到止血的功效。然而大咯血的发病机制主要为急性的肺血管或支气管破裂.因而只对患者的凝血机制进行干预是难以奏效的,由此上述药物通常仅作为治疗大咯血患者的辅助药物。

生长抑素是含有多个氨基酸残基的环状多肽。1968年国外学者研究发现。在羊下丘脑中有一种具有抑制生长激素功能的因子,将其命名为生长激素抑制素。1973年,Brazeau等分离出这种多肽,命名为生长抑素。在人体各个系统中均广泛存在,其中以消化系统中最为多见。在调节离子、营养素、神经递质、类固醇激素、生长因子、甲状腺和细胞因子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人体内的生长抑素主要包括生长抑素一14与生长抑素一28。与天然生长抑素相比,人工合成的生长抑素类似物具有半衰期长、选择性强、代谢稳定等特点。目前,临床常用的人工合成生长抑素类似物为奥曲肽(施他宁、善得定)。施他宁与天然生长抑素化学结构和作用完全相同,半衰期仅为1—3 min,在治疗应用时需持续静脉滴注,其价格昂贵,因而临床应用较少。善得定半衰期长达1~2 h,其作用远远优于施他宁。适用于皮下、肌内或静脉注射,其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生长抑素治疗大咯血的主要作用机制与降低肺循环压力以及内脏血流量有关,根据实验和临床研究,生长抑素作用于大咯血患者,可促使患者的肺动脉压快速下降,维持细胞膜的稳定性,保护未受损的黏膜及促进黏膜再生,促进血凝块的收缩,加速血小板聚集.进而有利于破裂处血管的修复.利于咯血停止。正是因为其具有如上效.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大咯血的治疗中。有相关报道,大咯血患者接受生长抑素治疗后,内脏血流量显著减少,使门脉压力降低,而且全身血流动力学无发生改变,因此被广泛应用在临床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治疗。黎小惠等【-s研究报道。将46例大咯血患者分为两组,对基础病予以相应的对症治疗,观察组加用注射用生长抑素,对照组加用脑垂体后叶素,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22%,此外观察组患者腹痛、头痛、恶心、心悸的发生率分别为26.09%、8.70%、0.00%、13.o4%,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6.52%、39.13%、52.17%、43.48%。在本研究中,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P<0.05),与上述研究结论基本吻合,证明生长抑素治疗大咯血有着明确的疗效。治疗组总体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O%,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6.O%(P<0.05),说明在治疗大咯血上生长抑素较垂体后叶素有更高的安全性,不良反应更少;比较两组各项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其差异的显著性.发现在腹痛的发生率上两组的差异显著(P<0.05)。而在头痛、恶心呕吐和胸闷上的发生率差别不明显(P>0.05),说明垂体后叶素治疗大咯血的主要不良反应可能是腹痛。生长抑素治疗大咯血的主要机制是与肺循环压力下降以及内脏血流量减少有关,而且它还具有激素活性,能维持细胞膜的稳定性.对未受损的黏膜进行保护,促进黏膜再生,从而可迅速愈合出血的创面,利于咯血的停止。如相关研究发现生长抑素受体广泛分布在人体各系统组织中 .国内也有相关报道肺结核并咯血采用奥曲肽治疗有较好的效果,由于其选择性地收缩内脏血管,所以不良反应较少。在临床应用中,与传统的脑垂体后叶素相比,注射用生长抑素能早期有效止血,减少输血量,缩短病程,因而尤其适合全身伴有基础疾病、对脑垂体后叶素不耐受或者用常规药物止血不起作用的老年患者,适用面广,且对照组生活质量总评分为(3.2±1.0)分,明显不及治疗组的(4.8±0.9)分。充分表明患者经生长抑素治疗后生活质量可有效改善。

综上所述。生长抑素治疗大咯血具有疗效显著、安全、不良反应少的优点,为大咯血患者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途径。并且综合治疗效果、安全性以及成本效益、实用性及可推广性来看.该方法在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治愈率的同时,还能够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