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陽縣“一鄉一品”養畜模式拓寬富民路

湖南日報12月3日訊(記者 肖祖華 通訊員 張永勇)初冬時節,邵陽縣河伯鄉“易老頭”養殖合作社負責人易定濤每天都在該鄉井子村忙著收購生豬。今年初,合作社在該村給每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免費發放2頭幼豬,保底收購。

“為趕製年貨,現在我們每天收購2頭肥豬熏製臘肉。”易定濤介紹,到今年10月底,通過線上和線下一起發力,合作社銷售額突破1000萬元,帶動當地100多戶貧困戶脫貧致富。

近年來,邵陽縣利用地理優勢和資源優勢,以安全、綠色、有機為發展方向,大力發展“一鄉一品”養畜模式,積極引導和扶持農戶發展適合當地的養殖品種和模式,先後在黃荊鄉、長樂、蔡橋、長陽鋪、巖口鋪等鄉鎮貧困村推廣“1255工程”,即1個農戶建1個標準化棚圈、養20只基礎母羊、流轉5畝草料地、年出欄50只羊;在河伯鄉、黃亭市鎮、羅城鄉、塘渡口鎮等鄉鎮推廣肉牛 “133工程”,即1個農戶養殖3頭能繁母牛、年生產犢牛3頭;在全縣所有適養區中的貧困村推廣生豬“1105工程”,即1戶農戶年出欄10頭特色豬,年獲純收入5000元。該縣畜牧業生產形成了規模化、自動化養殖的格局。

邵陽縣“一鄉一品”養畜模式給貧困戶帶來實實在在的收益。據統計,通過“一鄉一品”養畜模式精準扶貧,今年上半年邵陽縣貧困戶養殖收益比去年同比增長1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