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来和田经济社会发展有何巨变?你想了解的都在这里!

改革开放40年来和田经济社会发展有何巨变?你想了解的都在这里!

改革开放40年来和田经济社会发展有何巨变?你想了解的都在这里!
改革开放40年来和田经济社会发展有何巨变?你想了解的都在这里!

40年砥砺奋进,40年铸就辉煌。改革开放40年来,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在自治区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地委、行署团结带领全地区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同心同德,促进全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

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地区上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坚定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疆方略特别是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求真务实,攻坚克难,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开创经济发展新局面,为维护社会稳定和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发展走上快车道

“改革开放前,农村人连肚子都吃不饱,更别说拥有小汽车了。现在,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购买了小汽车,就算没有小汽车的,也有摩托车,这就是和田40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的最好证明……”今年64岁的和田市文化馆退休职工阿皮孜·衣地力斯谈起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发展变化时感慨地对记者说。

改革开放40年来和田经济社会发展有何巨变?你想了解的都在这里!

40年来,和田各族干部群众不忘初心,奋发有为,开拓进取,使全地区各项经济指标持续快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100万元增长到2017年的268.2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从1978年的1424.8万元上升到2017年的426.1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从1978年的1264.2万元增长到2017年的26.26亿元。工业总产值从1978年的9102万元,上升到2017年的62.13亿元,翻了5番多……

数据代表成就,也彰显温度。这些简单的数字对比,反映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见证着全地区40年来经济发展的可喜变化。

脱贫攻坚精准用力

全面小康迈出坚实步伐

改革开放之初,全地区农村贫困面大,农民收入较低,生活比较困难。推行“包产到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全地区才逐步走上了以畜牧养殖、特色种植、高效设施农业、优质林果等为主导产业的发展道路。40年来,全地区累计脱贫100多万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的53.49元提高到2017年的7817元。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自治区对和田扶贫工作重视程度之高、关怀程度之深、支持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十二五”期间,累计投入扶贫资金19.3亿元。

2018年以来,全地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自治区党委脱贫攻坚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紧盯目标不放松,聚焦靶心不偏移,举全地区之力超常规推进脱贫攻坚,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不出村也能工作挣钱,每个月只要我努力工作,都能拿到上千元的工资。挣到了工资, 在家里的地位也提高了,日子越来越幸福了。”11月20日,和田市肖尔巴格乡尕宗村村民阿米娜·阿塔吾拉在村里的服装厂一边做工,一边高兴地告诉记者。

推行“七个一批”“三个加大力度”脱贫路径,狠抓扶贫措施落实,搭建“县有龙头企业、乡有规模企业、村有卫星工厂、户有小作坊”的四级架构,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在乡村开设“卫星工厂”,带动贫困户就近就地就业,促进村民增收,村民的幸福感越来越强。

截至今年8月底,全地区实现转移就业15.59万人,其中就近就地转移就业8.2万人,6.92万名贫困人口依靠就近就业实现了脱贫。

民生建设谱新篇

发展成果惠人民

“一家人吃饭睡觉都挤在一间屋子里,夏天热得使人难耐,冬天没有暖气,烧的是煤球,所以室内温度低。”11月23日,68岁的和田市古勒巴格街道木尕买里社区居民康万宏激动地对记者诉说着房子的故事。1978年,当时正在和田毛厂工作的康万宏一家3口就挤在一间只有25平方米的土坯房里。

住房紧张的局面,从住土坯房到现在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大房子,从住得拥挤到现在住得舒适。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实施安居富民工程和棚户区改造、廉租房、公共租赁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100多万名各族群众得到实惠,农牧民住进了“水、电、气、厨、厕、浴”功能齐全的安居房。

改革开放以来,全地区从各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文化事业发展等方面入手,加大民生改善,一大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难题得到解决,和田大地呈现出安居乐业、和谐稳定的新画卷。

全地区在校学生从1978年的20多万名增加到2017年的73.37万名,孩子上学从自掏学费、课本费到九年义务教育免费,再到十二年义务教育免费,实现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全覆盖。社会保障事业持续推进,2017年底全地区从业人员达到116.0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仅2.2%。城乡居民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实现老有所养。低保人员全部领取了低保金,基本生活有了可靠保障。

医疗卫生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疗保险、大病救助、商业保险四条保障线,实行全民免费体检,各族群众的健康水平得到可靠保证。基本实现了县有医院、乡有卫生院、村有卫生室,大病不出县、一般病不出乡、小病不出村。新农合参合率达到100%。

真情交融鱼水情深

民族团结一家亲

改革开放以来,全地区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始终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视为事关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工程,突出增强“五个认同”、增进感情、凝聚人心这个重点,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进一步夯实了维护社会稳定的根基,取得了显著成效。

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民族团结,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涌现出了大批民族团结先进模范,有“踏遍昆仑四十载,只为团结幸福水”的水利专家王蔚,有见义勇为的全国道德模范阿不力孜·买买提尼亚孜,有长期用自己的小汽车免费接送各族群众的私车公用大叔艾尼瓦尔·芒苏,有用爱心和真情浇灌民族团结之花的尤良英……他们用实际行动演绎着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民族团结故事。

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以来,地区坚持把交往交流交融作为切入点,把“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融入各族群众日常生活。截至目前,地区7.57万名各族干部职工结对认亲17.44 万户,参与走访见面的干部职工累计达578.18万人次,开展各类活动107.39万场次,累计捐款9490.3万元,为群众办实事好事108.65万件,惠及各族群众262万户次。

40年春风化雨,40年众志成城。40年来,全地区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民生状况持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历史跨越,书写了一篇又一篇的辉煌篇章,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