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简称阿坝州,是四川省的一个民族自治州,藏族和羌族为主要人口,位于四川省西北部,与青海省、甘肃省交界。全自治州以高海拔山区为主,其北部传统上属于安多地区,西部金川县、小金县传统上属于康区。

幅员面积83,426平方公里,辖1市12县(马尔康市、九寨沟县、小金县、阿坝县、若尔盖县、红原县、壤塘县、汶川县、理县、茂县、松潘县、金川县、黑水县),行政中心驻地马尔康市。阿坝州是四川省第二大藏区和中国羌族的主要聚居区。

阿坝州有九寨沟、黄龙等世界自然遗产。阿坝州被世界旅游专家誉为世界生态旅游最佳目的地。2012年入选“2012年度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历史沿革

战国时,公元前316年秦置湔氐道(今松潘),阿坝州始有建制。

西汉置汶山郡。晋、隋袭旧制有所拓展。唐代建置时有兴废,演变频繁。宋置茂州通化郡、威州维川郡。

元为土司制度之始,明置于茂州、威州、松潘卫,分辖各土司及千户所。

清设茂州、理番厅、松潘厅、懋功厅。民国之初改厅州为县,继后设松理懋茂汶屯殖督办公署,后改为四川省第十六行政督察区,辖松潘、茂县、汶川、理县、懋功(今小金)、靖化(今金川)6县及草地65部、20个土司、11个屯守备。

1952年茂县专区属四川省领导。

1953年1月1日撤销茂县专区,改设四川省藏族自治区。原懋功县改称小金县(驻美兴镇);原靖化县改称大金县;由松潘县部分地区设置南坪县(驻南坪);理县驻地迁杂谷脑。原阿坝地区改设阿坝县(驻中阿坝);原黑水地区改设芦花县(驻芦花);原若尔盖地区改设若尔盖县(驻纳摩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走进阿坝(2张)

寺);大金县的绰斯甲地区建立县级行政委员会(驻舟山)。将卓克基、松岗、党坝、梭磨四土司分别建立相当于区的政权机构,并在四土的中心地区马尔康暂设相当于县级的行政机构--四川省藏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事处。四川省藏族自治区辖10县、1县级行政委员会、1县级办事处。

1954年芦花县改名黑水县,若尔盖县由纳摩寺迁驻达扎寺。

1955年四川省藏族自治区改设阿坝藏族自治州,自治州人民委员会驻刷经寺。

1956年原四川省藏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事处(四土)改设为马尔康县。绰斯甲行政委员会改为绰斯甲县,驻地迁观音桥。阿坝藏族自治州辖12县。

1958年阿坝藏族自治州驻地由刷经寺迁马尔康县城。由壤塘行政委员会设立壤塘县(驻南木达)。撤销茂县、汶川2县。同年7月7日由原茂县、汶川2县全部辖区和理县部分地区合并设立茂汶羌族自治县(驻威州镇)。理县迁驻刷经寺。阿坝藏族自治州辖11县、1自治县。

1959年壤塘县迁驻壤塘;理县迁驻哈拉玛。

1960年撤销理县,以原理县和阿坝县的部分地区设立红原县(驻哈拉玛);原理县的其余地区并入茂汶羌族自治县和马尔康县。撤销南坪县,并入松潘县。大金县改名为金川县。撤销绰斯甲县,并入金川、壤塘2县。阿坝藏族自治州辖9县、1自治县。

1963年恢复南坪(驻南坪)、汶川(驻威州镇)、理县(驻杂谷脑)3县;茂汶羌族自治县由威州镇迁驻凤仪镇。阿坝藏族自治州辖12县、1自治县。

1987年,阿坝藏族自治州更名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3]

2015年10月四川省阿坝州马尔康县撤县建市获国务院通过。 [4]

行政区划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辖1个县级市、12个县,面积84242平方千米。阿坝州包括马尔康市、金川县、小金县、阿坝县、若尔盖县、红原县、壤塘县、汶川县、理县、茂县、松潘县、九寨沟县、黑水县。 [1]

汶川县4083 k㎡威州镇、绵虒镇、映秀镇、卧龙镇、水磨镇、漩口镇、龙溪乡、克枯乡、雁门乡、草坡乡、银杏乡、耿达乡、三江乡理县4318 k㎡杂谷脑镇、米亚罗镇、古尔沟镇、薛城镇、夹壁乡、朴头乡、甘堡乡、蒲溪乡、上孟乡、下孟乡、木卡乡、通化乡、桃坪乡茂县4075 k㎡凤仪镇、南新镇、回龙乡、叠溪镇、东兴乡、渭门乡、永和乡、沟口乡、光明乡、富顺乡、土门乡、黑虎乡、飞虹乡、三龙乡、白溪乡、洼底乡、石大关乡、太平乡、松坪沟乡、 曲谷乡、雅都乡松藩县8486 k㎡进安镇、川主寺镇、进安回族乡、十里回族乡、青云乡、安宏乡、大寨乡、牟尼乡、镇江关乡、镇坪乡、岷江乡、大姓乡、白羊乡、红土乡、红扎乡、小姓乡、燕云乡、山巴乡、水晶乡、小河乡、施家堡乡、黄龙乡、上八寨乡、下八寨乡、草原乡九寨沟县5286 k㎡南坪镇、漳扎镇、永和乡、白河乡、双河乡、保华乡、罗依乡、勿角乡、马家乡、郭元乡、草地乡、陵江乡、黑河乡、玉瓦乡、大录乡金川县5524 k㎡金川镇、观音桥镇、沙耳乡、庆宁乡、咯尔乡、勒乌乡、万林乡、河东乡、河西乡、集沐乡、撒瓦脚乡、卡拉脚乡、俄热乡、太阳河乡、二嘎里乡、阿科里乡、安宁乡、卡撒乡、 曾达乡、独松乡、马尔邦乡、马奈乡、毛日乡小金县5571 k㎡美兴镇、日隆镇、老营乡、崇德乡、新桥乡、美沃乡、沙龙乡、宅垄乡、新格乡、达维乡、日尔乡、结斯乡、沃日乡、木坡乡、两河乡、抚边乡、八角乡、双柏乡、窝底乡、汗牛乡、潘安乡黑水县4154 k㎡芦花镇、卡龙镇、沙石多乡、红岩乡、麻窝乡、双溜索乡、瓦钵梁子乡、色尔古乡、石碉楼乡、龙坝乡、洛多乡、木苏乡、维古乡、知木林乡、扎窝乡、晴朗乡、慈坝乡马尔康市6639 k㎡马尔康镇、卓克基镇、松岗镇、梭磨乡、白湾乡、党坝乡、木尔宗乡、脚木足乡、沙尔宗乡、龙尔甲乡、大藏乡、康山乡、草登乡、日部乡壤塘县6836 k㎡壤柯镇、蒲西乡、宗科乡、石里乡、吾伊乡、岗木达乡、上杜柯乡、茸木达乡、南木达乡、尕多乡、中壤塘乡、上壤塘乡阿坝县10435 k㎡阿坝镇、哇尔玛乡、麦昆乡、河支乡、龙藏乡、求吉玛乡、甲尔多乡、各莫乡、德格乡、四洼乡、安斗乡、柯河乡、垮沙乡、安羌乡、查理乡、茸安乡、洛尔达乡、麦尔玛乡、贾洛乡若尔盖县10437 k㎡达扎寺镇、班佑乡、阿西乡、唐克乡、辖曼乡、红星乡、麦溪乡、嫩哇乡、冻列乡 崇尔乡、热尔乡、占哇乡、降扎乡、巴西乡、阿西茸乡、求吉乡、包座乡红原县8398 k㎡邛溪镇、刷经寺镇、安曲乡、龙日乡、江茸乡、查尔玛乡、瓦切乡、阿木乡、壤口乡、麦洼乡、色地乡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地形地貌

阿坝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北端与川西北高山峡谷的结合部,地貌以高原和高山峡谷为主。东南部为高山峡谷区,中部为山原区,西北部为高原区。 [6]

气候特征

阿坝气温自东南向西北并随海拔由低到高而相应降低。西北部的丘状高原属大陆高原性气候,四季气温无明显差别,冬季严寒漫长,夏季凉寒湿润,年平均气温0.8℃~4.3℃。山原地带为温凉半湿润气候,夏季温凉,冬春寒冷,干湿季明显,气候呈垂直变化,高山潮湿寒冷,河谷干燥温凉,年平均气温5.6℃~8.9℃。高山峡谷地带,随着海拔高度变化,气候从亚热带到温带、寒温带、寒带,呈明显的垂直性差异,海拔2500米以下的河谷地带降水集中,蒸发快,成为干旱、半干旱地带,海拔2500~4100米的坡谷地带是寒温带,年平均气温1℃~5℃,海拔4100米以上为寒带,终年积雪,长冬无夏。 [6]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阿坝州蕴藏的矿产资源极其丰富。迄今为止,已发现矿种54个,大型矿床12处,中型矿床10处,小型矿床36处。优势矿种有金、锂、花岗石、大理石、水泥用石灰石、泥炭、矿泉水、石榴子石、泥炭、温泉等。

已探明黄金储量116吨,约占四川省的49%。随着地勘工作的不断深入,金矿储量还会逐步增加。

锂辉矿分布在马尔康、金川两县境内,探明储量(矿石量)1546.5万吨,居四川省第二位,平均品位1~1.2%。呈现集中、埋藏浅、易开采等特点,且锂矿与国内紧缺的铌钽矿共生。

大理石已探明储量1239万立方米,占四川省的33%,优势品种“蜀金伯”被列入全国80个“名特石材品种”,主要分布在小金和汶川两县境内,品种主要有“夹金花”、“竹叶青”等,其中“夹金花”被列入全省40个花岗石“名特石材品种”。

水泥用石灰石主要分布在汶川境内,已探明储量5000万吨,占全省的22%,远景资源储量在20亿吨以上,居四川省第一。

泥炭已探明储量5000万吨,远景资源储量在19亿吨以上,居世界之首,主要分布在红原、若尔盖、阿坝县境内。

石榴子石为四川省内独有,已探明储量1398万吨,分布在理县、汶川境内。

矿泉水境内矿泉水资源十分丰富,已探明的矿泉水有九寨沟、松潘、理县、若尔盖等6处。水温在35∽62度之间,具有很高的医疗保健价值。 [7]

水能资源

阿坝州境内江河纵横。黄河在阿坝州流经165公里。长江上游四川境内的主要支流岷江、嘉陵江、涪江均发源于阿坝州。岷江干流及最大支流大渡河纵贯全境,其流域内水量充沛、天然落差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全州大小河流530余条,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446亿m3。水能理论蕴藏量1933万千瓦,占四川省水能蕴藏量的14%;可开发量1400万千瓦,占四川省的11%;水能资源特点是河流落差大,距离负荷中心近,年发电小时长,各类电站单位造价低。

截至2010年4月底,全州发电额定装机容量358 万千瓦,并网投运装机容量318.3万千瓦。其中:“5·12”汶川特大地震后恢复装机容量253.16万千瓦,正在恢复36.6万千瓦。特大地震后,新增柳坪、狮子坪等8座水电站,总装机68.3万千瓦。装机190万千瓦的大渡河双江口电站已经进入前期准备阶段。

截至2010年4月底,全州已恢复110千伏~500千伏电网变电容量261.56万千伏安。恢复110千伏、220千伏、500千伏电网输电线路1460公里,未恢复175公里。

生物资源

截至2009年底,全州已建立包括森林类型、湿地类型、野生动植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25处,总面积218.6万公顷,占全州幅员面积的26%。其中,国家级4处:九寨沟、卧龙、四姑娘山、若尔盖辖曼,面积48.7万公顷;省级12处:黄龙、白羊、勿角、白河、铁布、宝顶沟、米亚罗、草坡、曼则塘、三打古、南莫且、弓杠岭,面积91.6万公顷。有各类植物资源1500余种(其中:药用植物1200种,芳香油植物70种,淀粉植物37种,油脂植物80种,纤维植物79种,单宁植物68种)。有野生动物381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76种(其中一级保护23种、二级保护53种),珍稀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黑颈鹤、梅花鹿、猕猴、牛羚等。阿坝州是四川省植物资源最丰富地区之一。是成都平原及长江、黄河上游的“绿色生态屏障”和著名的“珍贵生物基因宝库”。[8]

人口民族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风光(3张)

2017年末,全州户籍人口915235人,其中:男性466196人,女性449039人;藏族537425人、羌族169395人、汉族177458人、回族29081人,其他民族1876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分别为58.7%、18.5%、19.4%、3.2%、0.2%。

2017年末,全州常住人口94.01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38.92%,比上年提高1.06个百分点。人口出生率8.72‰,人口死亡率3.46‰,人口自然增长率5.26‰。 [9]

经济

综述

2017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95.1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6.44亿元,增长3.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2.0%,拉动经济增长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141.34亿元,增长6.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0.8%,拉动经济增长3.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107.38亿元,增长0.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2%,拉动经济增长0.3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1487元,增长3.5%。 [9]

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5.7:47.2:37.1调整为15.7:47.9:36.4,第二产业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上年减少0.7个百分点,第一产业与上年持平。

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38.59亿元,比上年增长4.2%,占GDP的比重达47.0%,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9.8%,其中,民营经济增加值133.82亿元,增长4.1%。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45.3%,民营经济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18亿元,增长2.8%,第二产业增加值77.66亿元,增长7.1%,第三产业增加值29.98亿元,下降2.3%。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1.2%,涨幅比上年减少1个百分点,其中:居住类最高,为5.2%,医疗保健价格上涨4.4%,交通和通信上涨0.7%。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同比上涨0.4%。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上涨6.4%,购进价格(IPI)上涨4.4%。 [9]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40.14亿元,同比下降13.6%,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04.27亿元,下降12.7%。全社会投资中,基础设施投资140.0亿元,下降24.8%;产业投资90.26亿元,下降2.4%;民生及社会事业投资93.44亿元,增长2.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1.29亿元,下降16.3%;第二产业投资98.36亿元,下降2.7%,其中工业投资94.73亿元,下降2.5%;第三产业投资230.49亿元,下降17.4%。三次产业投资比例为3.3:28.9:67.8。2017年全年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141个,完成投资226.35亿元,占总投资的66.5%,其中,计划总投资亿元及以上项目91个,完成投资209.70亿元,占总投资的61.7%。 [9]

第一产业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产业及经济发展(8张)

全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2.4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3%,其中:农业产值21.27亿元,增长3.9%;林业产值4.81亿元,增长5.7%;畜牧业产值42.65亿元,增长2.5%;渔业产值0.05亿元,下降4.8%;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3.69亿元,增长7.4%。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8.1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3%,年末,灌溉面积30.76千公顷,其中耕地有效灌溉面积24.11千公顷。新增农业机械总动力0.224万千瓦,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达77.4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0.3%。全年农村用电量2.4亿度,增长3.7%。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8.12万公顷,增长0.3 %。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16万公顷,增长1.2 %;粮食总产量16.41万吨,增长2.1 %;蔬菜产量77.71万吨,与上年持平;园林水果产量18.98万吨,增长11.0%。 [9]

新建林业产业基地1662公顷(其中新建特色水果基地246公顷),低产改造398公顷(其中特色水果低产改造50公顷)。造林面积2.37万公顷,其中封山育林0.68万公顷,人工造林(一般造林)1.69万公顷。森林抚育1.61万公顷。全州森林覆盖率25.5%。

全年出栏生猪44.51万头,比上年增长2%;出栏牛43.58万头,增长1%;出栏羊36.54万只,增长2.8%;出栏兔67.44万只,增长1.8%。年末猪存栏33.92万头,增长2.2%;牛存栏175.48万头,增长0.9%。全年肉类总产量9.09万吨,增长3.1%。其中:猪肉产量3.18万吨,增长1.8%;牛肉产量4.97万吨,增长4.3%。奶类产量12.77万吨,增长5.4%。 [9]

第二产业

全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114.05亿元,比上年增长6.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2.9%,拉动经济增长2.5个百分点。工业化率为38.6%。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5户,实现工业总产值216.4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0%。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增加值下降2.3%,重工业增加值增长1.6%。主要产品中,鲜、冷藏肉增长9.8%,乳制品增长89.9%,硅增长4.3%,农用薄膜31.5%,水泥增长7%,原铝(电解铝)增长39.9%,铝合金增长9.9%,发电量增长2.4%。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0.57亿元,比上年增长3.8%。盈亏相抵后实现利税总额17.68亿元,下降3.3%。产品销售率87.7%,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

2017年末,全州具备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共有81户,比上年增加50户,其中有工作量的企业74户。全年建筑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9.23亿元,比上年增长57%,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总产值1.97亿元。竣工产值15.60亿元,增长41.6%。房屋建筑施工面积95.24万平方米,增长88.9%。房屋建筑竣工面积58.3万平方米,增长68%。 [9]

第三产业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81亿元,比上年增长2.3%。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实现零售额65.9亿元,增长2.6%,乡村实现零售额19.91亿元,增长1.2%。按国民经济行业分,批发业实现零售额10.82亿元,增长11.6%,零售业49.19亿元,住宿业12.94亿元,均与上年持平,餐饮业12.86亿元,增长6.8%。

2017年实现进出口总额3337.5万美元,比上年下降5.5%,其中:出口2352.4万美元,下降10.3%,进口985.1万美元,增长8.1%。实际利用外资908.6万美元。

2017年,到位国内州外资金78.70亿元,其中,到位国内省外资金43.03亿元;完成固定资产到位资金25.77亿元。新引进项目38个,协议引资额达134亿元,引进正式投资合作项目23个,协议引资额达87.98亿元。

全年接待游客2909.5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35.72亿元,分别比上年下降22.6%和26.0%。九黄机场进出港航班4942架次,旅客吞吐量52.86万人次(其中,进港26.62万人次,出港26.24万人次),分别下降51.3%和62.8%。 [9]

全年全州保险机构保费总收入6.33亿元,比上年增长20.7%。其中:人身险1.82亿元,增长27.4%;财产险4.50亿元,增长18.2%。已决赔案件数5.3万件,下降33.4%;已决赔案件金额2.31亿元,下降8.9%。

2017年末,全州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594.93亿元,比上年增长4.7%,其中住户存款余额233.13亿元,增长8.1%,本外币贷款余额269.70亿元,增长6.8%,其中:短期贷款31.86亿元,同比下降4.1%,中长期贷款236.15亿元,同比增长10.2%。住户贷款73.14亿元,同比增长4%。

全年全州保险机构保费总收入6.33亿元,比上年增长20.7%。其中:人身险1.82亿元,增长27.4%;财产险4.50亿元,增长18.2%。已决赔案件数5.3万件,下降33.4%;已决赔案件金额2.31亿元,下降8.9%。 [9]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4.87亿元,比上年下降60.3%。商品房施工面积13.37万平方米,下降50.3%;商品房销售建筑面积1.45万平方米,下降74.4%。  [9]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7年,全州有普通高等院校1所,专任教师389人,普通本科招生1804人,在校生3720人,普通专科招生1206人,在校生4365人,毕业生1903人。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4所,专任教师384人,在校生3516人。小学243所,专任教师6446人,在校生62911人。普通中学55所(含九年一贯制12所),专任教师4116人(含完全中学初中部分),在校生43334人;普通中学中高中18所,专任教师1421人,在校生16118人。幼儿园312所,在园幼儿29633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75%。9+3在校生2558人,应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5%。 [9]

科技事业

2017年,全年获批四川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项目2家。年末,全州有省认定的新材料产业化基地1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家,全年申请专利259件,专利授权200件。 [9]

文化事业

2017年,全州有国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4个,文化站219个,博物馆(纪念馆)8个,公共图书馆14个,图书馆书籍总藏量71.7万册。有农家书屋1354个。有州广播电视台1座,县广播电视台13座,有线电视用户6.76万户,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92.4%和98.3%。 [9]

医疗事业

2017年,全州有卫生机构(含村卫生室)1656个,其中:医院36个,卫生院221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1个,采供血机构1个,村卫生室1243个。卫生机构拥有床位4551张。有卫生技术人员6316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092人,注册护士1992人。医疗机构病床使用率为61.0%。婴儿死亡率7.27‰,低于全省民族地区平均水平。孕产妇住院分娩率93.8%。甲乙丙类传染病发病率与去年同比下降6.1%。 [9]

体育事业

2017年,全年开展各类群众体育活动47次,参与人数达39.8万人次,体育人口比例达41.5%。免费开放体育场馆28万人次。完成169个农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个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开展“三下乡”群众体育活动4场,向基层捐赠1批健身器材、设施,总资金45万元。销售体育彩票3500万元。全年圆满举办阿坝县第八届全国藏棋邀请赛、阿坝州2017ABA综合格斗国际挑战赛、四川省业余足球联赛(阿坝赛区)暨阿坝州第十七届“雪山杯”足球赛等共计10大赛事。 [9]

社会保障

2017年,全州参加养老保险人数54.67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21.31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33.36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87.88万人,其中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72.54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7.09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9.71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3.58万人。

全年共有4.14万人纳入城市低保,8.95万人纳入农村低保,城市和农村低保标准分别为460元/月和275元/月。全州纳入农村五保供养7848人,其中:集中供养1273人,集中供养率16.2%。实施医疗救助118936人,发放医疗救助资金5771.44万元,重点救助对象政策范围内住院自付费用救助比例达到70%,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人次占直接救助人次比例达到26.6%。销售福利彩票7570.45万元,同比增长1.9%。 [9]

人民生活

2017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264元,比上年增收2216元,增长7.9%。其中,工资性收入22513元、增长5.9%,经营净收入5477元、增长12.5%,财产净收入1102元、增长15.9%,转移净收入1172元、增长22.2%。人均消费支出20443元,增长7.9%。其中,居住支出增长2.2%,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增长22.2%,交通通信支出增长8.8%。

2017年,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51元,比上年增收1049元,增长9.8%。其中,工资性收入3274元、增长8.7%,经营净收入6676元、增长10.2%,财产净收入307元、增长13.9%,转移净收入1494元、增长9.5%。人均消费支出10590元,增长12.6%。其中,居住支出增长19.8%,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增长26.6%,交通通信支出增长17.8%,医疗保健支出增长43.4%。 [9]

环境保护

2017年,全州共有县城污水处理厂9个,建制镇污水处理厂6个,景区污水处理厂1个,小型污水处理厂设施8个。全州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达到Ⅱ类水域标准,所有饮用水源地水质达到Ⅲ类水域标准;城镇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城市噪声平均声效等级≤55分贝;全州环境质量继续保持优良。

2017年,全州有县级以上自然保护区23个,面积214.17万公顷,占全州土地面积的25.4%。 [9]

邮电

2017年,全州有固定电话用户19.61万户,比上年增长10.8%;移动电话用户78.20万户,增长0.5%;互联网用户24.57万户,增长17.0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3.39亿元,下降15.9%;完成邮电业务收入8.42亿元,增长2.1%。全州快递企业完成快递业务量159.44万件,增长69.1%,完成快递业务收入3163万元,增长57.7%。邮政局所网点总数为234个,邮路28条、总长度2558公里;农村投递路线208条,总长度5535公里。 [9]

交通运输

阿坝现有公路5000多公里,已建成了乡乡通公路的良好交通网络。国道213线、317国道横穿境内,主要干道正向高速公路和标准公路发展,九寨黄龙机场、鹧鸪山隧道已建成使用。阿坝与西南大都会成都和西北大都会兰州相邻,紧靠四川省内的绵阳市、德阳市、雅安市和甘孜州。在州境内,若尔盖是从甘肃方向进入阿坝州的中转站,刷经寺是州内由成都经米亚罗、马尔康、红原等地的西线的必经之地,茂县和松潘是成都至九寨沟的九环线的要冲,平武是川东地区进入阿坝的中转站,而都江堰和汶川则是进入阿坝州的咽喉。进入阿坝州还有另外两条线路,起点站在四川的绵阳、甘肃的文县。绵阳客运中心至九寨沟县城320公里,文县至九寨沟县城77公里。平武至松潘县城170公里。从平武去黄龙的散客,可在中途的黄龙景区下车,平武至黄龙为114公里。从成都坐客车抵松潘县城的散客,可以乘返平武的班车到黄龙。 [10]

2017年, 行政区划面积内公路总里程达13454公里,其中等级公路13027公里。全年公路客运量达1428万人,比上年下降22.4%,旅客周转量204597万人公里,下降22.9%;公路货运量达2429万吨,增长2.1%,货物周转量600954万吨公里,下降5.8%。 [9]

旅游

九寨沟、黄龙寺风景名胜区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四姑娘山属国家级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四姑娘山影像(2张)

风景名胜区,卧龙、若尔盖高原湿地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卓克基土司官寨属国家级人文景点,藏羌民俗特色鲜明。

阿坝自然景观和历史人文景观富集,人与自然和谐相融。团独具魅力的自然景观和本朴的历史人文景观,被称为“世界最后一处尚待开发的旅游金矿”。走进阿坝就是走进自然,走进阿坝就是走进风景。阿坝,东南向西北海拔由820米上升到6250米。

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黄龙风景区隔山相望,双桥沟、锅庄坪、尖子雪山景点,流云山岗轻抹浓裹,冰斗湖、沙棘林、风娇波池、岷江大峡谷自西东来,流泉飞瀑穿行其间,大渡河裂谷由北向南;三江生态圈、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高原湿地自然保护区、黑颈鹤梅花鹿自然保护区;九曲黄河第一弯;川西北大草原辽阔无垠;降扎温泉、米亚罗红叶温泉,灵泉圣水洗浴民俗。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花湖

岷江上游石棺葬及出土青铜器、玉石、金银器、陶器(战国时期),浓缩和再现了羌族先民的独特文化面貌和聪明智慧;古刹等建筑古朴久远,是藏羌民族文化艺术的杰作,是藏羌民族建筑艺术的活化石,宗教文化丰富多彩,天文、地理、美术、医学等包罗万象,文物名刹不胜枚举。藏羌民俗风清古朴,锅庄舞、服饰、羌族刺绣、藏羌山歌、饮食文化等无不引人入胜。

2010年,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申报的“藏族编织、挑花刺绣工艺”,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从1935年4月进驻到1936年8月全部走出草地,停留达16个月,留下数处会址、遗址、文物等,还有鲜为人知的红四方面军在金川建立的格勒得沙共和国遗址,以及后来建造的松潘红军长征总碑园、亚克夏雪山红军烈士陵园等。阿坝现有3个世界级风景区,3个省级风景区,4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01个一级景点,38个二级景点,19个三级景点。5个人文景观板块:长征史诗、藏文化、羌文化、历史文化、藏传佛教文化。 [1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