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张云雷,新京报进行痛批,济南时报则探讨其对济南曲山艺海的启示,你如何评价?

读剧慧眼


我想说的是,不论张云雷如何,为何大部分受众炮轰的是新京报,而非相声演员,而新京报为啥要不署名地炮轰张云雷呢。

这就有问题了。凡事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都要反对。这是敌我矛盾时期讲的话,但现实中,我们不能反思一下吗?

新京报文章出炉,收到大多数人的反对,它要反思,需要找出问题的根源。张云雷也要反思,为何京报的批评受到大众谴责,而你又能独善其身呢?永远会这样吗?还有改进的地方吗?云云。

面对社会,媒体,网络,娱乐界的事情,要搞的事情太多,新京报是否需要去抓重点,走前沿,而不要纠缠芝麻。

张云雷讲一场相声,没有反动思想,不会对社会及国家构成危害,只是逗人一乐,大众图个开心又有何妨?

动辄上亿偷税漏税合同,给社会和人们造成极大的恶劣影响,演艺界的回扣风,封杀风,才真的需要新京报每天一篇述评批判批判了。


环球译眼


经过广大网友的分析总结,《新京报》发文批张云雷,实际上就是凑过来蹭张云雷和德云社的WIFI。因为最近郭德纲实现了“四国七城”商演,人气大涨,而小辫儿张云雷最近火火得没边了。德云社赚得盆满钵满,却没订报纸,这样是不对的,所以......。

同样是地方性报纸,济南时报从张云雷的“荧光棒相声”中看到的是另一番感想和启发,希望能从中获得点什么对山东曲艺的繁荣能有帮助。同样是媒体,一个就知道胡乱指责、批判,一个谦虚谨慎、探索求知,差距不是一般的大啊。

一个有良知和公知的媒体,应该传播正能量、多做多发表对行业有益有帮助的文章,而不是逮住相声演员返场唱段《探清水河》时,台下观众舞动荧光棒——这种无伤大雅的细节,无限放大做文章。又是拿《探清水河》的前身后世展开了大篇幅批判,深怕别人不知道其“学富五车”,卖弄风骚。这种报纸,哎,套用赵本山在春晚小品的一句台词:“快点写吧,村头厕所没纸了。”

是谁规定相声表演时台下观众不能舞动荧光棒?一旦舞动了,相声演员就变成了“偶像明星”?又是谁规定相声演员不能成为偶像明星,还要转行?

那些不会太平歌词、“说学逗唱”学不全的所谓相声演员,《新京报》为什么不去质疑呢?那些穿着西装说相声的相声演员,《新京报》为什么不去质疑呢?

用网友的话就是,《新京报》是看到张云雷最近很火,红眼病犯了,又不好明说,才这么酸溜溜的写一篇2600多字的文章,刷刷存在感罢了。


岑詮




我前段时间看了一段话挺有感触,说一个张云雷,把去酒吧的小姑娘们吸引来了德云社,不去酒吧听音乐喝酒了来听张云雷唱曲,而且还唱出了演唱会效果,而且还跟着唱!

所以

新京报搞笑的吧

1.第一段举得例子,意思是喜欢张云雷的观众啥也不懂,不学无术,让人啼笑皆非了么?观众可不是军阀,也没逼张云雷干什么愚蠢的事来吧

2.喜欢张云雷的观众可不是不学无术,张云雷唱的好听,观众喜欢,而且还会跟着唱,人并不是什么都不懂

3.捧场方式有什么错,你凭什么管?张云雷和观众有什么错

张云雷有这个才华,人没干啥违法犯罪的事,唱探清水河唱出了演唱会的效果

观众喜欢,观众有合理表达喜欢的方式,也没犯法,你并什么管观众怎么捧,再说你管得着么?

请问碍着你新京报什么事了

4.如果不是张云雷,谁会听探清水河这类曲艺,艺术落寞了也没看你做了什么吧?他对传统文化的贡献不比你新京报低吧,

5.你新京报说人张云雷包装方式这了那了,你倒是包装自己给我们看看啊,这个世界很公平的,就怕你没那才华


电影炒石蔬


昨天看完《新京报》的评论文章后,百思不得其解,心里纳闷《新京报》怎么无端批评起张云雷了呢,难道张云雷吃他们家饭没给钱?还是蹭了他们的网?正当我寻思的时候,我一看日历,心头立马拔云见日,原来已经到了12月的月底了,这可是报刊每年冲量的关键时刻啊,如果哪个部门完不成任务,年终奖极有可能被克扣,而且还有可能被罚打扫厕所。

原来不是针对张云雷啊,而是整个德云社,在这方面我必须批评一下德云社主要负责人郭德纲同学,虽然你只是一个小学生,但也需要加强日常的学习啊,不能因为自己是小学生就自曝自弃放松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啊,学习的营养从哪里来啊?当然首选《新京报》!

所以,在此强烈建议郭社长,将《新京报》作为该社的主打报刊,而且每天早上上班之后什么都不要干,第一时间组织学习《新京报》,对报道的内容要逐字逐句的进行学习,必要时还要写读后感读后评,要入脑入心,要带着感情的看带着责任的读带着使命的品,我相信你们阅读一年《新京报》之后,其水平肯定要上一个新台阶,起码要在现有小学生的基础上顺利进入初一。

另外,我还建议德云社在演出卖票的同时,还要积极开展卖一赠一活动,凡购票者入场即得一份当日的《新京报》,同时,还要把唱歌的时间留出来,用读报的方式来代替唱歌这种低级趣味的相声模式。


元芳有看法


新京报纯粹是架秧子起哄呢,对于传统曲艺相声,谁规定在现场必须要安安静静?台上台下也可以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啊。因此,从新京报的观点来看,传统曲艺就要保持传统,不能从形式上推陈出新,而现场的互动方式也不能变。难道真不能变吗?随着时代的发现,什么都有可能变,这就是事物动态的发展过程。

而济南时报则显得较为客观,只是用探讨的口吻针对张云雷现象进行讨论。创新不仅指艺术本身的内在突破,同样也有外在形式上的变化。而现场观众挥舞荧光棒就是外在形式上的变化,并且把现场气氛调整的很好,有何不可呢?从创新的角度来看,这就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只要不影响相声表演过程和完整性就可以了。

很多时候,给年轻人试水的机会未偿不是好事。而观众也会从体验中去做分辨,如果张云雷所搞的现场形式影响了观众听相声本身,如噪音太大,根本无法听清楚相声表演的内容,恐怕真正听相声的人立马就会走人,谁愿意花钱买了票来受这个噪音干扰啊。而如果大家既能听好相声,又能感受现场良好的氛围,这本身不就是好事吗?


韩国成老师


新京报一篇抨击相声艺人的文章引来网上几乎是一边倒的骂声。

新京报是我比较喜欢的媒体,实在没想到锅底也那么黑。

张云雷被人喜欢那错了?既没有吸毒、也沒有绯闻(至少目前是这样)、貌似也没什么套路,节目不色情不反动没啥不良影响……总比被媒体捧起来的娘炮招人希罕!

粉丝那儿错了?人家自已花钱买票自已买的荧光棒……就图一个乐,怎么就不行了?是不是大批自发送礼品的拥趸还得向你新京报报批?

更有甚者刨出了2010年的旧案以及近期对比,有图有真像的道出新京报自始至终剑有所指……

凭心而论,做为一中年油腻大叔我不想评价张云雷,但他唱的探清水河却是真的喜欢(弱弱的问一句新京报:您老允许不?)。

也曾经是媒体人,也曾向新京报投稿,但觉得新京报这次的文章实在是有点水。

刚有朋友说南京坠车也是该报不负责任的第一时间剑指无辜红轿车,险些酿成另一场悲剧!不知道真假?如果真的,想再问一句:咱良心那去了?





河之南的文化生活频道


这就是差距,同样是媒体差距咋就那么大呢?



针对张云雷的走红,两个地区,两家媒体做出了截然不同的反应,新京报对于张云雷的口诛笔伐,像极了一个小怨妇在无病呻吟,小小的荧光棒刺激了新京报编辑们的牙线,拿出侯大师的代表作《关公战秦琼》来讽刺观众不懂传统艺术,又鞭挞了张云雷不能正确引导粉丝们的行为,还堂而皇之拿出郭德纲调侃张云雷“把相声专场开成了演唱会”的话来给自己的观点加码。



而济南时报却从张云雷的走红联想到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重镇济南,改怎么更好的继承和发扬中国的曲艺艺术。文章详细分析了张云雷的走红真正的原因,希望能从中得到一些启示,给这些年一直默默无闻的济南相声事业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而且文章中明确提出,粉丝对于张云雷“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只有夯实的基本功”才是张云雷走红的真正原因。



在郭德纲出现之前,相声没落是不争的事实,而某些媒体却往往忽略了这个事实,对于郭德纲的崛起从一开始的不屑一顾认为只是昙花一现,后来德云社火爆全国这时候这些人开始惶惶不可终日,开始了对郭德纲的口诛笔伐,当他们发现从相声专业方面根本不可能撼动郭德纲的地位时,就开始从相声之外的手段进行攻击。现在开始了对郭德纲已经走红的徒弟们进行鸡蛋里挑骨头了。其中目的目的不言而喻。



演员在舞台上表演,他能做的只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观众奉献精彩的节目,观众和粉丝的举动演员控制不了,也不可能去控制,如果演员真的干预粉丝的行为了恐怕第二天就会出现“耍大牌”的消息了吧。

媒体有监督评论的权利,对于自己看不惯的事件可以去评论提意见,但是最起码要做到一点“有理有据”,不能无病呻吟。给观众们一个正确的导向,一个小小的荧光棒都能上纲上线,真不知道底线在哪里了。而且作为一个主流媒体站队立场太明显,新京报真应该向济南时报的编辑们多学习一下,通过这个事件给行业能带来什么思考,能让这个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才是一个有良心的媒体所应该持有的标准立场。


观相听声论江湖


一,张云雷没做错什么,一没吸毒二没偷税漏税

二,粉丝卖票进场,没违法,只是挥挥萤光棒,法不禁止即可行。

三,任何媒体都有权力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不过,新京报似乎有点丧失理智了。

那么多演员偷税漏税,那么多演员吸毒,那么多电视台推崇娘炮,你新京报怎么不怒发冲冠啊!


毛火荣


我就喜欢你嫉妒我,但又无可奈何一副作死的样子



东八时区


怎么说呢,新京报出于何种目的出现这样的声音我们不用讨论。做为新闻媒体,新京报是有写报道的自由的,但我们也有不理会的权利。

就新京报在文章中痛斥的几点,淡茶个人的看法是错漏百出,丢人现眼。做为一家全国性的媒体,简直就是搞笑。

该篇的核心论点,就是其标题,“听相声挥舞荧光棒?相声演员想做偶像索性转行”在此文作者心中,他认可的相声艺术可能还停留在上个世纪的传统相声形象中。但在此,淡茶斗胆问一句:您贵姓?算老几?听相声挥挥荧光棒怎么就不行呢?配乐用吉他怎么就不行呢?传统是什么?是祖宗留下来的规矩没错,但没说不能改进啊。只要大众喜欢,人民接受,你管我?!我严重怀疑这作者收了一些所谓相声艺术家的钱。再者,当下网络如此流行,张云雷有个微博啥的,这不是极正常的事吗?有粉丝喜欢,这太平常了。虽说他在说、学、逗这三门功课上还需加强。但他也有自己的强项。德云社很多人的太平歌词还是听他的录音带学起来的。在唱功上,他是非常不错的。

德云社如今把相声说成现在这模样,郭德纲是功不可没的。相声这门艺术,要想传承下云,要想发扬光大,就必须让更多年轻人喜欢听,爱听,乐意听。在这个前提下,张云雷没有做错任何事情。他没吸毒、没乱交、反而是把可能去酒吧的妹子们带进行剧场听相声并合唱《探清水河》。除了当年酒醉后参加了十米无水跳台并夺冠外,他没有任何不良嗜好。既然没有教坏粉丝,你新京报拿出这样的态度这样的报道简直莫名其妙。

而济南时报的报道从正面肯定了张云雷的付出,并且也从正面的角度,对于如何振兴曲艺提出了很好的见解。就淡茶看来,这才是新闻媒体应有的模样,对优秀的艺人,就该多报道,并且我们应该看到别人的长处,并找寻自身的出路。而不是像新京报,以为自己多了不起,结果言而无物,空落笑柄。

我是淡茶,觉得说得对的朋友麻烦动动小手点个赞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