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之变过程中,如果李渊不退位交出权力,李世民会杀他吗?

历史不相信假设


抛开权力的欲望,从人性的角度来说——李渊不会不交权,纵使他此时此刻已经恨透了李世民,毕竟虎毒不食子,已经没有继承人的李渊可不想后继无人

但如果说李渊不退位不交权,李世民肯定会选择杀掉自己的父亲,因为这标志着李渊已经铁了心不把皇位传给李世民,虽然大儿子死了,还有大孙子的嘛!

已经走上独木桥的李世民,自然没有回头路,只能一条道走到黑


玄武门之变的始末,不惊险但是很刺激

简单来说,就是李世民纠集了一帮兄弟,在玄武门打了个埋伏,把毫无准备的李建成、李元吉给黑了。说来不是很光彩,好说也得是械斗一下子,打上几个回合才能显现出李世民的英勇善战嘛,结果却是围殴的场景

话说太子二人组是怎么被人下的套呢?这要问导演李世民同志,要说此时还是秦王的李世民,化身告密小能手,跑到老爹那里去告状,说大哥四弟偷偷的搞老爹的女人,这李渊听了立刻就炸了,二话不说就宣儿子进宫了解情况

摸不着头脑的李建成和李元吉,只能匆匆前往,路上还琢磨老爹喊他俩来是要干啥。结果还没等见到老爹的面儿,先见到了李世民摆下的天罗地网,就这样二人组稀里糊涂的就把命给送了。据说中间还有个小插曲,拼命想跑路的李元吉还不忘放冷箭,嗖嗖嗖的射了李世民好几下,结果都没中,很不符合他神箭手的称号,至于到底有没有这一档子事儿还真的两说

反正,尉迟敬德是杀high了,满身是血的拎着人头带着兄弟伙们一路小跑就进了宫

赶鸭子上架——李渊纵使有万般不愿意,也只能顺杆爬

不知道发生了啥事儿的李渊,看着面前这一帮子满身是血的人,立刻就惊呆了。但很快他就明白,这些人心里在盘算什么,毕竟李世民并没有出现,这是个很关键的问题

如果此刻他降罪于众人,那么就表明他对于此次政变是持反对态度的。那么已经杀红眼的尉迟敬德等人势必会上来给自己也剁了!因为李世民不在啊,秦王党羽的行为虽然代表了他本人,但他本人有不在场证据啊,就算是弑君罪名成立,李世民最多负有监管不力的责任

想明白了的李渊,此刻只能顺杆而下,奖赏众人平乱有功;同时,也让在外等候的李世民放心不会背上弑父的罪名

后续的就很简单了,不用李世民请求什么,李渊十分利索的就给李世民换了头衔,由秦王升为太子,仅仅用了三天的时间

两个月后,李渊下诏退位,成为太上皇。奋斗了多年的李世民终于登上皇位,开始大展自己的宏图,独留老爹在后宫无聊中度过晚年

历史往往是胜利者书写的,李渊到底经历了什么?

李世民也好,李建成也好,二人无论谁登上皇位,都不是件坏事。毕竟李建成擅长处理政务,而李世民则骁勇善战,他俩的老爹李渊更是相当厉害的人物,虽然李世民最终超越了老爹,成为唐朝历史上最优秀的皇帝,但这丝毫不影响李渊的功绩和历史评价

那么这两个儿子争了这么多年,李渊是看在眼里,最终为何选择了李建成呢?这证明在李渊的评判标准中,李建成可能更优秀,只不过随着他兵变被杀,一切都结束了

提前退休的李渊,到底是自己想通后放弃了一切,还是在这个仅有的儿子逼迫下含恨退位的,我们不得而知。至少,他的退休生活还不错,六十多岁的人了,还生了好几个孩子,看来还是老当益壮的,只可惜他也只能把自己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在花丛中了

退休期间,他曾被迫搬家,先是在太极宫住了几年,由于孙子被立为新太子,爷爷只能腾地方,于是搬到李世民之前的秦王府,也就是大安宫,这好比五星级套房直接变成连锁酒店,服务设施、环境一下子掉了好几个档。可能是赌气,李渊在大安宫居住的几年中,几乎不曾外出

后来有人看不下去了,上书李世民要给太上皇重新建个好房住住,批也批了、建也建了,可惜还没建成李渊就挂了,退休生活仅有9年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李世民这一生中,最大的污点也就是这玄武门之变了

虽然权力斗争永远都是残酷的,但不至于斩草除根。可惜李建成、李元吉一家老小全部被杀,仅有李元吉的一个小老婆活了下来,成为李世民的妃子,也是让后世耻笑李世民的残忍无情与好色

当然,不否认李世民的确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帝王,经过几十年的经营,成功将唐朝推向了鼎盛时期,开创了贞观之治,成为中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明君英主


如果喜欢我的内容,不妨点个赞或者关注一下吧!我是置身黑白的精彩,因为只有置身事外,才能看到黑白之间的精彩!


置身黑白的精彩


李世民怎么可能杀得了李渊!按着当时的情况,只要李渊一句话就可以让李世民人口落地。问题是李渊已经没有其他儿子了,这才是李渊自愿退位来选择李家王朝江山永固的。

在当时,李世民拥兵十万,但是这十万部队是驻扎在长安城外的,由秦琼统领。而李渊方面则强大得多,比如,当时的大唐军队总人数高达五十多万,扣除这十万以后还有四十多万。这些军队有一部分是属于李建成的,但是肯定能听李渊调动的。即便有些部队是远水救不了近火,可是只要有四分之一的军队先来勤王就能拖住李世民的部队。

其次,单看长安城的城防也不是李世民能完全控制的。当时的长安城有兵力三万多,分为御林军跟城防部队。这部分全部听李渊调动。在兵变当时秦琼发兵围城,牵制住了这三万多人。这才使得李世民的一千人护卫能够跟李建成的一千人护卫厮杀得彻底。但是,假如李世民要杀李渊,那么有这三万人护着也不是想杀就能杀得了的。

李渊退位只是帝王心术而已!杀了李世民可以正法纪,也能给李建成报仇,但是从此江山就得易姓了。


优己



唐太宗李世民可不是什么善人,改起居注就说明他敢篡改历史。

玄武门之变后,李渊配合到位,才留下一条性命,如果配合不给力,当时李世民派过去的尉迟恭就很是耐人寻味,尉迟恭可是刚刚亲手杀了齐王李元吉,王爷都敢杀一时兴起杀了皇帝老儿也是没什么毛病的,如果杀了李渊,可能史书上会这样记载:太子、齐王犯上弑父意夺位,秦王出兵平之,最终天命所归而继位,是为唐太宗。

当然还有可能,尉迟恭杀死李渊以后,弃车保帅,处死尉迟恭,对外宣传尉迟恭谋反,意图诛杀李氏一族,终被秦王斩杀,或者利用其他舆论在处死尉迟恭后将这次恶劣影响降到最低。

还有一种更大可能,逼李渊退位,囚禁李渊,让太上皇在皇宫之中,被病死,这样最稳妥。

不论怎么说,李渊如果不配合就死定了,因为宣武门之变时,李世民只是联合各方势力,暂时性架空李渊,其他地方实力派及其李氏宗族还是忠心于李渊的,李渊不配合很容易内乱的,尾大不掉,必须死,如果配合自然是相敬如宾。

个人见解,更多精彩动动小手点个关注~


宋安之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本质是冲皇位去的,换句话说,最终是冲着唐高祖李渊去的,而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是“顺手的撸草兔子”。

如果李渊不退位不交权,李世民会杀他吗?答案是:不会。为什么?



玄武门之变

我们先来看看“玄武门之变”那天的情形,你明白了。

唐高祖武德九年,刚刚建立不到九年的大唐王朝,在其都城长安,就发生了一件兄弟残杀、血染宫门的大事件。

唐高祖李渊的二儿子秦王李世民,率领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等秦府部下,在长安玄武门,悍然杀死了自己的大哥太子李建成和弟弟齐王李元吉,进而逼宫父亲李渊。三天后,李世民被立为太子。不久后,李世民坐上皇位,改元贞观,史称唐太宗。

这就是赫赫有名的“玄武门之变”了。

政变的“两个细节”,暴露了原因!

其实在“玄武门之变”过程中,有两个细节,是不能忽视的。



第一个细节:尉迟敬德

秦王李世民率众杀掉李建成、李元吉之后,当李世民心腹大将尉迟敬德,满身是血,拧着李渊儿子血淋淋人头,“闯宫”晋见时,李渊才知道发生了这么大的事儿。也就是说,此时的李渊早已被李世民提前控制了。

唐高祖李渊成“笼中鸟”,插翅难飞,已经无法再行使君王之权了。无论李渊交不交权,反正他手中已无兵无权,逃也逃不出去,所以交不交权也是一回事。李渊是聪明人,见二子已死、也不能复生了,自己处境也在凶险中,只能顺水推舟,脑袋急转弯,马上说太子齐王谋反、大逆不道,李世民等人平叛有功,那个…赏,重赏。随后李世民被封为太子。

试想一下,若李渊死脑筋、情绪化,降罪李世民等人,那么事必会惹起他们干出进一步出格的事儿。

要知道,当时杀声一片、满脸是血的秦王党羽们,在连续杀了大唐太子、齐王之后,也是恐惧万分,已经杀红眼了。已杀红眼的人,稍微逼一下 什么事都有可能干出来。所以,李渊只能识相的顺从了,好汉不吃眼前亏。



第二个细节:立太子神速!

玄武门之变,仅3天后,李世民就被册封为太子。立太子这么大的事,怎么样也需要时间,册封也需要时间筹备,更会涉及到朝臣态度问题,毕竟大唐不仅仅是李家的,还有其他关陇大贵族的态度。可见,李渊之所以被迫如此迅速的立了李世民,也是因为群臣见太子齐王已死,纷纷转而支持李世民的结果。所以,儿子翅膀硬了,众臣又拥护,老子也没法了,只能顺应了群臣之“谏”。

另外,“玄武门之变”后,作为政变的延续事件:李世民又连续灭了亲兄弟李建成、李元吉满门,并杀光了十几个侄子(李建成、李元吉儿子们),一个不留,斩草除根,还霸占了漂亮的弟媳(弟弟李元吉的老婆)。从这件事也可以看出,当时的李渊,已经无能为力了。

就算李渊不退位,也是个傀儡了。实权已在李世民手中,朝廷四梁八柱也换成了李世民的人。所以,李世民不是皇帝已胜似皇帝了。

李世民:会不会弑君弑父?

△唐太宗李世民(剧照)



就算李世民为了美化自己,可以把史书写成“被兄弟逼迫、迫于无奈”等,甚至也可以把李建成写成“好色无能昏庸”等,这些勉强都还说的过去,但是“弑君弑父”这个罪名,他是万万不敢背的。

李渊年事已高,反正已经掌握实权的太子李世民,也不急于这一时,其实他也许可以等到父亲李渊寿终正寝,没必要贪上“杀父”千古骂名。

当然,不久后李渊主动退位,过上了清闲自在的晚年太上皇生活,寿终正寝。唐太宗李世民,也开创了大唐盛世“贞观之治”。

【原创:峰子哥;点关注 趣史随时得到!】


峰子奇观


既然已经有其他答题者将玄武门之变的来龙去脉交代了一遍,就不再赘述。不过有几个重要情况必须阐释一下。


1、按资治通鉴和新旧唐书记载,直到尉迟恭等见到李渊说奉秦王之令前来保护皇上,李渊才知道玄武门之变。这事极不可信,合理情况该是尉迟恭早已成功将李渊挟持控制到了船上。

2、政变之后李渊并没有当即退位,只是册立世民为太子,一个月后李世民才登基称帝。当然,李渊心冷绝望之后与世民私下达成默契,演了个双簧,李世民跪在地上吮吸李渊之乳请求父亲原谅,李渊也大受感动的样子,二人都各自为自己保了一些廉价的面子。


3、李渊退位成为太上皇之后,实则被李世民软禁在太极宫承乾殿了,偶尔被当成个吉祥物放出来参与一下外事活动和礼仪活动,他的心早死了,如同行尸走肉。


换作你是李渊,你也会同意李世民的一切要求。换作你是李世民,你也不会再杀已经没有任何威胁的李渊。父子二人合起来演演政治戏,貌似其乐融融,多好?


司马砸光


有人突发奇想,玄武门之变后,如果李渊不退位交出权力,只是立李世民为太子,这种情况可能吗?

事实是,李渊非常顺利就交出了权力。据历史记载,这个过程非常和谐。当全身布满鲜血的尉迟敬德手拿武器冲进去找李渊,借口保护李渊的生命安全的时候,李渊非常配合地对坐在一起,准备给李世民兄弟当调解人的大臣们说,他其实早就想把皇位传给李世民了,只是一直没找到机会而已。

(李渊剧照)

然后李世民便来见李渊,父子相见的场面极为煽情。李世民当时甚至做了一个从祖宗传下来的礼节动作,就是跪在地上舔李渊的乳。父子两人接着相拥大哭,一副劫后重生的的味道。

问题来了,李渊当时为什么那么识趣地就把皇位让给李世民了呢?如果李渊不让给李世民,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

我认为,当时的情况下,李渊把皇位传给李世民,是唯一的选择。

而且,如果李渊一直占着皇位不让的话,李世民杀掉李渊(或者不杀掉而控制住),也是极有可能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李渊不让位给李世民,他根本就没办法进行善后处理。

李世民在玄武门带着一帮文武大臣,杀掉李建成和李元吉,同时杀掉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所有儿子。这件事结束后,是要进行善后处理的。李渊如果不退位,他该怎么处理呢?无论如何,李世民都犯了杀兄害弟的大罪,这个大罪不可能不处理。

(李世民剧照)

但是怎么处理呢?把李世民抓起来杀掉?

首先,兵权在李世民手里,李渊想要抓李世民显然是办不到的。

其次,李世民是李渊最得力的儿子,李渊也不忍心杀他。

所以说,李渊要是继续做皇帝,处理李世民的问题,就成了摆在他面前的完全无解的难题。

有人说,还有没有一种可能,李渊顺从李世民的心意,昧着良心说玄武门政变是李建成和李元吉“咎由自取”,李世民杀他们,为“为民除害”。接着李渊立李世民为太子,等到百年后再传位。这样行吗?

如果李渊留恋皇位,这样做也是有可能的。毕竟当尉迟敬德拿着武器进去找他的时候,他虽然并没有说李世民“杀得对”,但是,他却说出了自己早就想把皇位传给李世民这样的话。这个话,间接是在表明李世民“干得好”,本来自己想传位给李世民,现在李世民自己来取,正好就给他。

(玄武门之变)

不过,如果李渊这样做的话,李世民和李渊两人,可能都不得安宁了。

李渊会担心李世民什么时候就把自己给杀掉,从李世民心狠手辣的作风来看,他是干得出这样的事情的。就算李世民干不出,李世民身边的那些大臣,为求自保,肯定也会撺掇李世民这样干。

而李世民,肯定又担心李渊会想办法瓦解他。比如先把他身边的左膀右臂给支走,剔除李世民的爪牙,卸掉李世民手中的权力,再找机会把李世民干掉。就算不干掉,把皇位传给其他儿子,李世民到头来也是两手空空。

也就是说,无论李世民还是李渊,都会处在一种神经高度紧张的状态,什么时候擦枪走火,来一个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也是很可能的。

因此可以说,李渊把皇位传给李世民,两位在力量消解后,维持一种平静的状态,那是历史的必然。

(参考资料:《旧唐书》《资治通鉴》)


张生全精彩历史


苍茫大地认为:李渊一般情况不可能不退位,万一不退位李世民会逼他退位,李渊如果太不识相,李世民会毫不犹豫杀了他。(当然李渊是很识时务的)。下面我依据巜资治通鉴》分析一下,望斧正。

玄武门事变前,当事人李渊、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各怀鬼胎,四人都是玩政治的高手。

李渊进了长安,披上了龙袍,李世民有太原首义之功,又扫平王世充、窦建德等各路枭雄,手下悍将名臣林立,李建成长期留守长安,在帝都极有威望、也极有势力,李元吉极有野心。

四个厚黑专家如此下棋:李渊知道长子建成久为太子,党羽已成,也属正统,废掉他天下会再次大乱。李世民久历沙场,征战四方,战功卓著,又有首义之功,更主要的作为秦王、天策上将、陕东道大行台、开府仪同三司,手下房玄龄、杜如晦一帮文臣个个拔尖,长孙无忌、秦叔宝、尉迟恭、程咬金、侯君集、段志玄、张亮一帮武臣如狼似虎。已是尾大不掉,长安城一山不容二虎。所以李渊准备让李世民回到洛阳,管理陕州以东广大地区。进出用天子旌旗,像汉景帝的弟子梁孝王刘武一样(相当于评书里的一字并肩王,听封不听召。)兄弟俩一个正统,一个功劳奇大,平分江山。如此处置,不伤和气,基本公平。

但李建成和李世民各怀鬼胎。李世民功高盖世,想更上一层楼,最终上位,他离开长安,就相当于告别了皇位。

李建成自以为久居太子之位,在朝廷上极有势力,想把李世民控制在京城,等死老爹,凭自己的正统,凭在长安的势力上位。一旦让二弟去洛阳,二弟有皇父诏令,等同放虎归山,将来必定尾大不掉。所以极力阻止了世民去洛阳。同时开始用各种手段削弱李世民的势力:用一车金银制品收买大将尉迟恭,被大老黑(尉迟颜色较深)拒绝,又派刺客来刺杀,未成,李元吉又告御状,怂恿皇帝抓了老黑,还想干掉老黑,世民出面力争,老黑无罪释放,老大、老四又外放秦王爱将程知节(咬金),收买段志玄,不成就外放。突厥郁射设率几万大军包围乌城,建成荐元吉挂帅,元吉趁机抽调秦王府大将尉迟恭、程知节、段志玄,还抽调秦王手下的劲卒,想逼秦王做光杆司令。

李世民也是厚黑专家,早就开始布局。他知道东都洛阳重要,派心腹陕东道大行台工部尚书温大雅守洛阳,同时派秦王府车骑将军张亮率一千精锐到洛阳,拿出大量金钱丝绢收买天下豪杰,李元吉诬告张亮造反(人脏俱在,非反而何?),但张亮先被抓后被放,还回到洛阳,大喊俺胡汉三又回来啦!李世民对下属长期的洗脑教育,让他们明白只有抱住秦王这根粗腿,才有活路,才有出路!秦王旧部除了李靖、李世勣(评书中的徐茂功)是倚墙派外,其余像鸭子一样跟着头鸭李世民哗啦啦地下了水,他们的口号是伏保秦王,干掉建成、元吉。李世民还成功地借李建成之手在玄武门安排了个双料间谍守将常何,在太子宫竟然也成功地安插了率更丞王晊。

玄武门事变的经过文友们都熟悉,我也多次在头条写过,不赘述。我想强调的是李世民阴谋集团作了充分准备。

该事变的诱因是李元吉北伐前夕,大举从秦王府调兵调将,同时密探王晊告知李世民,你大哥、四弟合谋,准备趁老四出征,你和老大在昆明池给老四设宴送行之际,干掉你秦王,谎说秦王暴病而亡,再除掉营中的老黑等秦王旧将。

李世民借此事煽动旧部,让他们明白不干掉太子、老四只能等死!同时暂时忍而不发,进一步麻痹老大老四。

再巧施连环计,深夜入宫见李渊告御状:说建成元吉和小妈妈后宫张婕妤、尹懿妃不三不四,老爹召建成、元吉入宫,利用李建成的麻痹:太子一直以为守将常何是自己人,自己带十余骑在玄武门设伏,李世民亲手射死大哥建成,尉迟干掉了李元吉。东宫大将冯立、薛万彻死战不退,还扬言要攻打秦王府,大老黑奉世民令拎出了李建成、李元吉的人头,太子及元吉手下溃散。

李世民又派尉迟恭进宫,大老黑顶盔贯甲,手执槊,把李渊控制起来,李渊差点尿了裤裆,当年李世民曾豪迈地说过:凭自己的背上弓和老黑手中槊,可以纵横天下!老江湖毕竟是老江湖,立马认怂,大臣萧瑀、陈叔达也识时务,劝李渊接受现实。李渊立马下令各军受秦王节制。然后和世民秀了一番父子恩爱:父亲摸儿子的头说我几乎象曾参母亲那样怀疑儿子。李世民跪含父亲的乳头,(这个早就成年的我到死也学不会的!真是恶心大妈给恶心开门一恶心到家了!)大哭了很久。我估计世民这哭是真哭,为那场惊心动魄的兄弟肉搏(元吉差点儿用弓勒死世民),为即将到手的皇位!不久,世民被李渊立为太子,他杀死建成、元吉的十几个儿子,没多久,李渊退位做了太上皇,处心积虑的李世民成功登基。

我以为李渊是识时务的,建成、元吉的人头、十几个孙子的人头告诉他世民是个狠角色;尉迟恭的槊上残留着的元吉的鲜血也告诉他,不老实的话槊等着吸他的血!在皇位面前,什么父子兄弟叔侄亲情不如一张擦屁股的纸!李渊也别无选择,因为成年儿子就杀剩下李世民一个了!

如果不识时务,玄武门事变发生时,坐着船在海池里游玩的李渊早就死于“沉船”事故了!既然那时交出军权,他就准备光荣退休啦!

李世民犯罪集团既然能丝丝入扣地安排了玄武门这次谋杀,就绝对李渊绝不会手下留情!当然为了对天下人有个交代,只要李渊抵触情绪不激烈,那就软禁再说,让他先成为傀儡;如抵触严重,发生什么沉船事故、或暴病身亡均有可能,到时世民会抱着父亲再痛哭一回就是!

望斧正!




苍茫大地顾炜斌


问题的前提就是错误的,李渊不是退位,而是“被退位”。也就是说,就算他不想退位,李世民也会以他的名义下退位诏书。

为什么这么说呢?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后,命尉迟敬德带兵入宫,挟持了皇帝李渊。到此为止,权力已经发生了转移,后续的退位只是一个形式而已。古代又没有手机等通讯设备,就算李渊要反对李世民,他的命令也传不出去。

而此时李世民控制了皇帝李渊,也获得了玉玺,他就能够以李渊的名义下诏书了。这个时候李渊的意愿完全不重要,因为他就是李世民的傀儡与囚徒而已。

因此,完全不存在李渊不退位这种可能性存在,李世民也当然没有必要杀李渊了。

现代的政变,往往是以控制国家电视台为最终成功的标志,这是同样的道理。因为一旦控制了电视台,就可以向全国发布消息,宣布之前的领导人下台了。



梦露居士


唐高祖李渊最大的悲剧,在于自己的儿子太有野心,能力也太强了,没有及时把太子储君之争扼杀在萌芽之内。

在玄武门之变期间,李渊的表现可以总结为两个有意思的掌故,这是我经过思考,读历史之后发明的两个词语。

第一,李渊泛舟。当玄武门之前发生李世民射杀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流血事件时,李渊正在宫廷内的海池泛舟,自得其美,完全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还沉浸在水上避暑的快乐之中。

第二,高祖三问。尉迟敬德砍下了李建成和李元吉首级,吓退两宫余部之时,披坚执锐进入内廷。李渊大吃一惊,完全不知道在干什么,问了敬德三个问题:外面谁在作乱,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会突然到这里来?听起来甚至有一点滑稽可笑。有人会觉得李渊很糊涂,没有决断力何控制力,但是其实这里面的复杂细节和时代背景,间接说明了此时的李渊已经完全被架空,闭目塞听,处于半被监视状态,周围都是李世民的党羽,不然不会毫无风声的。

而且事态紧急,李渊身在临湖殿,满分孰是孰非,围攻玄武门的是太子的部属右卫率冯立,等人,李渊其实也很难判断到底是谁在作乱,只能任由秦王李世民处置了。此刻,东宫留守部队正火速赶赴玄武门,根据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的记载说:

翊卫车骑将军冯翊冯立闻建成死……乃与副护军薛万彻、屈咥,直府左车骑万年谢叔方,帅东宫、齐府精兵二千,驰趣玄武门。

胶着状态,只能先安定局面。在那种情况下,李渊自己交出权力还则罢了,不交出可能随时有性命之忧。况且,善于审时度势的李渊,明白攻守之局面已经转化,自己难以扭转了,也不会不交出权力。识时务者为俊杰,对于皇帝来说也是如此。

不过,当时的两宫旧部,朝堂大臣还有很多对李渊,李建成,李元吉很忠诚,李世民也不会轻易杀死李渊,否则善后无法收场。杀死兄弟尚勉强可以自圆其说,给李建成和李元吉安一个叛乱的罪名,而杀死父亲那就真的要冒天下之大不韪了。

故而,李世民只能通过尉迟敬德告诉父亲李渊,我已经控制了局面,必须以你的名义,下诏安抚朝廷大臣惶惶的人心,宣布太子齐王作乱被诛杀,立自己为太子。


李渊做太上皇,天下大事由李世民处理,这是玄武门之变后最佳的一种处理模式。两个人还公开作秀,表示我们父子情深恩爱,安稳长安的汹汹舆论。如果还有其他变故或者李渊不愿意交出军权,后续的情况可能会非常糟糕。很难保李渊能留住自己的性命,当然这就只能是历史的假设了。

我们知道,现有既定的事变结果就是李渊交权,半软禁生活,参加一点仪式活动。唐太宗李世民不久后登基,开启了新的历史征程。毕竟,李世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万国来朝,大唐盛世,一代明君。

秦右史,原创通俗历史,专注民间文化。


秦右史


要破解玄武门之变过程中,如果李渊不退位交出权力,李世民会不会杀父,首先得了解玄武门之变的原因,其次,要看看李世民玄武门之变之后的表现,才能下定论。


一、玄武门之变的原因


玄武门之变纯粹是太子党李建成和实力派李世民之间的长久争斗之后的最后决战。


而事情的起因是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多次联合李渊嫔妃向皇上李渊诬陷李世民,李建成甚至用毒酒毒害过李世民。


而且李渊又常李世民去平定边患,并许以立他为太子。李渊无数次的举棋不定,太子党无数次的挑衅,烦不胜烦,战功卓著的李世民这才和唐玄龄、长孙无忌商量保全自己的方法。



于是李世民状告李建成、李元吉淫乱后宫。李渊决定次日问询两人。但是李建成李元吉早已得到消息就准备提前面圣,再次诬陷李世民。


于是李世民先下手为强,在玄武门设伏射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并且杀了他们所有的儿子。


李世民曾参与了反隋建唐一统江山的行动,战功卓著,只因李建成是长子,才立为太子的,可他一无战功二没本事,还时时处处刁难李世民。结果自己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丢了卿卿性命。


从整个事件来看李世民,并不是一个凶残暴虐之徒,只是被逼无奈,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斗争中,必须狭路相逢勇者胜。


所以即便李渊不让位给李世民,李世民也绝不会杀害自己的父亲,当一个弑父篡位之人。这是人之本性使然。



二、玄武门之变后的表现


李世民玄武门之变之后,让尉迟恭前去保护李渊,并没有软禁李渊,也没有对李渊采取任何行动,只是汇报了李建成和李元吉被诛杀的消息。


其实李渊早就有心立李世民为太子,但是因为他的耳朵根子软,心也很软,不想让李建成难受。所以一拖再拖,一变再变,最终让兄弟俩反目成仇,不得不兵戎相见。


玄武门之变之后,现在李建成的问题已经解决,只剩下世民足以担当重任,至于让不让权在他自己,在所有的史书记载中都没有说李世民要提前接班。



史书上记载李渊让位时,李世民多次推辞,从这里可以看出,李渊即便不让出权利,李世民也绝不会杀死父亲。


何况说李建成,李元吉已死,李世民即是太子,李渊年事已高,当上皇帝只是时间上的问题,战功赫赫,聪明的他又何必多此一举,来担一个弑父篡位的千古骂名呢?


另外,李世民已经掌管了所有的军队,即便李渊再当皇上,也无兵无权可用,只不过是个傀儡皇帝,李世民再去杀父亲,这不是愚蠢至极吗?如果是这样的人,他怎么可能成为千古一帝呢?怎么可能创建贞观之治呢?


再去看看李世民后来的治唐方略,他连魏征这样的人也敢用,他连犯罪的人也敢放回家过年,就是政敌他也没杀,他拥有了兵权,又怎么会杀害年迈的父亲呢?


只是李渊是一个识实务为俊杰的人,乐得做个太上皇,把皇位让给儿子,既让自己有了高风亮节,也成就了儿子一世美名。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