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是狼子野心还是一度的忠臣?为什么曹丕在位期间他没有篡位?

lintianliang


曹丕在位时,司马懿还没干出什么名堂呢,怎么篡位夺权?

司马懿在魏文帝时代能蹿居高位,并不是他有什么丰功伟绩,而与魏文帝的关系不同一般。

自从司马懿入曹操幕府,由于他博览群书,曹操有意让他让儿子多交往,这对后来司马懿的崛起是很重要的。曹丕能够击败曹植成为魏国太子,司马懿出力甚多,史书说:“每与大谋,辄有奇策,为太子所信重。”他与陈郡、吴质、朱铄并称“四友”,其实就是太子党的四大金刚。

曹丕登基后,司马懿便时来运转了。

黄初元年,司马懿被任命为尚书,封安国乡侯;二年,升迁为侍中、尚书右仆射;三年,封为向乡侯;六年,任抚军大将军,假节,录尚书事,进入权力核心层。别看司马懿挂了个抚军大将军的头衔,其实他没打什么仗。头衔太多,司马懿也觉不好意思,便上书辞谢。皇帝批示说:这不是要给你荣耀,而是让你替我分忧。

从一件事看出曹丕对司马懿的信任,他亲率大军南征吴国,就让司马懿留守大后方,“内镇百姓,外供军资”。我们且来看看曹丕的一份诏书:“吾深以后事为念,故以委卿,曹参虽有战功,而萧何为重。使吾无西顾之忧,不亦可乎?”从这件下达给司马懿的诏书中,我们读到一些信息:按理说,应该是将军出征,皇帝留守才对,怎么变成皇帝出征,将军留守呢?司马懿肯定是向皇帝提出要到前线去,所以皇帝才会说:“曹参虽有战功,而萧何为重”,就是说,攻城野战固然也是立功,但像萧何那样坐镇后方,保证后勤补给不中断,其功劳更大。这里我们看到,魏文帝曹丕更倚重司马懿的政治才能,而不是军事才能。

在另一份诏书中,更可以看出司马懿在皇帝心中的份量:“吾东,抚军当总西事;吾西,抚军当东事。”就是说,曹丕若东征,西边的事就交由司马懿负责;若西征,东边的事还是交给司马懿负责。我在东就你在西,我在西你就在东,咱俩人轮着管事,分工合作。

有了这层亲密关系,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曹丕去世前,会把司马懿指定为辅政大臣之一。

他真正成为军政巨头,是在魏明帝曹睿时。

魏文帝曹丕去世时,指定曹真、陈群、司马懿三人为顾命大臣。在魏明帝曹睿时,司马懿的军事天赋才真正大放光芒。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平定孟达之乱,这一战,给曹睿留下深刻的印象,于是在军事更倚重司马懿之才华。

在曹操时代,司马懿不过是个谋士;在曹丕时代,他已是皇帝的左膀右臂;到了曹睿时代,司马懿成了手握兵权、独当一面的辅政大臣。

在曹睿登基前,司马懿虽曾参与军事,出谋划策,实际上并没有独立指挥作战的经验。曹睿登机后,司马懿才有机会在战场上大显身手,很快崛起成为魏国最出色的统帅。他两却诸葛亮,威震关中;东征公孙渊,一举平定辽东。特别在曹真、曹休等人死后,司马懿更是一枝独秀,先后出任大将军、太尉,国家之兵权,尽操之于手。

曹睿临死前,指定曹爽与司马懿为顾命大臣。当司马懿从辽东赶回洛阳时,曹睿已经奄奄一息了。当他见到司马懿,眼中不禁闪出光辉,握着司马懿的手说:“我把后事托付给你,你与曹爽共同辅佐少子。死,是可以忍的,我忍住不死就是为了等你。现在看到你了,我死无恨了。”

当着司马懿的面,曹睿把养子齐王曹芳叫到床边。他指着曹芳对司马懿说:“就是他,你看仔细了,不要弄错了。”一回头,又叫曹芳上前,抱住司马懿的脖子。看着皇帝临死前对自己的无限信任,司马懿眼泪不禁哗哗直流。

由此可见,在曹丕与曹睿时代,司马懿是没有过篡权之心的,此时的司马懿是忠臣,不然两位皇帝也不可能如此信任他。后来他发动高平陵政变,杀曹爽,司马氏把魏国大权尽握手心,成为魏国的掘墓人。这一点,是曹丕与曹睿没能预料到的。


君山话史


答 | 江隐龙

至少在曹操、曹丕甚至曹叡的时代,司马懿是没有反魏之心的。司马懿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曹爽专权,欺人太甚——彼时的司马懿如果再不发动高平陵事件夺权,恐怕性命难保,所以当时的司马懿与“等死,等死可乎”的陈胜、吴广也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为什么说在曹操时代司马懿并没有反叛之心?因为当刘备初入蜀时,司马懿可是仅有的两个建议曹操征益州的谋臣(另一个是刘烨),而事后证明,这是曹操在赤壁之战后唯一一次一统天下的机会了,而当时的司马氏不仅没有掌权,甚至在朝廷上也不算是一支非常大的势力。如果司马懿真想反叛,曹操过早统一天下对司马懿夺权恐怕不是一件好事。

曹操在生前其实已经察觉到司马懿有“狼顾”之心了,还曾对曹丕说司马懿日后一定会干涉他们曹家的家事。不过曹丕一向与司马懿关系交好,每每都能保全司马懿。曹丕称帝后,对司马懿的信任达到顶峰,我们看看当时曹丕给司马懿写的诏书就能品味出一二:

“吾深以后事为念,故以委卿。曹参虽有战功,而萧何为重。使吾无西顾之忧,不亦可乎!”

“吾东,抚军当总西事;吾西,抚军当总东事。”

能说出这样的话来,曹丕与司马懿足够称得上一时君臣了。除此之外曹丕临终时还任命司马懿和曹真、陈群同为托孤大臣,这相当于刘备之于诸葛亮、孙权之于诸葛恪了。曹叡死后,司马懿依然是托孤大臣,到此为止除了曹操那一句评价,从来没有看到过司马懿有任何谋反之心——直到曹爽专政之后,屡屡打压司马懿,这才引发了司马懿与曹爽的决战。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司马懿还辞了丞相之职与九锡,这比曹操之于汉献帝可谓高风亮节多了。由此可见,司马懿其实一直是忠臣,只是人在朝廷,身不由己,不反也得反了。


隐语


司马懿是忠臣,即使是演的,也演了一辈子!

老九一直认为,如果有人能够一生都伪装成好人,那么他就是一个好人。

在三国时期,曹操、刘备、孙权三大集团争斗多年,最终不是任何一方结束割据,而是取代曹魏的司马炎统一了三国。而对于司马家族来说,其之所以可以掌控魏国的军政大权,迫使曹操的后代让位,司马懿当记首功。由此,针对终结三国的贡献上,司马懿的功劳可以和曹操相提并论。

但是,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和曹操一样,司马懿在后世的史学作品,往往是以奸臣的形象的出现的。特别是在罗贯中神化诸葛亮的过程中,对立面的司马懿更是被丑化为无能之辈。当然,司马懿之所以没有在古代历史上留下好名声,公元249年的高平陵之变,是人们痛批司马懿的主要“罪证”。

在熬死了曹操、曹丕两代君主后,司马懿在魏明帝曹睿统治时期掌握了魏国的军权。对于曹睿来说,和自己的父亲曹丕一样,也是英年早逝。在曹睿临终前,司马懿和曹爽同为托孤大臣。等到曹睿被埋葬到高平陵后,曹芳正式登基称帝。


在新皇帝刚刚坐上龙椅后,曹爽对司马懿来了一招明升暗降,也即让司马懿从太尉晋升为太傅,从而间接剥夺了司马懿的兵权。众所周知,太傅是没有实权的职位。在交接完毕后,司马懿优哉游哉的回家休养去了。但是,司马懿的狡猾已经在魏国出了名了。曹爽自然不会相信司马懿甘愿回家养老,由此,不停的派人探听司马懿的起居情况。不过,收到的答案几乎一致:那就是司马懿已经病入膏肓了。

在曹爽看来,既然司马懿已经活不过几年了,那我就可以随便玩了。紧接着,整个朝廷上下的重要岗位,几乎都被替换成了曹爽的手下。同时,曹爽的心腹——荆州刺史李胜在临走前再次探望了司马懿,发现司马懿已经在准备自己的后事了。李胜立即将情况回报给了曹爽,二人也由此深信司马懿即将去见曹操了。


对于彻底放下戒心的曹爽,在公元249年,率领人马陪同皇帝曹芳去高平陵祭拜魏明帝。在得知曹爽离开朝廷的消息后,司马懿终于卸下了面具,紧急召集了自己的老部下,迅速占领了皇宫、城门等重要地点,并太后的名义下诏招降曹爽及其党羽。在得知洛阳都城有变的消息后,曹爽居然放弃了抵抗,并落了个被诛灭三族的悲惨结局。

最后,在高平陵之变中,曹爽犯了很多错误,尤其是他本来可以携带皇帝曹芳跑到许昌,从而继续与司马懿较量的。当然,在此之前,曹爽一方面彻底得罪了司马懿,却没有斩草除根;另一方面,曹爽也有不得人心的地方,也即其专权程度丝毫不下于司马懿,并彻底架空了皇帝曹芳。


由此,对于司马懿来说,他如果不发动高平陵之变,被诛灭三族的,很有可能是司马氏了。进一步来说,曹爽表现出来的篡位意图,也是其失败的地方。

司马懿一直对曹魏很忠诚,任劳任怨,期间屡立奇功,就算遭到了曹氏亲贵的排挤打压也是勤勤恳恳,从无怨言。直到曹叡去世,曹氏亲贵曹爽把魏国庙堂弄得乌七八糟,这才联络起门生和老部下发动政变,把曹爽dang羽一网打尽。(要不是曹爽实在窝囊,不搬救兵直接投降,司马懿也不会成功)。

老九看来,不管后世如何抹黑司马懿,他终其一生没有进爵称王,更没有迫害皇帝。如果这是伪装的话,那么,至少他是一个合格的演员。

听老九谈历史,谈点不一样的风花雪月,趣事奇闻,荡气豪情。关注 历史段老九,不断与老铁们畅享历史情怀,做你的历史情报局。


历史段老九


司马懿足以堪称三国历史上最大的野心家,而且他的野心超过了他的老上司曹操。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都知道,曹操当时挟天子汉献帝以令诸侯,在后期,曹魏实力达到了最巅峰,此时他完全有能力称帝,但曹操没那样干,他也就受了个九锡,可名义上还是臣子。或许,他是想称帝的,但他的野心还没膨胀到不可控制的地步。既然自己不行了,那就将这个任务留给后代吧。

再来说说司马懿,司马懿是最后出山的,这当然有他的理由,待价而沽,谋定而后动,或许在他出山之前就早已谋划夺取天下了,至少,他在跟老板曹操一段时间后,他一定想到了如何来夺取天下,只不过,这种想法只能埋在心里,因为现在时机远不成熟。那就等吧,反正自己最大的本事之一就是等待。

后来,曹操死了,自己的学生曹丕上位了,这可把司马懿高兴坏了,可在高兴之余,司马懿也很清楚他的这个学生在谋权方面比起他父亲曹操那可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果不其然,曹丕干了曹操不敢干的事——终结了大汉江山。于是,自己还得再次隐藏起来,而且还要隐藏的比以前更好,事实上,司马懿确实如此,被排挤被打压,甚至被罢黜,他都无动于衷。但此刻他的心一定是最坚强的,因为他更加坚定,有朝一日,这江山一定是自己的,至少是自己家族的。

再后来,这曹丕也死了,这会,司马懿不知得有多高兴了,但还是先隐藏着,不过,此时他已经在磨剑了,而且磨了几十年,只等待那个将敌人一剑封喉的机会。最终,他出手了,他真的给敌人一剑封喉了。就这样,三国终于归了晋,归了那个已经磨剑三十年了司马懿家族。

如此看来,司马懿确实是那个让任何帝王或有帝王之志的人都忌惮的野心家,因为他的野心膨胀到了极致,但他又能比谁都能控制这种野心,这在三国历史上是没有人能达到他这种境界的。


史镜


不邀自答。

没有一个人从一开始就有狼子野心。

人与人之间,最开始的应该有的是知遇之恩,感激之情。

司马懿在曹操时代,是被半打压的。

为什么不完全打压。其一,爱惜才华。其二,司马家族乃豪门望族。完全打压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反抗。

到了曹丕时代,司马懿才开始走上台前。且曹丕算是对他有一定的知遇之恩。此时的司马应该是满怀感激之情。尽心辅助着曹丕。

要知道当时的曹丕远比他要年轻的多,而且老一辈的曹魏宗亲还在。此时的他最多有点私心罢了。

到了曹睿时期,司马懿开始大方光彩,此刻的舞台他成了主角。他的宗亲子女得到极大发展提升。但是此时的司马已经垂垂老矣,他心里应该想着,墓志铭,曹魏大司马司马懿。

直到到了曹芳时期,功高震主,主要是曹魏宗亲倍感压力,为了司马家族,为了子女,司马懿不能退。一退司马家族可能就灰飞烟灭了。而且家族也不允许他退,他的儿子也不建议他退。

他只能进,进,高平陵发动了。

从此历史多了一个奸臣,一个窃取了三国时期最大果实的人,司马懿。而此时离他离开人世已经没有多少时间了。

从来都是时世造英雄,要知道有时候时势也能造奸臣。

不喜司马懿看见千年后,世人对其评价会作何感想。


云舒读书


说司马懿狼子野心的主要原因,是把他子孙的账算到了他的头上。曹操启用司马懿之时,司马懿只是作为军师和谋士,曹操时代并未掌握兵权。作为曹操的智囊,曹操能够成事,很多时候都是依靠司马懿谋略。

曹操死后,曹丕即位,在曹丕当皇帝的六十几个月里,有四十四个月在外征战,而兵权很快就放到司马懿手中了。此时的司马懿并未起兵造反,首先曹丕是曹魏正统,早就对司马懿有所防备,其实并未将实权全部交到司马懿手中。司马懿是何等聪明的人?这一点他还是能明白的。



此时的司马懿若造反,一旦失败,后果很严重。不但晚节不保,且会落得满门抄斩的悲惨结局,而且,那时候即便他真想造反,也没有胜利的把握。曹丕死后,曹睿即位,曹爽多次架空司马懿权力,这让司马懿十分不爽,但他还是忍了。司马懿并不想谋反,实际上他是以元老的身份想让曹魏走上正轨,他的野心并没有到他子孙的那种地步。但是在那样的情况下,无论是身处党争身不由己,还是权力的诱惑,司马家族不得不反。


后来,司马懿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逐渐掌握了曹魏的实权,司马师死后,权力全部落在司马昭身上,与司马懿不同,司马昭是十分想当皇帝的,“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就是对他这种野心最好的评价。然而,他并没有等到自己登上皇位,就死了,司马昭死后,他的儿子司马炎逼魏元帝让位,至此,司马家族才将曹魏皇权夺入手中。对于司马懿,我还是相信他是一个忠心的人,即便是表演,他也倾尽全力为曹魏付出了一辈子。


历史密探


曹操年轻时是一个大忠臣,热血为国,不惜舍身。但是随着他权势日重,而汉室日衰,自然就由忠臣变成了权臣,进而篡国奸臣。

君弱臣强,运气好是辅国权臣,而如果再进一步,那就是篡国。这和忠臣奸臣没关系的,只在于朝廷中枢的力量,以及制度上的设置。


曹丕不死,乃至曹睿不死,司马懿都是忠臣。

李隆基不更改大唐制度,不许节度使兼任,让在外大将时间到就回长安入中枢任职,安禄山就是忠臣。

柴荣不死,赵匡胤就是忠臣。



归根结底,当主弱臣强,兵权旁落,那就只能祈祷大臣道德是圣人。仅此而已。

而当臣子手握大权,威胁帝位,不管他是忠臣还是奸臣,如果不篡位,那运气好是死后家族沦落,大部分跑不掉身死族灭。

此为人性,从不改变。


方士的知识乐园


曹操时期的司马懿被讨论得很多,相比之下,曹丕时期的司马懿被说的就少了。这个问题问得不错,但问题本身可能有些问题。

第一,司马懿是狼子野心还是一度的忠臣?这问题给人的印象,好像司马懿打娘胎出来一直到死,就是一颗奸臣的心,生来就是要谋权篡位的。其实,他的想法也是不断变化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的,有一个变化的过程。在毫无可能的情况下,司马懿就有谋权篡位之心,你觉得可能吗?

第二,为什么在曹丕在位期间司马懿没有篡位?这一时期与曹操时期相比,司马懿心理变化肯定有很大,“想法”这个主观的东西按下不表,先说客观的事实——曹丕提拔了司马懿,同时又限制他的权力,特别是不让他染指军事。请大伙儿注意一个细节:曹丕在位期间几次亲征,每次出门都没有带司马懿。那么,司马懿在干嘛呢?留镇后方。换句话说,曹丕把他当后勤部长在使用。曹丕担心司马懿有什么想法,还安慰道:曹参很重要,萧何也很重要,你就是我的萧何。

曹丕有点被低估了,尽管不如他老子,但曹操能够选他当接班人,曹丕自然有过人之处,比如对司马懿在军事权力方面的限制。在曹丕时代,司马懿就算想搞事也搞不起来,因为政变是需要武力的。

还有个细节鲜为人知:在曹丕时代,司马懿作为谋士,只为曹丕献过一次重要的计策。背景是这样的:孙权杀了关羽之后,亲自率兵袭来,对面是魏国的襄阳和樊城。曹丕紧张了,因为关羽是他老爹都器重的名将,却让孙权给灭了。所以,曹丕打算放弃这两个地方。司马懿站出来反对,说孙权夺回荆州第一件事肯定是巩固战果,不会惹我们,只是装装样子。但曹丕没听,让把这两城该烧的烧该毁的毁。结果,孙权还真没去打这两座城。不过,这一计只见于《晋书》,《三国志》和《资治通鉴》都没有记载,真假难辨。

总之,曹丕时代对司马懿的控制和抑制还是不错的,司马懿即使想篡魏,也缺乏条件,只能窝着不动,而且必须低调,这大概也是他很少为曹丕献计(特别是军事上)的原因。


脑洞大开的历史


奸臣也是培养出来的。曹丕时期,曹操新死,那么多战将都是忠于曹魏的,他那个时候都没有兵权,只是个有能耐的小人物。肯定要靠忠于曹丕才能有所发展。可惜曹丕短命,几年就死了,到了曹睿他才开始发迹。曹操说说过这个人可以用,但是不可以付之兵权。曹丕也说了。曹睿也不太相信司马懿,正是诸葛亮成就了司马懿。他才得以复出。诸葛亮的举措正让曹睿以为诸葛亮是怕司马懿,所以才陷害司马懿让曹睿自断手臂。有了诸葛亮的铺垫,曹睿对司马懿的信任就更大了。再加上他们曹氏宗族的人都不好使,大都督曹真不灵,驸马夏侯楙也不灵。司马懿一上就灵。曹睿死后司马懿又成了托孤大臣。这兵权一直在手。一直笼络人心了。曹真与他同是托孤大臣。但他不把曹真放眼里,倒是发现曹真的儿子比自己的儿子厉害。有这么个曹爽还能撑得起曹氏基业。又是宗族。取而代之也不是什么难事。趁曹芳年幼,曹爽势力越来越大的时候,时机已成,这个时候扳倒了曹爽他就成了曹操了。到手的江山不要还有天理吗?大汉有董卓,有曹操都是因为皇帝年幼。君弱臣强。司马懿这个时候也这样了,本身就是个有野心的人。就算是没有野心的人遇到这么好的时机被属下一抬。也有野心了,何况他忍了这么些年。只怪曹爽的大意,要是当时陪曹芳外出时给司马懿配辆车也要他一起去就没这些事了。爱病的多重,没死就得去。这样的话,司马懿也只有抱恨终身了。


刀笔小书生


我们在读历史时总喜欢有“后见之明”,用已知的结果去倒推过程,理念先行。拿司马懿来说,他最终的表现自然远不是什么大魏忠臣,但这并不等于说司马懿一开始就胸怀大志的要篡魏。更符合历史逻辑的可能性是,他起初就是一个普通的大魏臣子,或许非常忠心,又或许没那么忠心,但至少没有什么篡魏的想法。

说司马懿一开始就想篡魏,我觉得这并不是对司马懿的攻击和抹黑,而是莫大的恭维,一个人怎么可能那么深谋远虑,在自己政治生涯很普通的时候就能够预料到自己有那么风光的一天,而后默默布局。这种说法可能出自于当代的成功学读物吧,无非是彰显司马懿的装病示弱扮猪吃老虎,隐忍不发一击即中这些可以现代化的权谋。但在司马懿的真实世界中,哪里有这么多深谋远略,有的只是无原则无底线的艰难求存步步为营。

曹操时代可以视作司马懿政治生涯的第一阶段。在曹操时代,司马义甚至没有进入曹魏集团的核心决策层,,唯一的成绩就是逐步成为了曹丕的重要幕僚。司马懿的确在曹丕与曹植的太子之争中开始展现出他日后的那种政治斗争天赋,“每与大谋,辄有其策,为太子所信重”,但史书中并未具体记载什么司马懿的计谋。可以说,此时的司马懿的存在感并不高。

曹马长期对立的历史叙事可能也就是被建构出来的,史书中的说法是“不欲屈节曹氏”,隐隐中把司马懿塑造成了一个对汉王朝心存眷念的儒家式忠臣孽子。而当代很多史学家认为,这都是史书中的刻意编排出来的套路,试图建构出一个司马懿与曹魏政权早有嫌隙,为之后颠覆魏政权的“不臣”行为开脱。

曹丕时代是司马懿政治生涯的第二个阶段。曹丕即魏王位后,41岁的司马懿成了汉魏禅代的主要策划者。在曹丕时代,司马懿俨然是一个纯粹的大魏忠臣,既远离了早年的“被迫仕曹”,也完全没有走到日后“篡魏”那一步。

226年,曹丕去世,曹睿登位,司马懿也结束了他政治生涯的第二阶段,一路升官渐渐进入了魏帝国的核心圈。但在曹睿时代,司马懿虽然在政治上已经位极人臣,权力却被控制在一个相对安全的范围内。司马懿哪怕此时真有异心,也在打压猜忌之下,战战兢兢地埋藏在心底了。

239年,年仅8岁的皇太子曹芳即位,司马懿和大将军曹爽成为辅政大臣。在曹芳时代的初期,司马懿同样受到曹爽的打压,在政治上一度被边缘化,保命尚且需要筹划,哪里还顾得上篡魏。

到了249年正月,司马懿趁曹爽与皇帝曹芳离开都城为魏明帝扫墓之机,突然发动了史称“高平陵事变”的政变,控制了中枢政权。正是以“高平陵事变” 为标志,司马懿开启了司马氏的“篡魏”大计。清人王鸣盛说,“魏氏之亡,始于曹爽之诛”。

所以,如果要较真说司马懿何时成为一个狼子野心的篡魏者的话,“高平陵事变”是一个最保险的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