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是狼子野心還是一度的忠臣?為什麼曹丕在位期間他沒有篡位?

lintianliang


曹丕在位時,司馬懿還沒幹出什麼名堂呢,怎麼篡位奪權?

司馬懿在魏文帝時代能躥居高位,並不是他有什麼豐功偉績,而與魏文帝的關係不同一般。

自從司馬懿入曹操幕府,由於他博覽群書,曹操有意讓他讓兒子多交往,這對後來司馬懿的崛起是很重要的。曹丕能夠擊敗曹植成為魏國太子,司馬懿出力甚多,史書說:“每與大謀,輒有奇策,為太子所信重。”他與陳郡、吳質、朱鑠並稱“四友”,其實就是太子黨的四大金剛。

曹丕登基後,司馬懿便時來運轉了。

黃初元年,司馬懿被任命為尚書,封安國鄉侯;二年,升遷為侍中、尚書右僕射;三年,封為向鄉侯;六年,任撫軍大將軍,假節,錄尚書事,進入權力核心層。別看司馬懿掛了個撫軍大將軍的頭銜,其實他沒打什麼仗。頭銜太多,司馬懿也覺不好意思,便上書辭謝。皇帝批示說:這不是要給你榮耀,而是讓你替我分憂。

從一件事看出曹丕對司馬懿的信任,他親率大軍南征吳國,就讓司馬懿留守大後方,“內鎮百姓,外供軍資”。我們且來看看曹丕的一份詔書:“吾深以後事為念,故以委卿,曹參雖有戰功,而蕭何為重。使吾無西顧之憂,不亦可乎?”從這件下達給司馬懿的詔書中,我們讀到一些信息:按理說,應該是將軍出征,皇帝留守才對,怎麼變成皇帝出征,將軍留守呢?司馬懿肯定是向皇帝提出要到前線去,所以皇帝才會說:“曹參雖有戰功,而蕭何為重”,就是說,攻城野戰固然也是立功,但像蕭何那樣坐鎮後方,保證後勤補給不中斷,其功勞更大。這裡我們看到,魏文帝曹丕更倚重司馬懿的政治才能,而不是軍事才能。

在另一份詔書中,更可以看出司馬懿在皇帝心中的份量:“吾東,撫軍當總西事;吾西,撫軍當東事。”就是說,曹丕若東征,西邊的事就交由司馬懿負責;若西征,東邊的事還是交給司馬懿負責。我在東就你在西,我在西你就在東,咱倆人輪著管事,分工合作。

有了這層親密關係,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曹丕去世前,會把司馬懿指定為輔政大臣之一。

他真正成為軍政巨頭,是在魏明帝曹睿時。

魏文帝曹丕去世時,指定曹真、陳群、司馬懿三人為顧命大臣。在魏明帝曹睿時,司馬懿的軍事天賦才真正大放光芒。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平定孟達之亂,這一戰,給曹睿留下深刻的印象,於是在軍事更倚重司馬懿之才華。

在曹操時代,司馬懿不過是個謀士;在曹丕時代,他已是皇帝的左膀右臂;到了曹睿時代,司馬懿成了手握兵權、獨當一面的輔政大臣。

在曹睿登基前,司馬懿雖曾參與軍事,出謀劃策,實際上並沒有獨立指揮作戰的經驗。曹睿登機後,司馬懿才有機會在戰場上大顯身手,很快崛起成為魏國最出色的統帥。他兩卻諸葛亮,威震關中;東征公孫淵,一舉平定遼東。特別在曹真、曹休等人死後,司馬懿更是一枝獨秀,先後出任大將軍、太尉,國家之兵權,盡操之於手。

曹睿臨死前,指定曹爽與司馬懿為顧命大臣。當司馬懿從遼東趕回洛陽時,曹睿已經奄奄一息了。當他見到司馬懿,眼中不禁閃出光輝,握著司馬懿的手說:“我把後事託付給你,你與曹爽共同輔佐少子。死,是可以忍的,我忍住不死就是為了等你。現在看到你了,我死無恨了。”

當著司馬懿的面,曹睿把養子齊王曹芳叫到床邊。他指著曹芳對司馬懿說:“就是他,你看仔細了,不要弄錯了。”一回頭,又叫曹芳上前,抱住司馬懿的脖子。看著皇帝臨死前對自己的無限信任,司馬懿眼淚不禁嘩嘩直流。

由此可見,在曹丕與曹睿時代,司馬懿是沒有過篡權之心的,此時的司馬懿是忠臣,不然兩位皇帝也不可能如此信任他。後來他發動高平陵政變,殺曹爽,司馬氏把魏國大權盡握手心,成為魏國的掘墓人。這一點,是曹丕與曹睿沒能預料到的。


君山話史


答 | 江隱龍

至少在曹操、曹丕甚至曹叡的時代,司馬懿是沒有反魏之心的。司馬懿反,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曹爽專權,欺人太甚——彼時的司馬懿如果再不發動高平陵事件奪權,恐怕性命難保,所以當時的司馬懿與“等死,等死可乎”的陳勝、吳廣也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

為什麼說在曹操時代司馬懿並沒有反叛之心?因為當劉備初入蜀時,司馬懿可是僅有的兩個建議曹操徵益州的謀臣(另一個是劉燁),而事後證明,這是曹操在赤壁之戰後唯一一次一統天下的機會了,而當時的司馬氏不僅沒有掌權,甚至在朝廷上也不算是一支非常大的勢力。如果司馬懿真想反叛,曹操過早統一天下對司馬懿奪權恐怕不是一件好事。

曹操在生前其實已經察覺到司馬懿有“狼顧”之心了,還曾對曹丕說司馬懿日後一定會干涉他們曹家的家事。不過曹丕一向與司馬懿關係交好,每每都能保全司馬懿。曹丕稱帝后,對司馬懿的信任達到頂峰,我們看看當時曹丕給司馬懿寫的詔書就能品味出一二:

“吾深以後事為念,故以委卿。曹參雖有戰功,而蕭何為重。使吾無西顧之憂,不亦可乎!”

“吾東,撫軍當總西事;吾西,撫軍當總東事。”

能說出這樣的話來,曹丕與司馬懿足夠稱得上一時君臣了。除此之外曹丕臨終時還任命司馬懿和曹真、陳群同為託孤大臣,這相當於劉備之於諸葛亮、孫權之於諸葛恪了。曹叡死後,司馬懿依然是託孤大臣,到此為止除了曹操那一句評價,從來沒有看到過司馬懿有任何謀反之心——直到曹爽專政之後,屢屢打壓司馬懿,這才引發了司馬懿與曹爽的決戰。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司馬懿還辭了丞相之職與九錫,這比曹操之於漢獻帝可謂高風亮節多了。由此可見,司馬懿其實一直是忠臣,只是人在朝廷,身不由己,不反也得反了。


隱語


司馬懿是忠臣,即使是演的,也演了一輩子!

老九一直認為,如果有人能夠一生都偽裝成好人,那麼他就是一個好人。

在三國時期,曹操、劉備、孫權三大集團爭鬥多年,最終不是任何一方結束割據,而是取代曹魏的司馬炎統一了三國。而對於司馬家族來說,其之所以可以掌控魏國的軍政大權,迫使曹操的後代讓位,司馬懿當記首功。由此,針對終結三國的貢獻上,司馬懿的功勞可以和曹操相提並論。

但是,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和曹操一樣,司馬懿在後世的史學作品,往往是以奸臣的形象的出現的。特別是在羅貫中神化諸葛亮的過程中,對立面的司馬懿更是被醜化為無能之輩。當然,司馬懿之所以沒有在古代歷史上留下好名聲,公元249年的高平陵之變,是人們痛批司馬懿的主要“罪證”。

在熬死了曹操、曹丕兩代君主後,司馬懿在魏明帝曹睿統治時期掌握了魏國的軍權。對於曹睿來說,和自己的父親曹丕一樣,也是英年早逝。在曹睿臨終前,司馬懿和曹爽同為託孤大臣。等到曹睿被埋葬到高平陵後,曹芳正式登基稱帝。


在新皇帝剛剛坐上龍椅後,曹爽對司馬懿來了一招明升暗降,也即讓司馬懿從太尉晉升為太傅,從而間接剝奪了司馬懿的兵權。眾所周知,太傅是沒有實權的職位。在交接完畢後,司馬懿優哉遊哉的回家休養去了。但是,司馬懿的狡猾已經在魏國出了名了。曹爽自然不會相信司馬懿甘願回家養老,由此,不停的派人探聽司馬懿的起居情況。不過,收到的答案几乎一致:那就是司馬懿已經病入膏肓了。

在曹爽看來,既然司馬懿已經活不過幾年了,那我就可以隨便玩了。緊接著,整個朝廷上下的重要崗位,幾乎都被替換成了曹爽的手下。同時,曹爽的心腹——荊州刺史李勝在臨走前再次探望了司馬懿,發現司馬懿已經在準備自己的後事了。李勝立即將情況回報給了曹爽,二人也由此深信司馬懿即將去見曹操了。


對於徹底放下戒心的曹爽,在公元249年,率領人馬陪同皇帝曹芳去高平陵祭拜魏明帝。在得知曹爽離開朝廷的消息後,司馬懿終於卸下了面具,緊急召集了自己的老部下,迅速佔領了皇宮、城門等重要地點,並太后的名義下詔招降曹爽及其黨羽。在得知洛陽都城有變的消息後,曹爽居然放棄了抵抗,並落了個被誅滅三族的悲慘結局。

最後,在高平陵之變中,曹爽犯了很多錯誤,尤其是他本來可以攜帶皇帝曹芳跑到許昌,從而繼續與司馬懿較量的。當然,在此之前,曹爽一方面徹底得罪了司馬懿,卻沒有斬草除根;另一方面,曹爽也有不得人心的地方,也即其專權程度絲毫不下於司馬懿,並徹底架空了皇帝曹芳。


由此,對於司馬懿來說,他如果不發動高平陵之變,被誅滅三族的,很有可能是司馬氏了。進一步來說,曹爽表現出來的篡位意圖,也是其失敗的地方。

司馬懿一直對曹魏很忠誠,任勞任怨,期間屢立奇功,就算遭到了曹氏親貴的排擠打壓也是勤勤懇懇,從無怨言。直到曹叡去世,曹氏親貴曹爽把魏國廟堂弄得烏七八糟,這才聯絡起門生和老部下發動政變,把曹爽dang羽一網打盡。(要不是曹爽實在窩囊,不搬救兵直接投降,司馬懿也不會成功)。

老九看來,不管後世如何抹黑司馬懿,他終其一生沒有進爵稱王,更沒有迫害皇帝。如果這是偽裝的話,那麼,至少他是一個合格的演員。

聽老九談歷史,談點不一樣的風花雪月,趣事奇聞,蕩氣豪情。關注 歷史段老九,不斷與老鐵們暢享歷史情懷,做你的歷史情報局。


歷史段老九


司馬懿足以堪稱三國曆史上最大的野心家,而且他的野心超過了他的老上司曹操。為什麼這麼說呢?大家都知道,曹操當時挾天子漢獻帝以令諸侯,在後期,曹魏實力達到了最巔峰,此時他完全有能力稱帝,但曹操沒那樣幹,他也就受了個九錫,可名義上還是臣子。或許,他是想稱帝的,但他的野心還沒膨脹到不可控制的地步。既然自己不行了,那就將這個任務留給後代吧。

再來說說司馬懿,司馬懿是最後出山的,這當然有他的理由,待價而沽,謀定而後動,或許在他出山之前就早已謀劃奪取天下了,至少,他在跟老闆曹操一段時間後,他一定想到了如何來奪取天下,只不過,這種想法只能埋在心裡,因為現在時機遠不成熟。那就等吧,反正自己最大的本事之一就是等待。

後來,曹操死了,自己的學生曹丕上位了,這可把司馬懿高興壞了,可在高興之餘,司馬懿也很清楚他的這個學生在謀權方面比起他父親曹操那可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果不其然,曹丕幹了曹操不敢幹的事——終結了大漢江山。於是,自己還得再次隱藏起來,而且還要隱藏的比以前更好,事實上,司馬懿確實如此,被排擠被打壓,甚至被罷黜,他都無動於衷。但此刻他的心一定是最堅強的,因為他更加堅定,有朝一日,這江山一定是自己的,至少是自己家族的。

再後來,這曹丕也死了,這會,司馬懿不知得有多高興了,但還是先隱藏著,不過,此時他已經在磨劍了,而且磨了幾十年,只等待那個將敵人一劍封喉的機會。最終,他出手了,他真的給敵人一劍封喉了。就這樣,三國終於歸了晉,歸了那個已經磨劍三十年了司馬懿家族。

如此看來,司馬懿確實是那個讓任何帝王或有帝王之志的人都忌憚的野心家,因為他的野心膨脹到了極致,但他又能比誰都能控制這種野心,這在三國曆史上是沒有人能達到他這種境界的。


史鏡


不邀自答。

沒有一個人從一開始就有狼子野心。

人與人之間,最開始的應該有的是知遇之恩,感激之情。

司馬懿在曹操時代,是被半打壓的。

為什麼不完全打壓。其一,愛惜才華。其二,司馬家族乃豪門望族。完全打壓會引起一些不必要的反抗。

到了曹丕時代,司馬懿才開始走上臺前。且曹丕算是對他有一定的知遇之恩。此時的司馬應該是滿懷感激之情。盡心輔助著曹丕。

要知道當時的曹丕遠比他要年輕的多,而且老一輩的曹魏宗親還在。此時的他最多有點私心罷了。

到了曹睿時期,司馬懿開始大方光彩,此刻的舞臺他成了主角。他的宗親子女得到極大發展提升。但是此時的司馬已經垂垂老矣,他心裡應該想著,墓誌銘,曹魏大司馬司馬懿。

直到到了曹芳時期,功高震主,主要是曹魏宗親倍感壓力,為了司馬家族,為了子女,司馬懿不能退。一退司馬家族可能就灰飛煙滅了。而且家族也不允許他退,他的兒子也不建議他退。

他只能進,進,高平陵發動了。

從此歷史多了一個奸臣,一個竊取了三國時期最大果實的人,司馬懿。而此時離他離開人世已經沒有多少時間了。

從來都是時世造英雄,要知道有時候時勢也能造奸臣。

不喜司馬懿看見千年後,世人對其評價會作何感想。


雲舒讀書


說司馬懿狼子野心的主要原因,是把他子孫的賬算到了他的頭上。曹操啟用司馬懿之時,司馬懿只是作為軍師和謀士,曹操時代並未掌握兵權。作為曹操的智囊,曹操能夠成事,很多時候都是依靠司馬懿謀略。

曹操死後,曹丕即位,在曹丕當皇帝的六十幾個月裡,有四十四個月在外征戰,而兵權很快就放到司馬懿手中了。此時的司馬懿並未起兵造反,首先曹丕是曹魏正統,早就對司馬懿有所防備,其實並未將實權全部交到司馬懿手中。司馬懿是何等聰明的人?這一點他還是能明白的。



此時的司馬懿若造反,一旦失敗,後果很嚴重。不但晚節不保,且會落得滿門抄斬的悲慘結局,而且,那時候即便他真想造反,也沒有勝利的把握。曹丕死後,曹睿即位,曹爽多次架空司馬懿權力,這讓司馬懿十分不爽,但他還是忍了。司馬懿並不想謀反,實際上他是以元老的身份想讓曹魏走上正軌,他的野心並沒有到他子孫的那種地步。但是在那樣的情況下,無論是身處黨爭身不由己,還是權力的誘惑,司馬家族不得不反。


後來,司馬懿的兩個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逐漸掌握了曹魏的實權,司馬師死後,權力全部落在司馬昭身上,與司馬懿不同,司馬昭是十分想當皇帝的,“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就是對他這種野心最好的評價。然而,他並沒有等到自己登上皇位,就死了,司馬昭死後,他的兒子司馬炎逼魏元帝讓位,至此,司馬家族才將曹魏皇權奪入手中。對於司馬懿,我還是相信他是一個忠心的人,即便是表演,他也傾盡全力為曹魏付出了一輩子。


歷史密探


曹操年輕時是一個大忠臣,熱血為國,不惜捨身。但是隨著他權勢日重,而漢室日衰,自然就由忠臣變成了權臣,進而篡國奸臣。

君弱臣強,運氣好是輔國權臣,而如果再進一步,那就是篡國。這和忠臣奸臣沒關係的,只在於朝廷中樞的力量,以及制度上的設置。


曹丕不死,乃至曹睿不死,司馬懿都是忠臣。

李隆基不更改大唐制度,不許節度使兼任,讓在外大將時間到就回長安入中樞任職,安祿山就是忠臣。

柴榮不死,趙匡胤就是忠臣。



歸根結底,當主弱臣強,兵權旁落,那就只能祈禱大臣道德是聖人。僅此而已。

而當臣子手握大權,威脅帝位,不管他是忠臣還是奸臣,如果不篡位,那運氣好是死後家族淪落,大部分跑不掉身死族滅。

此為人性,從不改變。


方士的知識樂園


曹操時期的司馬懿被討論得很多,相比之下,曹丕時期的司馬懿被說的就少了。這個問題問得不錯,但問題本身可能有些問題。

第一,司馬懿是狼子野心還是一度的忠臣?這問題給人的印象,好像司馬懿打孃胎出來一直到死,就是一顆奸臣的心,生來就是要謀權篡位的。其實,他的想法也是不斷變化的,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的,有一個變化的過程。在毫無可能的情況下,司馬懿就有謀權篡位之心,你覺得可能嗎?

第二,為什麼在曹丕在位期間司馬懿沒有篡位?這一時期與曹操時期相比,司馬懿心理變化肯定有很大,“想法”這個主觀的東西按下不表,先說客觀的事實——曹丕提拔了司馬懿,同時又限制他的權力,特別是不讓他染指軍事。請大夥兒注意一個細節:曹丕在位期間幾次親征,每次出門都沒有帶司馬懿。那麼,司馬懿在幹嘛呢?留鎮後方。換句話說,曹丕把他當後勤部長在使用。曹丕擔心司馬懿有什麼想法,還安慰道:曹參很重要,蕭何也很重要,你就是我的蕭何。

曹丕有點被低估了,儘管不如他老子,但曹操能夠選他當接班人,曹丕自然有過人之處,比如對司馬懿在軍事權力方面的限制。在曹丕時代,司馬懿就算想搞事也搞不起來,因為政變是需要武力的。

還有個細節鮮為人知:在曹丕時代,司馬懿作為謀士,只為曹丕獻過一次重要的計策。背景是這樣的:孫權殺了關羽之後,親自率兵襲來,對面是魏國的襄陽和樊城。曹丕緊張了,因為關羽是他老爹都器重的名將,卻讓孫權給滅了。所以,曹丕打算放棄這兩個地方。司馬懿站出來反對,說孫權奪回荊州第一件事肯定是鞏固戰果,不會惹我們,只是裝裝樣子。但曹丕沒聽,讓把這兩城該燒的燒該毀的毀。結果,孫權還真沒去打這兩座城。不過,這一計只見於《晉書》,《三國志》和《資治通鑑》都沒有記載,真假難辨。

總之,曹丕時代對司馬懿的控制和抑制還是不錯的,司馬懿即使想篡魏,也缺乏條件,只能窩著不動,而且必須低調,這大概也是他很少為曹丕獻計(特別是軍事上)的原因。


腦洞大開的歷史


奸臣也是培養出來的。曹丕時期,曹操新死,那麼多戰將都是忠於曹魏的,他那個時候都沒有兵權,只是個有能耐的小人物。肯定要靠忠於曹丕才能有所發展。可惜曹丕短命,幾年就死了,到了曹睿他才開始發跡。曹操說說過這個人可以用,但是不可以付之兵權。曹丕也說了。曹睿也不太相信司馬懿,正是諸葛亮成就了司馬懿。他才得以復出。諸葛亮的舉措正讓曹睿以為諸葛亮是怕司馬懿,所以才陷害司馬懿讓曹睿自斷手臂。有了諸葛亮的鋪墊,曹睿對司馬懿的信任就更大了。再加上他們曹氏宗族的人都不好使,大都督曹真不靈,駙馬夏侯楙也不靈。司馬懿一上就靈。曹睿死後司馬懿又成了託孤大臣。這兵權一直在手。一直籠絡人心了。曹真與他同是託孤大臣。但他不把曹真放眼裡,倒是發現曹真的兒子比自己的兒子厲害。有這麼個曹爽還能撐得起曹氏基業。又是宗族。取而代之也不是什麼難事。趁曹芳年幼,曹爽勢力越來越大的時候,時機已成,這個時候扳倒了曹爽他就成了曹操了。到手的江山不要還有天理嗎?大漢有董卓,有曹操都是因為皇帝年幼。君弱臣強。司馬懿這個時候也這樣了,本身就是個有野心的人。就算是沒有野心的人遇到這麼好的時機被屬下一抬。也有野心了,何況他忍了這麼些年。只怪曹爽的大意,要是當時陪曹芳外出時給司馬懿配輛車也要他一起去就沒這些事了。愛病的多重,沒死就得去。這樣的話,司馬懿也只有抱恨終身了。


刀筆小書生


我們在讀歷史時總喜歡有“後見之明”,用已知的結果去倒推過程,理念先行。拿司馬懿來說,他最終的表現自然遠不是什麼大魏忠臣,但這並不等於說司馬懿一開始就胸懷大志的要篡魏。更符合歷史邏輯的可能性是,他起初就是一個普通的大魏臣子,或許非常忠心,又或許沒那麼忠心,但至少沒有什麼篡魏的想法。

說司馬懿一開始就想篡魏,我覺得這並不是對司馬懿的攻擊和抹黑,而是莫大的恭維,一個人怎麼可能那麼深謀遠慮,在自己政治生涯很普通的時候就能夠預料到自己有那麼風光的一天,而後默默佈局。這種說法可能出自於當代的成功學讀物吧,無非是彰顯司馬懿的裝病示弱扮豬吃老虎,隱忍不發一擊即中這些可以現代化的權謀。但在司馬懿的真實世界中,哪裡有這麼多深謀遠略,有的只是無原則無底線的艱難求存步步為營。

曹操時代可以視作司馬懿政治生涯的第一階段。在曹操時代,司馬義甚至沒有進入曹魏集團的核心決策層,,唯一的成績就是逐步成為了曹丕的重要幕僚。司馬懿的確在曹丕與曹植的太子之爭中開始展現出他日後的那種政治鬥爭天賦,“每與大謀,輒有其策,為太子所信重”,但史書中並未具體記載什麼司馬懿的計謀。可以說,此時的司馬懿的存在感並不高。

曹馬長期對立的歷史敘事可能也就是被建構出來的,史書中的說法是“不欲屈節曹氏”,隱隱中把司馬懿塑造成了一個對漢王朝心存眷念的儒家式忠臣孽子。而當代很多史學家認為,這都是史書中的刻意編排出來的套路,試圖建構出一個司馬懿與曹魏政權早有嫌隙,為之後顛覆魏政權的“不臣”行為開脫。

曹丕時代是司馬懿政治生涯的第二個階段。曹丕即魏王位後,41歲的司馬懿成了漢魏禪代的主要策劃者。在曹丕時代,司馬懿儼然是一個純粹的大魏忠臣,既遠離了早年的“被迫仕曹”,也完全沒有走到日後“篡魏”那一步。

226年,曹丕去世,曹睿登位,司馬懿也結束了他政治生涯的第二階段,一路升官漸漸進入了魏帝國的核心圈。但在曹睿時代,司馬懿雖然在政治上已經位極人臣,權力卻被控制在一個相對安全的範圍內。司馬懿哪怕此時真有異心,也在打壓猜忌之下,戰戰兢兢地埋藏在心底了。

239年,年僅8歲的皇太子曹芳即位,司馬懿和大將軍曹爽成為輔政大臣。在曹芳時代的初期,司馬懿同樣受到曹爽的打壓,在政治上一度被邊緣化,保命尚且需要籌劃,哪裡還顧得上篡魏。

到了249年正月,司馬懿趁曹爽與皇帝曹芳離開都城為魏明帝掃墓之機,突然發動了史稱“高平陵事變”的政變,控制了中樞政權。正是以“高平陵事變” 為標誌,司馬懿開啟了司馬氏的“篡魏”大計。清人王鳴盛說,“魏氏之亡,始於曹爽之誅”。

所以,如果要較真說司馬懿何時成為一個狼子野心的篡魏者的話,“高平陵事變”是一個最保險的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