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人,比我们想象的要穷

源于2016-2017年房价上涨,这座城市拥有房产的老百姓,身价陡然提升。

可以说,在杭州,拥有两三套房子的人,很多都已是千万身家。

然而,当斯文翻阅杭州统计局的相关数据,发觉杭州人,并没有那般富有。在个别数据上,杭州的老百姓,甚至出现消费倒退的现象。

(本篇文章的数据,都来自统计局相关对外信息。不管每一个数据看似荒谬、离奇、令人错愕或其他。)

数据不说谎,除非统计数据的人说谎。

而我希望做到的是,从数据去解析背后的人和人的生存状态。

我们先看在岗人员的收入。根据杭州统计局公布的数据:

2017年,杭州市区全社会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66295元,与2016年的60710元相比,增加5585元,同比增长9.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其中,杭州市区全社会单位在岗职工(含劳务派遣)年平均工资为67047元,与2016年的61174元相比,增加5873元,增长9.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9%。

按照67047元的年平均工资计算,杭州人2017年的平均月薪仅为5587元。

民间有个说法,决定你在一座城市活不活得下去,就看你的月薪能不能买得起一平米。看杭州的这个薪资,大部分人是活不下去的。毕竟,连我们考驾照的场口、深山老林里的房价,也不止5587元/㎡了。

这也难怪,就算近三年杭州卖了超过48万套房子,按照2017年底杭州946.8万人的口径计算,也只有5%的人有幸进入到这场分享城市红利的资源争夺战中。

杭州人,比我们想象的要穷

何况,这48万多套房源的买主中,扣除上海等省外、温州台州等省内地区外,真正属于杭州人自己的,比例会更低。

这三年,疯狂的一场游戏一场梦,终究只是少数人的游戏,少数人的梦!

别说买房了,5587元的月薪,在杭州租房都越来越困难。有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杭州的房租价格持续走高。到7月,租金已高达3920元/套。租套房子,占据了月薪了70%!

就算3920元是三室,三人合租,平均租金1300元/间,也占到了平均月薪的23%。

杭州人,比我们想象的要穷

买不起房的艰辛背后,是日渐租不起房的压力。这座城市,尽管在峰会后、亚运前的黄金时代,似乎所有的界面都在变好,变得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越来越傲娇,发自内心的觉得杭州一定会跻身“北上深杭”的顶级序列,但对于平凡的大多人来说,却渐渐不怎么不友好起来了。

走向世界的雄心背后,是沉默的大多数,是默默无闻的底层!


平均月薪只有5587元,所以杭州的老百姓们,在吃穿上,都是节衣缩食。

据统计局数据,2017年,杭州人民在食品烟酒方面的消费,是10412元。看上去不到两个月工资,但实际折算下来,按365天计算,平均一天仅为28.5元。

杭州人,比我们想象的要穷

这是什么概念呢?

按照目前黄焖鸡米饭、兰州拉面、喜茶和一点点奶茶的价格,28.5元,仅仅只够吃一份黄焖鸡米饭或拉面、喝一杯饮料。如果想黄焖鸡米饭吃得好一点,或者兰州拉面选个豪华套餐,不好意思,喜茶或者一点点就没有了。

更不好意思的是,下一顿也没有了。

最不好意思的是,如果你想买包利群,一天的饭钱就没有了。

所以,中华美食三剑客:兰州拉面、黄焖鸡米饭、沙县小吃,能够开遍中国各大城市的大街小巷,不是没有道理的。

杭州人,比我们想象的要穷

中华美食三剑客

更何况,28.5元/天还是平均数,一半的人,每天的饭钱还不到这个数,他们连这美食三剑客都吃不起,只能靠馒头和腐乳充饥。如此看来,芭比馒头、天津包子、甘其食,店铺能够开到随处可见,也是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我们能够在大大小小的超市买到老干妈,不是因为它真的有多好,而是因为有许多像我一样的屌丝,每天唯一改善伙食的惊喜,就是老干妈里不经意间挑出的一粒牛肉,堪比落魄时的朱元璋吃到的珍珠翡翠白玉汤!

如果老干妈配馒头时,还能有一包榨菜,简直就是消费升级了!


吃饭尚且如此艰难,穿衣就更加人艰不拆了。

统计局数据显示,杭州人民2017年在衣着上的人均支出,是2233元。

在前不久流传的那顿价值40万元的天价饭上,2233元的价格,都不够一只榄肉水鸭的钱。虽然不至于悬殊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但不敢花钱,确乎是越来越多人的共识。

杭州人,比我们想象的要穷

网上流传的价值40万元的菜单

要知道,这2233元是一年的衣着支出,而且是平均数。在有着946.8万人的杭州,有470多万人,一年买衣服的钱,可能仅仅只有上千元,甚至几百元。

有人一顿饭,有人过十年,这盛世,如你所愿。

屌丝如我,已经三年没买衣服了。缝缝补补这三年,斯文君的针线活,大有进步。如果哪天失业了,我就去路边支个小摊,希望每天都能够挣到28块。

最近这些时日,万科高喊“活下去”,一股行业凛冬将至的肃杀袭来,斯文君准备继续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加上每天的饭钱不到28块,人也瘦了一圈,裤子都显大了。前不久,刚刚把两条裤子拿去改了腰围,准备再穿三年。

相信和我一样想法的人,有很多。毕竟,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7年的2233元,比2016年还少了3%。

少了3%,那可是节约了70块,省出了3天的饭钱。


不敢花钱,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存不到钱。

房贷、车贷等一系列贷款,就是那个掏空许多人家底的关键。

数据显示,2017年,杭州全市的住户存款,是8670.6亿元,按杭州946.8万人计算,相当于人均存款9.14万元。写到这里,总是用六位数的密码保护两位数的存款的斯文君,不禁潸然泪下。

而同期的住户贷款,是9653.68亿元,相当于每个杭州人贷款10.19万元。

杭州人,比我们想象的要穷

最简单直接的计算,不算利息的存贷差,相当于每个杭州人的隐性债务,超过1万元,大概是近2个月的工资。

更残酷的是,2017年存款的增速是2.1%,而贷款的增速是23.8%,贷款增速高出存款增速10倍以上。

2017年,疯狂抢房子的背后,必然是大笔的债。

房子,车子,还有其他许多的透支型消费,让许多看上去身家很高的人,实际上背负着巨额的债务。表面的光鲜之下,是许多挣扎的生命,是许许多多辛苦工作和讨生活的人,他们在拼命的欠钱之后,再用大好生命里的每一寸光阴,努力去还债。

毕竟,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统计局的数据有很多,我只选取了以上几个,用以在芜杂的城市喧嚣中,管窥一眼我们每天穿行的城市里流动的人。

这几个数据,和许多个没有被解读的数据背后,都是946.8万鲜活的生命。无论他们在工作、创业,还是购物、吃饭、逛街、旅行,抑或仅仅只是窝在家里,看着窗外的世界发呆,他们所有的生活轨迹,都被记录下来,变成统计年鉴里的一个个数字。

你在淘宝下的每一个订单,你在商场消费的每一个记录,你在饭店吃的每一顿饭,乃至你为每件商品交的每一笔税,每月薪资里固定扣除的每一笔钱,都有记录。

大数据最好玩的地方在于,它记录一切数据,等待有趣发生。

所有看似散乱、无序、零碎的一切,终究都在聚合,成为我们观察这个城市的一切,窥探这个时代的窗口。

因为,每个人加起来,就是这个时代。每个数据汇总起来,就是所有人的一年,年复一年,就是一生。

每个人的一生,无非生老病死,食衣住行。

这是我的奋斗,也是你的奋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