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语音业务量持续降低,运营商该何去何从?

前言

在本周公众号选题的时候,我们也很犹豫,要不要把这个尖锐又有一点敏感的话题放在首条,最后依然决定要探讨一下这个这个话题,因为视而不见本身就是一种失职。

在这个流量称王的时代,三大运营商也免不了追逐流量运营,流量业务的兴起的同时,语音业务正在不断遭受OTT企业(通过互联网向用户提供各种应用服务,服务由运营商之外的第三方提供)冲击,OTT企业提供的流量语音和视频,让语音业务处于一个尴尬的地位,对于三大运营商的挤压特别明显。

语音业务怎么了?

据工信部数据,从今年1-10月份,全国移动电话去话通话时长完成21372亿分钟,同比下降4.7%。同时期,我国移动电话用户净增1.36亿户,同比增长10.7%,总数达到15.5亿户。移动电话用户规模正向增长,语音通话负增长,实际的语音通话时长同比下降15.4%左右。

探讨:语音业务量持续降低,运营商该何去何从?

语音通话时长负增长幅度较大,部分原因与语音通话费用没有下降相关,其次是用户选择用数据流量的实现语音通话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对于运营商的各种套餐政策不敏感,尤其是在流量不限量的噱头下,用户更倾向于选择OTT企业的语音功能。同时,太多骚扰电话和营销电话,提起电话会让用户普遍有一种很强的戒备心。

三大运营商明显认识到了语音业务面临的冲击,然而低迷的市场环境并没有给运营商更多选择。一方面因为语音业务利润依旧在,另一方面在运营商不断持续管道化的过程,运营商不能轻易放弃语音业务的利润,不能为了对抗OTT企业推出语音业务免费。

如何面对语音业务的窘境?

解决目前的窘境,运营商没必要为了语音业务收费挖掘更多的可能性,更多地应该找到一种更好的替代方式。根据目前运营商目前的表现和举措来看,运营商可以尝试更改收入模式以实现收入和成本覆盖。

如何实现收入和成本覆盖?

第一个可行的方式是语音和短信按流量计费。但是要求流量业务的的收入的利润能够弥补通话和短信费用的成本,才能实现计费统一。遗憾的是,三大运营商在4G建网上的成本还没有收回来,5G的建设还在进行,提速降费改革持续推进,短时间内,运营商很难实现收入覆盖。

第二个方式我们可以可能要寄希望于联通混改的改变,在引入了民营资本入驻之后,联通实现了利润的大幅度上涨,从2018年1月到10月,中国联通主营业务收入2000亿元,增幅从2015年的-5.3%转为6.5%,净利润34.7亿元,同比增长164.50%。OTT企业和运营商之间相互妥协,联通向互联网企业赢得了用户资源,转亏为盈,让运营商更有动力。

探讨:语音业务量持续降低,运营商该何去何从?

最后想说的是,5G时代也是运营商的机遇和挑战,5G出来之后,物联网进一步发展,传统的互联网验证方式比如短信功能,将被虹膜验证、人机交互所取代,人工语音服务将会被智能语音所取代,那时,语音业务可能是你流量套餐里的一小部分,也可能已经不存在了。这是用户和消费者想要见到的结果,也确实是目前运营商不愿实现的困局。但是更多新兴业务的兴起,比如智能宽带、智能家居、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业务等等,都将给运营商注入新的活力。

结语

我们不希望运营商一直止步不前、不断在探索语音业务上限,而是尝试更多新兴业务模式。在提速降费已经成为必然的今天,给出更多合乎用户体验和使用习惯的答卷,实现运营商和用户的共赢。值得期待的是,联通和电信已经开始有所作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