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未来简史|李开复与赫拉利的预言

人工智能的未来简史 |李开复与赫拉利的预言

人类最有价值的并不是大脑,而是心。——李开复

最近读了两本书,一本是尤瓦尔·赫拉利的《未来简史》,之前看过他的《人类简史》,特别崇拜他的庞杂的知识系统,所以便接着看他的下一部简史。

人工智能的未来简史|李开复与赫拉利的预言

第二本书是李开复的《AI未来》,看到这个书名,想必也大概能猜到这本书要讲什么,人工智能近些年很火,在未来的一段时间会更火,这是无可置疑的。这两本书都是在讲述未来的可能发生的事。

人工智能的未来简史|李开复与赫拉利的预言

科学家如何看待未来?

写读后感之前,我先问了自己一个问题:我在做决定的时候,首先会考虑什么?比如,大学选择专业时我在考虑什么?大学毕业后,找工作时,我在考虑什么?

我的答案是:我会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考虑自身兴趣,先征求一下家人的意见,上网查一下资料,综合选择;找什么样的工作,同样也是根据别人的经验,自身的能力来选择。

总的来说,我的决定多是基于过去的经验,尽可能作出未来会很好的选择。但是一个普通人所能预测到的未来,可能只有两三年,而且预测水准也不高。但是,科学家就不一样了,尤其是李开复博士这样的顶级科学家。

《未来简史》和《AI未来》两本书都对未来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是基于理性推理和渊博知识的想象。比较巧合的是,两位作者在未来的想象中,都表明:在未来,科技会对人类的社会有更多的影响,比如当下最火的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科技将在未来,颠覆人类的许多想象。

我们很难想象,未来有一天,所有人都不用工作的社会,将是什么样的场景?就像100多年前,人们无法相信,百分之二的农民可以生产整个人类群体所需的粮食一样。李开复博士根据他在AI领域多年的经验预测,在未来15年,大部分工作可以被人工智能取代,尽管15年内,我们的人工智能水平还处于弱人工智能,但已经可以取代大部分工作。

人工智能的未来简史|李开复与赫拉利的预言

15年后的景象可能是百分之二的人,操控着人工智能,把整个人类的工作都干了。这听起来有些难以置信,就像我们从诺基亚功能机直接换到iPhone XS一样,这是一个难以接受的惊喜。

但这并不是一个惊喜,因为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表象下,是一个个巨头公司的垄断,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便已经能看到,中美两国的互联网巨头几乎霸占了绝大多数数据资源;我们每天免费使用各种APP的同时,也在提供各种数据,去培养这些科技巨头的人工智能,李开复博士在书中写道:

生产力和工资的“大脱节”已经造成了1%和99%两个群体之间的裂缝。如果不干涉,我担心人工智能会继续把这个裂缝撕扯得更大。我们已看到网络世界走向垄断的趋势。互联网本应是自由、公平竞争的场所,但在短短几年内,许多核心网络功能已经被垄断。未来幸存的工作岗位可能分为两批人:一批顶尖收入(如CEO、投资家),一批收入一般的(如按摩师、家庭护理人员)。

未来的贫富差距可能会急剧增大,这样的社会能够稳定吗?政府会允许这种情况产生吗?

所以15年之后,这个社会会是什么样的形态,很难确定,我们能确定的是,即使是弱人工智能,已经足以颠覆我们的诸多想象。

李开复博士还在书的前言中写道:人类最有价值的并不是大脑,而是心。

这句话背后是现代科学多年来的研究成果,人类的大脑,动物的大脑不过是一套并不算高明的算法,在不久远的将来,人工智能可以提供更优秀的算法,我们不用纠结今天吃什么食物,穿什么衣服,选择什么样的书,人工智能会为你做出最佳选择。

大脑将会在超级智能面前黯然失色,唯一无法取代的可能只有一颗人类的心灵。

这是科学家李开复给我们的结论。

人工智能的未来简史|李开复与赫拉利的预言

然而心灵又是什么?当人工智能改变我们的社会后,我们的所相信的,所感动的事物会不会消失?当人类寿命被智能医疗系统延长30年,我们的生命会不会更加空虚,是否需要补充一些生命意义?

接下来,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告诉你!

历史学家赋予未来什么样的意义?

今天,我们的信仰是人文主义。

我们相信诗和远方,相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文主义和科技人文主义是我们精神力量的主要来源,人与动物之所以不同,因为人有智慧、品性、想象力;这些特性赋予了人独一无二的生物地位;同时,我们也相信在科技的帮助下,人可以活的更好,更长久。

当神学被戳穿之后,我们选择了人文主义,选择了“人生而平等”“自由”“博爱”。

如果人文主义也是虚拟的呢?如果人生而不平等,不自由,人性本恶,我们该相信什么?

尤瓦尔·赫拉利这位博学的历史学家在翻阅查证众多前沿资料后告诉我们:我们今日信仰的人文主义,科技人文主义也是不真实的,就像百年前的神学一样,不堪一击。

今天,我们还是可以信仰宗教,但是很多人生意义的答案,科技会有更好的解释,但人的心灵需要慰藉,我们不能接受:活着,然后死去,就是人生的意义。

赫拉利在书中有这样一段表述“人文主义的观点,人类必须从自己的内在体验找出意义,而且不仅是自己的意义,更是整个宇宙的意义。这是人文主义的主要训诫:为无意义的世界创造意义。

根据这个观点,我们可以扪心自问,为什么我们认为猪没有自己的人文主义,只配沦为餐桌上的食物?我们凭什么觉得狗可以听懂人话?

人文主义一直想让我们认为,人类自己就是意义的本源,因此自由意志也是最高的权威。我们不需要等着某个外在的实体说三道四,而能够用自己的感觉和欲望来判断。我们从小就不断听到各种人文主义的口号:“要聆听自己的声音,对自己真诚,相信自己,追随自己的内心,做让自己快乐的事。”

但实际上,我们所谓的自由,自由恋爱,自由选择,不过是在多种激素混合反应下做出的必然选择,根本无所谓自由。

人工智能的未来简史|李开复与赫拉利的预言

作者在书里写道,人文主义是人自我赋予的一项特质,从生物学上看,人类并没有任何特质,人文主义的把心灵、灵魂作为人类独有的特质,完全没有任何科学上的证明。

如果我们强行认为人类就是不一样,就是天生爱自由,拥有独立的意志;那么如何解释,整个人类群体在历史上的大多数时期,都是处于不自由的,没有个体存在感的部落、国家里?像虎,豹等独行生物,似乎更具备自由的人文主义基因。

拿人文主义引以为傲爱情来说,一个诗人会说“世界上有两个人,是彼此一生中的唯一”。

经济学家薛兆丰说出了真相:“我们今天的人口有70亿,想象一下,在70亿颗绿豆中,扔进去两颗彼此唯一的红豆,搅拌多年后,他们相遇的概率,仍然无限趋近于0”。

我们幻想出的浪漫,独一无二的完美情人,在概率学上根本站不住脚,真实的情况是:“独一无二”的情人不过是偶然间的巧合,毫无必然性。

人工智能的未来简史|李开复与赫拉利的预言

基于此,作者认为,人文主义也是一种虚拟的想象,我们需要这种想象来支撑丰富的情感,合理化“万物灵长”的地位,让我们心安理得的吃各种家畜的肉,享受浪漫的爱情。

数据主义

在未来,一切都明了之后,在李开复博士所说的AI成为未来的时候,我们需要另一种信仰,赫拉利在书中提到了,那就是:数据主义,它的特点就是:记录,上传,分享。(是不是很熟悉这个流程)

赫拉利解释道:究竟是什么让人优于其他动物?我们需要找出人类引以为傲的东西,让人类的心灵得到慰藉。

数据主义有一个全新而又简洁的答案。就个体而言,人类的体验并不比狼或大象的体验来得优越。只要是数据,都无高下之别。然而,人类可以把自己的体验吟成诗、写成博客,再发表到网络上,使全球数据处理系统更为丰富。就是这样,才让他们的数据有了意义。狼做不到这件事,因此虽然人和狮子老虎一样都是动物,但人是可以分享数据,上传数据的动物,所以人还是万物灵长。

数据主义认为,体验不分享就没有价值,而且我们并不需要(甚至不可能)从自己心里找到意义。我们该做的,就是要记录自己的体验,再连接到整个大数据流中,接着算法就会找出这些体验的意义,并告诉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做。

现在,我们年轻的一代,已经成为了数据主义的追随者,今天,有多少人能不发微博,朋友圈,不分享有趣的段子,不去浏览互联网上的各种信息呢?我们已经深深的沉迷其中了。

孤独可能是未来最大的敌人

人工智能的未来简史|李开复与赫拉利的预言

当人工智能取代了大部分人的工作时,巨头的垄断又让普通人只拥有有限的资源,而且在人工智能的医疗水平下,人类也会活的更加久远,那么如何度过这漫长的时间呢?【通俗点说:活的比较久,又无事可做的穷光蛋】

假如,人工智能的医疗体系让人类的平均寿命活到120岁,那么意味着你30岁买一套房子,就要在这个城市居住90年,相信那时候,更多的年轻人不愿意固定自己的居所,而是四处租住;

再试想,你30岁结婚,就要和一个异性生活八九十年;可以想象,以人文主义为基础的爱情故事,将会演绎出多么无聊的故事。

所以,在50年之后,如果这些基于科学的假设成功,我们拥有了大量的时间,那么如何度过这些时间?数据主义让我们不断的记录、上传、分享,我们就像一个个数据节点,当某一天,人类跳出这张数据网,仰望星空时发现,世界竟是如此孤独!

2018.12.0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