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清朝没有汉化,只是将国家奴化了,你怎么看?以前每个朝代灭亡,百姓是否会欢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迈阿密铁蛋


从奴化角度来看:

被奴化人群是不分民族的。满族、汉族、蒙古族等等都是为皇帝家服务的,维护皇帝家的政权,都是被奴化后学着被阉割的中华文化,国人的脊梁被打断,这就是大清的“成功”之处。


当然,这也是封建社会(家族)政权高压下的产物,有着久远的历史“遗传性”,不是清朝独有,但清朝可称之为最。

这是一个连士大夫阶层都“欲为奴才而不得”的时代,只有满州近臣或被抬旗的汉人才有资格自称奴才。士大夫阶层尚且如此,普通民众又能怎样呢?

士大夫精神是文以载道,这个道,就是精神之所在,在清朝,这种精神也几乎被灭绝了。

自唐宋起,民众的“血性”程度就被降低了,受统治阶层影响,流行的是忠臣孝子,游侠这职业早早就绝种了,因为这符合统治阶层的利益,便于统治。

到了明末的时候,百姓的奴性就比较强了(当然,奴性再强,快饿死了也不妨碍造反),但士大夫阶层还好,见天喷的皇帝不要不要的,不管他们喷的对不对,也不管他们是不是因为党争,这种不怕挨板子,不怕丢乌沙,甚至不怕抄家杀头的精神还是有的,并且清兵入关后,杀敌、自尽殉国的忠臣良将也非常多,不能只看那些投降派。

梁启超也提及过,其时国人缺乏血性,为了警醒麻木世人,甚至还提及了切腹这种在中国古已有之的“血性”行为和武士精神。

大清灭亡后,百姓自然是欢快的,国不知有民,民亦不知有国。


古今通史


哪朝哪代的封建皇朝不是奴化百姓的?我还没有听说哪个封建帝王不是靠奴化来统治人民的,更没有见过那本历史书上有皇帝提倡人民当家作主的,就算有也是骗人的!


封建帝王整天宣扬的就是忠君爱国,最喜欢的就是没有独立思考,人云亦云,浑浑噩噩过日子的人。因为这样的人最容易统治,更容易让他的子子孙孙享有无穷无尽的万世基业。

封建帝王最怕的是什么呢?当然是言论自由了,当年陈胜、吴广大喊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大秦动乱起来了。项羽的一句话:“彼可取而代也!”秦朝灭亡了。刘邦也说了一句“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大汉建立起来了。

同化是互相的,谁的文明程度更低,谁就越容易被同化。人类进步史上同化从未停止,特别在地球村上同化更是进入白热化。物竞天择,优胜劣汰,同化并不可耻,,固步自封才是愚蠢。

再来聊聊奴化吧,它并不是清朝首创的,是封建制度的特色而已,准确的说,清朝只是把奴化发扬光大而已。


金色五菱超级大面包


确实,这是实话。

清朝的奴化,比汉化更严重。

或者说,清朝是接受了汉文明乃至中华文明中对其有利的一部分,但很多都被其抛弃甚至摧毁了。而又有一部分被满化了。

例如外国人对中国的刻板印象是:唐装、旗袍等旗人服装(原来是由满族的骑马褂演变而来),而清朝男子留辫子(和剃发令的颁布和严格实施有关);中国的乐器音律由原来的风雅清幽转变为喜庆热闹,之前多使用古筝、琵琶等民族管弦乐器,到了清朝则大肆使用唢呐、锣鼓等音色响亮的吹奏、打击乐器;

还有满清入关以来把满语的词汇和思维习惯大量带入汉语。现在日常所用的很多词汇,比如“邋遢”(满语lete)、“马虎”(满语lahu)、“别扭(满语ganiu)”、“ 喝护”(满语hekur)、“裤裆”(满语kabudang)、“央告”(满语yangge)(《北京话里的满语词》.瀛生)等等都是来自于满语。与被满清改造的北京话相比,江淮次方言发音有尖团音的区别,这也是传统汉族语言丰富性的体现。而满 族人舌头短,舌尖上翘,只能把团音发成尖音,并把这一习惯传染到八旗铁骑所到之处。江淮次方言里保留的大量入声也被满 族人发成阴平或者去声,使得本来用南京话读来朗朗上口的古典诗词,用北京话来读就诘曲聱牙,甚至连韵也不押。对我们这样一个诗的国度来说,这严重影响了古典文学对汉人的亲和力。语言对一个民族来说,是民族精神的载体。汉语并非不能吸收外来语言丰富自己的语汇和表达方式,在汉唐盛世,开放的中国就吸收了各民族语言来充实自己。然而这种吸收,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引进新鲜血液,而不是被强迫性的改造与同化。

满族化的汉语成为全国通行语言,就是其对中华思想改造和精神扭曲的过程。经过一百多年,满清终于达到了目的。乾隆中期的中国人,越发麻木、萎靡、自闭,与当时朝气蓬勃,如旭日初升的欧洲民族相比,中国已经陷入了没有根的困境,这个根是泯灭在我们灵魂深处的文化之根。对汉语的大规模同化,北京话里最重要的两个满语词:一个是“您”,也就是“您老人家”的简称,在今天成为对领导的称呼。语言学家俞敏先生曾经痛斥这个词的封建色彩和对人格平等权的伤害。而另个一词则是“奴才”,在满清,被唤做奴才是无上的光荣,这种变态将中华民族影响到胆怯、顺从、卑躬屈膝,苟且偷安,甚至逐渐形成了一种极为猥琐恶劣的气质,也可以说奴隶品格的集大成。一个东方大国的国民精神,就这样被剃发易服,文字狱,以及满汉间的同化降低为“奴隶的品质” 以至于到了现在有些人到了依然留着心中的辫子,无法自拔的程度。





关河南望


满清是渔猎民族,渔猎民族比游牧民族更加的野蛮落后,但是长期的打猎生活造就了满清民族奸诈狡猾的民族性格。再加上明朝投降满清的那一批汉奸的帮助。所以满清对中国的统治还是比较彻底的。他们篡改汉族文化典籍,主编的四库全书都都很成功,直到现在玩国学的一些所谓大师还在教我们汉族的孩子弟子规二十四孝这些奴才文化。把汉族原有的经典书籍只要是对汉族人有利的几乎全部毁掉,毁不掉的就篡改。满清的奴才文化造成了中国社会的很多问题,比如说老人倒地之后没有人敢扶,人人为了钱勾心斗角,。奴才文化使现在的中国人越来越麻木。


僽嫆騏仕140549736


首先,我要更正一下出题的错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个成语应用在国家危亡时刻,挺身而出,是最恰当的,而把它用在了欢呼跳跃上,不免得有些南辕北辙,意思表达相反了,这种违反最起码的语法常识,是头条里的通病,希望提问者提高一下自己的文学素养,然后再出题。


现在我们言归正传。

历史的进程是顺其自然的,不是为迎合某些人的心理而取向,首先说这个奴化二字,它是个贬义词,也是对我们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的蔑视,既有贬低少数民族的意识,更有宣扬大汉主义的嫌疑。

我们诺大的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相互依靠,相互依托, 在中国历史进程中已经走了数千年,至今已经形成了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而且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这都是历史进程中保留下来的精髓。

我们要尊重历史,尊重每一个民族自己的意向。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每一个朝代的统治者,都有着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姓氏,不同的家族,但是他们都有一个目标,为了自己的统治利益,而加强他们的统治能力,同时也尽可量的做好社会的稳定和社会发展,以及经济的繁荣。

题主说,统治者将国家奴化,那是无稽之谈,在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里,没有一个朝代把社会拉向奴隶社会,这是铁的事实,也许我这是在抬杠,如果说清朝把国家奴化了, 那更是无影的事情,清朝统治时期,在初期强迫天下百姓易服剃发,虽残暴了一些,但在之后也尊重了汉族人的风俗习惯,以及宗教信仰的自由,特别是语言和文字,并没有随着满清的统治而洇灭,并且我们的语言和文字一直保留到今天。


以前每个朝代的灭亡,百姓是否欢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题主的第二个意思,这话说的驴唇不对马嘴,在开头我就说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那是在国家民族危亡时刻挺身而出的意思,如果天下百姓想维护旧的朝代,才应该高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如果天下的百姓拥护新的政府,就应该使用欢呼二字,拥护我们的新政府。

好了,这是意思表达的错误,我就不多说了。


赵志军001


关于,清朝没有汉化,这个说法是有一定道理。吾想了想,想到的道理是这样的:

当然,要是细说的话,得对比别的汉民族执政的朝代,还得长篇大论引证,不过,这样回答的话,就太繁琐了,那么,长话短说,此处仅仅举两个例子吧仅作思考的角度,供参考,

一是,清朝的八旗制度,满汉不得通婚。这是为啥呢,民族歧视,满族是高等民族,汉族是低等民族,民族保护政策,保护满族自己文化的纯粹性,满族是有自己的文字的少数民族,而之所以,用汉文用儒生,那是以汉制汉的统治需要,于是,不免篡改、编撰、利于自己本民族的优越性的就保留,不利的就弱化;



在以往朝代,你要知道,满族算啥,在大汉民族中原文化的眼中那是蛮夷民族,不开化的曰东夷、南蛮、北狄、西戎,这些都是汉民族儒家主导文化下的排它性,那么现在少数民族满族执政了肯定看不惯这些文化的,大肆篡改理所当然,适合的用,不适合的毁弃,比较好的汲取到自己本民族文化中,然后在贬低、愚化、奴化汉文化,这样优等民族的优越性才立住足,才利于统治稳固的需要,这是很显然的道理。

二是,据说,满清时,在东北,也就是满族老家那地方,一直是不准汉人进入的,原因是满族要保留自己民族文化的纯洁性,可见骨子里一直是排斥抵抗汉文化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在辛亥革命时,有句口号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鞑虏如果真是汉化了,又何必恢复中华文化。另外就是,当年日本侵略中国后为什么会扶植傅仪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那还不是,满洲国的满族前清的遗老遗少们深入骨髓的复辟思想作怪,毕竟有买有卖,否则,小日本单方面意愿,也没那么容易成立伪满洲国吧,其实,是互相利用,小日本是为了利用满族文化与汉文化的对立而分解削弱中国,这一步棋子可谓是,一弹三鸟,其一、可以轻松分解弱化中国,其二,东北的能源矿产为日军的远线作战提供军资,减轻军费;其三,减轻国际舆论压力,可以缓和转移众多列强虎视眈眈中国利益的矛盾。

当然,此处另外也说明,伪满洲国同时起到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文化输入。大概小日本是深入理解了满族统治下的大清奴化汉文化的那一套,有意模仿学习也是有其一说的。若真是汉化了满族,就不会有清朝覆灭,满族人退回东北,也不会有伪满洲国这回事了。真正汉化是近现代民国和新中国这时期比较多。

当然,别的还有很多角度可以说明满清并没有也不愿意汉化,而是并行着两套文化,更多变异奴化弱化汉文化。清朝旗人的服饰、发型辫子、满文、萨满教等等一直清晰的与汉文化并存着,有个词不是叫什么,“满汉全席”。这里满还是排在汉的前面的,可见就连饮食还是两套饮食,严格区分,经纬分明,汉族饮食是辅助满族饮食罢了。可见,满清被汉化一说实为言过了。好了,此处就先到此,回头,细细思考下再系统写吧。



再升一级


清朝没被汉化,那么清用的是什么文字?是清字吗?如果清朝没有很好的融合汉文化能统治两百多年吗?哪个封建王朝民众没有被奴化?民众为了土地、为了生存空间不喊匹夫有责喊什么?几百年前的敌人可不空抢土地,人头他们也是要收割的,杀光后用自己的人来填。有头喊为什么不喊?


深湖江河溪洋海


清朝中期,清朝开始快速汉化,所谓汉化,实则是孔孟化,受到孔孟之道之毒害越深,国家对外就越没有血性,越弱。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甲午之战的叶志超,闻日军枪响就没命的逃。可此前镇压太平军,何等威风!所以说晚清,不但汉化了,而且汉化得很彻底!


安平144796971


确实!乾隆时被销毁的书籍“将近三千余种,六、七万卷以上,种数几与四库现收书相埒”。

吴晗讲过“清人纂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矣!”满清的文字狱空前绝后的彻底,一篇吴三桂的“反满檄文”,《扬州十日记》《嘉定屠城记略》,在中华本土湮灭二百多年,二百多年后才从日本找出来!

不知,当今辫子戏鼓吹满清番薯盛世是何用意?


用户7093949527


清朝是游牧民族,靠野生动物生活下去,如果没有动物们,游牧民族只能饿死,游牧民族不会坐以待毙,肯定要找一个方法生存下去。农耕民族靠天吃饭,跟食草动物一样。游牧民族把农耕民族当成美食,是再好不过了。农耕民族不是傻瓜不好抓。排一个间谍把农耕民族自己搞死,这个就是孔子。只从有了孔子中国人的噩梦就开始了。如果没有西方工业革命。中国人今天还在添满族人的屁股。当然这里还有一个人是通天民族的人,他是中国人的老将,只不过没有兵马相士车全,每次下棋快吃老将了就不跟你们下了重新来过。老将们每次次的逃过危机。现在老将们想了个办法,用西方的工业革命,把农耕民族解放了出来。现在的西方工业革命不过是个挖掘机,把地上地下的东西挖完了。自己也就完完。还是要通天人在想办法,让上帝解救你们也就是宇宙的力量来解就你们。如果有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