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贊!這位第一書記帶著父親去扶貧

“唐書記,來家裡吃飯!” 12月3日12時許,澠池縣段村鄉趙溝村的群眾看到該村駐村第一書記唐昆帶著人還在村裡忙碌,紛紛跟他打招呼。唐昆婉言謝絕了群眾的熱情相邀。他私下對記者說,一會還得趕緊回去給老父親做飯呢。看到記者詫異的表情,唐昆向記者道出了實情。

唐昆今年41歲,湖北隨州人,1999年從中國地質大學畢業後,被選調進三門峽市旅遊局(現旅遊發展委員會)工作至今。2017年1月19日,他被組織委派到趙溝村擔任第一書記,開展扶貧工作。入村以來,唐昆協助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每天走村入戶,調查瞭解情況,積極探索,努力創新,紮實推進精準扶貧工作有效開展。

唐昆的父親今年75歲,有輕度的老年痴呆,靠唐昆弟兄3人輪流照顧。“去年輪到我了,但是因為剛到趙溝駐村,只能請遠在湖北的大哥把我的一份責任擔了起來。今年我總不能再讓大哥替我吧,就決定帶著父親來到村裡,擠出時間照顧他。”唐昆對記者說。

趙溝村村部裡一個10餘平方米的小房間,一張辦公桌,幾把椅子,一個取暖用的“小太陽”,兩張簡易的木板床鋪,這就是唐昆的辦公室兼他和父親的臥室。從9月初開始,父親已經跟唐昆在這裡住了兩個多月。

父親有時大小便失禁,常把大小便拉在身上。為了不耽誤工作,唐昆每天都起得很早,悉心照顧父親的起居和飲食。工作之餘,就扶著父親散步,為父親洗衣服、做飯,半夜起來為父親換掉尿溼的褲子。

有時唐昆工作忙或者去鄉里開會,他就委託村部附近的村醫或群眾幫助照看老父親,答應中午回來給父親做飯,但還是把父親的午飯給耽誤了。有一天午後一點多了,開小賣部的鄰居陳學花看到唐昆父親站在村部門口急得團團轉,就趕緊把老人請到家裡,泡了碗方便麵給老人充飢,讓隨後急匆匆趕回來的唐昆十分感激。

“唐書記是個好乾部,他為我們村做了很多實事。”趙溝村貧困戶65歲的趙平法道出了眾人的心聲。趙溝村地處澠池北部深山區,“走石頭路、住石頭房、石頭縫裡種口糧”是趙溝村的真實寫照,但該村不但有秀美的自然景觀,而且保留了較為完整的明清村落建築格局,被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有“中原石頭城,深山小迷宮”之稱,旅遊資源豐富。

趙溝村貧困人口多,村情複雜。唐昆到任時,村裡因多種原因,村“兩委”班子群龍無首,處於癱瘓狀態。入村後,他堅持每天走村串戶,調查瞭解情況,努力穩定群眾思想。當他了解到群眾對發展旅遊有強烈的願望後,決定成立村旅遊辦公室。他組織召開村民大會,把在外工作人員請回村裡,採取自主推薦、村民大會投票表決的方式,選出了10人組成旅遊辦公室,這些人成了趙溝村不拿一分錢的群眾自治組織,他們對趙溝村的旅遊發展積極建言獻策,出謀劃策。

2018年3月,村“兩委”換屆開始後,唐昆與村“兩委”幹部逐一談心,詳細瞭解他們的思想動態和個人訴求,做好群眾換屆政策的解釋工作,對換屆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及時報告,保證換屆選舉平穩推進,選出了群眾信賴的新一屆“兩委”班子。

趙溝村土地資源少,嚴重製約經濟發展。唐昆和駐村工作隊、村“兩委”幹部們一道動腦子,理思路,謀發展,把發展鄉村旅遊與產業扶貧結合起來,促進當地群眾脫貧致富。

在他和村“兩委”、駐村工作隊的共同努力下,如今趙溝村旅遊產業紅紅火火,農業發展逐步走上了規模化道路。今年“十一”黃金週期間,趙溝村車來車往,人流如織,每天接待遊客上萬人。目前,全村花椒種植面積已有1000餘畝,村“兩委”從群眾手中流轉的107畝土地,全部種上了花椒、芍藥,為壯大村集體經濟奠定了良好基礎。

“唐昆面對特殊的家庭情況,堅決克服困難,把老父親接到村裡,一邊照顧一邊開展工作,是我們鄉村幹部學習的榜樣!”駐村工作人員對唐昆的敬業精神讚賞不已。(三門峽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