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询楷书“险劲”书风的物理学原理大揭秘

今天我们谈论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欧阳询。只要你学过书法,没有不知道欧阳询,其名声和影响力比肩颜真卿和王羲之,其欧楷被誉为楷书极则,即意楷书准则的最高标准。在超过13亿人口的中国学过书法的人非常多,能真正理解其险劲严整特点的人着实寥寥无几。

很多人在网上或多或少都能查到欧阳询书风特点,有的介绍笼统,有的略有详解,但是都不尽如人意,小编自幼时就已得知欧楷险劲的书风,但真正理解是成年多年之后的事了,小时候的理解多半掺杂着抄袭与死记,不是理解记忆。

如何能真正理解其险劲的书风?

本头条号会不定期更新有关书法欣赏与学习的一些知识,和书友们一起学习书法,相互切磋。欢迎订阅关注点赞哦!

一、欧阳询楷书、行书笔法特点:

理解欧阳询书法风格直从楷书就太片面了,楷书、行书一起分析欣赏才能透彻理解: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的长横大多以下图所示的形状出现:

欧阳询楷书“险劲”书风的物理学原理大揭秘

这种长横就具有“劲”的特点

什么?没看出来?

再看看下面骨头的图片,是否能联系在一起?

欧阳询楷书“险劲”书风的物理学原理大揭秘

其长横特点就是笔画左低右高(又称杠肩),两头笔画略粗,末端最粗,中间最细,但是整个横画粗细变化很小,非常微妙,横画粗细变化过大会产生“细腰”的病态,横画粗细变化不大就很难产生“刚劲”的特点,增其一分过多,减其一分太少,杠肩的角度以及上下边沿弧度亦是如此。这就是书法的魅力。

欧阳询楷书“险劲”书风的物理学原理大揭秘

有的上边沿较直、有的较曲。下边沿亦是如此。

欧阳询楷书“险劲”书风的物理学原理大揭秘

欧阳询楷书“险劲”书风的物理学原理大揭秘

上边沿直、下边沿曲

欧阳询楷书“险劲”书风的物理学原理大揭秘

上边沿曲、下边沿直。

再来看看长竖

欧阳询楷书“险劲”书风的物理学原理大揭秘

其长竖仍然是两头粗,中间细,粗细变化细微,原理与长横一样。

欧阳询《行书千字文》

欧阳询楷书“险劲”书风的物理学原理大揭秘

欧阳询《行书千字文》通篇露锋非常多,并且露锋笔画拖的很长,其骨感尽显无疑

欧阳询楷书“险劲”书风的物理学原理大揭秘

赵孟頫的收笔就没欧阳询拖得长

欧阳询楷书“险劲”书风的物理学原理大揭秘

欧阳询行书与宋徽宗瘦金体瘦劲的露锋类似:

欧阳询楷书“险劲”书风的物理学原理大揭秘

当然只是一部分相似,欧阳询的行书与瘦金体还是有很大差别的,瘦金体露锋实在太多了,有针扎之感。

二、欧阳询楷书、行书结构特点:

欧阳询的结构上独具用心,话不多说,以实例说明:

欧阳询楷书“险劲”书风的物理学原理大揭秘

“帝”的险峻之态对比图(看红线处):欧阳询VS田蕴章。

有没有发现不同点?

欧阳询的“帝”字第一点与竖画不在同一垂直线上!

欧阳询这种错位是非常危险的,很可能会把字写的不稳,田蕴章的字就很规矩,写的非常对称端正,这样容易把握住字的平衡,这也是初学者该有的学习过程,就如孙过庭所说:

“初学分布,但求平正。”

但是初学过后就应该提升审美境界,像欧阳询一样,学会把字写“歪”,也正如孙过庭所说:

“即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

的学书境界,但是前提要学会如何把“歪”字掰正。

如何把“歪”字掰正呢?

如果把下面的字直接这样写是不行的,明显左边部分支撑不住

欧阳询楷书“险劲”书风的物理学原理大揭秘

欧阳询的处理方法是将“帝”字两端左低又高,左边部分结构紧收,有向左下倾倒之势态,右边结构则为使其两端“重量平衡”,故加重提按,并向右伸展,即欲将左边倾倒之势往上“掰”回水平线。

欧阳询楷书“险劲”书风的物理学原理大揭秘

如同物理学中的杠杆原理:(欲将物体翘起,需增大力距(笔画长度),或者增大拉力(笔画加粗))

欧阳询楷书“险劲”书风的物理学原理大揭秘

这就是书法审美的物理学原理,学会了这一招就能应用的很多字上去!瞬间让你的字更加富有美感!

这就是欧阳询的“险”,当然还有很多险,读者可以自己细细琢磨。

欧阳询行书张翰帖:

欧阳询楷书“险劲”书风的物理学原理大揭秘

其行书总体特点是廋长

这个“属”倾倒原理同上所述,他的行书很多字都是这样的势态

欧阳询楷书“险劲”书风的物理学原理大揭秘

本文只为抛砖引玉,欧阳询的险劲之处还有很多很多,绝不止这一点,这得靠自己去理解。

下面是一些典型的险劲手法:你能理解几个呢?

欧阳询楷书“险劲”书风的物理学原理大揭秘

欧阳询楷书“险劲”书风的物理学原理大揭秘

可以说欧阳询的行书的艺术魅力次于楷书,而欧阳询的楷书赢在在结构上。初学者很不容易把握其特点,只要你懂得造“险”的原理,也能写出险劲的风格!

本头条号会不定期更新有关书法欣赏与学习的一些知识,和书友们一起学习书法,相互切磋。欢迎订阅关注点赞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