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成功內部亂象叢生,康熙仍雪藏施琅,遭到了李光地等再三促戰

向敬之

電視劇《康熙王朝》中,收復臺灣是重頭戲。

姚啟聖、李光地和施琅,成為康熙收臺一戰的前線指揮官。

福建總督姚啟聖總司其責,內閣學士李光地贊襄軍務,而熟悉臺灣、精通海戰的施琅,則是官拜福建水師提督,負責統兵出海、衝鋒陷陣的先鋒。

當然,康熙帝為坐鎮京師、遠程遙控的最高領導人和全權決策者,

重訪歷史,卻有些出入。

當時的李光地,並非貶官,而是康熙的新寵。他守制期剛滿赴京,康熙指示不必候缺,直接升任內閣學士。不久,他向康熙帝舉薦施琅領兵平臺。

《清史稿·李光地傳》記載:康熙“十九年,光地至京師,授內閣學士。入對,言:‘鄭錦已死,子克塽幼弱,部下爭權,宜急取之。’且舉內大臣施琅習海上形勢,知兵,可重任,上用其言,卒平臺灣”。

鄭成功內部亂象叢生,康熙仍雪藏施琅,遭到了李光地等再三促戰

《康熙王朝》陳道明版康熙帝

《清史稿·施琅傳》亦云:康熙“二十年七月,內閣學士李光地奏:‘鄭錦已死,子克塽幼,部下爭權,徵之必克。’因薦琅素習海上情形,上遂授福建水師提督,加太子太保”。

鄭錦,又名鄭經,即鄭成功的長子。順治十八年,因與南明永曆帝麾下李定國配合不到位,調度不協調,導致最後一次奪取南京之戰失敗,幾近全軍覆沒,於是渡海,一舉擊潰盤踞臺灣近四十年之久的荷蘭殖民者揆一集團,收復臺灣。成功據守臺灣,命鄭錦鎮守思明州(今福建廈門)。鄭錦與原配不睦,同四弟鄭睿之乳母私通生子,被士大夫視為亂倫,其原配祖父、前明兵部尚書唐顯悅致書鄭成功,指責他治家尚且不嚴,又怎能治理好一方土地?鄭成功大怒,命兄鄭泰到思明斬妻子董氏、長子鄭錦及剛生下來的孫子鄭克臧。鄭泰有所顧忌,提議止殺乳母及其子,留下夫人董氏和少主鄭錦,成功不準,於是出現了諸將聯合抗命時間,而北京傳來其父鄭芝龍被殺,緬甸傳訊永曆帝死於吳三桂之手,急火攻心,鄭成功不久病逝。

據說,康熙聞訊鄭成功去世,特地敬輓一聯:“四鎮多貳心,兩島屯師,敢向東南爭半壁;諸王無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被後人刻於鄭氏宗祠,意在彰顯清朝最高統治者對鄭成功不畏千險、歷經萬難地抗清,表示敬佩和感嘆。

鄭成功內部亂象叢生,康熙仍雪藏施琅,遭到了李光地等再三促戰

鄭成功畫像

康熙帝真的會這麼做嗎?四輔臣會容許他禮讚反對者嗎?成功去世時,為康熙元年五月初八日,康熙還只是八齡稚童,能有如此歷史觀嗎?此外,滿洲統治者對反清首領們,視為寇,又怎麼敬稱為“王”?

成功遽逝,在臺諸將擁立其弟鄭襲為主,鄭錦亦在思明發喪即位,組建政府。鄭錦為了東征,向清廷提出“比朝鮮不剃髮,願進貢投誠”(《明清史料·丁編》第三本《敕諭明珠等鄭經比例朝鮮不便允從》),加入朝貢體系,被康熙帝於康熙八年九月發諭:“朝鮮系從來所有之外國,鄭經乃中國之人,若因居住臺灣,不行剃髮,則歸順悃誠,以何為據?”康熙以必須嚴格遵循清朝既定剃髮國策,對鄭錦裂土自立的陰謀給予了拒絕。但是,鄭錦充分利用與清休戰的談判之機,發兵攻臺,成功拿下安平城,處死擁立鄭襲的部眾,並將鄭襲幽禁思明、迫使鄭泰自縊身亡。鄭錦成為了新一任延平王,經營臺灣,還在吳三桂挑起“三藩之亂”後,積極參與反清陣營。康熙二十年正月二十八日,鄭錦病逝,其庶出長子鄭克臧本為世子,監國多年,政績不錯,按理即位,被侍衛馮錫範聯合鄭經之弟鄭聰、大將劉國軒以“監國非藩主真血脈”為辭,迫使鄭成功之妻董夫人出面,將鄭克臧秘密處死,復立鄭錦年僅十二歲的嫡出次子鄭克塽。

鄭克塽為馮錫範的女婿,少不更事,而被安排監國的叔父鄭聰孱弱乏能,大權被馮錫範及對其感恩的劉國軒把持。臺灣鄭氏政權,雖然解決了承統問題,但內部爭權不休。

李光地因父喪,回老家泉州丁憂三年,少不了對臺灣政局進行深入研究。一旦返京,他就及時向平定三藩勝利在望的康熙帝建議:收復臺灣!

李光地只在收臺後方,給康熙當機要參謀。而在前線的領導人,除了加了兵部尚書、太子太保的福建總督姚啟聖和福建水師提督施琅外,還有兩人功不可沒。一個是時任福建巡撫吳興祚,他曾率部屢敗鄭經的軍隊,因功進秩正一品,但在決戰時,由其總理刑名錢糧諸務;一個是回福建晉江老家休病假的武英殿大學士黃錫袞,他離京不離任,在籍調用,繼續影響著康熙帝的平臺決策。

黃錫袞是幫助康熙剷除鰲拜的第一助手,長期擔任大學士管理兵部事務。《康熙王朝》沒給他安排戲,《清史稿》和《清史列傳》也沒為他作傳。但不能否認,他在收復臺灣後,鼎力支持施琅奏請的設官鎮守,出師於臺。

鄭成功內部亂象叢生,康熙仍雪藏施琅,遭到了李光地等再三促戰

《康熙王朝》姚啟聖、施琅劇照

黃錫袞死後,李光地以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的名義,撰寫《皇清特進光祿大夫東閣大學士贈太傅諡文僖潘湖叟黃公墓誌銘》,稱:“臺灣初定,提督施琅請設官鎮守,廷議未決,有謂宜遷其人棄其地者。上問閣臣,錫袞言:臺灣孤懸海外,屏蔽閩疆,棄其地恐為外國所據,遷其人應如琅議。上韙之。”

有趣的是,黃錫袞是姚啟聖的妹夫,而施琅為黃錫袞的妹夫。

阮旻錫《海上見聞錄》卷二也記載:被康熙留任內大臣的施琅復出,姚啟聖功不可沒:“福建總督姚啟聖上疏請攻臺灣,力薦內大臣施琅可任水師提督”,於是“朝命召見施琅,仍以靖海將軍充水師提督”。

當然,從後來的有關史料來看,保和殿大學士李霨、武英殿大學士王熙也曾支持了康熙再用施琅。

在收臺一役中,施琅衝鋒陷陣,還被康熙封為靖海侯,世襲罔替,延續十三代,直至清朝滅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