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人會推崇《金剛經》?

松生空谷5


樓主好!《金剛經》這部佛教經典是僧團集體翻譯出,由僧人流傳至社會的佛教專著,自問世近兩千年來,被教內外普遍推崇的原因,主要是四個:

1、佛教的終極價值是教導眾生成佛,而該經主講“頓悟”成佛的法門,即“一剎那間作佛”,比較適合大乘根基的學人,所以自古迄今的佛教人士和社會居士團體,都把此經作為日常唸誦功課和度眾生的重要法門,廣為傳播。

2、佛在該經文裡明說“此經意不可思議,果報也不可思議”,但持經名就有無量福德,經文所在之地,就有佛在和三寶在,並暗示修此法門的都是最上乘佛弟子,將最快成佛。還說“一切佛法皆從此經出”,並暗示“一切佛皆從此經生”。既然佛把這部經的重要性講得如此清楚,自然漢地所有佛教徒和居士團體都逢持並流傳至今,毫不奇怪。

3、中國禪宗第六祖惠能大師和後世的很多人,在持誦該經時,“頓悟”證道,當下作佛,親身實踐給後世人,成為天下皆知的成佛榜樣。禪宗門內外後代的一切學人,都以此經為修學的理論依據。上有佛祖鄭重推薦,後有大師親證其效,故此經的說服力震動天下,廣傳至今。

4、該經代表的“般若”思想對中國傳統文化體系的最終形成和完善,有巨大的影響作用。兩千年多年來,中國多個文化和思想流派都從此經中吸取到更高的思想源泉,促成了大量新文化成就的形成。古代很多朝野權貴、社會名人都因此拜服此經,極力發揮和宣揚,進一步擴大了經文在世俗社會的流傳。古代如此,現在還是如此。

所以,該經是一部極其稀有和神奇的佛教經典,眾生沒大福報,遇不到此經;不具慧眼,讀不懂此經;不具真智,持不了此經;不具宿根,入不了此經。對此經怎麼讚美,都不為過!


本然堂講席


這個推薦人家感悟《金剛經》的人可真是被推薦人的貴人了!我的外婆是無推薦之心地,連她自己都不知道地,就成了讓我接觸《金剛經》的貴人的。

記得我七,八歲的時候很愛睡懶覺,而且愛依偎在外婆的身邊睡,可是經常發現她天矇矇亮的時候就一個人悄悄地爬上小樓……,不知道幹什麼?這終於引起了我的好奇!

有一天,她上去後,我悄悄地上去看到了她俯跪在蒲團上,閉著眼睛,口中唸唸有詞,神情異常的專注……。

等她走後,我悄悄地過去一看,什麼也沒有,就是一部經書在那裡,我看了一下,噢!《金剛經》,雖然當時我不知道內容是什麼,但是我緊緊的記住了它,沒有忘記,多年以後,我讀懂了它!《金剛經》真不錯的一本工具書,它讓我認識了世界者,即非世界,是名世界!非世界即世界是名非世界。


張建平149284331


2005年與人同遊廣東肇慶鼎湖山慶雲寺,那時我還年輕,初識佛法。當時接觸的第一部佛經就是《金剛波羅密經》。用的是楷書體,古版印刷裝訂,初讀經文,感覺就像是在講故事一樣娓娓道來。但當我讀到第四品時,突然之間,被裡面的文字打動。

只見如來佛祖對須菩提祖師說:複次,須菩提!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佈施,所謂不住色佈施,不住聲香味觸法佈施。須菩提!菩薩應如是佈施,不住於相。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佈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讀到這段文字,我感覺心神震動,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佈施,說得多好啊!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分別心,不是這樣,就是那樣。心中裝滿了貪嗔痴慢疑五毒,始終無法突破自我的侷限性。所謂眾生之苦可見一斑!

金剛經是大乘佛法的頂級經典,是最上乘之法。早些年,我每年春節都會抄經一遍,一方面有助於背誦,另一方面更會增加新的感悟與見地。

十多年來,於俗世間所見均不離佛法之解。其實,人生就是一場修行,只是每個人的方向與路徑不同罷了。



太乙易學


《金剛經》破迷開悟,破有破空,一切不著,卻不失悲心!眾生無邊誓願度,卻度而無度,淡淡地指一個方向,各人依其善根,福德,因緣,方便自度!

真空不空,境界實有,卻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說不得,也道不明!緣夠者,睹繁星而成佛,拈花可以悟道。善根不足者,常年伴佛仍不得果!

空非空,有非有,一切皆妄念,一切皆夢幻。在大道面前,一切都如朝露般短暫,一執著必有憂煩,只有若無其事,見相不取,方可覺心如如!

《金剛經》大篇幅講空,核心卻是生心,生覺悟之心,生度眾之心,雖則此心必堅,方可佛果終成。但必先明瞭此心亦幻,佛果方可滋長一!行一切善,離一切相!遇魔殺魔,逢佛滅佛,賊近殺賊,有我破我!在有意無意,若即若離,平平淡淡之中,可以覓得一點真消息!











逍遙子三陽開泰


佛教典籍浩如煙海,哪些堪稱經典,哪些經論最能體現佛教的基本精神,哪些是佛教的必讀書?由我國著名佛教研究專家賴永海教授擔任主編,精心選擇了13部佛經。對於大乘佛教來說,以玄奘所譯之《大般若經》為最。而各類小本般若經的編譯與流傳,又以《金剛經》與《心經》最具代表性與影響力。

般若經的核心思想是"空",是以"緣起"說"空"。亦即認為,世間的萬事萬物,都是條件("緣"即條件)的產物,都會隨著條件的變化而變化。條件具備了,它就產生了(緣起),條件不復存在了,它就消亡了(緣滅)。世間的一切事物,都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一個念念不住的過程,因此都是沒有自性的,無自性故"空"。《金剛經》和《心經》作為般若經的濃縮本,"緣起性空"同樣是其核心思想。但兩者又都從"對外掃相"和"對內破執"兩個角度去講"空"。

《金剛經》全稱為《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由鳩摩羅什三藏法師所譯,在中國佛教界流行得極為普遍,如三論、天台、賢首、唯識等宗派,都各有註疏。尤其是唐宋以來盛極一時的禪宗,更與《金剛經》有深厚的淵源。宋代出家人的考試,就有《金剛經》一科,由此可見其弘通之盛。

《金剛經》的題義:"金剛"是比喻。金剛即印度金剛石,它最光明,最堅硬,也最珍貴。還有一些古德,不把"金剛"兩字作比喻解釋,而是指金剛心,具足金剛觀智,力用堅強,能破根本無明,得超生死此岸,而到達涅槃彼岸的金剛心。"經"字是通名,佛所說的佛法都稱為經。

《金剛經》全文沒出現一個"空"字,但通篇討論的是空的智慧。一般認為前半部說眾生空,後半部說法空。其精髓是:"對外掃相"思想集中體現在"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個偈句上;"對內破執"則有"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一點睛之筆。此經主要通過非此非彼有無雙遣的重重否定,指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虛幻不實的,要成就無上智覺,就得破除一切執著,掃除一切法相,才能做到世界萬物都無念無系的"無住",就可以得到真正的解脫。

《金剛經》是六祖慧能聞聲頓悟寶典,所以在中國佛教界有殊勝地位。



玉堂行佛人


其實我覺得首推心經,看懂心經,一切佛學經典都可以看懂明白,可惜很多人都以為是咒語,心經後面說無上咒,是想說我們懂了他之後要時常念,這樣能隨時提醒自己。

有些人不懂心經,就說什麼舍利佛,其實那是根本不對的,舍利其實我覺得是梵語,漢語的意思應該是大腦裡面的想法,我們的大腦裡面的想法本就不生不滅,不增不減,無生老病死,本自清淨。所以心經是無上智慧,是直指根本的學問,他只教方法,不教目的,因為沒人能說清楚那個彼岸的狀態,就像金剛經說的虛空,誰能說的清?

這是我的粗解,但是我覺得這樣理解我看其他任何佛學都懂。當然那種什麼燒香拜佛,唸經打坐的我就厭惡了,那些都是害人的。


身隨心動195411828


為什麼有些人會推崇《金剛經》?這個問題乍看,似有不妥,細想,實為開卷有益。

科技發展、物質發達,我們今天的生活本應該美好和諧,但事實相反,整個社會似乎充斥著焦躁之風,幾乎每個人身上或多或少帶些抑鬱之情,我們精神上的舒適度與所享有外在的物質沒有匹配。

結果,我們拼命的發展科學,各種學科門類都前所未有發達完善。可是物質生活方面越發達,我們越是拼命追求外在的物質及科技成果, 以求解脫我們焦慮的生活狀態,就越是不可得。

科學技術的發展像一條射線,無休無止的單向向前運動,現在更如同脫了韁的野馬,飛奔的讓人窒息。而我們對生命的認識,依舊停留在人類初生時的意識,不斷在輪迴中打轉。

科技的發展總是今人勝古人,而思想的進化卻被亂漸的春花迷住了眼,今不勝古。直至今天,我們同吸一口霾、同喝一口汙水、同生一種病,我們又重新問詢古人的智慧。

回到開始的提問,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會有人推崇《金剛經》,至此我還要提一下《道德經》,多說一點這兩部被後世曲解多年的經典,以便我們更好的瞭解《金剛經》。對前者“無我”曲解為“佛”的避世,實為“共生”;對後者“無為”曲解為“道”的的消極,實為“共進”。

若我們能夠理解水的“上善”之德,就容易理解,老子講“無為”是說要積極做事,做事時學會平衡慾望消極做人,最終,確定“我”的位置是無我而為,為而不彰顯、為而不自持、為而不停歇、為而有方、不避苦樂人不為而我為,謂道隱,生命的大積極。

隱到何處,“我”何去何從,“我”是誰?“我”應該是誰?老子出關匆匆而去,留下了一個謎底。

此時如來論語而來,《金剛經》為我們說法解惑,告訴我們,“我”是誰。

我是誰?我是生命的唯一,我乾淨,三千世界就乾淨。

我是誰?我是三千大世界的一部分,三千紅塵乾淨,我就乾淨。

我是誰?我是彼岸,我的彼岸,眾生的彼岸。




禪心初定


《金剛經》是一部影響巨大的佛經,古往今來無數人閱讀,也有人依經義修行證悟。

《金剛經》是般若經,般若智慧不是我們通常認為的知識、判斷及聰明等。般若其大無外,其小無內。是站在宇宙終極高度看問題。

經中提問的是年齡比佛陀還大的老者,已證阿羅漢的須菩提。圍繞“如何降伏其心”這一主題,佛陀講解了降心、佈施、無相、生信、無諍、莊嚴、忍辱、度生、福德、無法、觀入等等。

很多人讀《金剛經》得出一個空字,其實金剛經沒有一個空字,金剛經只是告訴大家不執著。

世人的心皆在形相之中打滾。被自己的觀念,別人的知見,各種社會價值觀,生滅變幻的現象所迷惑住了。比如有人雖享萬貫家財,有人擁有極大權勢,但內心常自痛苦恐懼。其實質是因為有所住,有所執,住於色、聲、香、味、觸、法這六塵之中。而金剛經告訴我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所有的一切,都是變幻不可靠,是有條件存在,是因緣和合而暫時的。變化才是永恆的,不變是不存在的。

《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八字是經中主旨。

“無所住”是真空,不執著有,不被六塵染汙,任何時間空間,心無掛礙,如如不動。“生其心”是妙有,不執著空,但以清淨覺心,不論何時何地,能生萬法,應緣做事。

既不執空又不執有,不先入為主,如先立知見,心則被定住了。應無觀念,遇事了了分明,用出世的心,做入世之事。金剛經雲:“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

王陽明說:心外無物,無心外之物,天下萬物與我同體!所以王陽明才能戰無不勝。王陽明肯定是讀過金剛經的。

老子《道德經》中有“無為而無所不為”,意思是順應自然而應用無窮。這與金剛經中“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有異曲同工之妙,聖人境界不可思議。金剛經言“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道家如加讀佛經,則易得究竟。

《金剛經》能讓人在紛繁複雜的世界中過得簡單明白,站在高處靜處看人生。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是經中最後一偈。金剛經前邊的偈讓人不執著,執相則邪。而這六如觀入偈則是讓追求更高,修入證悟的人從不可執著的形相觀入,在變化無常中看到不變,觀入法身真空。

其實不只《金剛經》,中國所有古代經典,都不是光讀的,還要去悟入的。




更名之中


金剛經是一部經典經文,能長期讀誦其福不淺,功德無量。自己讀誦和教別人讀誦的功德勝過你給別人的一切佈施,總之好處盛多,哪怕一句兩句佛號或一句偈語。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行者55555


我也來說兩句吧,我對於佛學是個門外漢;在此只是闡述一下個人觀點。說得對與不對,還望網友們多多鑑諒!為什麼人們大多推崇《金剛經 》呢?我認為這沒啥好奇怪的。因為金剛經是國寶級文物,名氣太大啦!好多人做夢都想得到它或者一睹真容。甚至有人把它當作成聖成佛的不二法門。這就是好多人會痴迷乃至崇拜它的真正原因。解釋完了我還想再多說兩句,

也算髮表一下自己對於佛,僧,道的見解吧。我認為說到底金剛經只是一部經書。他並不具備多麼高的社會價值及文學價值。再說平常人即便有機會見到也不能讀懂它。更遑論從中領悟些東西並使自己得到提升。一個人如果心存善念,就算一卷經書不讀。功德圓滿了也會成佛成聖。反之一個人如果滿心貪嗔惡念,就算他極飾偽善;所讀經書堆積如山。而揹人處幹盡傷天害理之事;則佛祖絕不會保佑他!他非但不能修成正果,而只能落個厄報臨身,無人可救!皆因善惡有報乃自古之天理。不信者惡貫滿盈之日後悔已遲!最後,我勸大家記住:佛就在每個人心裡。而絕不在經書與佛堂上。至於你能成佛還是成魔,則全看你自己的選擇與修行啦。河北辛集月夜簫聲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