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晚年有多凄惨?原因是什么?

小小嬴政


记得有一位企业家曾说过人的一生就是一个正负相加减的过程,到生命的最后都归于零。戚继光的一生南灭倭寇,北驱鞑靼,辉煌无比!但这背后也伴随着政治站队的风险,以及零落家人痛苦。戚继光晚年凄凉大致源于这两点。


事业、亲情的双重打击

明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戚继光南下广州,当是时,曾经的战友俞大猷(死于1579年),老领导胡宗宪(死于1565年)、谭纶(死于1577年)都已经化为尘土。英雄迟暮莫过于此。

彼时的广东,一片太平,让一代战神无仗可打,如拔了雄师的爪牙!对于此时的戚继光,王侯事业不过南柯一梦!正所谓伴君如伴虎,戚继光到广东屁股还没坐热,万历皇帝将他罢职回乡的命令便已下达。等戚继光回到山东老家,弟弟戚继美病逝恰巧病逝,戚继光与兄弟戚继美兄弟情深,骤闻噩耗一夜须发皆白!

而长子戚安国的早夭,让正妻王氏性情大变,神智失常,以致愤然离家,抛弃了戚继光,不知所踪。戚继光与王氏结婚三十多年来,聚少离多,在一起的时间不到三年,缺乏陪伴,让王氏丧子之后如同寡居,郁郁寡欢,为后来的精神失常埋下了隐患。


兄弟死去,爱妻远去,曾经叱咤战场的一代名将就这样在孤独寂寞中死去。


瓦尔登的船夫


万历十年,内阁首辅张居正病故。反对派群起攻击张居正,然而戚继光正是因深得张居正的赏识才提拔起来的,因此也被诬陷为张居正的同党。甚至连戚继光一手提拔起来的将领也到处散布流言,企图取代戚继光的地位。

对戚继光早已心怀不满的给事中张鼎思借机上疏说戚继光闽浙抗倭有功,请求把他调往南方,可是众人都知道,蓟门边境已平静多年,这是调戚继光到南方,其实就为达到架空戚继光的目的。朝廷也认为戚继光可有可无,于是便在万历十一年二月把戚继光调任广东镇守,都督南粤诸军事。

与此同时.戚继光的弟弟戚继美也被罢免了贵州总兵的官职,戚继光的老部下浙江总兵官胡守仁也受到弹劾。被革职。这一切都给戚继光造成了极大的精神打击。

万历十三年(1585年)十月,戚继光回到了自己的故乡蓬莱。在回乡途中,其弟戚继美因受他牵连而致死。这一噩耗对于戚继光来说,又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退居林下的闲适生活让戚继光无所事事,他只好用修立家庙、延师教子、整理公文函牍、捐款助修蓬莱阁等事情,排遣晚年的寂寞。万历十五年(1587年)冬,河南道御史傅光宅上疏朝廷,建议再度起用戚继光,结果不仅遭到朝中当权派的严厉拒绝,连傅光宅本人也因此受到了夺俸的处分。

万历十五年十二月初七,戚继光突发疾病,第二天便死去,死后朝廷竟然杳无声息。





历史有妖气


人活于世,悲哀的事情有很多,比如早前风光,晚景却悲凉。回首,只有唏嘘而已。史上这样的人可谓多矣,戚继光便是其中之一。

戚继光,早已写入教科书,人们对于他的认知也仅此而已,知道他是抗倭英雄,民族英雄。关于他的更多则没有认识。他的一生离不开征战二字。他出生于山东蓬莱,由于祖上的功劳,继承了职位,此时的沿海一带也已有倭寇存在,遂在山东地区组织抗倭。“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诗句便于此时诞生。

存亡系一人。戚继光能在后来的抗倭事业中取得巨大成就,离不开一人的提携,此人就是最为出名的首辅——张居正。有了他的举荐,便大展身手,曾任佥事一职,先后在山东登州、即墨,浙江宁波、台州等地组织军队抵御倭寇。

1577年,岑港一战让戚继光成名,戚家军也由此而闻名天下。岑港一战之后,倭寇并未安定,于1561年,又一次袭击东南沿海地区,在台州一带,戚继光重创倭寇,七战七捷。1562年,戚继光继续南下,到1563年,戚继光进入福建,取得福建之战和兴化之战的胜利。紧接着又在第二年取得仙游之战的胜利,又扫平了广东的倭寇,自此,东南倭患基本平定。平定倭患之后,戚继光又开始北上,抵御蒙古,守护了北方的安定。

如此劳苦功高的将领本应受到重视,晚年也应该过的安定才是,但不幸他的晚年却过得很凄惨。这源于张居正的去世。

万历十年,即1582年,张居正去世之后,朝廷开始了清算。由于得到张居正的举荐,戚继光也被认为是同党,于是有人上疏罢免他,说不宜在北方地区,于是被调到了广东当总兵。1585年,戚继光再一次遭到弹劾,戚继光踏上了回家的路。

这一次回到老家,他的内心是十分痛苦的,不仅因为国事。更因为家里的变故。原来受自己的牵连,自己的弟弟、弟媳已离开了人世。戚继光此时渴望家庭的照顾,不幸的是过继过来的长子早夭,给了妻子王氏沉重的打击,把所有家产和钱财全部卷跑了,得了肺病的戚继光“延医且无资”。1588年,戚继光在贫病交加中,孤独地死去。

成败皆因张居正。戚继光比起张居正和胡宗宪,晚年还不至于那么惨,好歹还能在家中去世,死后也没有遭受挖地掘尸。戚继光之死,是死于党争。但他的功绩依然在历史中熠熠生辉。


协虎战争史



虽然被一步步从节制北方四镇左都督这个重要的位置上调到广东任巡抚之职,然后一贬再贬,戚继光识趣地主动辞官还乡登州。但是戚继光好歹是病死在自家的床上的。

相比那些叱咤风云的大人物们,这个结局不算差。


戚继光的结局是因为大靠山张居正的彻底倒台被清算导致的。再看看张居正的下场,自己死后被掘坟鞭尸;长子被逼自杀;一家被困饿死几十余口。

张四维正是利用了万历对张居正的压抑扭曲的不满,实现了打击政敌,全面抢班夺权的目的。而文官集团的视角下,北方四镇有垦地,还有每年朝廷划拨的巨额军饷,谁知道他们是不是养寇自重?


戚继光在左都督这个位置上,每年替张居正得孝敬多少银子?所以这是个肥缺,一朝天子一朝臣。这个位置岂有你戚继光再坐之理?所以张居正不在了,作为张居正在军队里的重要铁杆戚继光就应该哪来哪去。

但是他们忽略了一点,北方四镇左都督虽然是肥缺,但是那是一个抓战斗力的位子。没有两把刷子,谁坐那个位子,就相当于害了北方边防。

然后搞笑的一幕便发生了,戚家军之所以能打,因为戚家军都是义乌兵。所以义乌这个地方注定成了悲剧。凡是义乌的男丁都被当做炮灰征到各个部队里去。结果可想而知了,义乌到最后几无男丁可征。


戚继光最凄惨的事情莫过于,有人居心叵测地对他进行的污蔑和攻击。

在辞官还乡的岁月里,戚继光不断受到来自于朝廷的攻击与污蔑。这让他十分郁闷,他曾多次向朝廷上书辩白。想戚继光征战沙场数十年,现杀的敌寇十余万,身批数十创。如今的戚继光应该和《集结号》里的谷子地的心情是一样的,兄弟们把血都泼在战场上了,可是他们却往你的耳朵里塞大粪。

但是历史给予了戚继光最最公正的评价。《明神宗实录》评价戚继光为“儒将”!对于其功绩做出了充分肯定,这就够了!

而戚家军的结局只能以无辜、悲壮来形容。


由于党争,为了掣肘熊廷弼,用袁应泰这个书呆子来经略辽东,结果袁应泰用“仁爱”之心治辽。在辽东扩大边防,收编叛将、叛卒,来投即纳,结果收了一大堆后金的间谍。此举遭到守将童仲揆、尤世功等人的坚决反对。然并卵,袁应泰却认为边将不配合自己,不服从自己的命令。

天启元年(1621年)三月,后金军队兵围沈阳,果然里应外合,沈阳沦陷。辽边的深入防御彻底瓦解。

袁应泰命人增援,结果“戚家军”(此时已经不能叫戚家军了,只能叫浙兵,但为了前后指代一致,炒米仍然叫他戚家军)接到命令赶到沈阳时,沈阳已经沦陷了。4千戚家军逐步被2万后金八旗铁骑重重包围。我们知道戚家军再强大,他也只是步兵。此战飞沙走石,昏天暗地。戚家军最终包括戚继光的侄子戚金在内4千余人,无一生还。


因为袁应泰后来也举火自焚死了,所以虽然做了错事,但在大节上未亏。炒米也不好抱怨他什么了。但是戚家军却彻底告别历史舞台了。

而戚继光在此前的33年前就已经死于登州家中。对于戚继光而言,无疑是伟大的,他创建了一直军队,在他死后的33年里仍然保持着战斗力。


炒米视角


戚继光晚年被贬在家,最后以罪人身份病死的。而之所以会如此,只能说在封建社会王权党争之下,绝大多数人成也是党争,败也是党争吧,而戚继光则正是成也张居正,最后落难也是张居正。

我们知道,戚继光最早就是受张居正举荐,才得以任都指挥佥事在山东一带抗倭的,张居正对戚继光不仅有知遇之恩,戚继光同时也是坚定不移的张党。之后,张居正,高拱和徐阶开始合作,以合力扳倒严嵩严党,于是戚继光又被张居正派到了浙江,同去的还有徐阶徐党的海瑞和高拱高党的谭伦,同严嵩严党的胡宗宪在浙江展开了一连串明争暗斗。


经过嘉靖末年的风起云涌,在各方权利的平衡下,戚继光最终平定了东南沿海的倭寇之乱,而张居正也在隆庆年成为了大明次辅,张党和高拱的高党在朝内形成两股势力。也真是因此,戚继光逐从浙江被调往当时整个大明最为重要的军事重镇蓟镇,被封为右都督,风头一时无两。

之后,戚继光军功在身,随着张居正掰倒高拱,成为大明首辅,朝廷对戚继光的封赏也毫不吝啬,先封太子太保,又进封少保。


然而这一切却随着张居正的倒台一切都轰然倒塌。1582年,张居正去世,万历帝随即对张党开始清算,包括太监冯保,戚继光也在同年被调往无关紧要的广东,1585年再被革职辞家,三年后在家中病逝。

实际上相对于戚继光,戚家军那才是真惨。戚继光南调之后,跟随戚继光北上的戚家军在万历朝鲜之战中立下汗马功劳,却由于党争,3000多名戚家军被蓟镇原明军诱骗到校武场屠杀干净,而剩下的戚家军也在浑河血战中被后金骑兵屠杀干净,最终一个不剩。


三观粉碎机


戚继光不仅是一名爱国将领,还是我国杰出的军事家和兵器家,他不但但发明了很多的新型武器,还在长城上创造了极有特色的军事工程。可惜的是这位民族英雄的晚年生活过的却是非常的悲惨凄凉。

明朝第一宰辅居正死了,因为张居正的死在明朝的政坛引发了重大的变革。戚继光便由蓟镇总兵调任为广东总兵,等于降职了,后来在清算张居正最高潮的万历12年,戚继光本来希望能保全荣誉而申请退休,但是万历皇帝居然说戚继光是张居正的党羽,革除了他的职位,就这样战功显赫的戚继光将军返回蓬莱的老家。后来贫困的戚继光不幸得了肺病,甚至到最后连请大夫抓药看病的银子都拿不出,真是太悲惨了。

公元1588年1月17日,一代爱国名将戚继光在凄凉和孤独中离开人世.


陈x封记忆


一提起戚继光,我们肯定都知道,他是明朝的抗倭名将,是我们民族的大英雄。

遥想当年,戚继光也是威风凛凛。他在我国的东南沿海,扫平了倭寇,保卫了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他又征战到北方,去抗击蒙古部族内犯,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同时也促进了蒙汉民族的和谐发展。

这样一个为国家征战的大将军,应该会收到皇帝的重视,同时也会有一个安好的晚年的。

但是事实上,戚继光有一个凄惨的晚年。

一、 戚继光因为张居正的倒台受牵连,被降职罢官

戚继光晚年先是经历了降职,后来又被罢官赶回老家。这是为什么呢?

明朝实际上是以文官集团为主的,有重文轻武的倾向。

文官是高高在上的,而武官的社会地位可以说是降到了历史最低点。

戚继光是一个有才的武将,但是在这种大环境下,他的才华没有地方施展。这个时候,他得到了明朝最有权势的宰相张居正的赏识。

戚继光南征北战屡立战功,可以说是离不开张居正的推荐和支持。

万历十年,张居正去世了。其实在他还未去世前,因为朝廷的尔虞我诈就倒台了。随后朝廷就开始了对他的清算。

就在举国上下清算张居正的运动中,由于戚继光和张居正的关系,戚继光难免也被牵连了进去。

在这次运动中,戚继光由蓟镇总兵调任广东总兵。

虽然看上去好像都是总兵,但是实际上,他已经失去了拱卫帝都的重要地位。

他也深知自己的靠山倒台,并且已经去世,恐怕是不能再像从前一样风光了。

在万历十二年的时候,戚继光觉得自己无望了,就请求退休,也算给自己留个脸面。但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个时候清算张居正的运动达到了顶峰。

皇帝并没有给他面子,他认为戚继光是张居正的党羽,没有准许退休,而是直接给予革职。

就这样戚继光什么都没有了,凄惨地回了故乡。

二、弟弟弟媳的去世,还有儿子的早亡,让戚继光心里郁结不堪

戚继光回到老家后,发现自己的弟弟和弟媳都死。而自己的儿子戚定国也死了。这种打击让他悲痛欲绝,身体渐渐垮了下来。

本来,戚继光调到广东任总兵时,广东倭寇已平,并无战事。

所以他每天的工作就是整饬身边的士兵,其余也没有什么事干。

也许别人喜欢工作的清闲,但是对于满腔热血的戚继光来说,这份差事真是要了他的命。

每天的无所事事,让戚继光愁闷不堪。

身体也越发地不如当年。后来革职回到家乡,发现弟弟、弟媳都已经不在人世,自己的儿子也去世了。

就连这种亲情的连接也失去了,这个打击真真的不小,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回到家中闲适的生活让戚继光无所事事,倍感空虚。

他也期望过了清算张居正运动的这个风后,皇帝能重新启用他。因为这样的生活真是太让他窒息了。

可是他终究没有等来,当时蒙古兵屡屡进犯,有人上疏建议重新启用他。

可是皇帝不但不让,还罚了举荐人两个月的俸禄。

戚继光彻底绝望了,这个心情加重了他所患的肺病,最终夺取了他的性命。

三、戚继光的结发妻子,卷走家里的细软抛弃了他

戚继光遇到了一连串的打击,患上了肺病。

他的生活已无望了,就只能沉下心来好好地和妻子王氏过日子。

当然,现在他自己还需要王氏的悉心照顾。可在这个时候,王氏却抛弃了他,离他而去。

关键是王氏还把家里的钱全卷走了,造成了戚继光没钱看病,最终病死。

其实早年戚继光和王氏两个人是很相爱的,王氏是个很聪明的女子,曾经也帮了戚继光不少忙。但就是因为王氏不能生育,戚继光背着她又纳了几个小妾。

王氏知道后很生气,戚继光也自知理亏,也一直低声下气的。

王氏要求小妾所生的儿子,她要自己亲自抚养,当作自己的儿子。

戚继光同意了,王氏这才留在家里。可是儿子此时又早亡了,戚继光又被罢官,落魄到如此的地步。

王氏此时是万念俱灰,她其实是恨戚继光的,恨他连娶几个小妾,恨他不忠于自己。在儿子早亡,戚继光潦倒时,她一咬牙,抛下了年老多病的戚继光。

最为关键是她还把家里的钱财全都拿走了,这也真真的是把戚继光往绝路上逼。

戚继光可谓是穷困潦倒,就连看病拿药的钱也没有了。

最后孤苦伶仃,一身病气,在万历十五年,戚继光在孤独中走完了他的人生之路。

一代名将戚继光会有这样凄惨的结局,多少会让人唏嘘不止。

他的结果,是这个重文轻武的时代造成的,同时也是朝廷的尔虞我诈造成的。

他的不幸,也是时代的不幸,但是他的功绩,却不会因为历史而被人们遗忘!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戚继光为了修长城还给张居正进贡了几个小妾,清流伪君子上台的结果就是明朝很快灭亡了。


川普京宇宙大帝


明宋的通病 战略防守 重文轻武 没有进攻意思 所以 越是有才华的武将越是没有生存空间 下场凄惨 全世界都一样


yy153718520何晓宝


一个政治上的,戚继光是张居正派系的军中支柱,张居正死后,戚继光作为张党余孽,被万历皇帝清算。

一个是家庭方面的,戚继光妻子王氏性格暴烈,因为纳妾一事对戚继光怀恨在心,等到老戚病重时,王氏把家产来了个大卷包,回自己娘家去了。害得戚继光‘延医且无资’,连看病钱都掏不出来,就这么憋屈的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