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成都西安和武漢甩在後面的長沙,終於開始覺醒了

被成都西安和武漢甩在後面的長沙,終於開始覺醒了

文丨西部君

西部君前幾天在分析城市營商環境時,長沙的表現讓人眼前一亮。

在芒果衛視、明星經濟等娛樂名片加持下,長沙並不能說沒有存在感。但卻似乎一直缺少那麼一點野心。

武漢坐穩中部老大時,長沙沒有動靜;重慶、成都、西安等網紅城市爭著上頭條時,長沙依然不緊不慢;西安、鄭州將國家中心城市攬入懷中,長沙再次缺席……

不過,在城市競爭日趨白熱化的今天,長沙儘管依舊低調,卻並未歇著。它正在以實力證明,自己是一個被忽視、被低估的省會。

01

王牌產業依舊強勢

雖然在經濟方面表現得不溫不火,但自改革開放以來的GDP增速,長沙在全國主要城市可以排到第四。

被成都西安和武漢甩在後面的長沙,終於開始覺醒了

這一速度高於中部老大武漢,也高於貴陽、深圳等速度明星城市。是目前GDP過萬億城市中,增速最快的。

還有統計顯示,在2007—2017年這十年間,長沙GDP的增速達479%,僅次於合肥,居全國第二。

需要指出的一個背景是,與成都、西安、合肥這些年都有新的區劃入賬不同,長沙並沒有吞併動作。

同時考慮到長沙既非副省級城市,也非國家中心城市,有這樣的增長表現,的確不容易,含金量也較高。

至於原因,可以看下2017年長沙的經濟成績單。其規模以上工業產量情況:

被成都西安和武漢甩在後面的長沙,終於開始覺醒了

被成都西安和武漢甩在後面的長沙,終於開始覺醒了

可以看出,2017年長沙主要工業產品,下降最厲害的,是化學藥品原藥、水泥、環境汙染防治專用設備等偏傳統產業。

而起重機、挖掘機、剷土運輸機械、壓實機械等王牌裝備製造產品,增長都在40%以上。這表明,長沙的重型裝備製造業依然走俏。

未來幾年全國又將進入一個大基建期,與重慶、天津等傳統產業下行不一樣,長沙的傳統優勢產業,至少仍可以延續一段時間的紅利。

當其他城市都紛紛陷入轉型困境中時,長沙仍可獲得喘息之機,這在當下是不小的相對優勢。

02

主動發力新產業

但是,長沙並沒有一味靠吃老本。

去年4月發佈的《長株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提出:

用三年時間,自創區創新驅動發展引領區、科技體制改革先行區、軍民融合創新示範區、中西部地區發展新的增長極建設取得顯著進展,為全省科技創新基地建設奠定堅實基礎。

可以看出,當其他城市被逼向科技產業轉型時,長沙在王牌產業優勢仍在的情況下,也主動邁出了轉型步伐。

具體的新型產業主要有:

打造工程機械、軌道交通、智能製造、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等5個千億級創新型產業集群,培育發展移動互聯網、文化創意、綠色建築、北斗衛星導航應用、節能環保、高技術服務、生物健康等一批百億級創
新型產業集群。

這裡著重提一點的是,長沙是全國北斗衛星導航應用三大示範區域之一。在2016年,就提出依託國防科技大學、國家超級計算長沙中心等核心成員,打造北斗導航千億級產業集群。

今年4月,長沙發布了《長沙市關於加快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推動國家智能製造中心建設的若干政策》,並在全國率先出臺《長沙市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管理實施細則(試行)》,加快搶佔國內人工智能、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高地。

在近年為各大城市必爭之項的互聯網新經濟方面,一向“沉默”的長沙,也開始甦醒過來。

《營商環境排名:貴陽飛昇,長沙黑馬,重慶預警》中,已經提到:

2018互聯網嶽麓峰會上,長沙向中國互聯網界發出“春天的邀約”:

期盼國內外知名互聯網企業將第二總部落戶長沙,推動形成“北有北京、南有深圳、東有杭州、中有長沙”的中國互聯網產業發展新格局。

總體看,長沙在傳統優勢產業仍處於紅利期的背景下,就開始主動佈局新產業,相對其他城市,發展、轉型的轉圜空間相對看好。

03

長株潭一體化有潛力可挖

2007年,長株潭城市群獲批為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作為中部六省城市中全國城市群建設的先行者,曾被媒體評價為"中國第一個自覺進行區域經濟一體化實驗的案例"。

這些年長株潭一體化,已先後取得統一區號,醫保、社保結算一體化,長株潭城際鐵路開通等進展。但內部壁壘依然待進一步打破,產業配套、公共服務等一體化,還有較大潛力可以挖掘。

近期,長株潭一體化有明顯大動作。

上個月,湖南召開會議專題研究推進長株潭城市群一體化發展。提出:

以長株潭城市群總體規劃為指導,在規劃、交通、產業、環保、公共服務等重點領域加大推進力度,務求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其中,重中之重是圍繞打造長株潭城市群“半小時交通圈”。

另外,上個月底,長株潭城市群一體化發展聯席會議秘書處在長沙正式掛牌運行。

作為一種行動配合,長沙最近出臺了《長沙南部片區規劃綱要》。提出要“借鑑了雄安新區等地區先進規劃理念,結合本地現實發展條件,明確片區建設的戰略意圖和重大部署”。這意味著長沙在主動向株洲靠近。

被成都西安和武漢甩在後面的長沙,終於開始覺醒了

以上種種動作,預示著長株潭一體化正在加速。

截至2017年,長株潭三市的GDP,達到15171.67億元,人口為1449.92萬。體量在中部僅次於武漢"1+8"城市圈。

城市競爭進入圈層化時代,長株潭一體化若能夠取得進一步的實質進展,對於強化長沙在全國區域競爭的優勢和地位,可謂如虎添翼。

04

可以打的牌多

有觀點認為,長沙發展的最大障礙是沒有過於拔尖的地方。在中部只能屈居老二。

論交通區位,不及武漢;論高等教育資源,不敵武漢;城建水平,包括交通基礎設施,像地鐵運營里程,目前也輸於武漢。

但是,這也恰恰是未來長沙可以挖潛的地方。

以交通為例,湖南這些年的高鐵建設力度仍在加大;長沙地鐵建設、城建也都在發力追趕。而武漢可能已經過了基建的高峰期。

長沙還有一個優勢,是眾多強省會都無法比擬的。

被成都西安和武漢甩在後面的長沙,終於開始覺醒了

論在省內的首位度,長沙GDP在全省的比重雖然也達到了30%,但是人口卻剛過10%,遠遠低於武漢、成都在省內接近20%的水平。

在總量前7名的人口大省中,長沙人口規模僅高於山東省會濟南。未來長沙的人口潛力,不可小覷。

湖南離珠三角近,過去一直被虹吸,導致省會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不強。但隨著長沙自身發展以及低房價優勢、產業轉移,近年來已有不少人口迴流,其中相當一部分就分流到省會長沙——去年長沙人口增長率在全國主要城市中名列第二。

承接產業轉移上,湖南提出了全面對接粵港澳的設想。就在近日,第十六次“泛珠三角”區域科技合作聯席會議在長沙召開,主題為“深度對接粵港澳大灣區,推進區域互聯互通互融”。

會議提出:

湖南將因地制宜承接泛珠區域內裝備製造業、新材料、生物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農產品深加工等產業發展,加強與粵港澳大灣區的科技創新資源對接,推動聯合研發、平臺共建與成果轉化,積極對接“泛珠”區域內東盟、南亞等國際合作平臺,加快推進湖南省“一帶一路”科技創新合作。

由於區位因素,湖南與珠三角未來的合作空間,值得想象。而省會長沙無疑將是這種區域合作的最大受益者。

種種跡象表明,長沙進一步壯大,可以打的牌不少。

因此,儘管目前在中部,長沙無論是經濟、人口體量,還是交通樞紐地位,以及外部政策,都遜色於武漢。但長沙的進一步崛起,勢不可擋。未來中部的城市競爭格局,並非沒有改寫的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