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许多人看起来很勤奋但是仍然生活在社会底层?

汴地花开


你勤奋错了地方当然,比如你每天去山顶喝西北风也是会饿死的,在怎么努力去喝西北风也是没意义的。


我有一个认识二十年的朋友他家很穷,但是他很自强不息很勤奋。初中没毕业就出来做生意赚钱了,各行各业都做过,每天早晨5点半就去天桥下卖小收音机,也倒卖过水果,盗版光碟,各种小饰品,鞋子,烧烤摊,饺子摊等等,有时候一天可以做三样事情,总之从早到晚都是很辛苦。但是很多年了赚到的钱就只够糊口,有时候糊口都成问题,最穷的时候还去菜市捡过烂菜叶子吃。也没有乱花钱的时候,总之起早贪黑十几年,基本上风里来雨里去的,我从来也没看见过另外一个人比他还勤劳和辛苦的人。但是一直还是很穷,很穷。家里就三十平米,基本上可以说家徒四壁也不过分。


不过现在他生活很好了,有一栋4层的小楼,一楼是门面可以出租,每个月躺着玩都可以收3.5千租金。2,3层在出租又可以收3千房租,什么都不做都有6千5.但是这些和他这么多年的勤奋屁毛关系都没得。


因为拆迁了,获得了补偿。


袁之燚


都在说虚话,我讲真例子。我就是农村出来的孩子,我的父母亲,说句不好听而又心疼的,就是努力了大半辈子还是在社会底层的。

父母过几年就六十了,现在还在打工。除了自己家的房子,以及养大我们三子女,一点积蓄都没有,好在身体都还安康。父亲去了深圳,做的都是些洗碗、酒店清洁工、晚班保安等等又累又不讨好的活;母亲在人家的制衣厂,每天勤奋工作十几个小时,经常加班,薪水就两千出头。年轻的时候什么都做过,开成衣间、摆饺子摊、开夜宵铺、开台球室什么的,什么都努力过都尝试过,老了老了还是一点积蓄都存不下来,生活还是如此着力。

我想这不仅仅是我父母是这种情况......多少农村、城镇、城市里还有千千万万这样勤劳而生活在底层的人们。这是为啥?你们都以为只是个人问题吗?那千万人之中就没有聪明人了?

我认为主要有三点导致了这个勤而无用:

一、贫富差距悬殊,富人和穷人的劳动收入差距太大了。看看那些像我母亲在工厂、流水线上的人们,真是在以时间汗水换取微薄的收入,是隐形的被剥削的血汗啊;

二、阶级壁垒坚不可破,底层要往上走,文化学历是一条捷径,但是上一辈人早过了读书阶段啊,这条路一切断或者没走好,那代价可能就是一辈子了。还有无数的年轻人,工作了才知道,书到用时方恨少,没想到社会这么残酷啊,可是也都没后悔药;

三、思路决定出路、视角决定成败,底层的人们本来视野就狭窄,身边的人干的这些活,那自己也就理所当然的觉得没问题,于是就步入前尘,虽然自己付出了相同甚至远多于其他人的汗水,还是只能得到浅薄的收入。那些不出卖劳动力的高收入、高利润行业和圈子,基本碰不到、想不到,想到了也进不去......

答案大概如上,当然还有方方面面的因素。

但是说实在的,我觉得学习是任何年龄段、任何阶层的人都应该有的一项能力,这个学习不单只是学历上的,应该是整个人生的,学习怎么往上走,学习怎么让自己的劳动获得更多的收入、学习更好的融入社会...只有加入学习、加入思考的勤奋才可能是有用的,才不会“看起来勤奋但永远在社会底层”。

诸君共勉。


众需友


我身边的一个朋友,真实案例。

他是做运营的,一个中等规模的公司,各项制度都已经成熟了,工资到手大概1.2w,当然,坐标北京。不过,这1.2w和他的工作量比起来,我个人认为非常不成正比。

他每天,几乎是每天都要加班到10点多才下班,每天早上8点就要到公司,周末一般都会至少加班1天,有时候周末两天几乎都在加班。

也就是说他相当于干了30天,才到手1.2w,而不是我们所谓的每周5天,共20天。这么一算,这工作的性价比太低了。他很努力,你想,能坚持这么长时间加班的人,一定是很能隐忍的。但,却依然生活在底层。

5年过去了,整整5年了,生活还是没有起色。我觉得他就是那种:看起来很勤奋但是仍然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我仔细反思,觉得有两个原因。

第一,不敢跳出自己的固有模式

他工作很辛苦,其实按他的努力程度、能力、吃苦耐劳的劲儿,跳槽到另外也给公司,高了不敢说,税后2w妥妥的没问题,但他不敢。我问他:你为啥不敢跳槽啊?他说:怕找不到像这样的工作了。

我心里真想骂他,这是多么的看低自己啊,你的能力难道就值1.2w吗?你都不敢迈步往前走一走试一试就把自己的人生给否定了,就把自己全部框死在这1.2w里。

我觉得他很可悲,但不值得可怜。

第二,不知道怎么找向上的途径

很多人都想努力变得更好,但不知道往哪个方向努力。就比如很多人想创业,但不知道做什么,最后就什么都没做。其实,做什么的都有,你能想到的所有想法都被无数人想过无数次了,但真正做出来的却没几个。

同理,他可能也想过努力换个工作或者创个业,但不知道怎么做、往哪个方向做。我建议,平时多参加一些线下活动、多认识一些人,一来二去资源多了,半年下来,就能找到方向了。


我是千城,就是那个要读完1000本书(已读640本)、走过1000座城的男人。公众号:千城撩书。


千城Slash


讲两个有点意思的小故事。家里有个亲戚,姑且称之为吴小姐吧。吴小姐跟我一样,都是80后。她初中没上完就辍学了,辍学的原因不是因为穷,而是因为太贪玩,不去学校上课,就辍学了。

后来就浪迹江湖,亲戚朋友们给她介绍过无数的工作,她基本上没有干超过一个月的。我爸妈都给她介绍过好几次工作,基本上都是去几天就不去了。还有一次是去了一次就不去了。

后来她年龄渐长,结婚生子,丈夫也挣不着什么钱,所以日子过得很窘迫。15年年底的时候,我奶奶去世,我从北京赶回重庆。守灵的那晚,吴小姐跟我说:“我从小学习不努力,现在没本事,以后你要多帮帮我啊。”

我不置可否。后来每次见到我,她就要向我诉说她自己的生活多窘迫。我记得有一次,她在说完准备买iphone和浪琴表的计划后,再一次诉苦。我实在听不下去了,给她说:“你现在年纪也大了,当妈妈了,也成熟了,应该学会承担起责任了。现在好胳膊好腿的,应该去打个工啊,多挣点钱补贴家用。”她说:“可是我去打工女儿怎么办啊?还不是怪我妈不靠谱,我没办法把女儿托管给我妈帮忙照料。”我:“你要实在不放心女儿,一定要带在身边,那你找点力所能及的小生意来做吧。”她又说:“做生意没本钱呀,我爸又挣不着钱,给不了我本钱。”我:“也不是所以生意都需要很大的本钱,有些生意启动资金要求也不高。”她说:“那你帮我找找这种项目吧,找到了介绍给我。”那天跟她没聊太多,因为每当我提出一个建设性的建议,吴小姐就会把责任推给除她之外的其他人。

许多人看到这里,大概以为会有转折了吧。以为吴小姐的命运应该会因为什么偶然事件发生奇妙的转折吧,可是生活不是电影,生活残酷和绝望得多。

直到今天,她还是没有上班,依旧过着窘迫的生活。

接下来讲第二个小故事。前两天,有个朋友给我说,他非常想去某一家公司工作,让我帮他把一下简历的关。我说好,你发我看看吧。于是他把简历发给我了。我看了一下,简历确实做得非常粗糙,好像58同城上招切菜墩子会收到的简历。于是我给他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并特意嘱咐:在网上找一些优质的简历模版,对照着好好改一下。

过了一会儿,他说改好了,把改过的简历发我了。我打开简历看了一下,新的简历,除了格式略有变化之外,实质内容也就改了几行字,依然非常粗糙,依然像切菜墩子写的简历。明显也没参考过什么简历模版,就是凭自己感觉随便改了一下。说实话,我挺生气的。因为我是认认真真地给他提修改意见,他却一点不认真,做的事情全是在敷衍我,可是敷衍我完全没有意义呀。我们处理简历这件事情的目的,是要帮助他去找到一份他想要的工作。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目标都不认真,那旁边的人再怎么帮也是无用的。后来我说了这位朋友几句,第二天他认真又改了半天,再发我看时,简历已经改得很不错了。其实讲上面这两个故事,只是想说明,很多人的问题,看起来是技巧、方法的问题,归根到底其实是态度问题。很多人对待自己的人生、事业、目标,真的不够认真和努力。

这些年,我也逐渐发现让我有点可悲的事实:写这么多文章,营销也好,创业也好,职场也好,能力成长也好,讲的其实是方法居多,但是这只能真正帮助到一部分人。能帮到哪一些人呢?就是态度积极,但是找不到方法的人。但是更多的人,其实不是方法有问题,而是态度有问题。但是我们假装没问题,假装在认真,假装在做事。日复一日的机械式的度过每一天。

有句话叫做:你永远也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其实,我们需要叫醒的,是那个装睡的自己。

我在读研究生时,上过一门管理学的课程,老师讲到两种人格类型——“自控型”(internals)和“外控型”(externals)。 “自控型”的人相信结果主要取决于自己,“外控型”的人相信结果主要取决于外部环境因素。

这两类人在我们的生活中都是十分常见的。

面对同一件事,“自控型”和“外控型”的人看法是不一样的。比如考试考得不好,“自控型”的人会觉得是自己不够努力或者没有发挥好,“外控型”的人会觉得是这次题出得太难了。大量的研究表明,“自控型”比“外控型”更容易实现自己的目标,也更容易取得事业上的成功。比如前文所说的亲戚吴小姐,是典型的“外控型”,她会把一切的不如意,不管是不去工作,亦或是找不到好的生意项目,归咎于外部原因,即“母亲不靠谱,没办法帮忙带孩子”,以及“父亲不赞助自己做生意的本钱”。而内控型的人不会这么想,他们会找方法而不是关注问题和责任本身。比如“跟母亲沟通带孩子一事”,或者“寻找资金门槛低的小生意项目”。就像同样是被女孩子甩,“自控型”的人会认为是自己不够优秀,不够努力;“外控型”的人会认为是女孩子太拜金、太物质。

前两天跟一个一起长大的老同学吃饭,聊起我一路以来的经历,从学校、到职场、再到创业,一直都很优秀。他评价了一句“优秀是一种习惯。”别人夸我我总觉得是恭维,后来回家后我仔细想了一想,还真是这么回事。如果你总是以一个相对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你就能一步一步变得更好;如果你对于自己做人做事都没什么要求,或者停留在一个很低的评价标准,那现状只会越来越差。

为了避免这篇文章被人说成是励志鸡汤文,最后我再补充两个小工具吧。帮助大家在做人做事时,都能有一个积极的态度,能有一个高的标准,能真正的实现自我驱动。

1

换位评价

很多人做事情,做了也就做了,不仅不反思和改进,甚至对于自己做得好不好都不知道。这显然是不对的,我们应该要对自己做事的结果有一个评价。比如你修改了简历准备投递,你开了个餐馆准备揽客,你应该对你的简历吸引力和餐馆吸引力有一个基础评价。那么如何能有一个客观的评价呢?方法很简单——换位思考。比如我问前文所讲的那位找我改简历的朋友,他如果改完简历想一想:“如果你是HR,看到这样的简历,你会眼前一亮,让这位应聘者过来面试吗?”也许他就不会这么仓促敷衍了。所以大家做事情,一定要对自己有一个要求,至少要做到基本满意吧。怎么衡量“基本满意”的程度呢?你需要换位思考一下:你改简历,至少要改到你认为面试官眼前一亮的程度;你开餐馆,打磨菜品、服务、环境,至少要打磨到“你如果是食客,也会有兴趣来光顾”的程度;

所以如果你连“换位评价”这关都过不去,那就先不要把你的方案、产品和模式拿出来了吧,先做到自己满意再说。

2

动员

军队会在战前做内部动员。球队在重要比赛前也会开动员会。美国总统大选前,候选人也会在电视、网络上动员选民到现场去投票。

就连发廊的小哥小妹在每天营业前,也会在店长的带领下跳跳操,喊一喊口号。

“动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能统一行动者的思想,提高士气,提高执行力。但是我们发现,在大多数团队执行重要任务前,其实是缺少“动员”环节的。领导可能就开个会,说一下事情,分配一下任务。最终事情失败,往往不是策略不对,而是参与者的思想并没有统一,行动的积极性也没被调动起来,计划没有被有效贯彻。同样的道理,对我们个人而言,自我动员也是十分重要的。当我们树立了一个目标,面临一个重要任务,我们也需要“自我动员”。

我们在“理性的层面”上虽然知道这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但是如果无法在“感性”的层面上调动自己,这件事也很难做得好。所以如果我们真想做成一件事,在做这件事情之前,要做好“自我动员”。方法很多:冥想、自我暗示、跟成功者交谈、想想失败的后果、给自己写小便签,方法不一而足。不管你要减肥,升职加薪,创业,做副业,还是娶个漂亮老婆,在你为这些目标奋斗之前,记得做好自我动员,调动起自己的情绪。

结语

看过尔冬升的一部电影《我是路人甲》,讲的是一群混迹于横店影视圈底层的群众演员的生活。其中有一个场景印象深刻:一个很鸡贼的群众演员,一到电影开拍,就偷偷找个房间去睡觉,也不要参加拍摄,等到当天收工,他也睡醒了,直接去领酬劳。当他洋洋得意地向其他人炫耀这一诀窍时,有个人站出来说他:“要是想睡觉的话,为什么不回家睡。我这么辛苦的跑到横店来当群众演员,不是为了找个地方睡觉。”

我觉得这句话其实适用于我们很多人。我们做事的时候,很像那个一到拍戏就偷懒睡觉的群众演员,这种做法看似能节约一时的心力,获得短暂的轻松,但是真的违背了我们的初衷,还不如不做呢。你永远叫不醒那个装睡的人,但也许你能叫醒装睡的自己。


每天看一部电影


看到这个问题我真是太感同身受了,我的父亲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他是一个非常老实、善良的人,从来不会骗别人,也不好意思亏待别人。做事情非常认真负责,宁愿自己辛苦点,多花点时间,也要做到无可挑剔,觉得一定要过自己心里那关。和他一起进入装修这行的人,比他赚的钱多很多。

为什么?因为别人总想着速战速决,大概弄一下就行了,但是我爸总是想做的细致点。

现在进入公司了,只负责装修的部分,家具啥的是公司负责,结果因为公司的家具没有装好而过了合同的期限,要扣我爸的钱。每天辛辛苦苦工作,最后存下的钱也没多少。房子买不起,车子也买不起。

现在这个社会的很多人大抵也是这样,看起来勤勤恳恳,却仍然得不到高回报。

我想要么是还不够勤奋,要么是勤奋创造出来的价值太低了。很多体力劳动者,他们付出的并不少,但是他们所得却是很少的。但是脑力劳动者呢?可能一篇文章就有500元稿费;一个课程就可以卖出几万的单子;一个科研成果就更有价值了。

富人整合资源,而穷人则更多的是出苦力。我觉得我自己就是这样的人,生怕麻烦了别人,觉得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就可以做。但是我忘了,专业的事情应该交给专业的人做,这样可以提高效率,最大化地利用现有资源。

你今天找别人帮忙,别人愿意帮忙,你就多了一个真正的朋友。下次别人找你帮忙,你帮了他,你们之间的链接就会更加紧密。大家互帮互助才能走得又快又远。

综上所述,看起来勤奋的人不一定是真的勤奋,即使真正勤奋的人,可能也是低质量的勤奋。想要获得更高的回报,就要付出更多的东西。


——END——

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和建议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哦。

职场技能掰开揉碎讲给你听,欢迎关注【霸王课】头条号,一起加速成长,成为一名优秀的职场精英~如果你喜欢我的回答,不妨点赞、转发、收藏一下。

霸王课


我二姨二丈,十多年前去深圳买菜的农民,在深圳菜市场附近租了个房子安家(你能想象从19年到2016年深圳租的都是150一个月的房子环境怎么样吗)。她们老家在三线城市农村,有三个孩子,现在这三个孩子大学都毕业了,二姨二丈也是50多快60岁了,身体也不是特别好,这几年在等深圳那个市场被征收后,就打算回老家养老,但是老家还没有钱盖房子,所以还在努力攒钱中。老家盖房子现在也真不便宜,盖个简单的毛坯房都三层都要70多万,她们奋斗大半辈子,好不容易三个孩子会赚钱了(刚出来大学生其实收入也是很一般),她们身体却不太好了。现在是五个人努力存钱,争取早日盖房,完成二姨二丈的归乡梦。


大橙2018


看到这个话题,我想到了一些国企的老工友。他们都很勤奋,上班披着星星去,下班顶着月亮回,每天辛辛苦苦,可是,挣不了几个钱,工作几十年依然在社会底层苦苦挣扎。



前几天与一个工友师傅一起吃饭,他在企业工作了三十多年,因为减员增效,被一刀切了,美其名曰内退。内退工资少的可怜,才一千块钱。他老婆属于大集体,退休的早,退休金还不如他。孩子还没结婚,他感觉压力大的像泰山压顶似的,一边喝酒一边叹气,眼睛里闪着不易察觉的泪花。

喝酒的时候,他说了一句话:“一辈子不坑人不害人,老老实实的工作,为什么还是这么穷呢?”我听了以后半响无语。其实,我知道是为什么,只是不想在他的伤口上撒盐罢了。

最主要是他们没有学历。他初中没毕业就从农村进城顶替父亲工作进厂上班,一直在车间从事一线操作岗位。他们这批人有很多,普遍文化程度低,有的甚至只会写自己的名字。因为没有文化,就失去了很多培养、深造、调岗和晋升的机会。犹如磨道里蒙着眼睛拉磨的驴,只会低头拉磨,永远跳出去固定的轨道。

其次是没有资源。朋友来自农村,在城市没什么人脉,几十年一直在企业上班,而且是车间工人,他的朋友圈也都是没有任何资源的社会底层。这个社会是讲究圈子文化的,你的圈子层次决定着你的人生层次,这么说虽然很残忍,但这是不容置疑的现实。

还有,这些底层的人普遍都比较老实,不会投机取巧。我这个朋友就是如此,上班的时候兢兢业业,荣获很多次先进生产者。可是人太老实了,不会吃吃喝喝、吹吹拍拍那一套,所以始终在一线工作,直到内退,都没混一个哪怕班长也好的一官半职。

这应该就是为什么有的人很勤奋但依然处在生活底层的原因吧。虽然很残酷,但是很真实。

你怎么认为呢?欢迎大家交流。

温馨提示:阅后如果喜欢,请不要忘记添加关注哟😄欢迎大家关注、点赞、交流、评论、收藏、转发,谢谢😜


管理那点事


社会结构决定了底层必须是多数的,那么很多人很努力了依然是底层,说到底就是2个人生转折点没有抓好

第一,高考,人生爬出底层的最佳途径就是高考,高考考的好的就两种人,一种天才,不用怎么学就是成绩好,简单说就是智商高,另外一种,18岁以前就明白了刻苦,努力的方向,至少比一般人更早的明白了学习受益终生,因此这两种人爬出了底层,可以说9成以上名校211,985毕业的都会进入中产阶级,那些高考不努力的如果没有一个好爹妈基本永远底层了。

第二,30以前找工作,工作路上最重要的是找到伯乐,自古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想要爬出底层就是要跟对人,尤其是你没有好学历好爹妈,那么跟对人绝对比努力工作要重要一万倍,这里要说下,人类的情感,首先,情商高爬的快,比如同样努力工作,有人逢年过节都去看领导有人就知道苦干,这就是区别,就算比你干的差但人家会来事你就只能底层了。其次,有了伯乐就要更加努力学习,没有伯乐前要去学一门技术,这是你找伯乐的敲门砖

最后,自主创业,这种人运气很太好,比如早年的淘宝,一大批底层马上进入中产了,但是在茫茫人海中想要爬出底层还是老老实实读书吧,不然你未来在如何努力都是白费


每天一个靠谱回答


这个问题很扎心,农村的孩子最深有体会。从记事起,父母都是起早贪黑,面朝黄土背朝天,农田里总有忙不完的活。从开春忙到秋种,一入冬就出去找零活干补贴家用。尽管父母很努力,孩子很节约,还是很穷。一到逢年过节才能吃上肉,平时两餐咸菜,只有中午才炒菜。很多农村的孩子,早早地就学会了做饭,不管好不好吃,放学回来先做饭,至少等父母从田里回来能吃上一口热乎饭。

那时候大人们下地干活,孩子就在家里做做饭,喂喂鸡鸭鹅,还有猪。过完年抓一头猪仔回来,养一年快到过年再卖掉,好补贴家用。

印像最深的一件事儿,就是跟父亲去集上卖自己家鸭子下的蛋。小心翼翼地拾了满满一篮子,上面还盖了一块布。吃过早饭,父亲推出他的飞鸽牌自行车,那是我家里值钱的交通工具。父亲骑着自行车,我坐在后座上。慢慢行走在颠簸的乡间土路上,朝集市的方向赶去。到了集上,还有点早,我们就找了个地方把鸭蛋摆出来。等了许久,集上热闹起来,好多人看了我们的鸭蛋,看看就走了,价格也不问。眼看到中午了,要散集了,父亲着急了。这时,旁边的一个卖粉丝的大姨发话了,她说你们的鸭蛋太脏了,应该拿回去洗干净再来卖就好卖了。我们一看,也对啊。父亲赶紧找集上的熟人那里借了一盆水,他挨个把鸭蛋仔细地洗干净,摆得整整齐齐。果然没多久,就卖完了。父亲吐了点口水在手上,点着一毛、两毛、五毛、一块的皱吧吧的零钱,黝黑的脸上,笑得开了花一样。那次,我记得很清楚,父亲说,哎呀,不孬,卖了八块六毛钱。拿着卖鸭蛋的八块六毛钱,在集市上要买一些菜回家。在父亲买菜的空隙,我跑到一个摊位前咽着口水看了很久,最终也没有跟父亲张嘴要买一串我馋了很久的冰糖葫芦。


麻爪工学院首席瞌睡家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重要的多的多。

今天刚和一个过得不如意的朋友吃了饭,我在他人生拐点上都帮过他,替他出主意,但是他完全没有听,今天还帮他算了一下,因为不听我两次劝告他至少少了30w。

第一次就是外地有份工作,是他现在工资的两倍多,我打电话给他,他不去,我说你不去你看那谁去不去,那人正在他旁边,接起电话说了一下情况,结果人家去了,3年时间,去的人归来,每个月比他多的工资加起来超过10w。他当时不去的理由是,想在太原安家,找个女朋友稳定下来,结果就是人家去的人都回来了,他也没有找下女朋友,也没有安家。

第二次,就是那个回来的朋友找到女朋友了,也打算结婚,在看房子,我就告诉他说你倒是也买房啊,你不是打算在太原安家吗?怎么还一直租房子?他给的理由是房价会降,一旦下降,他就亏了,而且他就那么多钱,买了房子就没有彩礼钱了,我说你租房子也是租,有那钱就不如买房子。他还是不听,按照他当时的情况绝对可以买得起房子,月供也完全没问题,不然我也不会推荐他,结果他不听,后来他要结婚买房子的时候,房价刚涨了一波,至少多花了20w。

今天他听我和他说的时候,满脸都是后悔的样子,讲述现在的不幸和自己多后悔当初的选择,我说有些事你不能怨天尤人,自己选择的有问题,努力就是杯水车薪,效果没有那么明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