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宁死不降,曹操为何斩了高顺,却收了张辽?

Aaron31116701


高顺与张辽,两种不同的人物,两种不同的人生,同样也是两种不同的结局。

高顺终其一生,追随吕布,不离不弃。郝萌叛乱,高顺平定,吕布首先想到的就是找高顺,是为忠心不二。



张辽一生,四易其主。事丁原,从何进,丁原被吕布杀,张辽投董卓,董卓被吕布杀,张辽投吕布,吕布被曹操杀,张辽投曹操,是为明哲保身。

吕布因猜忌,夺高顺兵权,只在战时才将兵权临时交给高顺,高顺毫无怨恨,是为死心塌地跟随吕布。

张辽因募兵而得私兵千余,以兵投董卓,在董卓军中保持相对地位;以兵投吕布,同样保持独立地位;以兵投曹操,曹操既得将又得兵,乱世之中,兵就是资本,也是投降的资本。



高顺为人清白威严,不好饮酒,不收礼物,屡次劝谏吕布用贤臣、不贪财,一幅清正严明的耿直之士,遇明主,高顺必有大为,遇庸主,高顺必将埋没。不懂变通,并非高顺的错,埋没人才,也非高顺之过,都是因为没有伯乐。

张辽为人圆滑世故,虽四易其主然而从未谋害旧主,虽明哲保身然而从未道德败坏,张辽像一个适者而存、随遇而安的智者,更像一个怀才不遇、待价而沽的隐者。



曹操虽不计出身,唯才是举,但首先你得忠诚,对于君主来说,选择人才最重要不是能力,而是忠诚。夏侯惇其勇不如曹仁而地位高于曹仁,是其忠诚;对于一个不愿投降的人来说,不愿归降就是不愿忠诚,曹操无法让一个不愿归降的效忠自已,于是高顺就成了悲剧。

高顺之死,死于人性,张辽之生,生于人性。一个顽强求生的人显然比一个不知变通的人活得更长,于是曹操杀了前者,而收下后者。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很简单,高顺和张辽根本就是两种人。

大家注意,高顺被抓住押到曹操面前时,一语不发。

操问曰:“汝有何言?”顺不答。操怒命斩之。(引自三国演义)

什么叫做一语不发,第一不求饶,第二不说大话,第三根本不理睬你。

这是什么意思?我高顺根本看不起你曹操,老子不屑和你说话,要杀就杀,不就是个死吗?

可以说,三国演义里面,最强硬的家伙就是高顺。

相比高顺,吕布就下三滥了,不但屈膝求饶,还让刘备帮他说话,就是怕死。

不过,张辽也好不到哪里去。

却说武士拥张辽至,操指辽曰:“这人好生面善。”辽曰:“濮阳城中曾相遇,如何忘却?”操笑曰:“你原来也记得。”辽曰:“只是可惜。”操曰:“可惜甚的?”辽曰:“可惜当日火不大,不曾烧死你这国贼!”操大怒曰:“败将安敢辱吾?”拔剑在手,亲自来杀张辽。辽全无惧色,引颈待杀。曹操背后一人攀住臂膊,一人跪于面前,说道:“丞相且莫动手。

张辽当年曹操面说大话,还骂人,是干嘛?如果真不怕死,就学高顺那样,一语不发了。

之所以骂人,摆明了就是情绪不稳,是掩饰自己内心恐惧,说白了张辽还是怕死。

只要怕死,就好办,曹操可以借机收下。

再说两人性格。

高顺是吕布的爱将,也是头号大将。高顺一开始就跟随吕布,身为中郎将高职,忠心耿耿。即便吕布是个莽夫加搅屎棍,肯定不会有大出息,高顺也是一心一意跟着大哥。

高顺自己认为作风正派,不喝酒不胡闹,老实带兵,战功也很大。高顺部下大败曹军,把夏侯惇一只眼睛都射瞎了。

即便吕布糊涂,将他的大部分兵权交给有亲戚关系的魏续,高顺还是默默的做着自己的事情。直到吕布被曹操打的节节败退,又将兵权交给高顺,高顺却也不计较,和吕布并肩死撑,直到城破被俘。

可见,高顺人品很高,为人忠贞不二,和曹操之流不是一路人。即便现在投降了,高顺将来恐怕也会找机会拉部队走人,还是和曹操对抗。

张辽就不同。这家伙先跟着丁原,丁原被杀后跟着董卓,董卓被杀后又跟着吕布。

同时,在吕布军中,张辽只是一个普通将领,地位和高顺不能相比。

既然是边缘人员,又有多次换主子的先例,曹操显然可以将张辽收用。

同时,高顺统领吕布军主力,多次大败曹军,杀了曹操不少部下。

如果此时不杀高顺,曹军官兵难免不服气。但张辽地位较低,杀不杀无关大局,自然就收了。


萨沙


首先,高顺和张辽不同,高顺这个人是一个打仗勇猛而不懂人情世故之人。

他滴酒不沾,刚直不阿,每次打仗都是他带头冲锋陷阵,杀人如麻,射夏侯惇,擒刘备,毫不留情。

其实那时候各个阵营的人,都会有老乡相识,沾亲带故的。高顺带兵表面上风光,号称“陷阵营”,其实就是叫无情无义。所以在杀他时,没人帮他求情!



高顺被擒后一言不发,用蔑视的眼光瞧着曹操,那一幅大义凛然的态度,让曹操心里很难受,心想:“你要么降,要么不降,装什么装?”然后曹操回转头看刘备的脸色,这时候的刘备见到仇人高顺,气能顺吗?脸色铁青,一言不发,曹操明白了,刘备想让高顺死。既然自己暂时要利用刘备,就了了他的心愿,杀高顺!


这个时候,夏侯惇进来了,夏侯惇自从被高顺射瞎了一只眼,心情一直不好,夜里经常咆哮摔镜子。夏侯惇一进来,曹操看到他的眼睛心如刀绞,俗话说:打人不打脸!心想:“你高顺也太心狠了,毁我兄弟英姿,不杀难消心头之气,杀!”于是曹操杀了高顺!


老姜聪蒜


在《三国演义》里面,高顺和张辽都是誓死不降的,但是在历史上并非如此,陈宫与高顺是被侯成、宋宪、魏续这三人捉住后献给了曹操,而张辽是跟着吕布投降曹操的,在曹操面前,陈宫与高顺都没有投降的意思。

所以都被曹操给砍了,而张辽是直接投降的,自然就被曹操给收了,其实曹操手下的五子良将,除了乐进是一开始就跟着曹操的,其他四个都不是。于禁开始是跟鲍信的,鲍信与曹操是好友,鲍信死后,就跟了曹操。

而徐晃开始是杨奉手下,杨奉被曹操打败后,徐晃就投奔了曹操。张郃开始是冀州牧韩馥的手下,袁绍拿下了冀州,张郃就投奔了袁绍,在官渡之战的时候,袁军大败,张郃就投奔了曹操。

张辽最开始是丁原的手下,后来跟了何进,何进死了,就跟了董卓,董卓死后,就跟了吕布,吕布被曹操打败之后,就投奔了曹操。曹操正因为有来自各个诸侯势力的猛将和谋臣的投奔,才越来越强大的。

那我们回到《三国演义》里讲,我们来看看他们当时的具体表现是怎么样的。高顺和张辽都是在下邳城西门被曹军所抓获的,陈宫是在东门被抓获,高顺被士兵带到曹操的面前。

曹操问高顺:你有什么想说的吗?高顺不回答,曹操十分生气,命人将高顺斩了。张辽也同样被带到了曹操的面前,曹操对张辽说:你看起来眼熟呀!张辽说:我们在濮阳城曾经见过,怎么会忘了呢?

曹操大笑说:原来你还记得呀。张辽说:只是可惜呀!曹操说:有什么可惜的?张辽说:濮阳之战的时候,你没死。曹操感觉被戏弄了说:败将还敢这样?曹操准备拔剑,想亲手杀了张辽。

张辽毫无惧色,这时候曹操背后两个人同时说:丞相剑下留人!原来是刘备与关羽,刘备说:张辽有义,应该留用。关羽说:我关羽向来知道张辽是个忠义之士,愿意以性命相保。

曹操这时候把剑给扔了,大笑说:我也知道张辽忠义,只是戏弄一下而已啦。曹操亲自为张辽松绑,张辽看到曹操这么有诚意,就投降了曹操。由此可见,曹操有爱才之心,再加上有刘备和关羽的求情,再加上张辽其实也有归降之心,而不像高顺与陈宫完全没有。


历史简单说


高顺和张辽都是吕布的高级将领,俩个人都是忠义之人,为什么曹操杀了高顺而留张辽呢?

这里有几个不得不说的原因,高顺在吕布手下掌管着特种部队“陷阵营”,在吕布和曹操作战的时候给曹操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曹操手下的很多人死在高顺手里,若不杀高顺实在是难平众怒。收留自己最大的敌人让手下的兵怎么看呢?杀了高顺给手下的人看,既给兄弟们报仇了,又激励了士兵的军心。



其次高顺是铁心了跟吕布的,被抓了后曹操问他有什么要说的,高顺却一言不发,压根没想做辩解,看似早已经要做死的打算了。在曹操看来对于这种人已经不必再劝说了。


还有一个或许是直接原因,高顺的部将曹性曾射瞎了夏侯惇的一个眼睛。而夏侯跟随曹操战功无数,深受曹操喜爱,更是曹操的亲戚,杀了高顺也算给这个亲戚报仇了。


夏目历史君


同作为败军之将,为何曹操杀了高顺而收了张辽呢?很简单,因为高顺是被活捉的,又拒绝了曹操的美意,而张辽是率部投降的,所以曹操才会做出这种选择。

高顺和张辽都是吕布手下大将。特别是高顺,手下有700“陷阵营”号称精锐,而本人清白有威严,更对吕布忠心耿耿,甚至兵权被吕布剥夺仍然对他不离不弃,是绝对的忠臣。

下邳之战时,曹操围城三个月,又用水攻,使吕布军中人心离散。后吕布部将侯成、宋宪、魏续反水,活捉了陈宫、高顺二人,投降曹操。这一幕被白门楼上的吕布看到,他自知大势已去,便吩咐左右砍下他的首级献给曹操请功,但左右不忍心,吕布只好下城投降。这时仍然在外围坚守的张辽得知消息后,便带着本部兵马又收揽其余兵士主动归降曹操,放弃了抵抗。

从中可见,张辽要比高顺识时务,能够认清形势做出正确的判断。而曹操好不容易拿下下邳,首要任务是稳定秩序,面对主动率部投降的张辽,肯定不会杀他,还会重用他,借以收买人心,稳定局势。所以曹操当即拜张辽为中郎将,并赐爵关内侯。

其实对于吕布、陈宫、高顺三人,曹操也给了他们机会,只是他们没有把握住。

吕布早在下邳之战开打前就有了投降之意,但被决意抗曹的陈宫劝阻。这时吕布主动投降,先向曹操表态,我为曹公统率起兵,何愁天下?曹操颇为心动,但一旁的刘备却说,曹公不见丁原和董卓的故事?

吕布破口大骂,你个大耳贼最无情无义!于是,吕布卒。

然后是陈宫。陈宫和曹操是老交情了,但因为曹操杀了边让,让陈宫对曹操彻底寒心,所以和曹操决裂。这时曹操仍然劝降,但陈宫一口拒绝,执意赴死。曹操没办法,于是陈宫卒。

最后是高顺。曹操问高顺,你原意投降不?高顺沉默不语。面对生死问题,高顺竟然一言不发,其实可以理解为高顺拒绝和曹操合作了,甚至不把曹操放在眼里。

曹操心想,都沦为阶下囚了,你还摆什么臭架子?

于是,高顺卒。

后来司马光评论高顺,是愚忠。对吕布这种反复无常的人竟然忠心耿耿,真是白瞎了高顺的才华了。这种缺乏远见卓识的人,留着也没用,让他死倒是一种痛快。


石头说历史


谢谢相邀!曹操在白门楼绞杀了吕布、陈宫自愿赴死、斩了高顺,收了张辽,那么为什么要杀高顺收张辽呢?

张辽大骂吕布获生

吕布的贪生怕死让张辽大骂吕布,张辽大义凛然的这一骂,让曹操佩服并看到了希望,反正他已经不认可吕布了,如果活下来就得另投明主,而现场明主非曹操莫属,刘备虽在场,但他当时也是寄人篱下;

加上关羽为张辽求情,在温酒斩华雄和三英战吕布之后,曹操就对关羽另眼相看,他眼中的英雄绝对是英雄;再者也给关羽一个面子;最主要还是曹操爱惜人才。

高顺一言不发被斩

高顺对吕布非常忠诚,统辖七百余人,号称千人素有“陷阵营”之美誉。每次率领着部队攻击敌方阵营,而又很快速的攻陷敌方阵营,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他的勇猛曹操是爱惜的,可他对吕布的忠诚曹操也是知道的,加上他一言不发,看都不看曹操;不说话之人最可怕,因为你猜不透他在想什么?所以曹操才斩了高顺。


秉灯夜读


问:同样是宁死不降,曹操为何斩了高顺,却收了张辽?

答:因为两个人的性格使然,决定了彼此命运归宿。再就是张辽会做戏,加之关羽从中求情,曹操做顺水人情于关羽,所以,曹操选择了杀高顺,收张辽的决定。

那么,真的如此吗?不妨让(秉烛读春秋)为亲们解读这段历史吧。

首先说下曹操为何选择杀掉高顺?高顺又是何方来历?

高顺,三国时吕布帐下中郎将。史载高顺为人清白有威严,不好饮酒,所统率的部队非常勇猛,号称“陷阵营”。

可见,高顺是一个不善言辞、踏踏实实做事的将军。

我们都知道,吕布是一个反复无常的人,高顺当初还是受吕布重用,高顺曾为吕布杀了判乱的郝萌。但吕布忌惮高顺能力太大,逐渐削弱高顺的权利。最后把“陷阵营”交给了有亲戚关系的魏续了。

直到吕布节节败退的时候,才把兵权和陷阵营部队交给了高顺,高顺也从来没有恨意。

由此可见,高顺是忠于吕布的。这从三国演义中的叙述可窥一斑。


吕布兵败被曹操所杀,高顺、张辽、陈宫等吕布手下同时被俘。

〖操问曰:“汝有何言?”顺不答。操怒命斩之。(引自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寥寥数笔,就杀了高顺,原因一会我告诉亲们,为了直观对比一下张辽,先叙述下张辽吧。

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曾从属丁原、董卓、吕布。吕布下邳败亡后,归顺曹操。

由上面简介看出,张辽侍奉的并非一人,而是多次易主。这就明白了,曹操收张辽,实在是张辽会做戏罢了。且看张辽精彩演技吧。


〖却说武士拥张辽至,操指辽曰:“这人好生面善。”辽曰:“濮阳城中曾相遇,如何忘却?”操笑曰:“你原来也记得。”辽曰:“只是可惜。”操曰:“可惜甚的?”辽曰:“可惜当日火不大,不曾烧死你这国贼!”操大怒曰:“败将安敢辱吾?”拔剑在手,亲自来杀张辽。辽全无惧色,引颈待杀。曹操背后一人攀住臂膊,一人跪于面前,说道:“丞相且莫动手。(引自三国演义)〗

曹操要杀张辽,何必那么多废话。像杀高顺一样,岂不快哉。

其实就是曹操和张辽演了一出“双簧”罢了,可苦了木讷不言语的高顺了。

其实从另一个角度也诠释了一句话:“叫的欢的未必是好狗”。

张辽不能称的起是吕布的“忠犬”。

张辽不死,还有就是关羽的求情,曹操做了顺水人情。

高顺此人必死,其一是没人求情,其二口才不行,其三是曹操为夏侯惇报仇。

原来高顺曾和夏侯惇决斗,高顺不敌,拨马就跑,此时高顺手下张弓搭箭,射瞎了夏侯惇的一只眼。

曹操和夏侯惇是族兄弟,这仇就记在了高顺头上了,此仇不报,曹操无颜面对众兄弟。

所有这些因素,造成了高顺必死无疑。

通过比较看出,张辽成全了曹操奸雄之名,这个名头曹操还是比较看重的。

〖曹操举剑欲杀张辽,玄德攀住臂膊,云长跪于面前。玄德曰:“此等赤心之人,正当留用。”云长曰:“关某素知文远忠义之士,愿以性命保之。”操掷剑笑曰:“我亦知文远忠义,故戏之耳!”(引自三国演义)〗

关羽、刘备、曹操三方做戏,成就了张辽不死,曹操收了张辽,同时成全了以后张辽的威震逍遥津的美名。此乃后话,暂且不提。

综上,愚忠也要讲究方略,也许高顺没有三番五次跳槽经验吧,输给张辽不足为奇。

(我是春秋君,欢迎点赞和留言评论,欢迎加关注。)


秉烛读春秋


高順是吕布一员大将,吕布征战时,左边是陈宫,右边是高順,其地位是众武将之首。高順生平作风严瑾,不喜饮酒,作人威严。所带部队被美称“陷阵营”,是吕布的精锐部队,所部人数700多人,作战所向披靡,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公元198年2月,吕布对刘备部发起进攻,高順受命攻刘备占居的沛县,刘备向曹操求救,曹操派大将夏侯惇增援刘备,被高順率军击败,主将夏侯惇一只眼睛被射瞎。城破刘备溃逃,家眷尽被高順所俘 。高順作战勇敢,智谋长远,常劝吕布在军事行动上指挥失误,不要移罪下属。不要取不义之财,以毁名节。吕布对高順有猜疑之心,平时将部队指挥权收缴,让亲戚魏绪掌控,战时才给高順指挥权。尽管如此,高順仍然无怨无悔,对吕布忠心耿耿忠于职守。这年9月曹操率军东征吕布,双方 大战数日,陈登用计从徐州骗出吕布,徐州为曹操所得,吕布败守沛县,被曹操围困,三个月后粮草不济,部将侯成,宋宪,魏续等人叛变,吕布,陈宫,高顺,张辽等巨首皆被擒住,吕布,陈宫被杀,张辽因刘备求情,被赦免死罪,投降曹操。高順被杀,可能是对吕布的忠心耿耿,让曹操有些顾虑,让刘备心有余悸没有给高順求情。就这样一代勇将消失了。后来晋代陈寿写《三国志》时,对高順是一笔带过,造成后世对高順的感觉很平庸。


手机用户52347605903


众所周知,曹操非常重视人才,为了广纳天下英才,曹操曾明确提出“唯才是举”的口号,什么意思呢?就是只要是人才,不论人品出身如何,都可以被任用。话说当年曹操攻破吕布后俘获了吕布手下不少战将,后来最为有名的便是那位在合肥力挫孙权,威震逍遥津的张辽了。但不过当时吕布手下最厉害的战将可排不上张辽,而是作战勇猛且为人忠义的高顺,据《三国志吕布传》记载:

高顺“所将七百余兵,号为千人,铠甲斗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阵营”。

而此时的张辽,只是与臧霸、郝萌、曹性等齐名的八健将。可以说,论地位和统兵能力,高顺绝对位于张辽之上。

那么面对如此一位贤才,为何曹操却将他斩杀了呢?曹操收张辽斩高顺的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隐情?

无人怜其忠义

时高顺,张辽被曹操俘虏,关羽和刘备曾为张辽求情,却没有一人为高顺求情。若当时有一人在曹操耳边说出人才可惜四个字,给曹操一个台阶下,也许还有转机。话说为什么没有一个人为高顺求情呢?关键在于这第二点

高顺与曹军结怨已深

高顺是吕布手下第一虎将,其所率700余人精锐部队“陷阵营”与曹军精锐部队“虎豹营”齐名,战功赫赫威震华夏。其部下曹性曾射掉夏侯惇一个眼珠子,其军队杀死曹军更是数不胜数,故曹军对高顺皆恨之入骨,所以杀高顺最能起到安抚人心以及震慑的作用。话说张辽本不是吕布的直系,他最早是丁原的从事,后来丁原派他进洛阳,所以张辽又成了何进的部下,奉命去募兵,稍后何进被杀、董卓进京,张辽又成了董卓部下,董卓将他拨给吕布,才与吕布有上下级干系,而且他担任的是骑都尉,远不如高顺,且与曹军恩怨不深,杀之不如用之。

高顺忠义,甘愿赴死

高顺为人忠义,主公吕布已死,感念吕布知遇之恩,也不愿再苟活于世。据裴松之注〈吕布传〉引记载:

“高顺清白威严,骁勇有智,衷心仁义。不饮酒,不受馈遗。”

所以高顺被俘时,不发一言,直接赴死。

郭嘉劝杀

最后郭嘉也曾劝曹操成全高顺。其实曹操非常清楚高顺的能力,曹操曾私底下问过郭嘉如何处置高顺。郭嘉说:

“顺,布之大将,军治严谨,胸怀韬略,举一世不可得,非等闲之职可封赐。公收此人,置诸将何地?不若全齐名义。”

曹操觉得有道理,于是不得已杀了高顺。不过得一张辽,也实属曹魏之幸啊!

“品历史人文,悟真理人生。”专注历史文化的探索,我是灵魂的感触!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