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朝为什么自称「汉人」,反而把南宋称为「蛮夷」?

欣竹_木小木幸福么么哒


金朝并没有自称“汉人”,但确实将南宋视作“蛮夷”。

金朝统治者难道还不清楚自己是什么人吗?我知道这其实是想问:金朝为什么把自己视为“中国”,但问题错误地说成了“汉人”。

关于金朝对诸族的认知,《金史》中有一段大定七年(1167)五月的史料颇具代表性,金世宗曾指出:“女直、汉人,其实则二。朕即位东京,契丹、汉人皆不往,惟女直人偕来,此可谓一类乎?

这段材料很明显的表明,金朝皇帝非常清楚女真人、汉人的区别,两者地位不可混淆。

当然,金朝确实自许为“中国”,以中国的政权而自居。

我们只需要看看当时东亚的国际环境,就知道金朝何以自称中国。女真建立的金朝,先灭辽,随后南下攻取汴京,掠走宋徽宗、钦宗二帝,并通过绍兴和议,与南宋划淮而治。

在这种政治背景下,金朝、南宋,谁都做不到大一统;但是,金朝的国力要强于南宋,以中国自居,其实是认为自己拥有统治中原的合法性。

作为金朝的对手,南宋还曾被迫朝贡于金,有道是“诸侯用夷礼则夷之,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南宋被金朝视作蛮夷,按照传统法理是再正常不过了。


HuiNanHistory


这得从辽朝说起了。辽朝建国比北宋早将近半个世纪, 汉化也很严重,所以一直认为自己是中原正统王朝。等到辽朝和北宋干架干了25年,都打不动了,就签订檀渊之盟,宋辽结为兄弟之邦。实际上就是都互相承认对方也是中华正统,双方是南北朝的兄弟关系。

金朝呢,之前一直在辽朝统治之下,汉化同样严重。后来短时期内就雄起,一口气灭了辽朝和北宋。所以他立国也比南宋早,而且他认为是继承了辽朝的衣钵,也必须是中华正统。金朝和南宋又继续着辽朝和北宋的故事,打战打不动了就议和。那就是相互承认正统,属于南北朝关系。

当然了,私底下北方政府喊南方蛮子,南方政府喊北方鞑子,就是过过嘴瘾而已。实际上就是自认为正统的优越感在作怪。


尔朱少帅


不用南宋,现代河北许多70后还称呼南方人为“南蛮子”


1,因为金朝占据了中原。

中原是当时中国传统上的中心,占据了中原就相当于占据了中国正统地位。

2,因为女真人汉化了,汉化了,汉化了,重要事情说三遍。

当然,古人有民族意识,这是不容否认的。虽然有民族意识,但是古代没有现代这种民族主义。

汉人不是民族称呼,汉人大概就是相当于:拥有汉文化的人;在汉地生活的人;在汉地国家里生活的人的意思。

然而女真人汉化了,既在汉地生活,又有汉文化,还是个汉化国家,那么自然自称汉人了。

3,因为南宋向金朝称臣了,向金朝称臣了,向金朝称臣了,重要事情说三遍。

南宋杀了岳飞,拒绝收复北方,还向金朝称臣了,还把许多从北方来的流民送了回去,南宋都称臣了,这种情况下,金朝自然认为自己就是正统了。

加上金朝女真人是少数,拉拢汉人,金朝汉化后得到了中原汉人上层阶级的承认。在地域歧视严重的古代人固有的称呼,就成了这种情况了。


首席国士


贵中华、贱夷狄的“华夷之辨” 观念,对曾占据中国半壁江山的金朝产生重要的影响。随着金朝汉化的加深和自身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金朝由“夷狄”转而自认为“华”,将南宋及其它政权贬为“夷狄”。

由于受到汉化的影响,金朝初期的统治者对“夷狄”一词尽管反感,但只得默认。海陵王即位后,开始追求正统天下,以统一天下为己任,明确表示反对贵华夏,贱夷狄。

金世宗即位后,改变全盘汉化,推行女真为本政策,保持文化上的独立性。金世宗时期,金朝的文化环境发生大变化,实行科举考试,培养了一批属于金朝自己的士人,这些士人对金朝具有文化认同感,即便是汉族士人,也对南宋没有同根同源的情愫。这些士人熟悉汉族文化制度,于是开始为金朝寻找合法统治的理论依据。

后来即位的金章宗更是将“华”的观念推向一个新高度,掀起了一场追求正统的运动,即“德运之议”。


五味社


金朝的创立者女真人,是黑水靺鞨部落改称。其前身是勿吉,勿吉前身是肃慎,自古以来就生活在长白山区域。此区域在汉朝时期隶属于汉辽东四郡,即:玄菟郡(治所在今吉林通化)、乐浪郡(治所在今朝鲜平壤)、真番郡(治所在今朝鲜半岛西南部)、临屯郡(治所在今朝鲜半岛东北部)。在女真先民肃慎人的记忆中始终认定自己是汉朝人,即汉人。后期,高句丽奴隶制政权兴起,不断攻伐肃慎各部,掳掠肃慎人为奴,使其民族主体不断向北迁徙。至中原的北宋时期,黑水靺鞨的完颜部强盛起来,统一黑水靺鞨改称女真,并向其先祖居住的南面进攻,一直攻灭契丹人建立的辽朝政权建立大金国,但仍然不忘自己先人是汉人。


气沉丹田13


宋朝确实被北方人称:"南蛮子或者"蛮夷"

因为自古政权在北方,宋也同样向辽金称臣。





笑似花解语ID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话,是西汉的陈汤第一个喊出来的。今世的汉族之所以叫汉族,与这口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从西方传入进现代民族意识之前,中国的汉族是少有自称汉族的,华夏人、中原人、中国人、秦人、汉人、唐人、华人,各段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称谓,统一历史时期内,称呼也不见得统一。

唐末之后一直到元朝建立,这三四百年间,中国事实上呈分裂状态,无非分裂程度不同而已,五代十国碎片小,两宋时期碎片大。这段时期,得中原者未必得天下,但得不了天下,得中原者也要宣示正统。正统地位不在于老家从哪儿而来,而在于占住这片土地。


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民族成分已经很复杂了,但这片地方,人们会习惯于称之为汉地,居住在这里的人们称之为汉人。可供选择的称呼余地其实并不多,无非“汉唐”二字选一,其中“”字的广告,刚才说过,陈汤打得太好,太让人印象深刻,所以中标。

金灭辽,占据中原,人口从关东闯中原,像之前任何一个占据中原的少数民族一样,文化开启汉化模式,民族融合也大大加快。自此,金朝自称“汉人”,而远在南方,古代被中原人士称作蛮夷之地的南宋,自然就要“被继承”蛮夷的称呼了。

元灭金后,事实上也把金地居住的人们,称作汉人,地位低于蒙古人和色目人,但要比南宋所代表的“南人”要高上一级。由此可见,元朝统治者也认可金朝的汉人定义。


历来现实


自古都有得中原者得天下

占据中原,在全国各地割据时期,都想以正统身份来统一天下。

金朝都城北京,其管辖范围内汉人居多,在文化上学习、吸纳汉族文化,其国力强大,经济发展,把南宋撵到江南,以正统王朝自居,所以自称“汉人”。

对逃亡到江南的南宋心存轻蔑,他们认为南宋统治不如金朝,不是正宗王朝的资格,况且自古称南方都为蛮夷,所以称南宋为南蛮。

契丹原有地盘的汉化比较严重,金打败辽后,进一步汉化,由于黄河流域被看做华夏文明的正统,金朝被蒙古人称作中国,而逃到江南的南宋成了“蛮子国”。

南蛮的叫法源于先秦时期,是中原民族对南方民族的污辱性称呼。

为了以正宗王朝自居,统一天下,所以才有此称呼。


中原一哥


首先,历史上确有其事,而且作为汉人,我们应该感到高兴。

被人家夺取了本来的称谓却要感到高兴?是的,应该高兴,因为这表明他们对我们文化的认同甚至是崇拜,认同和崇拜我们的文化难道不应该高兴吗?

其次,我想对比清朝和宋朝对外贸易来说明二者对文化输出的的差别。



宋朝对辽金出口时,铁器,粮食不出口,茶叶,瓷器,丝绸这类的毫无疑问肯定是出口大类,是宋朝重要的贸易收入来源。宋朝大量出口这类商品,从而从辽金处获得大量的贸易顺差,因此宋朝对辽金的那些岁币根本就是小菜。与此同时,对于汉族的文化载体——诗书典籍,宋朝则是大量低价出口,有的时候甚至是免费送。

为什么这么做?输出我的文化,输出我的价值观,一如后来的美国通过麦当劳、NBA、好莱坞这些东西输出美式价值观。

有用吗?



当然有用,你接受了我的文化和价值观,你信仰了我的文化价值,你和我就是一样了,你和我一样了,我在文化上还是你的宗主,那还有什么事是不能谈的?

这一点来看,宋朝的当政者不是一般的聪明。从文学史来看,唐宋八大家宋朝占六席,还有无数的宋词大家,宋朝的文化、文明不是一般的昌盛。

反观清朝,就非常有意思了。

清朝时,对外贸易还是以丝绸、茶叶、瓷器这三大件为主,粮食不许出口,因为我们不够吃,铁不许出口,防止洋人造兵器来打我们,这也可以理解,但是诗书典籍也绝对禁止出口,而且理由非常奇葩——怕洋人读了我们的书和我们一样聪明,这样就不好打交道了!

怕和我们一样,这样就不好打交道了?理由足够奇葩。



这样,金朝就逐渐在文化上和宋朝一样了:你拜孔子,我也拜孔子;你开科举,我也开科举;你诗书礼义,我也诗书礼义;你忠孝仁信,我也忠孝仁信,那我当然就不是蛮夷了。而我不仅不是蛮夷,按照汉族政权固有的思想,谁控制了中原,谁占据了长安和洛阳,谁就是正统王朝。我既不是蛮夷,又占据了长安洛阳,我当然是正统了。我是正统了,我的人当然就是正儿八经的汉人了,你处在中原以南的人,当然是就是南蛮子了。

后来蒙古人入主中原后,仍然沿用了这种习惯。历史再次证明,汉人的终极武器不一定是武力,文化才是我们的千古致胜法宝!


真历史


其实不仅仅金朝称南方为南蛮,历史上很多不是大一统的朝代都叫南方政权为“南蛮”,即使当代八十年代,我老家老年人还把说话口音侉的人叫为“南蛮子”,这和历史传统有关系。

炎黄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随着时代发展,炎黄文化圈不断向外扩张,但是向南方扩张速度不如东方北方。

周朝代商,分封天下,楚国爵位比较低,仅仅是公侯伯子男当中的子爵,封地也位于当时被认为是蛮荒之地的长江流域,所以后来即使楚国出了《楚辞》这部可以和《诗经》相媲美的文学巨著,也出了春秋时期为数不多留下名字的诗人屈原,但是北方各国仍然称楚国为“蛮夷”之国。而且楚国最强大的时期也仅限于长江流域,对于更靠南的岭南地区也没有实际控制,而此时最北方的燕国已经控制了辽东半岛大部分地区,中原文化也在长城内外扎下了根。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着手在楚国的基础上向南发展,修灵渠通粮道,派屠睢、赵佗征服南越,设县置郡,整个百越之地才正式纳入中原政权版图。这也使长江流域以南迎来了第一次大发展,从原始氏族社会直接进入到封建社会。

汉朝四百年,南方经济文化虽然发展,但总体落后于北方黄河流域,这也是为什么三国时期吴蜀联合才能和魏国相抗衡。

到西晋末年,北胡南下,晋皇室士族衣冠南渡,南方才真正意义上迎来经济文化大爆发,但整体经济仍然落后于北方,而且北方胡人建立政权之后大部分汉化。

直到隋代北周,统一全国,隋炀帝杨广又开通了京杭大运河,这给长江流域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整个隋唐时期,文化经济中心仍然在北方。

五代十国,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给辽国,辽国跨过长城,建立了和宋朝相持一百多年的政权。这期间,契丹几乎完全汉化,辽国境内女真族也被同化,被称为熟女真。此时辽国人就被蒙古人和生女真统称为汉人。

金国虽然是生女真建立的政权,但进入中原之后也迅速汉化,而且以中原正统自居,靖康之耻之后赵家皇室偏于东南一隅建立的南宋,反倒是被称为“南蛮”。在军事上,南宋中兴四将之后,和金国苟合,向金国称臣。这就不可能不被金朝蔑视了。

不过在南宋时期,南方经济全面超越北方。

后来元朝实行“四等人制”,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其中汉人专指辽国金国区域内的人,南人专指南宋治下的人民。

从朱元璋红巾军起义建立大明,中国终于不再有南北之争。今天的南北差别更多的则体现在戏谑上,比如暖气,比如买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