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刘邦的成功是因为脸皮厚,项羽失败是因为脸皮薄,对此你怎么看?

小野猫xym


成功是因为脸皮厚,那太小看成功两个字的成分了。

刘邦的成功有历史的必然性,是顺势而为的体现。在楚汉战争之前,刘邦和项羽都是代表更好的政治和军事集体,秦帝国给民众造成了深重的灾难,他们代表了民间的诉求。他们是众多起义军中的优秀部队,是顺应历史潮流的,因为在他们当时的阵中存在所有灭秦成功的要素。等待两军攻入咸阳之后,对于秦帝国和秦国人民的处理才真正现出命运的分水岭。显然,项羽做了许多背离人心以及不符合历史潮流的事情,导致了之后的楚汉之争。

在楚汉之争前,我不认为刘邦存在“脸皮厚”的行为,若是因为保命或者政治需要而采取了“脸皮厚”的行为,那也完全是政治需要。楚汉战争之时,刘邦真正表现了一些“脸皮厚”的行为,包括“分我一杯羹”这样的事件,不过这是刘邦拿捏人心准确到位的体现,说明他比项羽更能承担,更有心机,更能抗住事儿,也说明他十分了解项羽,而项羽并不十分了解他。我相信他不是因为脸皮厚才说出这样的话,而是因为内心的坚定。后来刘邦很不情愿的封王,终于在垓下完成了对项羽的合围。要是提到项羽脸皮薄,找不到对应的事件。项羽是一个可以坑杀20万的人,他的心和脸面铁定坚硬无比。要是说他不肯回江东是一个脸皮薄的事件,难道他跑得了吗?难道回到了江东还能卷土重来吗?江东多大点地,还能召集多少人?当时做了威风八面的西楚霸王,也是没有打过刘邦的啊。所以从直接的角度讲,他的失败是因为打不过刘邦了。打不过刘邦的原因那就很多了,并非是他的贵族架子害了他,而是从他起义开始就喊为楚人报仇的口号时,就已经输了。


曼逻号


刘备是厚黑的鼻祖,本来就一乡间痞子,既无出身又无财势,整日蹭吃蹭喝,没有什么做人标准来套用,不存在什么脸面问题。也没想过做皇帝,完全是被世道逼的,他的大志也是在灭秦的过程中随着实力的不断增长和见识的不断增长而增长的。所以他可以为了活命而对项羽服软认怂,对他来说没什么脸面不脸面的,是自然而然的行为。为了巩固皇权,可以诛杀异姓诸侯王和功臣,也没有什么道义不道义的,是实用主义的典范。

反观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一代霸主。本就是楚国旧贵族出身,耳濡目染的是贵族的尊严和脸面,思想一直就活在战国诸侯并列的时代,他从小到大的最大理想就是消灭秦国恢复楚国成为霸主,根植于头脑中的自我认识就是一个楚人的身份,他最愿意带领的也只是他的江东子弟兵。

一个为了得到天下什么都可以,一个已经完成人生目标只想当受人仰慕的带头大哥。一个可以卑躬屈膝委曲求全,一个宁断勿折宁死不屈。最终脸皮薄的给了脸皮厚的生机,脸皮厚的要了脸皮薄的命。

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两人境界

大风歌 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垓下歌 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适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竒飞


没有系统了解过历史,只喜欢听传说故事的人当然会这么说。性格的确是影响一个领导人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但这只是加分项而不是决定项,在绝对的能力差距面前,性格因素不值得一提。很不巧,刘邦在为君的能力上远胜于项羽。


为君者,必须具备以下几本要素:识人用人之能,虚心谦逊之德,统筹全局之才(也可以说战略眼光)。这些,刘邦都具备而项羽都不具备。项羽的能力,从对他极尽赞美的《史记》中就看得出:一是冲锋陷阵之勇,二是冲锋陷阵之勇,三还是冲锋陷阵之勇。

项羽值得称道的 ,无非是以下战役:巨鹿之战和彭城之战。巨鹿之战中,项羽破釜沉舟,激发了士气,率领楚军大破秦军,并且顺手给自己的祖父报了仇(活捉了击败自己祖父项燕的秦将王翦之孙王离);彭城之战是利用刘邦联军大胜懈怠,项羽急行军打了这帮乌合之众一个措手不及。这的确可以看出,项羽是一个出色的将才,出此之外,什么都不是。



项羽在用人方面可以说是彻彻底底的失败,韩信陈平这类争霸必备的利器,全被项羽逼走,身边靠谱的谋士居然只有范增一人,到最后,范增也被陈平用反间计逼走。可见,项羽在人事管理以及识人用人方面,极为差劲;在进入咸阳之后,居然不以"拥有崤函之固"的关中为都,却目光短浅地回地势无险可守的彭城,美其名曰"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可见其鼠目寸光。


而刘邦则不痛。刘邦的所作所为,哪一点都称不上厚脸皮。他敢于用底层的韩信将自己全部之兵,在韩信说汉王只能带十万兵而自己带兵多多益善时,不怒反喜;对于张良,他百分之百信任,不耻于向自己他请教(这也叫脸皮厚?)。他的帝王之才在统一之后更加显现得淋漓尽致,几乎兵不血刃便减除了异姓诸王。

所以,项羽更多地被认为是"正面人物",得益于司马迁对他悲剧性地描写,以及后人对悲情英雄的同情;而刘邦,之所以被认为是"厚脸皮",则是因为他真的敢于去承认自己的不足,敢于暴露自己的不足。然而,笔者认为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出身。项羽的贵族出身,给他带来了无尽的同情;而刘邦的草根出身,总让封建时期的读书人有一种"暴发户"的看法,所以贬低刘邦人品。


庭州行者


厚黑学上说,刘邦是厚黑学的集大成者,鸿门宴上刘邦向项羽卑躬屈膝,这是厚,垓下之战把项羽逼得乌江自刎,这是黑。

苏东坡写的留侯论,评论张良做帝王师,无非是教刘邦一个忍字,也就是厚,鸿门宴上用忍,韩信讨封齐王用忍,对项羽大战屡战屡败用忍。项羽要和刘邦单挑,刘邦用忍,项羽要烹杀刘邦的老爹,刘邦用忍。刘邦对项羽说“我们两个曾结拜为兄弟,我爹就是你爹,你要烹煮咱爹,煮好了别忘了分一杯肉汤给我喝。”气得项羽就要真的下手,项伯拦住了他,对项羽说“天下事,未可知,自古为天下者,不顾身家,你杀了刘太公,除了坏了自己的名声,什么都得不到。”

为了得到天下,老爹死活可以不救,老婆身困敌营可以不问,推儿女下车可以不管。他可以倾刻夺韩信的兵权,对陈平用人不疑,对张良言听计从,刘邦的心思,刘邦的手段,刘邦的胸怀,是项羽想象都想象不到的,做梦都梦不见的。和刘邦比,项羽就是一个天真的孩子,好勇斗狠,能打天下,不能守天下,也不会治天下。

刘邦屡战屡败而不气馁,脸皮确实够厚,项羽屡战屡胜一败而受不了打击自杀身亡,脸皮也真够薄的。


小杜笑看风云


♥这种说法很不严谨!楚汉相争,项羽兵败,乌江自刎。造成这个结局,简言之,是因为项羽犯了两个致命错误:其一,鸿门宴不该莫名其妙阻止范增、项庄等诛杀刘邦并放走刘邦;其二,荥阳绝刘邦熬仓粮道,就该乘势灭掉刘邦,而不该答应其求和,划鸿沟而分天下。

♥就出身而言,刘邦是平民出身,整日混迹市井,深知社会人心,而项羽出身楚国贵族,见闻多与社会人心脱节;用人方面,刘邦可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哪怕是三教九流,名门贵胄,无名小卒,只要投奔就热情接纳,而且还能做到人尽其能,比如吹唢呐的周勃,贪财好色的陈平,韩国相门之后张良,“执戟郎”韩信,酒徒郦食其等,而项羽,出身使然,些微之人很难入其法眼,导致好多能人投奔刘邦;在纳谏方面,刘邦正如史学家所称,豁达大
度,纳谏如流。比如萧何举荐名不见经传的“执戟郎”韩信做大将军,刘邦采纳,韩信要“假齐王”封号,刘邦心中恼火说不行,被张良踢了一脚,忙改口,要封就封真齐王,刘敬劝刘邦立都长安,刘邦立即不立洛阳,划鸿沟分制天下议定后,刘邦准备西归长安休养,张良谏言,应乘机追击项羽,刘邦立即采纳,与韩信东西夹击,使项羽败走,自刎乌江,而项羽,鸿门宴不采纳范增谏言诛杀刘邦,荥阳断刘邦粮道时不采纳范增谏言剿灭刘邦,气的老范增撂挑子走人;在奖功罚过方面,刘邦有功及时赏,有过不深究,宽以待人,使部下无不心甘情愿为其卖命,而项羽,有功不赏,有过重罚,使得楚营人心背离,就连钟离眜等大将都投奔汉营了。


♥秦灭以后,楚汉相争八年,项羽兵败自刎乌江,刘邦开创大汉几百年基业,成为平民皇帝第一人。仅从以上四方面对刘邦、项羽做一比较,就不难看出,刘邦胜项羽败不是偶然的。

(🙏谢谢点评指正!)


灵山禅师


刘邦的成功,经历九死一生,艰难险阻,需要睿智,毅力,良好的精神状态,对瞬息万变的战机,有审时夺势的敏锐应变能力。仅仅靠脸厚心黑,就能成就大业,痴人说梦。

张良韩信萧何,汉初三杰,人中英杰,天下乱时干嘛不自立为王,各自称霸。就是缺少刘邦痞气十足的王者气魄,并吞山河之帝王雄心。这三杰如放在项羽麾下,其结果比范增更糟,性命堪忧,更难作出”三杰”之功绩。

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是千古铁律,项羽豪情万丈,义气冲天,力气拔山。然而治理天下,于民养息,却不霈要这些东西。有人说,鸿门宴项羽杀了刘邦,天下非项羽莫属。如果无理由杀了刘邦,诸侯人人自危,那可能就象南北朝一样乱几百年。因为项羽醉心于分封制,陶醉霸王梦。

项羽残暴起家,残暴而亡,实无治国之才,安邦之能。暗杀义帝诛杀宋义诸罪恶,何处有脸皮薄之说。

刘邦痞气十足,实无大恶。汉初诛杀异姓王,心狠手辣,但于天下太平之宏观,也未必不是好事。这些人日后必反,刘邦是正确的。


手机用户52347605903


这不是脸皮薄厚的问题,这是政治谋略与军事斗争手段的问题,固然项羽是贵族出身,有高贵的气质,君子的作为,项家历代是英豪,项羽的爷爷是楚国大将军项燕,项羽的叔父是楚人的翘楚项梁,到了项羽这个时候项羽的个人能力那是没得说的,用司马迁的话来说就是力能扛鼎的能力亘古以来未尚有!也别说,如果没有项羽的能力秦帝国还真是灭亡不了,项羽在这方面做到了,血性男儿的贵戚本色表现的淋漓尽致。



刘邦就和项羽有着本质上的不同,草莽出世,天地奈何?决没有优柔寡断的小家子气,以保自身从而带领着丰沛集团的众兄弟闯荡江湖,秦失麋鹿起苍茫,有枪就是草头王。刘邦的人生哲学就是现在的丛林法则,不管三七二十一,我能成事是唯一。在这样的认知之下,刘邦一路走来他只看到为他打天下的众兄弟与奢望中的国器,即使把项羽五人分项也痛快淋漓。


所以说项羽的失败是他内心优柔寡断的妇人之心的失败,是他贵族气节的失败,更是他个人性格缺陷的使然。赢则傲气不凡,输则输不起罢然。反观刘邦其性格完全与项羽异也,胜不骄 ,败不馁,胜则往之,败则重来,无往而不胜,这样的心态才是做事有为的雄大力量与远大抱负。


杨柳青青春之声


汉高祖刘邦的脸皮的确比楚霸王项羽的脸皮厚,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汉高祖刘邦战胜楚霸王项羽,建立大汉朝确实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符合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也是天下所盼,众望所归。

秦始皇一统天下,不仅是始皇英明,秦军善战,更重要的是分邦列国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天下各利益集团有着统一天下的共同愿望,纷争只在于认为应该由谁来统一。所以秦朝统一天下是符合历史潮流的,秦朝之所以灭亡,也仅仅是没有谦恭的去与各大利益集团沟通协调,达成共识而已。

再看楚霸王的所作所为,他杀了楚王,灭了秦朝之后,将天下列土分封,自号霸王,以天下秩序守护者自居,这就等于让天下倒退战国末期的状况。不但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进步,严重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还让天下重返列国战乱的状况,所以天下有识之士和广大人民都对他极为不满。

因此汉高祖发动统一天下的战争是顺天应人,楚霸王的失败是必然的。可以说楚霸王不是败给了汉高祖,而是败给了天下人,败给了历史发展的规律。


鬼影147951010


这个问题其实确实如此。其实不只是刘邦项羽之争显示如此,我们如今生活中也是这样。每个成功者的过往,都会有一些不为人知或者让人诟病的手法。

如果你看史书,很多立场都是以成功者的角度去讲,那么毫无疑问,刘邦是在楚汉之争中是为胜利者,但是作为道德为出发点的话,刘邦所作所为就是为人不耻的做法,但是你成功之后,有权有钱之后有更多洗白的办法去让你的行为为正确的。

就如我们当代一些成功者身上如此,哪位成功者在刚开始没有做过道德缺失,理法不通的事情呢?但是我们大众的思想就是成者王败者寇,如果有些事情不做不厚着脸皮,有可能死掉的就是自己,失败的就是自己。



吾知


脸皮厚是一种生存策略,脸皮薄是一种“英雄”教条!说刘邦腹黑也好,流氓也罢,真正导致楚汉相争刘邦胜出项羽失败的原因岂在于脸皮之厚薄?

1.分封诸王,重蹈战国混乱局面。

分封为后来的齐地叛乱,刘邦杀回关中埋下了隐患!大秦帝国之速亡不在于帝国大一统集权,而项羽错误地认为重回分封制,大家相安无事能避免这个缺陷。

2.霸王大本营选址失策。

分封后自己当个霸王也就罢了,还居然跑到最东边的彭城(今徐州),放着好好一块关中地区不要!如果霸王选择在关中,情况会好很多,至少刘邦恐怕难以暗度陈仓了!

3.自负而不善于用人。

某种角度看项羽就一介武夫,一方面认为自己力拔山兮气盖世,无人能敌;另一方面认为天下就靠武力能解决!极度自负!

军事天才韩信屡出良策,不听,做个执戟郎中,憋屈,跑到刘邦那,一跃成为大将军,用人的差距立马显现出来!

范增,项羽身边唯一的谋臣,腹有谋略大才,项羽把他气跑了!

此外,陈平也是从项羽阵营跑到刘邦那的!

4.英雄气短

项羽豪气英雄不假,但是个脸皮薄的英雄,本有机会东渡乌江再谋长久之计,东山再起的,但无奈无颜面对江东父老!后人也只能发出卷土重来未可知的感慨了!对比刘邦,多次为了活命卑躬屈膝,能屈能伸,此也可谓英雄也!乌江自刎也许是项羽最好的结局!

5.政治弱智

降伏章邯大军后,用坑杀几十万秦军的办法来防止秦军暴乱,残暴的形象逐渐显露出来。

进入关中后,一把火焚烧阿房宫,让天下人彻底看清了项羽残暴的面目,这要让他当皇上还了得啊!

这两次大事让项羽大失人心!

历来成王败寇,项羽虽败,但其英雄形象还是流芳百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