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巧玲:真情駐村——記永春縣蓬壺鎮麗裡村黨支部副書記林巧玲

“小雞快跑!” “老鷹加油!”“攔住她,攔住她!”……

初冬的一個下午,課間的永春縣蓬壺鎮麗裡小學操場上傳來此起彼伏的吶喊聲。只見一名一襲職業女裝的女生正在陪孩子們玩“老鷹捉小雞”,遊戲玩的正歡。

她,是永春縣國土資源局信息中心林巧玲,2017年12月起被縣委組織部選駐到麗裡村任職村黨支部副書記。她,沒有濃妝豔抹,有的只是對扶貧工作的一腔熱血。

林巧玲:真情駐村——記永春縣蓬壺鎮麗裡村黨支部副書記林巧玲

用情:摸清底細好作為

“麗裡麗裡,不但要有美麗光鮮的容貌,也要有內涵的裡子”。初次來到麗裡,林巧玲這樣解讀麗裡村的名字。這個省級貧困村,經過駐村副書記林巧玲一年的努力,協調並配合村兩委,從“情”入手,動情入“裡”,將麗裡村扶貧事業推向前進。

麗裡村是省級建檔立卡貧困村,全國重點旅遊旅遊扶貧村,全村面積2.8平方公里,戶籍人口3587人,村民以務農和外出務工為主,外出務工人員約佔全村人員2/3,是永春偏遠山區典型的“空殼村”。

村裡有貧困戶21戶61人,她駐村任職後通過一一走訪,瞭解他們致貧原因,發展經濟的條件和資源,詢問其他幫扶需求。學習信息專業的她,就把這些信息認真記錄下來,通過否定向梳理,為分類指導制定幫扶措施提供決策依據。

跟關心貧困戶一樣,村財發展也是她記在心裡,掛在嘴邊的一個重要事情。資源有限,發展瓶頸明顯,如何實現村財的增收和可持續發展?她與村兩委經常開展村財增長的思路碰撞,尋找增加村財的發展之路。

麗裡溪,橫穿麗裡村,彎曲迴盪,村民就依兩岸而棲。林巧玲說,麗裡村的地形在圖上用線條連起來就像一隻朝東遊向大海的海龜,生機無限。在她眼裡,麗裡村雖然小卻精緻,有很大的發展機會和潛力。

“我們村要經過孔裡村,路太小了。一到逢年過節就堵的不行。”村民向她反映關於道路的實際困難。一條通村公路狹窄而且彎多,孩子們上學、放學都要經過它,這也是村民生產、生活的必經之路。這樣一條路,制約了村裡經濟、社會發展和村民的生產生活。

林巧玲:真情駐村——記永春縣蓬壺鎮麗裡村黨支部副書記林巧玲

溫情:工作開展有成效

村裡開辦了小學,有一至六年級6個教學班和兩個幼兒班,共230多名學生。學校經費比較緊張,裡面的圖書室圖書基本是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的,即使如此,也不到百本。

“當下,只有讀書才能實現更好的發展,才能在相對固化的社會階層中獲得改變的機遇。”林巧玲說到,“單從硬件上看,農村的教育與城裡比,農村教育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由於財政困難和投入不足,小學圖書室沒有書架,也基本沒有適合的書籍資料。“必須幫小學把圖書室建起來,豐富孩子的精神世界。限於資金困難,他們沒有辦法走出大山去觀察感受外面的世界,但圖書可以幫他們走出去,看到外面的世界,提升認知水平。”林巧玲動情的說。

她積極與學區顏劍光校長溝通,爭取支持。3萬元的資金支持讓小學解決了書架、閱讀桌等實際困難。“林書記,你可以看看你們學校圖書館,商量有沒有捐一部分適合小學生的書籍給山區小學”。她提醒林映平。經過她多方努力,目前,書架上已擺上了700餘本全新的課外書。她又積極奔走,請好友馬世哲先生支持,把原來存在安全隱患的幼兒滑滑梯給換下,取而代之是的全新的一套滑滑梯設備。

“太高興了,我們可以在學校裡借到精美的圖書看了。我最喜歡那本恐龍的繪本了。”孩子們爭吵著告訴林巧玲,一份感動在她心中油然而生。孩子們玩得甭提多開心。林巧玲和孩子成了好朋友,她和孩子們一起遊戲,成了孩子王。有的叫她姐姐,有的叫她阿姨,有的叫她老師。孩子成了她駐村的一個快樂源泉。麗裡小學校長尤志剛說,林巧玲書記給學校的關心和幫助力度很大,非常感謝她。

同樣來自農村的林巧玲,她知道考上大學意味著什麼。他對村裡考上大學的孩子特別上心。今年,麗裡村生源考取本一學校的就有11名。在他們即將去學校報到的時候,她把他們召集起來,用自己的切身經歷告訴他們,合理規劃自己的人生,珍惜大學時光,發奮圖強,努力拼搏,不負時代。對已經在大學校園裡的大學生們,她就利用寒暑假學生集中返鄉的時候,召集他們並介紹村裡發展情況,鼓勵他們發表家鄉建設的意見,鼓勵他們學成之後報效國家,回報家鄉。

對有困難的學生,她總是第一時間盡最大努力給予支持。當知道村民王世德的孩子考上大學有學費困難,她積極聯繫,為她爭取了1萬元助學金。同時,給她新的學校寫信,說明情況,爭取支持。她也經常出入低保戶王秀宜家,對她孫女學習非常關注,送給她《蘇菲的世界》,鼓勵她好好學習,自信自強,用自己的努力爭取美好未來。一年來,她為3名大學生爭取1.8萬元助學金,資助困難孩子1000元。

林巧玲:真情駐村——記永春縣蓬壺鎮麗裡村黨支部副書記林巧玲

傾情:扶貧工作在路上

2017年前,麗裡村經營性村財收入為2.3萬元,是典型的貧困村。

“道路嚴重影響了村民的生產生活,也是影響脫貧致富的一個重要因素”。林巧玲分析道,“要致富,先修路在這裡的實踐還是對的”。

如今,天氣晴好的日子,在孔裡村壺口新橋邊上,挖土機機聲轟鳴,工人在忙碌著,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一條6.5米寬,省級道路標準的通向麗裡村的新道正在緊張的施工著。工人們正在加班加點趕工期,希望能在春節到來前讓村民們回家順利點。“太好了,聽說春節前可以開通,我們回家就更方便了”。村民激動地說。

政策資源如何激活?如何利用政策來推動扶貧工作?她常常思考著這個問題。駐村時,常在村裡走動,看到村溪尾景色怡人,她就覺得這景、這村裡的民風、這旅遊扶貧政策的契合不是一個機會嗎?她就和林映平商量:“林書記,看村裡,民風樸實,有妯娌雙壽坊的故事,有福建精神集成體現孝首先生的故居,還有這溪兩邊純天然的景色等,我們可以整合做些文章,發展鄉村旅遊啊。”林映平受到了啟發:“對啊,可以結合招商局黃局長正在商引的“玫歸麗裡”項目,把村裡的溪流、老房子、孝首先生的故事、妯娌雙壽坊等故事融進去,請專家進行規劃啊。”

說幹就幹,委託省海峽旅遊文化研究院規劃。不久,依託“玫歸麗裡”項目,結合村莊水系、民宅、農田等資源,一份以愛情主題的文創村--“邂逅麗裡”文案就呈在大家面前,把村裡旅遊資源都調動起來。爭取的20萬旅遊扶貧資金也隨之爭取到帳。

為解決脫貧問題,林巧玲和村兩委實施了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採取“支部引領,分類指導,貧困戶一戶一策”的方案,為每戶貧困戶量身定製方案。每個方案中也包含了多項措施。例如,考慮到貧困戶林美蘭的實際,將她納入了低保範圍,政策託底。協調幫助她兒子在鎮環衛站安排就業。對有意養殖豬的貧困戶發放了12只豬仔,幫助他們實現產業發展。

“貧困戶脫貧的能力還是非常薄弱,非常容易反彈。要有一個長效機制,保證長效的收益”。林巧玲說。她和村兩委商量,將今年村裡光伏發電項目採取貧困戶入股一部分的方式。8戶脫貧基礎較為薄弱的貧困戶加入到了這個項目,並且還為他們爭取了全額扶貧資金補助。

村莊的發展,社會的進步,關鍵要有產業的支撐。今年,村裡又建設了30千瓦光伏併網發電,村裡光伏發電項目達到70千伏。爭取到了50萬元入股了縣投資集團水利項目,每年固定分紅3萬多。加之集體土地等出租收益,村財收入已達到15萬元。林巧玲駐村一年,把愛、把對老百姓最真的情帶到了麗裡,也把最美的脫貧攻堅行動落實在了麗裡。

“巧玲書記結合村莊實際開展規劃,實施教育扶貧,推動產業發展,助力精準脫貧,付出了努力,用心動情,成效明顯,與她對“麗裡”的解釋很吻合。”談及對林巧玲,蓬壺鎮副鎮長、麗裡片工作隊隊長鄭劍俠如是說。而在自己看來,林巧玲則直言自己也從農村來,作為駐村扶貧幹部,農村發展的需要就是她的職責和使命所在。“我會把麗裡村當作自己家鄉一樣去努力建設,把麗裡村民當作自己親人一樣珍惜,以自己微薄之力為麗裡作出的一份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