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看待書法中所說的“字如其人”?

寫字那些事兒


我認為字如其人在一定程度上是有道理的。書寫過程是書者心境的外化和情緒的表達,《書法雅言》中有言:“書之心,主張布算,想象化裁,意在筆端,未形之象也。書之相,旋折進退,威儀神采,筆隨意發,既形之心也”,書法的構思佈局,疾徐進退都隨書者的情感意念而動,是無形的“心”和有形的“相”的辯證統一。韓愈的《送高閒上人序》有“喜怒窘窮,憂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無聊、不平,有動於心,必於草書焉發之。”這樣一段話,說的是張旭在各種不同情緒下都借書法來抒發情感,所以在張旭的書法作品中才凝聚著複雜的心緒,多重的感情色彩。

但有人認為從一個人寫的字中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品性,我不敢苟同這樣來理解“字如其人”的觀點。北宋的奸臣蔡京的書法造詣相當深厚,賣國賊秦檜是大書法家,漢奸汪精衛也寫得一手好字;鄉間老農大字不識一籮筐,更有甚者或許連自己名字都不會寫,卻不妨礙其淳樸善良。可見,人的品性與書寫之間著實無必然聯繫。


文傑寫字


(字因人貴,文因人顯)





翁齊清


所謂“字如其人“即書法作品的風格就像書者本人的性情,品性,性格一樣,體現了書者的精、氣、神。

首先說精。一幅書法作品,無論從單獨的字還是通篇看來,都有它的精神,書者是什麼樣的人就寫出了什麼樣的字。中正不阿的人,寫出的楷書一定方方正正;瀟灑的人寫出的行書,一定是飄逸俊朗;狂放不羈的人,寫出的草書一定洋洋灑灑,一氣呵成。

其次說氣。一幅字,有時不是從單獨的字看,通篇上下或左右相互呼應,首尾相接,有一種氣貫全篇。書者是氣宇軒昂的人,寫出的字一定是氣貫長虹,心性沉穩的人,寫出字一定是力透紙背,看字如看人。

再說神。一幅書法作品,離不開神采,就像人一樣,呆若木雞的人寫出的字也木訥,豪情奔放的人,點撇之間也透著靈氣,一瀉千里。一個個字立著,就像一個活生生的人的神之所在。站立坐臥栩栩如生。

字如其人,人如其字,果不其然。“字如龍負出,韻是鳳銜來“。


快樂的段子手ytm888


字如其人是一種識人的智慧,當今社會基本上沒人懂得這門學問了。

粗略的知道一點點,簡單的說一下吧。

古代有一門測字的學問,就是通過一個字來預測一件事情或一個人的前世今生和來世。本事精的還是很準的,諸葛亮,袁天罡,劉伯溫等都比較擅長這一門學問。張良就更厲害了。他的後人創立了天師道,天師道有一門很厲害的學問,天師道有一門很厲害的學問,就是寫字的符書,天師道就是後來的道教。

通俗的說,符書就是現在的書法。書法最簡單的理解就是一個人的筆跡。一個人的筆跡就是一個人的DNA,是獨一無二的,絕無第二個可以重複和模仿。學書法的臨摹就是一摸一樣也是有區別的。

區別這個的唯一要素就是"氣”。在書法上就叫做氣息,氣韻,氣象。一個人的氣息通過一個人的筆跡就自然的留下來了。這麼說還是難以理,簡單的說幾個詞吧。銅臭,就是說一個人有商人氣,腐敗,就是枯枝爛葉,死魚爛蝦的腐氣味,鮮活,就是勃勃向上的生氣。

哎,要把這個道理說清楚很費腦筋,要死很多腦細胞,要碼好多好多的字。長話短說吧。

字如其人是我們的祖先留給一個要成為偉大子孫的一門獨門絕學,一般人是不懂的,就是教也教不會的,除非他有能夠成為偉大子孫的潛質。

特別要說一下的是,被定義為華夏子孫敗類的字千萬不能收藏,也不能掛在家裡。比如秦檜,蔡京,田英章等等。

可能很難以理解,說一個簡單的例子吧,都說字以人貴,每個省基本上都有很多大官,在他沒有被打倒之前,以擁有他的字為榮耀,被打倒之後,花的幾萬或者幾10萬就打了水漂了,甚至還會有不好的後果。

字如其人,是一個人獨有的DNA,只有人格高尚的,才會有符書的力量,給你帶來福氣!


guihuxuan1


只是會體現某種性格或者心境



眼眸渲染680


這麼說吧:從你寫的字,可以看到你讀過的書,你走過的路,和你愛過的人....



我是餘生請多關照


你練字時字煉你!你認為呢?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570258a362fd200740085d4396b51361\

隸書系佳順書法網校


書法作品的創意和風格、主要取決於作者本人對作品本身的理解和所要表達的意境!比如毛澤東主席的書法作品,整體風格雄渾、磅礴大氣、洋洋灑灑!和主席胸懷天下的豪邁品格完全契合!再如啟功先生的書法作品,通篇筆勢舒緩、如行雲流水、清雅至極!真如啟功先生的寵辱不驚、智者若愚的性格和處事之道!


Mrcs周


“字如其人”也就是經驗之談,這裡說的是字所反映出的人的性格特徵及當時情緒的表達。與能力無關,甚至與人品也不能充分掛鉤。但那些集大成者一定是具有開闊視眼及胸襟的人,這樣其書法造詣才不會被品行所圉。總之,既然是經驗之談,並不能放諸四海而皆準,普遍通行是說的過去的。

(附圖:文革旗手康生左手書,能看出什麼?)



有溫度的娛樂


人的生命,由精神,氣質,形體三部分組成。人類創造的物質文明成果,與個人修養,精神狀態,生存狀態有直接的關係。

書法,誕生於中華民族先祖。作為記載國家重要活動、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歷來受到人們普遍的、高度的重視。在物質文明矇昧的人類文明初始階段,留下的每一個文字符號被人們發現,都是如獲至寶。通過這些珍貴的文字符號,人們神追古人,研究人類遠古文明、習俗,瞭解那個時代人們的生活狀況。那個時候的文字充分呈現了人類天人合一,質樸天真的風格,比如,中國的甲骨文、金文等。人們在臨摹的時候,彷彿回到了那個人與自然無限接近的年代,質樸無華,天真獨露。隨之而後的篆書、體現了人們生活逐漸安穩,特別是作為知識階層,可以比較從容的講究筆畫的起承轉合,看起來像是在雕琢一件工藝品。到了漢隸流行的年代,書法更加普及,甚至平民化,更多的是體現了實用性與方便書寫。到了唐代,生於大唐盛世的人們,充分體現了泱泱大國,文明禮儀之邦的風範,書法表現瑰麗多姿,行草篆隸大家輩出。

以此觀之,書法是由人創造的,人的身心狀態,決定了書法作品的特點。王羲之書法藝術之飄逸,顏真卿楷書之瑰麗,柳宗元作品之清逸,莫不與書法創作者,精神氣質修養有莫大關係。所以,書法作品的創作,不僅僅是肢體重複訓練,不僅僅是筆墨技巧熟練的問題,一定也與在此兩者之外的精神氣質修養有莫大關係。這也就是古往今來書法作品無數,能成為大家的人稀有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