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掉孩子動不動就生氣的毛病呢?

甜寶愛學習


每位家長都會看到自己的孩子生氣。生氣是一種正常的情緒。但是,如果你的孩子經常性的生氣,或者他們變得咄咄逼人,那麼你需要提高警惕了。今天我們將討論孩子們生氣的十大原因,我也會分享一些積極主動的方法來幫助他們。

家長要意識到,孩子和成年人在讓他們生氣的事情上並沒有太大的不同。只是他們的反應往往很原始。孩子還沒有學會我們作為成年人所擁有的所有的自我調節和應對技巧——所以所有的事情都是迅速地、全力地冒出來的!

孩子們生氣的十大原因

做一個憤怒的偵探(而不是一個“憤怒”的偵探!)

為了幫助你的孩子處理憤怒的情緒,你首先需要弄清楚為什麼你的孩子會生氣,因為每種情況下的最佳反應是不同的。當他們生氣的時候,開始注意是什麼“觸發”了他們的憤怒。

你甚至可以給自己寫一些小紙條,記錄下在孩子生氣前發生了什麼,孩子做了什麼,你如何回應,以及最終是什麼幫助孩子冷靜下來。

孩子生氣的十大原因和解決方法

1、他們身體不舒服

這是最容易檢測的模式之一。

  • l 孩子生氣是因為他們累了:

在爆發他們的憤怒之前,他們有沒有揉眼睛?打哈欠?還是表現少了平時的活力?很可能他們只是太累了。

解決方法:

建議“安靜的休息時間”,在那裡他們可以躺下來聽音樂。依偎在一起讀一些故事。

  • l 他們生氣是因為他們餓了:

你的孩子,他對低血糖很敏感,知識你不知道而已。如果你注意到他經常餓,或者如果他有一段時間沒有吃東西,他就會變得非常暴躁。

解決方法:

給他們常備一些零食,比如全麥麵包活著餅乾來緩解低血糖,半杯果汁或奶塊也是不錯的選擇。

從長遠來看,嘗試在孩子餓之前提供食物,或者選擇含有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的健康零食,這些食物比高碳水化合物或含糖食物提供更長的時間和更慢的能量釋放,而高碳水化合物或含糖食物代謝更快,可能導致血糖下降。

  • l 他們生氣的跡象是因為他們被過度刺激了:

他們的爆發是在他們看起來煩躁、易怒,或者是在一個吵鬧或繁忙的環境中變得心不在焉和/或疲憊不堪之後發生的嗎?

解決方法:

通過提供空間、安靜、或活動來釋放他們的憤怒,幫助他們消除刺激。

試著提供橡皮泥、畫紙、枕頭、電視、柔和的音樂、故事時間或熱水澡。提供不同的東西,看看你的孩子會選擇什麼。

這種引起憤怒的原因在高度敏感的兒童中很常見,或者是自閉症患者。

2、他們感到無能為力

這個也是最常見的現象。你聽到孩子說:“不!”“我不要那個。”“我不想那麼做”。這就是關於權力的鬥爭。

解決方法:

  • 沒有人喜歡被控制,即使是孩子。給你的孩子儘可能多的健康力量。
  • 讓他們做出更多的選擇。
  • 給他們真正的責任。
  • 教他們更多的技能,這樣他們就能儘可能的獨立。
  • 多徵求他們的意見。
  • 拒絕參與權力鬥爭。
  • 解釋你的期望。
  • 讓他們的選擇產生自然的結果。
  • 試著向他們尋求幫助。

3、他們覺得跟你缺乏聯繫

在他們生氣之前,他們是不是太黏人了?他們是在為你的事情而“嘮叨”你呢,還是想讓你和他們一起玩?你對他們的行為感到惱火嗎?

他們生氣的原因很有可能是因為他們覺得和你缺乏聯繫,沒有得到關注。

解決方法:

在接下來的幾天和幾周,試著花更多的時間和孩子在一起。同情他們的感受。“我覺得你只是想找時間陪我,而我沒有給你你想要的關注。我說的對嗎?”

試著記住,孩子們每天至少需要10到20分鐘的時間來獲得你的注意力(沒有科技或其他干擾),這樣才能感到安全和被愛。

4、他們覺得自己被忽視或誤解了

你聽到:“你從來不聽我的。”“我不是這麼說的。“你為什麼不聽我的!”“別打斷我!”

或者——你的孩子想告訴你什麼,你回應了,然後他們沉默了,憤怒了。

解決方法:

學習傾聽的方法,讓你的孩子感到被傾聽。這些技能對我們來說並不總是與生俱來的,但它們卻能讓我們的孩子變得與眾不同。

5、他們覺得受到傷害

有些孩子沒有表達他們的感情受到了傷害,而是憤怒地立即發洩出來,以報復他人。你可能會聽到:“我恨你!”“我不愛你!”或者你或者其他人可能會被踢,被打,或者被咬。

解決方法:

如果你認為他們的感情受到了傷害,試著給他們解釋他們生氣的潛在源頭,並表達出你理解他們。“媽媽哪裡做的讓你生氣了?”教他們用“我”來表達他們的感受。例子:“我現在很生氣因為你……”或“我生氣因為你說……”

6、他們正在發洩自己的憤怒

這種憤怒可能發生在漫長的一天結束後,或拜訪親戚或朋友後。情緒爆發似乎是對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的“突然”反應。

解決方法:

被取代的憤怒通常是由於累積和壓抑的小壓力和不安的累積——直到最後一個小壓力把孩子推到極限。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個杯子,慢慢地裝滿了水,直到最後一滴才溢出來。

通常情況下,當孩子們終於覺得自己可以放心地表達自己的不安情緒時,就會產生轉移性憤怒。

如果找不到具體的源頭,你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意識到你不是憤怒的原因,孩子只是想釋放被壓抑的煩惱。

你能做的最好的事情是:同情和傾聽,幫助他們找到一個健康的發洩壓力的出口。

7、他們的邊界被侵犯了

如果孩子們覺得他們的身體受到了控制或侵犯(他們被抓過手腕、被抱過或被其他身體上的操縱過,甚至在他們不想要的時候被擁抱或親吻過),他們可能會憤怒地回應。

如果他們的情感界限被打破(有人把他們放下,對他們說了輕蔑的話,或者排斥他們),他們也可能會憤怒地回應。

解決方法:

重要的是要知道這是一個健康的反應。當一個人的界限被打破時,一種不舒服的情緒反應是一種本能的保護反射。

這也是一個比一個完全不堅持自己界限的孩子更健康的反應。教他們用語句向別人清楚地陳述自己的界限。

8、他們感到焦慮

孩子有潛在的焦慮,所以他們會生氣。生氣“更容易”——它會讓身體產生腎上腺素——讓人感覺良好,讓人充滿力量,而不是失控。

解決方法:

生氣結束後,試著和他們談談當時的感受。轉移孩子的情感焦點和傾聽,幫助他們自己感覺更好。

9、 他們很沮喪,因為他們沒有得到他們想要的

這種生氣通常被稱為典型的“發脾氣”。基本上,孩子很難應對他們的失望情緒。另一方面,發脾氣幫助他們成功地得到他們想要的,所以他們不斷地重複。

解決方法:

如果你決定不讓你的孩子擁有某樣東西導致了她生氣,你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堅持你的決定,安然度過孩子生氣的階段。但是你要安慰她,如果孩子改變了主意,你會獎勵他們的行為。

10、 他們感到沮喪是因為他們無法用語言表達他們想要或需要什麼

這種憤怒經常出現在蹣跚學步的孩子身上,也經常出現在有溝通障礙的大孩子身上。孩子們可能會咕噥,呻吟,大喊,握緊拳頭,打,咬,甚至鞭笞,如果他們足夠沮喪。

解決方法:

向幼兒教授手語很有趣,可以幫助避免孩子生氣。確保你給孩子足夠的時間來告訴你他們想要什麼——有時候孩子們需要10秒鐘才能想出一個主意。

這就是為什麼孩子們會生氣的十大原因。我希望對你有幫助。

聰明的父母都會關注J媽學堂,每日分享孕產育兒小知識。

有愛的父母都會分享這篇文章,讓更多的人受益。

我是J媽,創建了寶媽自媒體創業營,帶領全營寶媽實現經濟獨立!曾經以為自己足跡踏遍幾十個國家和地區是值得驕傲的一件事情,現在認為做了媽媽才是人生的王道!曾經的職場達人,現在的育兒達人,專心在頭條碼字,每天更文,專注於育兒經驗和寶媽自我提升以及時間管理,分享我的所學所思,所有文章,一字一標點,全部是我一個一個敲打出來。


J媽學堂


許多小學生缺乏情緒自我控制能力,他們經常會因為一些事情而大發雷霆。面對孩子們的這種情況,作為家長說先要分辨孩子發脾氣的原因,並加以正確的引導和提供幫助,提高孩子的忍耐力、控制憤怒。

1、關注孩子的憤怒,分辨孩子的情緒。有些孩子不會表達感情,傷心、失望、焦躁、鬱悶時不會表達,只能用發脾氣來表達。面對這樣的狀況,家長要認真傾聽並給予自己的理解和同情,教孩子正確的表達情緒。這時不需要大人來評判他們的行為是否正確。

2、利用說明或妥協等言語上的方式對孩子的忍耐力進行培養教育,不要用無條件的大聲責備與強迫性教育。

3、家長要以身作則。許多時候,孩子發脾氣的方式是從家長的行為方式上模仿而來的。想要孩子學會控制憤怒,家長自己就需要做到遇事心平氣和,用正確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憤怒。

4、營造祥和、寧靜的生活環境有利於孩子獲得內心的平和、安寧。

5、當孩子要發脾氣的時候,建議他暫時離開讓他生氣的環境或事情,做些自己喜歡的事情,轉移注意力。

6、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可以讓他問自己一些問題:為什麼生氣?這件事或人值不值得發脾氣?生氣能解決問題嗎?發脾氣對我有什麼好處嗎?

7、遇到特別令人生氣的事情時,告訴孩子不妨把怒氣發洩出來。但是也要告訴孩子,發脾氣也要有限度,不能損害別人的利益,不能做出過激的行為。


宋少衛


真心爸媽認為,孩子愛生氣,可能有多種原因造成,不見得就像很多大人認為的那樣,就是孩子脾氣不好或者個性驕縱,是孩子自己的問題,需要想辦法讓孩子改正。大人從多個角度來分析,才真正能解決這個問題。

1、孩子通常是什麼情況下生氣?

孩子容易生氣,大人通常就會說孩子“一點不如意就生氣”、“動不動就生氣”,遇到有爸爸媽媽這麼問我們,我們會反問:孩子具體是在什麼情況下生氣?

有的爸爸媽媽會說:提要求不滿足的時候,被批評的時候,大人帶她出去他不想去的時候,大人讓他改什麼毛病他不改的時候……還有各種各樣的情況。

我們建議您在發現孩子愛生氣的時候,也每次都去觀察下具體,有了這些具體原因,我們才好去分析孩子為什麼會生氣。

2、孩子生氣的原因之一:要求不被滿足

孩子提了什麼要求,沒有被滿足,是孩子生氣的主要原因之一。有一次一個媽媽問我:這幾天我孩子情緒都不好,特別愛生氣,我該怎麼辦?

問了原因,才知道,孩子想在期末考試後買個玩具,而爸爸媽媽提了一個條件,是考試達到多少分,才能買玩具,所以孩子就不高興了。

我們不太贊同這樣的做法。我們助長,在孩子的要求不過分的情況下,大人儘量滿足孩子,而且不帶附加條件。經常被滿足的孩子,會心態平和,很少生氣。

可能有的爸爸媽媽擔心,老是滿足孩子,孩子會不會被慣壞?我們有兩個孩子,我們自己的經驗是,心滿意足的孩子不會被慣壞,倒是要求經常被拒絕的孩子,一有機會,就可能提無理要求。

3、孩子生氣的原因之二:經常被負面評價,有自卑感

一些孩子經常被父母負面評價,造成孩子的自我評價也很低,形成自卑心理。自卑的孩子和成人,會很容易覺得別人在針對他、別人在否定他,所以就會刻意地通過生氣、憤怒,來表現得強大、優越、威嚴,這實際上是一種“惱羞成怒”“外強中乾”的狀態。

4、孩子生氣的原因之三:感受到不公平待遇,或者被忽視

如果孩子覺得經常在家中受到不公平待遇,或者覺得被忽視,也容易表現得愛生氣。這種情況,通常發生在二孩家庭。

如果家有兩個孩子,就很容易在老二出生後,對老大有所忽視,這時候,老大就可能變得容易為小事生氣;如果家有兩個孩子,而父母比較重視其中的男孩,女孩子就容易覺得受到了不公平待遇,變得容易生氣。

5、孩子生氣的原因之四:父母很少傾聽孩子

在一些家庭中,孩子所有的事都由父母說了算,孩子根本沒有表達意見的權力,而且父母也從不關注孩子的意願、感受和意見,孩子就會生活得很壓抑,會習慣用生氣表達對父母的不滿。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孩子愛生氣,並不是表面上看來那麼簡單,父母要消除原因,才能改變結果。


真心爸媽:

我們是一對真實的爸爸媽媽,本科畢業均於北京大學,真心媽媽為中國傳媒大學博士。育有兩子,一個十一歲,一個十四歲半。出版有《育兒基本:找到好方法,輕鬆做爸媽》。所有回答均為原創,歡迎轉發分享、評論、討論、提問。



真心爸媽


你侄女這個問題在我女兒身上也出現過,不過我女兒還小,可能不盡相同,不過你可以參考一下。

動不動就生氣表現出孩子一種心理慣性,實際是家庭教育的缺失。

第一,父愛的缺失

最近有個名字叫“喪偶式婚姻”,說的就一個爸爸在家裡形同虛設,和孩子交流少。如果一個孩子缺乏父愛,會嬌氣,任性,敏感,心理承受弱等,這也會使得孩子用生氣和哭來表達自己。

第二,父母在生活中過多的訓斥


許多父母會當著外人的面去訓斥和教育孩子,更甚者拿著孩子的錯誤來當笑點,長此以往,孩子的自尊心會受很大的打擊,變的膽小,自卑,心理脆弱。

當生活中出現一點不如意,就會勾起孩子悲觀的一面,也會出現生氣、易哭。

第三,孩子天生“小脾氣”

我女兒就屬於這種,不能說(這個脾氣隨我,我也很絕望),有一點不樂意就哭,我的專治辦法就是不理她,等她哭完,心平平靜以後在問她為什麼哭,並且鼓勵她不要哭,有什麼要求或是事情說出來,哭不能解決問題。雖然沒有根治,也比以前好多了。


雨媽育兒之路



首先,我們知道2歲左右的孩子愛發脾氣,如果不按照他說的做就可能會哭鬧,這是因為孩子處在比較特殊的發展時期,他們的自主性開始萌芽,很嘗試自己的力量,但他們的力量又很有限,需要成人的幫助,這時候矛盾就產生了。


面對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把握平衡會有些難度,我們既希望讓孩子感覺到他們的力量尊重他們的選擇,同時又不應該過於放縱妥協。所以,當孩子因為打人、亂扔東西、不買東西撒潑打滾的時候,父母要堅定的阻止這樣的行為,但同時理解這個階段孩子的特點,態度要溫和,不要被孩子的情緒帶動起自己的情緒。


另一方面,如果孩子動不動就生氣,我們需要反思一下自己或者身邊的家人是不是也有這樣的問題,孩子很容易模仿家人的行為。我們之所以生氣,是因為自己內心的需要沒有被滿足。


孩子生氣,可能是因為他內心被尊重、感覺自己是有能力的、或者被愛以及被支持的需要沒有被滿足。太太因為丈夫不做家務生氣,更深層次可能是因為她覺得自己休息的需要,或者自己渴望被關心和照顧的需要沒有得到滿足。


我們不要急著評價該不該生氣,而是應該靜下心來,想想孩子希望通過生氣來表達自己的什麼需要,這樣我們能夠更理解孩子的行為,同時能夠慢慢平靜下來和孩子溝通。


超級育兒師蘭海


孩子動不動就生氣,發脾氣,別說8、9歲的孩子了,就是2、3歲的孩子發起脾氣來,也是讓人生氣。

我家小寶今年3歲,今天中午在爺爺奶奶家吃完飯後,我們帶著倆寶回家午睡。小寶手中的一個玩具,因為玩具娃娃的眼睛黑色部分被她自己摳掉了,她不開心,說娃娃壞了,但是她也不說要怎麼辦,於是我說回家幫娃娃用彩筆畫上就可以了。小寶就說不,低著頭站那不走,於是我決定不理她,自己往前走,小寶就哇的一聲哭起來了,看上去哭得還很委屈。爸爸讓她不要哭了,小寶反而哭的更歡實了。因為太陽有點大,於是我走回去抱著小寶,她強扭著身子還不讓我抱,好不容易抱著小寶,她一路哭回去。到了家,我放下小寶,說:玩具娃娃是你自己弄壞的,媽媽可以陪你一起幫娃娃畫上眼睛,或者你可以說一個你自己的方法,我們一起完成。小寶還是一直哭,我就說:再說就自己到"面壁"牆站一會兒,不哭了再來找媽媽。小寶不願意去,但也慢慢停止了哭泣。過一會兒,她自己拿出彩筆,讓我和她一起給娃娃畫眼睛。

題主的侄女已經8.9歲了,已經上了小學,已經能聽懂大人的話了,所以當孩子生氣的時候,可以給孩子講講道理,瞭解孩子生氣的原因,讓孩子先把自己的不滿情緒發洩出來,然後家長再引導孩子認識到自己的問題,再趁機給孩子講講即使自己生氣,也不能影響到別人,要善於把自己的問題講出來,大家一起解決。

孩子的教育,永遠是父母最大的難題,我們做父母的要有一顆寬容的心,幫助孩子認識到不足,陪著孩子一起成長,雖然很累,很難,但也會讓自己有成就感。

你覺得呢?


【我是"成長為自己",今日頭條育兒專欄作者,希望通過身邊的故事影響你我他,讓我們在養育孩子的道路上,少走一些彎路,歡迎大家關注、點贊、轉發及評論】


成長為自己


八九歲正是孩子從什麼都聽父母的到開始有了自己的主意的階段,如果父母沒有領會他們的想法,而有些孩子又不喜歡和父母交流,親子之間的溝通就會存在一定的障礙。

有些孩子因為沒有找到合理的傾訴渠道,或是不太善於和別人交流,就會不自覺地生悶氣,或者是通過哭來表達自己的不滿。針對這種現象,家長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做好與孩子的溝通交流工作。

一是耐心傾聽孩子的想法。作為家長,我們平時都比較忙,有時候孩子跟我們聊天的時候,我們通常不放在心上。其實,孩子可能在聊天的過程中,已經把自己的心思傳達了出來。當看到父母並沒有在意的時候,他們會有心理落差,覺得父母不能理解他們,所以會發一些小脾氣。如果父母這時生氣了,不分青紅皂白地訓他們,他們當然只能委屈地哭起來了。

二是教會孩子正確的溝通交流方式。現在的孩子雖然接觸的東西多了,對世界的理解也更深刻了,但因為各種電子產品的應用,他們交往的面反而更窄了。沒有能夠聊得來的朋友和同學,讓他們缺少一種練習與人交流的渠道。同時,因為沉迷於各種遊戲及網絡小說等,他們也不太喜歡與別人交往,這變相地影響了孩子們與別人的交流。所以,我們經常會看到很多孩子動不動就發脾氣,動不動就離家出走,動不動就拿自殺威脅父母。這其實都是他們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的表現。這就要求我們家長,在平常的生活中,要教孩子怎樣與別人交流。比如,要告訴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時要冷靜,要學會如何用明確的語言告訴別人自己想要幹什麼等等。

三是對於無理取鬧的孩子也要說明利害,不能姑息。除了和父母的交流問題之外,有些孩子可能是故意這樣引起父母的注意,或者是希望父母答應一些不合理的要求。這時,父母就不能一味無原則地退讓。看到孩子生氣了,哭了,就答應給他們買。這隻會讓他們以後變本加厲地要求更多的東西。這時,家長應該告訴孩子這些東西不是你現在需要的,我們不能買,即使你哭鬧,都沒有用。時間長了,孩子們就會明白應該怎麼做了。


親子溝通如何說:擁有30餘位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傳播學背景的專家學者,致力於推動有品質的親子溝通,“你問我答”功能已經開啟。歡迎關注!


親子溝通如何說


小孩容易發怒生氣,是很正常的事,因為他認為這是他達到目的最簡單有效的辦法,家長首先要理解。

同時遇到這種問題,我們也不必擔心,可以逐步解決:

1、自我控制。家長不能粗暴的訓斥,而是要放下姿態,做好與孩子交流溝通的準備,同時心裡要明確自己的底線,退讓的條件和要達到的目的。

2、適當給予孩子宣洩和自我調整的空間。

3、安撫孩子,確保孩子心態平復後,表示對他情緒發洩的理解,表達幫助他的意願。

4、學會傾聽,仔細聆聽孩子的訴求,判斷訴求的合理性、必要性和可操作性。

5、引導孩子明白亂髮脾氣可能導致的後果。

6、建立孩子表達訴求的渠道。

7、制定孩子實現訴求的規則。

以題中朋友的侄女為例:

家長可以在孩子哭的時候陪在她旁邊,看著她,一是為了確保孩子的安全可控,二是讓孩子明白我已經知道你生氣了。

等孩子停止哭泣,情緒平緩之後,再告訴孩子我一直想幫助你,你能告訴我,你為什麼生氣?哪裡讓你不開心了?是身體不舒服還是心理不舒服?。

待孩子在回答時,仔細耐心的傾聽,不要輕易打斷孩子的傾述。

等孩子清楚的表達原因後,你要首先讓孩子明白,生氣並不能達到目的,“爸爸或媽媽在這裡陪你哭了這麼久,你也並沒有完成心願,是嗎?”

然後告訴孩子“下次遇到這樣的事情,你可以和爸爸媽媽來商量,你看我剛才一直都在你身邊,你應該和我商量商量,也許一開始爸媽沒同意你,但是你講出你的理由,爸爸媽媽覺得有道理,也會答應你的,如果是暫時無法做到的,我們也可以一起努力想辦法。”

最後你要對孩子爭取合理訴求的努力表示肯定,對其不合理的訴求,通過緩、獎、諾、拒的方法予以應對,即延緩兌現,以條件換獎勵的方式兌現,以承諾的方式兌現等,實在無法兌現的可以予以拒絕,但要耐心說明原因。


微妙人生悟


孩子動不動就生氣,是有原因的,而這個原因有很多種,我們只有找出原因所在,才能採取正確的辦法,幫助孩子。



原因一:語言表達能力弱。

這類情況多發生在低齡兒童,他們掌握的詞彙還不是很多,有些事情自己還不能用語言表達出來,可又想達到自己的目的怎麼辦?那就哭、那就鬧、那就發脾氣唄。這是最直接也是最省事的一種表達方式。

孩子沒有惡意,只是想通過這種方式,引起大人的注意,來幫助他們。比如他想喝奶,你卻拿來水瓶,他很生氣的把瓶子一扔。再比如他餓了、困了都要哭鬧,也是通過哭鬧來告訴大人他的需求。

解決辦法:對於這種發自孩子自然需求的情況。我們無需煩躁,輕柔地來到他的身旁,詢問他想做什麼。孩子不會說,就讓他用點頭搖頭來表示,或者自己指一指想要的東西,再或者我們猜,讓他來判斷。

孩子的問題和需求得了及時的解決,他的情緒會很快和緩下來。



原因二:過多的寵溺

現在家裡孩子都不多,孩子要什麼給什麼,一不給就撒潑打滾,使性子。這是很典型被寵壞的孩子的做法。

解決辦法:對待這類孩子,要冷處理。對於他的無理取鬧不予理睬。找一個安靜的環境讓他自己待上一段時間(若是在公共場合,可強行先把他帶離),並告訴他:“等你平靜下來,媽媽爸爸隨時歡迎你來找我們談”。這段時間無論他怎樣哭鬧都不要理他。要讓孩子明白,有話好好說,採取這種極端方式是無效的。



原因三:缺乏耐心。

剛搭好的積木倒了、拼插的管道怎麼也拔不出來了,扔它、摔他、把它們狠狠地拋一地。這些都讓孩子變得沒有了耐性,發起脾氣來。

解決辦法:輕輕地來到孩子身旁,溫柔地拉起他的小手,一起把積木重新搭起,把管道拔出重新組裝。一次沒成功,和孩子一起來第二次、第三次……直到成功為止。當孩子享受到成功的喜悅的時候,他的耐心也會大大提高。



原因四:受父母的影響。

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若他沒有緣由的愛生氣,愛耍脾氣,多半家裡也會有這樣的一位父母。

解決辦法:對於這點,需要父母做出改變,提高自身的情商。生氣時,心裡默唸:“我不氣、我不氣。”或者找個地方先靜一靜,等情緒穩定了,再與大家進行溝通。

另外,還要時刻提醒自己,我不是小孩子,我已是成年人,不能任性,耍歪歪。

只有我們做出了改變,孩子才會改變。



原因五:叛逆期

三五歲、七八歲、青春期,都是孩子叛逆的年齡。他們的思想比前一階段更加成熟,有了自己小心思和想法,開始不服從父母的管教。有的孩子這時脾氣會很大,頂撞父母,而有的孩子則躲在一邊自己生悶氣。

解決辦法:他們此時外表強大,脾氣也大,但內心卻很脆弱,畢竟還是個孩子。我們對他們要包容、寬容,學會傾聽,給他們發言的權利,尊重他們的想法,多給他們以肯定。鼓勵孩子把心裡的不滿和不如意講出來。

若是孩子實在覺得憋悶,壓力太大,生生氣氣,發發火,也無妨,人總要找個宣洩出口的,不然會憋壞。

(以上圖片均來自東方IC)


萌媽愛學習


經常有網友向我我提問說,寶寶喜歡咬指甲,膽小怕生,就連小朋友欺負了,也不敢說出來......看都這些我真的替這些媽媽們著急,孩子這些情況都是一種心理疾病,父母千萬別再忽視了

1、不喜歡吃飯、偏食、厭食

浩浩父母從小就很重視“餐桌教育”,每次吃飯的時間就是浩浩討罵的時間。現在浩浩4歲越來越排斥吃飯,整個人都很瘦,身體抵抗力也越來越差,最後醫院給的檢查報告“厭食症”。

其實,孩子不吃飯,討厭吃飯,排除缺鈣缺鋅,消化功能不好,就是生理原因,家長從小總是追著孩子餵飯,或者是經常在吃飯的時間教育孩子,這個不對,那個不對,狠狠的訓斥一頓,孩子哇哇直哭,情緒極度被幹擾,接著家長就一個勁的喂孩子吃,結果孩子吐了一地,這些都會讓孩子厭食。

家長應該給孩子創造一個積極、愉快的用餐環境,放手讓孩子自己來吃飯。這有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發育。

2、咬指甲

記得小時候,一個村同學王林,是個很可愛的小女孩,但是一直都有個壞習慣:喜歡咬手指甲。每次她伸手指甲都是光禿禿的,特別是在跟長輩,跟老師講話的時候,只要王林一緊張,就會咬指甲,就算沒指甲啦,也還會繼續啃。她的行為其實是想緩解緊張情緒,慢慢就養成一種習慣

如果你也發現孩子有這種習慣,那麼你就該好好的反思一下,你是不是經常訓斥孩子,批評孩子,經常按壓孩子的情緒,使孩子處於壓抑狀態。

3、依賴行為

悅悅現在7歲了,從小到大就特別喜歡粘著爸爸媽媽,恨不得每時每刻都跟媽媽在一起,不管做什麼,都要大人陪著一起,這讓悅悅媽很無奈。

孩子缺乏安全感,喜歡跟父母待在一起很正常。但隨著孩子的長大,孩子會有自己的朋友圈子,獨立性也會明顯增強,對爸媽也就會沒有那麼強的依賴。

但如果孩子在3歲後,還特別依賴父母,就屬於異常情況。家長要讓孩子學會獨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鼓勵孩子交朋友,和小朋友互動遊戲、交流、慢慢改掉的這個習慣。

4、自尊心

樂樂現在4歲了,可還是經常在床上“畫地圖”。而媽媽總是因為這件事去“嘲笑”孩子,甚至還講給樂樂同學的媽媽們聽,結果樂樂尿床的行為越來越頻繁,人也變得更內向了。

其實,孩子在4歲之前有尿床的情況是很正常的,如果4歲之後,孩子仍然無法控制排尿,還經常尿床,家長就要去找原因,而不是去取笑孩子。

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尿床的行為也會讓孩子感到羞恥,當孩子受到家長的責罵或別人的取笑時,孩子就會變得更自卑更內向,嚴重的話孩子會出現社交恐懼。

5、愛生氣

丫丫常常會突然生起起來,並會說“我生氣啦”但又說不出為什麼生氣。怎麼才能找出丫丫情緒的根源,孩子負面情緒主要來源有兩個,夫妻關係有問題,容易導致孩子情緒爆發,還有就是孩子社交生活中有人欺負她,家長一定要要檢查一下

在孩子小小的社交圈子裡,孩子應該怎麼講話,怎麼嚇退欺負人的小朋友,怎麼保護自己,都需要家長認真思考,是不是在家被過度控制,內在有很多情緒的孩子,在幼兒園裡就特別招惹其他小朋友,爭執起來又不會處理

齊麗娟溫馨提示:父母在照顧孩子的時候,一定要多觀察孩子細節,及時幫助孩子改掉一些錯誤的習慣,讓孩子健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