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6年天京事變後,清朝為什麼沒能立刻平息叛亂,還讓叛亂又持續了8年之久?

張伯倫36


其實主要原因就是,清軍實力不夠。在1856年,太平天國發生內亂的時候,曾國藩也很快就回去在家丁憂。

所部湘軍此時,總數2萬左右,兵力很一般。湘軍兵力擴張到十萬人以上,是從1857-1861年完成的。至於綠營兵和八旗軍,勝保在勝保片軍錄記載:在江南清軍總數為7萬人,另外在安徽有2萬數千人。

太平軍在天京事變以後,主力包括石達開,楊輔清的十幾萬萬人(曾國藩上奏石達開有7-8萬人,楊秀清有6-7萬人),韋志俊數萬人。還有,李秀成,李世賢,陳玉成以及其他將領,還有大量軍隊,和春在奏摺上說,光是李秀成和李世賢就有7-8萬軍隊。此時,太平軍總共擁有至少40萬軍隊。

實際上,清軍投入到圍攻太平軍戰場上的部隊,大約為10多萬人。太平軍則有超過40萬人,清軍其實是兵力弱勢。清朝雖然還有幾十萬軍隊,但是要分佈在全國其他近千萬平方公里上,沒有辦法提供機動兵力到江南戰場。

清軍要想剿滅擁有數十萬大軍的太平軍,必須要等到,1861年以後,湘軍和淮軍擴張到20萬人。清軍擁有足夠人數的野戰軍團,隨後,第二,要得到英法等國的軍事和武器支持,提高單位戰鬥力。

因此從1861年開始,清軍的戰鬥力得到了迅速提升,經過近4年戰爭,就先後全殲了不斷擴軍的百萬太平軍。在1858年,無論楊秀清是否去世,清軍都還不具備,全面壓制住太平軍的實力。


深度軍事


因為清政府沒有力量和能力調集力量進攻太平天國,因為英法聯軍來了,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清政府兩面作戰能夠守得住就不錯了。

1856年,天京事變發生,北王韋昌輝、東王楊秀清等太平天國高層互相殘殺,翼王石達開又率兵出走,太平天國確實虛弱到了極點。

不過,老的一批將領逝去,年輕的將領陳玉成、李秀成在戰場中崛起,經過安慶大捷、三河口大捷等戰役,先後擊破江北大營和江南大營,解了天京之圍。


在短時間內,清政府也無力調集兵馬和錢糧繼續圍剿太平天國,為什麼呢?

因為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了,清政府正集中力量對付英法聯軍呢,在天津,十萬八旗兵為了抵抗外辱而全軍覆沒,並且《天津條約》《北京條約》也賠了鉅額的賠款。


1662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清政府抽出手來,太平天國又開始陷入了困境,再加上得力干將陳玉成被叛徒出賣,太平天國已經是日落西山了。1664年,天京終於被曾國荃攻破,李秀成被俘虜,太平天國滅亡。


夢三七夜


依題主之意,定是想趁他病要他命的節奏啊。


天京事變之後,單單從軍力上講,太平軍損失了楊秀清的兩萬部眾,相對於太平軍幾十萬軍隊來講,不算大。

當然最大的損失是來自於內部系統的崩潰。楊秀清被誅殺,韋昌輝被消滅,石達開被逼走,至此太平天國人心離散,似乎清軍只要輕輕一推就能把他推到了。

還是太小瞧洪秀全這個人了。從利用楊秀清來排擠馮雲山和蕭朝貴,再到指使韋昌輝誅殺楊秀清,又引來石達開攻殺韋昌輝,這些個大手筆的傑作不是一個空頭的宗教領袖可以做到的。洪秀全極善弄權。他非常巧妙的利用自己手下這些個牛人之間的矛盾嫌隙,把對自己的威脅一一消解。為了自己的權位,哪怕做光桿司令也再所不惜。

但是洪秀全也不是輕易就落到光桿司令的地步。他其實早已經物色好了接替楊秀清和石達開的人選,就是李秀成和陳玉成。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李陳二人先後破清軍江南江北大營,將清軍一舉覆滅太平軍的意圖攔腰阻斷。

為防石達開和自己作對,又把先前掣肘石達開的洪仁達和洪仁安罷免,還在石達開走後繼續對他加官進爵,以博得朝中眾人的好感,暫時平息了朝內對自己權威的質疑。他很瞭解石達開,只要對石達開示好,石達開是無論如何都不會和他開戰,因為此人重情義。哪怕他另立爐灶,最終都是劍指滿清。事實證明了洪秀全的推測,石達開在出走之後,領著二十萬的太平軍轉戰中國十二省份,把整個中國南方轉了個遍,最後到達四川。整整六年時間,牽制了多少滿清的軍力。

洪秀全完美的利用了石達開這個人,用他清除自己身邊的威脅,再讓他為自己去擋滿清的刀槍。因此,面對這樣一個敵人,滿清想一舉滅殺,實在是難。不過洪秀全的本事也就僅限於此了。這是個無法跳脫時代侷限的人,太平天國只是理想,獨裁享樂才是關鍵。


獨釣寒江


天京事變發生在1856年,是太平天國領導集團之間發生的一次公開的分裂。天京事變使得太平天國內部人心渙散,軍事形勢逆轉,清軍陸續在各現場取得勝利。但是天京事變並未損傷太平天國的實力,天京事變的惡果不是軍事兵力的銳減和戰鬥力的下降,也不是土地的喪失,而是神話宗教體系的崩潰。




同年,英國侵略者製造了“亞羅號事件”藉此挑起侵華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全面爆發。英國、法國和俄羅斯之間的克里米亞戰爭,俄羅斯戰敗因而轉向東方發展,企圖侵略中國以彌補損失。英國和法國獲勝得以調出更多的兵力轉向中國。美國積極擴張,與英、法聯合侵略中國。八國聯軍進軍北京,火燒圓明園。清朝的統治者慌忙出逃,並派人與列強和談,簽訂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才保住了自己的統治地位,沒有足夠的財力,物力和人力去平息叛亂。





茻淺離


太平天國是下層人民反抗清朝的人民運動,其歷史作用雖然爭議較大,但是其大無畏的革命精神令人欽佩。

說到太平天國就不能不提天京事變,天京事變發生於1856年9月份,天京事變之前,形勢一片大好,江南大營被攻破,老對手廣西提督向榮也死了,形勢對太平天國十分有利。天京事變導致太平天國由盛轉衰,給了對手喘息和發展的時間。

至於為什麼清廷又用了8年時間,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從下面幾個方面說明一下。

清廷處於多事之秋,力量不足:當時全國各地蠢蠢欲動,到處起事,應接不暇,有種破鼓萬人捶的感覺。朝廷能調動的軍事力量有限,八旗軍人數太少,戰鬥力也不強,只能駐防在北京或其他核心城市,防守猶閒不足,更別提反攻了。綠營兵人數雖多,但在與各地義軍較量中損失慘重,勉勉強強湊起來了江南大營和江北大營,雖有苦勞,實無功勞。

湘軍戰鬥力雖強,但人數較太平軍少,財政上也不能支撐大規模的作戰:當時能和太平軍相抗衡的只有湘軍,湘軍在當時也處於兵力分散,缺錢缺糧的境地,防守有餘,進攻不足。

英法聯軍對中國的入侵:英國想與清廷修改條約,未得到咸豐帝的同意,就找藉口沿著中國漫長的海岸線進行騷擾,後來又發動了侵略戰爭,前前後後折騰了好幾年,嚴重影響了與太平天國的戰爭。

清廷對曾國藩和湘軍的信任不夠,雙方關係沒有磨合好:當時滿人當權,對漢人軍事大元顧忌頗多,曾國藩鞠躬盡瘁,卻得不到督撫實權,心裡也十分不滿,在這種情況下,其手下將領士不用命,大大影響了戰鬥力。

曾國藩個人軍事能力不足:曾國藩個人修養很高,能籠絡部下,但其指揮戰爭太過呆板,打仗講究出奇制勝,曾國藩的這一不足嚴重影響了平叛進度。直到後來左宗棠,李鴻章分別領軍後,才加速了太平天國的失敗。


明月無心25


太平天國若不起內訌,是能夠推翻清朝的,當時清朝外有英法資本主義發動的第二次鴉片戰爭,內有太平天國為主的農民起義,清政府處於風雨飄搖之中,對外喪權辱國,割地求和,對內與太平軍的爭戰,多有敗績。天京之亂削弱了太平天國的力量,以後上下離心離德,使清王朝獲得了喘息之機,太平天國實力大減,只得由進攻轉入防禦,清王朝才緩過神來,當然不可能在短期內平定太平國,所以用了8年時間。


漢宣清乾麗水


這是因為當時的清帝國已經是外強中乾,千瘡百孔了。要錢沒錢要人沒人,只能靠湘勇來苟延殘喘,沒有讓太平天國打垮就算不錯了,哪裡還有能力去馬上平亂


夜色巴赫


自古到今都是內亂遭外侵。大至國家,小到小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