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黄疸下不去跟妈妈有哪些关系?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比较常见的症状。宝宝黄疸下不去,跟妈妈有哪些关系?主要跟妈妈孕期的饮食、产后激素水平、血型等相关。

一般在宝宝出生后2-3天内出现,全身皮肤、眼睛、小便等会出现发黄,到出生第5-6天时,发黄是最为明显的现象。7天后开始逐渐消退,混合喂养或人工喂养的宝宝7-14天完全消退,纯母乳喂养的宝宝需要的时间更长。如果宝宝的精神好,吃奶也正常,这就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不需要治疗。

宝宝出生后要尽早给宝宝喂奶,以保证宝宝的液体摄入量,促使胎便尽早排除出。如果孕妈妈在怀孕期间吃了太多凉性食物容易引起宝宝的黄疸,而且黄疸会较重。所以建议妈妈在孕期和哺乳期间尽量少食用大寒的食物。

ABO血型不合溶血性黄疸,最常见原因是ABO溶血,它是因为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亲血型为O、胎儿血型为A或B最多见,且造成的黄疸较重。一旦发生即给予积极治疗,预后良好。母乳性黄疸,一般认为是与新生儿肝脏分解胆红素的酶不足和妈妈产后激素水平较高有关。不是病理性的黄疸和核黄疸,对宝宝的健康不会有太大影响,当然是通过适当的护理让宝宝尽快不黄才更好!

小羽妈是国高级育婴师,有十年的母婴护理经验,学前教育专业,多网络平台撰稿。关注妈妈健康和宝宝成长,同时也是二胎妈妈,育儿路上我们在一起!感谢您的阅读和关注!

小羽妈咪爱baby


不知道出生24小时内的黄疸值是多少,如果之前黄疸值比较低,出生的13天内缓慢升高,应该患病理性黄疸的几率不是很大,很可能是母乳性黄疸,但是黄疸值20已经很高了,一般超过15医生会建议住院蓝光治疗,家长遵医嘱即可。

黄疸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生理性黄疸

大多数新生儿都会出现生理性黄疸,由于胎儿在宫内低氧环境下,血液中的红细胞生成过多,且这类红细胞多不成熟,易被破坏,胎儿出生后,造成胆红素生成过多,约为成人的两倍;另一方面,由于新生儿肝脏功能不成熟,使胆红素代谢受限制,造成新生儿在一段时间出现黄疸现象。

黄疸特点:足月儿的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第2-3天出现,皮肤呈浅黄色,巩膜(白眼珠)以蓝为主微带黄色,尿稍黄但不染尿布,第4-5天最黄,2周消退,检查肝功能正常、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加。早产儿的生理性黄疸会出现得较早、较高,持续时间也较久,大约要满月才能消退。

应对方法:生理性黄疸属于正常生理现象,孩子没有什么不适,正常喂养就行。

2、母乳性黄疸

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黄疸。由于母乳中含有孕二醇激素,可以抑制新生儿肝脏中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力,使血液中的胆红素不能及时进行代谢和排泄,浓度增加,出现新生儿皮肤和巩膜的黄染。

黄疸特点:孩子吃母乳,其黄疸程度超过正常生理性黄疸。如停止哺乳48小时,黄疸明显下降,若再次哺乳,黄疸又上升。

应对方法:出现母乳性黄疸,当新生儿生长发育良好,并排除其他非生理性黄疸的原因,总胆红素小于15mg/dl时不需要停母乳,高于15mg/dl就要注意,及时去医院诊治。


3、溶血性黄疸

溶血性黄疸最常见原因是ABO溶血,它是因为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亲血型为O、胎儿血型为A或B最多见,且造成的黄疸较重;其他如母亲血型为A、胎儿血型为B或AB;母亲血型为B、胎儿血型为A或AB较少见,且造成的黄疸较轻。

黄疸特点:溶血性黄疸的特点是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且逐渐加重,很容易识别。

应对方法:如果是ABO血型引起的轻微症状,采用药物或者光疗即可。严重者早期可进行换血治疗。

4、阻塞性黄疸

阻塞性黄疸主要见于先天性肝内肝管或肝外胆道闭锁,其临床特点是生后2~3 d,胎便排完后,大便为白陶土色,直至1~1.5个月后。

黄疸特点:黄疸严重时,大便表面或其浅层为浅黄色。出生后1周左右出现黄疸,并进行性加重。肝脏肿大,并呈进行性加重,且质地变韧,最后发硬。血常规检查无贫血,早期血液直接胆红素进行性增高,1~2个月后,由于肝功能损害,间接胆红素也升高。

应对方法:经胆道造影明确为胆道闭锁后,及早手术治疗。


5、感染性黄疸

因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等原因,使肝细胞功能受损害而发生。病毒感染多为宫内感染,以巨细胞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见,其他感染有风疹病毒、EB病毒、弓形体等,较为少见。

黄疸特点:生理性黄疸后持续不退或生理性黄疸消退后又出现持续性黄疸。感染的原因不同,在黄疸时期主要症状、黄疸发生时间和持续时间及轻重程度上,差别很大。

应对方法:若母亲坚持产前保健、检查,孩子出现感染性黄疸的很少。感染性黄疸需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儿科医生鲍秀兰


宝宝出生后的黄疸下不去跟妈妈也有很大的关系,临床上宝宝出现黄疸的概率一般在90%以上,新生儿黄疸在宝宝出生的第2天或者第3天左右出现。

一般生理性的黄疸在持续一个星期左右或者半个月的样子就会自行消退。但是病理性的黄疸就比较麻烦了,一般维持的时间比较长,需要对症治疗。

这里要提醒妈妈们的是,如果自己的宝宝出现病理性的黄疸不要乱用药,刚出生的宝宝消化功能还不完善,乱用药很可能会导致宝宝出现消化不良、肠绞痛等情况,所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的用药很重要。

新生儿黄疸如果用药后还是不下降,那么就要考虑母乳的原因了,比如出现溶血的情况也可能导致黄疸一直不退。

如果确定是母乳的原因,那么就要暂停喂养一段时间的母乳,等黄疸消退了之后才能用喂养,不过在再次喂养之前要用吸奶器把乳汁先排空。


KK健康


与妈妈有关的新生儿黄疸,主要包括:母乳性黄疸,ABO溶血性黄疸,以及妈妈怀孕期间宫内感染所导致的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的发病率比较高,几乎占到90%以上,主要原因与新生儿的肝脏细胞发育不完善有关系。

因为新生儿出生之后胆红素生成几乎是成年人的2倍,这就容易造成宝宝肝脏系统对胆红素代谢出现障碍。因此出现新生儿黄疸,并不能将责任全部推到妈妈身上,这种逻辑首先是不对的。

1,母乳性黄疸。宝宝出现母乳性黄疸,与母乳当中含有抑制肝脏细胞排泄胆红素的激素有关。这种激素隐藏在母乳当中,当停止母乳时黄疸就会逐渐消退,如果检查宝宝的总胆红素指标大于15mg/dl,那就要停掉母乳并进行蓝光治疗;如果是15mg/dl以下,多喂勤喂反而可以促进黄疸提前消退。



2,ABO溶血性黄疸,这种黄疸是妈妈与宝宝发生ABO血型不合所导致的原因。比如说妈妈血型为O型血,宝宝为A型血,这样就容易出现ABO溶血性黄疸。主要治疗方法是通过光疗照射或者配合药物治疗,宝宝就能尽快恢复健康。

3,孕期宫内感染所导致的新生儿黄疸,主要发生在乙肝妈妈身上。因为乙型肝炎会破坏宝宝的肝脏细胞,从而使得宝宝对胆红素的排泄功能出现障碍。

另外,孕妈在怀孕期间感染了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和弓形虫感染都有可能会造成宝宝新生儿黄疸。针对宫内感染所导致的新生儿黄疸,一般都是病理性的,黄疸值比较高,持续时间比较长,一般需要留院治疗。


除了以上这些,还有一种是生理性的新生儿黄疸。生理性黄疸一般发生在宝宝出生后2~3天之内,4~5天黄疸值到达高峰,然后在第7~10天自动消退。

这种生理性黄疸不需要治疗,只需要给宝宝多喝奶,多喂水,多晒太阳,多促进宝宝新陈代谢,让宝宝多排便,多尿尿,黄疸症状就会减弱直到完全消失。


爸爸不讲理


我是石头妈,喜欢我就请点击右上方关注按钮,跟石头妈一起畅聊更多孕育和育儿过程中的点滴小事。

文|石头妈

分情况,有一种黄疸叫母乳性黄疸,它跟宝宝吃母乳有密切的关系,其余黄疸的没有什么关系。

新生儿黄疸分类

生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是因为胆红素代谢等原因引起的短暂现象,不用担心,足月儿一般在出生2-3天出现,一般出生4-6天黄疸值达到最高,1-2周左右即可自行消退;早产儿消退所需时间略长,最晚不超过4周。

病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是指在出生24时内出现黄疸,以后每天逐渐加重的现象,足月儿出生2周后,早产儿出生4周后依旧黄疸不退即可称之为病理性黄疸。如果宝宝黄疸长时间不退,且出现状态不好,易哭闹,请去医院进行抽血化验。

母乳性黄疸

特征就是吃母乳后黄疸加重,不吃母乳时黄疸减轻或消失,如果想坚持母乳喂养但宝宝是母乳性黄疸的妈妈可以密切关注数值,总胆红素小于15mg/dl时可以不用管继续母乳,一旦超标请立即就医。

石头当时出生之后30天黄疸才慢慢消失,身边也有好多宝宝也是很长时间才消退的,所以妈妈不必太过担心,做到以下几点即可。

新生儿黄疸护理

1.尽早初乳,母乳可以有效降低黄疸值

难易指数:★★★★★

实用指数:★★★★☆

成本指数:☆☆☆☆☆

适用人群:比较适合生理性黄疸的宝宝

初乳是宝宝获取母体免疫的重要物质,所以尽早让宝宝吃上初乳可以有效降低黄疸的症状。

2.晒太阳

难易指数:★★★★★

实用指数:★★★★☆

成本指数:☆☆☆☆☆

适用人群:比较适合生理性黄疸的宝宝

清晨的阳光中蓝紫光线较强,紫外线较弱,比较适合宝宝晒一晒消除黄疸,晒太阳的时候一定要用软布盖住宝宝的眼睛和生殖器。

难易指数:★★★☆☆

实用指数:★★★★★

成本指数:★★★☆☆

适用人群:病理性黄疸不是很严重的宝宝

如果黄疸迟迟不能自行消退,可以服用药物进行治疗(如茵栀黄,石头当时吃的这个药物,吃了大约1盒多就下去了,不过喂药的时候可能会污染几件衣服哟。)

难易指数:★★★★★

实用指数:★★★★★

成本指数:★★★★☆

适用人群:病理性黄疸较为严重的宝宝。

难易指数:★★★☆☆

实用指数:★★★★☆

成本指数:★★★★★

适用人群:病理性黄疸特别严重的宝宝

此图为石头黄疸期存照,未经同意不得使用

感谢阅读,欢迎转发让那些正在遭受黄疸困扰的家庭可以看到及时应对治疗,也希望更多家庭都可以因为宝宝健康而欢声笑语,喜欢石头妈的请加个关注点个赞吧,一起畅聊孕育中的点滴小事。


石头妈育儿经


宝宝黄疸下不去跟妈妈有哪些关系?

宝宝黄疸下不去,如果是母乳性黄疸,就是跟妈妈有关系。

母乳性黄疸会在4-6天内出现,2-4周内会增加至高峰值,7-10天后慢慢消退,有些宝宝比较严重的,要1-2个月后才消失。

母乳喂养的宝宝,有10-15%几率会出现母乳性黄疸。我家小宝是吃母乳的,当时也出现了母乳性黄疸。



为什么宝宝会出现母乳性黄疸?

母乳进入宝宝体内后,会被分解成脂肪酸,脂肪酸会抑制胆红素酸素的分泌,导致黄疸一直偏高。

我家小宝黄疸比较严重,眼部,眼睑,面部,手足部都比较黄,就医时检测了胆红素。血清胆红素超过了256.6~342.0μmol/L,医生建议宝宝住院进行蓝光治疗,我当时都吓哭了。

后来我们换医生检查,医生建议我停母乳三天再复查,这次宝宝的胆红素确实下降了不少,黄疸也消退了一些,医生确诊这就是母乳性黄疸引起的。

医生说可以继续母乳,但是要持续观察宝宝的黄疸情况,听到这个好消息,我的的心情又开朗起来了。



母乳性黄疸要怎么护理?

母乳性黄疸如果停母乳后,黄疸值有下降一半,恢复母乳后,黄疸没有加重,也没有比原来更严重,那么妈妈可以继续母乳的。

但是母乳喂养时要做到以下点?

1.增加宝宝的奶量,让宝宝多排便。排便越多,黄疸值就下降的越快。

2.每天晒太阳一个小时,有助于黄疸的消退。

3.平时多给宝宝喂水,让宝宝多拉尿。

4.母乳奶水要充足,或者是奶粉喂养宝宝要吃饱,宝宝进食太少,就会加重黄疸的症状。

5.母乳性黄疸并不可怕,只要妈妈注意喂养,宝宝的黄疸会慢慢消失的。

6.如果宝宝身上多处出现黄疸,或者是黄疸越来越严重,那么妈妈要及时带孩子看医生,如果是病理性黄疸需要治疗。




星星妈育儿说


据统计,现代宝宝发生黄疸的概率大概在90%以上,正常会在宝宝出生的第二天或第三天出现,持续一个星期到半个月时间会自行消退,但早产儿属生理性黄疸,消退时间会长一些,如果到了时间还不消退的话,就需要进行治疗了。

许多医生会给妈妈们推荐寒凉的药物,但他们却不知道宝宝自身消化功能还不完全,服下后大部份宝宝会出现消化不良、肠胶痛等症状,所以我们觉得小儿黄疸尽量不服药,可选择小儿推拿进行退黄治疗。

宝宝黄疸,问题是出在肝胆和脾胃,根本原因主要是脾胃湿热,或者寒湿内蕴,肝失疏泄,胆汁外溢而发黄。分为“阳黄”和“阴黄”。

一、阳黄:为湿热。面目和皮肤均发黄、色泽鲜明如橘皮,烦躁不安、啼哭吵闹,不欲吮乳,口渴喜饮,或有发热,小便深黄,舌苔黄腻。

小儿推拿穴位:清胃、平肝清肺、清天河水、下推七节骨,通腑泻热,利胆退黄。

二、阴黄:为寒湿。面目皮肤发黄,色泽晦暗如烟熏,精神萎靡,目光少神,四肢欠温,腹胀食少,便溏色灰白,小便短少而黄,舌淡苔灰腻。

这儿呢有一个病例,当时,名字叫豆豆的宝宝也是出生十几天,指标20左右,脸色黯黄,腹稀腹胀,手脚偏凉,不爱吃奶。小儿推拿第二天,豆豆奶奶说孩子见好。第五天的时候,孩子的手脚已经退黄。第六天,孩子白眼球退黄,又巩固一天,皮肤白白嫩嫩的了。

下图:小儿推拿调理后豆豆的照片,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这还是那个豆豆???

宝妈特想知道做的什么穴位吧?现在就告诉大家取穴,一共是五个:外劳宫、二马,清补脾,平肝,清补大肠,以温补脾肾,温阳利湿,利胆退黄。。推拿频率:每分钟200次左右,每上穴位的推拿时间大约四~五分钟。

手法一:揉外劳宫,在手背中指和无名指的掌骨之间,手背中心点,内劳宫对面。

手法二:二马,无名指及小指之间,指掌关节后的凹陷中。基本相当于中渚穴。

手法三:清补脾,在拇指的一侧,拇指指根到指尖来回推。

手法四:平肝,食指指根到指尖离心推。

手法五:清补大肠,无名指指根到指尖离心推。

虽然生理性黄疸一般不用治疗也可自行消退,但加用推拿可以恢复更快。病理性黄疸必须加以治疗,小儿推拿疗法对大部分病理性黄疸宝宝有良好疗效。

不同的黄疸推拿的穴位亦不同,但总的治疗原则为:健脾利湿、疏肝利胆、退黄等肝之疏泄有助于胆道畅通,有利于利胆退黄。故疏肝利胆亦为本病治疗的重要途径。

喜欢就关注我,张家纲专心专注小儿推拿技法传承与推广!


张家纲小儿推拿


☘️宝宝13天,黄疸值20,太高了,建议住院。

☘️生理性黄疸:足月儿一般生后2-3天出现,4-5高峰期,5-7天消退,最长不超过2周降至正常;早产儿多在3-5天出现,5-7天高峰,7-9天消退,最长不超过4周;最高皮测不超过12.9mg/dl,每日皮测增长不超过5mg/dl。



☘️病理性黄疸:(1)出现过早:生后24小时内即出现黄疸(2)进展过快:一天内黄疸升高的皮测值超过5mg/dl(3)黄疸过高:黄疸值超过12.9mg/dl(4)持续时间过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5)黄疸退而复现:黄疸已经消退了,但是隔了一段时间后突然再出现黄疸(6)血中的直接胆红素升高。

☘️建议:13天宝宝黄疸20,需要住院治疗,照蓝光退黄疸的同时,做相应的检查找原因,例如:感染、血型不合溶血、蚕豆病、红细胞增多症、头颅血肿、颅内出血、胆汁淤积、胆管堵塞、喂养不足、胎便排出延迟、母乳喂养等均可能导致黄疸升高,所以需要结合宝宝的情况做相应的检查。



☘️黄疸稍微偏高,除外病理性的原因,可以给宝宝晒太阳、吃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茵栀黄(有蚕豆病家族史的不建议用)口服退黄治疗等,但是宝宝是回家吃药观察还是住院治疗需要听专业大夫建议。

☘️黄疸值超过20mg/dl即有发生胆红素脑病的风险,尤其是<7天的新生儿,所以黄疸高峰的发生时间也很重要,建议寻找病因,积极治疗,以免留下严重后遗症。

☘️最后,祝宝宝早日康复!


柚见柚子茶


宝宝黄疸下不去和妈妈有关,主要是妈妈对宝宝的护理很重要:

如果是母乳喂养,母亲要忌用含有氧化剂的药物,忌吃蚕豆,忌与樟脑丸、厕所的清洁剂等含萘的化学品接触。

尽早开奶,促进宝宝的胎便早日排出。

注意保护宝宝的皮肤、臀部及肚脐的清洁,防止破损感染。

宝宝的衣物不能接触樟脑丸等含萘的化学物品。

宝宝出生时及时给宝宝接种乙肝疫苗。

注意给新生宝宝补充水分;宝宝房间的光线不能太暗,便于观察宝宝皮肤的颜色变化;注意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如果除了黄疸以外,还伴有少哭,少动,少吃或体温不稳定的现象,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祝宝宝健康!


小裴育儿


皮肤和巩膜出现黄染,医学上称之为黄疸。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胎儿期,胎儿在妈妈肚子里是一个

相对低氧的环境,子宫里的含氧量低于大气里的含氧量。断脐之后,随着孩子的啼哭等,吸入的氧气增多,氧环境变正常了,大量的红细胞变得多余,红细胞破坏血色素代谢后会产生引起黄疸的物质——胆红素

以下病理性黄疸与妈妈有关

1、母乳性黄疸:有的宝宝一吃母乳就会出现黄疸,这可能是母乳性黄疸。症状轻者可以继续母乳,症状重时(如果总血清胆红素为256.5微摩尔/升-342微摩尔/升(15毫克/分升-20毫克/分升),可以暂停母乳3天,并配合母蓝光治疗)

在停母乳期间,乳母需要按时挤出母乳,排空乳房,有利于孩子恢复母乳喂养后能够获得充足的奶量。

2、溶血性黄疸:主要因为母婴血型不合,这类疾病仅发生在胎儿和早期新生儿中,最常见的是ABO溶血性黄疸,极少数Rh因子不合溶血性黄疸。ABO溶血性黄疸主要发生在孕妇是O型血、胎儿是A型或B型血的宝宝身上,第一胎即可发病。一般通过产前检查,医生会做出相应处理

3、地中海贫血:如果父母双方是基因携带者,其后代发生疾病的概率为25%。婚前检查是最好的预防办法

4、红细胞增多症:如母亲——胎儿之间输血、过晚结扎脐带、宫内发育迟缓、先天性青紫性心脏病,以及糖尿病母亲的新生儿都可能产生红细胞增多,导致破坏也增多,引发黄疸

5、早产儿更容易出现黄疸:早产儿肝脏还没有发育成熟,肠道功能不完善,代谢胆红素的能力更弱,因此出现黄疸的概率要比足月儿高,黄疸程度往往比足月儿更严重,黄疸持续时间也更长

对病理性黄疸,父母要做到

1、仔细观察黄疸变化:必须在光线明亮的环境下观察,父母可以先从宝宝的眼睛进行观察

2、注意宝宝大便颜色:肝脏、胆道发生问题——大便会变白(是愈来愈淡)

3、保证新生儿出生后早开奶,吃得饱

4、监测血清胆红素浓度:足月儿胆红素超过256.5微摩尔/升(15毫克/分升);早产儿胆红素超过171.0微摩尔/升(10毫克/分升)就要及时处理

您好,我是一位退休返聘到儿童保健科从事儿童体检工作的主管护师,请点击右上角的关注,随时在线咨询我各种育儿问题。在线解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