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果蔬冷鏈物流全鏈路建設概況與發展趨勢

我國的果蔬冷鏈物流全鏈路建設概況與發展趨勢

隨著生鮮電商的發展以及新零售的變革,冷鏈物流行業進入高速發展期。數據顯示,2017年冷鏈物流市場已達千億級。但是市場集中度較低,還沒有出現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的龍頭企業,行業進步空間較大。特別是在果蔬冷鏈領域,還存在產品損耗大、冷鏈物流成本高、基礎設施薄弱、冷鏈斷鏈等一系列難題待解,加快我國果蔬冷鏈物流全鏈路建設勢在必行。

一、我國果蔬冷鏈物流發展概況

1.發展現狀

我國是水果和蔬菜生產、貿易、消費大國,2017年我國生產的生鮮農產品超過13億噸,其中水果有2.78億噸,蔬菜有8.21億噸,連續10多年增長,呈現總量“供大於求”、特色品種“供小於求”並存的局面。

根據“十二五”冷鏈物流發展規劃來看,2010年我國果蔬冷鏈流通率僅有5%,冷藏運輸率僅有15%,2010-2015年,我國果蔬冷鏈物流的規模快速增長。到2015年,果蔬冷鏈流通率達到22%,冷藏運輸率為35%,較好地完成或超出了我國“十二五”冷鏈物流規劃目標。

2.果蔬冷鏈服務模式

2017年我國在冷鏈供應鏈模式上的創新有智能整合型模式、共同體模式、託管式模式、閉環形模式、即時即控模式、供應鏈並聯型模式等。

2018年縱觀我國果蔬冷鏈服務商,共有倉儲型、運輸型、城市配送型、綜合型、供應鏈型、電商型和平臺型等七種模式。

3.冷鏈物流核心技術

冷鏈物流對儲存、運輸以及安全管理控制的要求相對較高,目前在果蔬冷鏈方面已經採用的技術有:吸收性製冷、噴射性製冷、蒸氣壓縮機、氣體渦流製冷、熱電製冷等技術。

2017年我國冷鏈物流在技術層面取得了突破性創新,其中蔬菜、水果冷鏈物流在技術層面上的創新有:產後商品處理技術、加工環節實現低溫控制技術、包裝規模化技術、一體化冷鏈技術、溫度監測技術、食品追溯技術、HACCP技術、3S技術、生鮮農產品質量等級化技術、上下游企業冷鏈對接技術、供應鏈管理技術、食品追溯技術等。

二、政府及行業大力推動果蔬冷鏈物流發展

果蔬冷鏈,按供應鏈一般分為6個環節,如採購採集→商品化處理→儲藏→運輸與配送→銷售→信息管理與質量追溯。果蔬電商出現後,環節發生前移,也就是說從交易形成訂單開始,果蔬冷鏈逐漸轉變為產地預冷→入庫存儲 →物流運輸→銷地存儲→末端銷售這樣一個鏈條。

加強果蔬冷鏈物流全鏈路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一是有利於減少產品損耗,更好地保障食品安全;二是對果蔬價值鏈提升具有重要作用,能夠提高其附加價值;三是可以促進高度信息化條件下的各個環節的無縫聯接;四是可以提高其供應鏈的生態圈、生態鏈;五是可以保障農民從果蔬流通過程得到較好的收入。

近年來,政府以及行業協會充分認識到冷鏈物流發展對於農產品流通的重要性,並大力推動,果蔬冷鏈物流全鏈路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1.國家政策支持

2016年2月,中央一號文件大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完善跨區域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開展冷鏈標準化示範,實施特色農產品產區預冷工程。

2017年,國務院出臺《關於加快發展冷鏈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進消費升級的意見》,聚焦農產品產地“ 最先一公里”和 城市配送“最後 一公里”等突出問題,形成貫通一、二、三產業的冷鏈物流產業體系;國務院《關於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對我國供應鏈創新發展作出全面部署,其中包括農產品冷鏈的發展;交通運輸部《加快發展冷鏈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進消費升級的實施意見》,部署推動冷鏈物流行業健康發展,保障生鮮農產品和食品消費安全;商務部等5部委聯合發佈《城鄉高效配送專項行動計劃 (2017-2020)》,指出到2020年初步建立起高效集約、協同共享、融合開放、綠色環保的城鄉高效配送體系。

2018年初,中央一號文件高度重視農產品冷鏈物流,提出重點解決農產品銷售中的突出問題,加強農產品產後分級、包裝、營銷,建設現代化農產品冷鏈倉儲物流體系,打造農產品銷售公共服務平臺,支持供銷、郵政及各類企業把服務網點延伸到鄉村,健全農產品產銷穩定銜接機制;4月份,商務部開展“農產品冷鏈流通標準化示範城市(企業)”建設(示範城市4個,示範企業9家),公佈第一、二批全國公益性農產品示範市場49家。商務部《關於開展2018年流通領域現代供應鏈體系建設通知》提出積極推廣標準化冷鏈,推動建設產地公用型預冷庫和推廣使用冷藏集裝箱;農業部開展“農產品質量年”活動,建設100個果菜茶全程綠色標準化生產示範基地,質量監測覆蓋全國150個大中城市基地和市場的5大類產品110個品種。

2.地方政府、行業協會大力推動

近年來,地方政府、行業協會大力推動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加快農產品冷鏈物流的標準化建設。如2018年3月,北京市發佈地方標準《食品冷鏈宅配服務規範》徵求意見,該“規範”對冷鏈宅配的易腐食品貯藏溫溼度要求進行了明確的規定。

3.強化果蔬冷鏈物流科技研究

近10年來,國家和各級地方政府高度重視果蔬冷鏈物流科技研究,如,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先後有:《果蔬冷鏈物流配套包裝材料與裝備研發應用(十三五)》、《新型蓄冷保溫技術與設備(十二五)》、《智能環保型集裝箱式果蔬高溼變風量壓差預冷裝置(十二五)》、《特色蔬菜預冷工藝研究與示範(十二五)》、《蔬菜冷鏈流通質量安全控制技術研究與示範(十一五)》等。國家863計劃有《蔬菜綠色供應鏈技術創新與產品研製(十一五)》。

再以北京市為例,已開展的科技計劃有:《北京市蔬菜物流技術體系的構建與示範》、《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創新能力建設新學科培育項目有農產品現代物流學科建設》、《農產品冷鏈裝備研發及保鮮技術集成示範》等。從實際效果來看,以上與蔬菜、水果冷鏈物流有關的政策和舉措引導和促進了我國蔬菜、水果冷鏈物流體系建設,改善了冷鏈物流相對滯後的現象,但是多部門的協調及其生態體系建設仍然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三、我國果蔬冷鏈物流模式創新

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一方面需要政府和行業的支持,同時也離不開企業的積極參與。近年來,相關電商、商超、農貿、第三方物流企業積極探索農產品冷鏈物流模式,並取得較大突破,其中有代表性的企業如下:

1.京東自營果蔬冷鏈模式

京東通過自營物流體系建設,建設覆蓋了300多個城市的冷鏈物流網絡,解決農村基礎設施薄弱問題。深冷、冷凍、幹線冷鏈、冷藏、控溫全程冷鏈發展迅猛。目前,京東的全國冷倉10個,分佈在七大區域的10個城市。倉網布局網絡覆蓋近300個城市,其中次日達及當日達城市超過220個,全溫層覆蓋 82個城市。整體生鮮冷鏈覆蓋全國京東站點超50%。

2.菜鳥社會化冷鏈物流模式

菜鳥是“以數據化為驅動的社會化協同物流平臺”,在全國有11箇中心倉,通過平臺整合冷鏈物流資源,提供農產品冷鏈物流服務。阿里易果旗下的冷鏈物流安鮮達,專門對接各種B端的冷鏈配送,在10大城市有11個冷鏈物流基地。2018年6月,菜鳥國家智能物流骨幹網首批在全球佈局了6大eHub節點,分別位於杭州、吉隆坡、迪拜、莫斯科、列日和香港。

3.順豐全業態冷鏈物流

順豐在冷鏈幹線上,擁有4條省際幹線,6條城際幹線;在冷鏈運力上擁有120輛自有冷運車、7733輛外包冷運車,提供冷運倉儲、冷運幹線、冷運宅配、生鮮食品銷售、供應鏈金融等一站式解決方案。

除了上述企業,還有黑狗物流、快行線、碼上配、九曳供應鏈、安家宅配、極客冷鏈、冷聯天下、易流物流、越好冷鏈、閃電狗城市智能配送平臺等,在以多種模式積極探索農產品冷鏈物流。

四、我國果蔬冷鏈物流面臨的瓶頸及原因分析

1.主要瓶頸

中國是農產品生產、貿易、消費大國,不是冷鏈物流的強國,其主要問題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冷鏈物流基礎設施薄弱。據統計,2017年全國冷庫總容量為4775萬噸,基本與美國持平,但人均擁有量卻只佔美國的1/4,佔日本的1/3。冷藏車合規數量不多,“假”冷藏車市面上仍然存在,很多二手海櫃改裝冷藏車還在路面上跑 ,這對於農產品冷鏈物流健康發展起到限制作用。

(2)我國農產品冷鏈物流成本仍然較高。我國冷鏈物流除了專業化程度不高,還存在路橋費、燃油費、人工費等逐年走高問題,三者加起來佔到冷鏈企業總收入的80%以上,運行成本高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企業心態的浮躁,在支出方面精打細算,很少有企業主動在信息系統、設備升級、人才培養、服務提升等方面加大投入。

(3)我國農產品冷鏈在農村面臨著許多問題,主要集中表現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農產品物流佔全社會物流總額的比例只有1.58%,但是農村物流不足與過剩同時存在,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當前冷鏈物流是不缺資源缺整合,有政府多部門投資,有多個企業投資,也有多種經濟成份投資等,許多投資沒有形成體系,因此不能夠形成效益。

2.原因分析

(1)農產品冷鏈包括農產品的低溫加工、低溫貯存、低溫運輸、配送及低溫銷售四個環節,具有複雜性、協調性、高成本、信息化複雜等特點,因此農產品冷鏈物流的難度較大。

(2)降本增效是針對整個冷鏈物流大行業來說的,當前降本增效的工作主要體現在冷鏈設施用電、建設用地、冷鏈運輸車輛通行、冷鏈企業融資等方面,各地政府大力推行並支持。中國分段、分散的物流方式使目前冷鏈食材成本較高。要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生活需求,對物流服務的建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未來標準化、規範化、集約化、智能化是行業的最終目標。

(3)由於發展結構性不合理,沿海區域以及一線城市冷鏈基礎設施設備數量較多,西部中部地區資源較少。

(4)冷鏈物流企業集約化程度不夠,企業整體呈現散、亂、小的狀態,中物聯冷鏈委統計冷鏈百強企業合計大約只佔市場份額不足5%。

(5)冷鏈物流專業人才缺乏,市場需求爆炸式增長,但冷鏈專業人才出現短板,制約企業發展。

五、國際果蔬冷鏈物流發展借鑑

1.中國與發達國家果蔬冷鏈物流差距較大

發達國家果蔬冷鏈物流冷鏈流通率、運輸率均在95%以上(中國分別為25%、35%),損耗率只有5%。近年來,中國果蔬冷鏈發展很快,但是仍然相對滯後,損耗率達25%。2017年中國水果和蔬菜產量分別為2.86億噸、8.2173億噸,嚴重產能過剩,果蔬損耗和浪費2000億元以上。總體來看,中國冷鏈流通率低,冷鏈運輸率低,腐損率高。

2.發達國際果蔬冷鏈物流管理模式借鑑

發達國家果蔬產銷的現代化水平較高,在法律法規以及標準化建設方面相對規範。美國由農業部、商務部、食藥總局三大部門管理果蔬,我國政府10多個部門管果蔬及食品安全,俗稱“11個部門管不好一頭豬、一塊麵包片”。

近幾年,許多地方採取了“三合一”、“四合一”管理模式,中央政府借鑑各地的經驗,將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國家食藥監督管理總局、國家質監管理總局合為“國家市場秩序管理總局”,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3.借鑑發達國家果蔬冷鏈物流先進技術

美國加州、日本大田市場、澳大利亞等國果蔬商品化處理較好,如蔬果採收、清洗、包裝、標準化托盤、田間運輸等都比較規範,採用了壓差預冷技術。另外,澳大利亞鮮切果蔬冷藏技術,日本豆角常溫流通技術、生鮮超市技術,美國蔬菜的托盤包裝和貨架銷售等,都值得借鑑。

1988年以來,國家蔬果工程技術中心借鑑了多種預冷技術與設備,探索了多種模式,取得了許多專利和研究成果。如探索了大冷冰溫集裝箱應用、海洋冷藏運輸、航空冷藏運輸、配送和宅配物流箱創新、可拆卸式蓄冷保溫箱、移動式雙溫數顯蓄冷保溫箱等技術。

4.借鑑發達國家果蔬冷鏈物流經營模式

國外許多企業在果蔬冷鏈方面成功的模式及其經驗也值得借鑑。如美國Local Harvest的深度整合行業上下游模式;美國生鮮電商Farmigo食材配送模式,集中精力做CSA軟件,與食材配送企業形成合作關係;Whole Food Market食品零售的供應鏈模式,是目前世界排名第一的天然有機食品連鎖零售商模式;美國Fresh Direct的完善冷鏈倉配的農產品電商模式;美國Relay foods的農村包圍城市的擴張模式;美國Amazon Fresh的生鮮快遞運營模式;德國的Hello Fresh創新的連接形式掌控模式;Blue Apron周訂半成品淨菜創新模式延伸整個產業鏈模式;英國Ocado的B2C+O2O模式,是世界上最大的網上食品零售商模式;Oisix的日本農產品O2O精細化管理模式;等等。

六、我國果蔬冷鏈物流發展趨勢

1.2020年我國果蔬冷鏈物流發展總趨勢

到2020年,初步形成佈局合理、覆蓋廣泛、銜接順暢的冷鏈基礎設施網絡,基本建立“全程溫控、標準健全、綠色安全、應用廣泛”的冷鏈物流服務體系,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綜合服務能力強的冷鏈物流企業,冷鏈物流信息化、標準化水平大幅提升,普遍實現冷鏈服務全程可視、可追溯,生鮮農產品和易腐食品冷鏈流通率、冷藏運輸率顯著提高,腐損率明顯降低,食品質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2.未來我國果蔬冷鏈物發展10個分趨勢

(1)融合化趨勢:果蔬電商網上網下融合化發展,多種冷鏈物流模式網上網下、平臺前平臺後、“最前一公里”“最後一公里”等融合發展。

(2)標準化趨勢:果蔬冷鏈物流標準化發展,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團體標準、企業標準等多種標準體系發展。

(3)功能化趨勢:果蔬冷鏈物流的交易、信息、物配、展示、銷售、體驗等實現多功能發展。

(4)品牌化趨勢:果蔬冷鏈物流以品質、安全、健康、營養等為內容向品牌化發展,產品品牌、企業品牌、區域公共品牌以及網絡品牌將獲得較大的發展。

(5)全渠道趨勢:全渠道發展指的是採取儘可能多的零售渠道類型進行組合和整合(跨渠道)銷售的行為,以滿足顧客購物體驗需求。全渠道是果蔬冷鏈物流重要方向。

(6)國際化趨勢:2013年以來,“一帶一路”建設項目已經形成了“六廊六路多國多港”主骨架,推動一批合作項目取得實質性進展。這些對於我國果蔬冷鏈物流發展都是重大利好。如,2017年9月,齊齊哈爾國際冷鏈物流專列開通成為一個新亮點——“龍海號”冷鏈專列滿載著齊齊哈爾地產圓蔥出發,經歷10天后運抵俄羅斯莫斯科,專列在抵達莫斯科後運載俄羅斯食品、酒類、肉製品等優質商品返回齊齊哈爾。

(7)智能化趨勢:果蔬冷鏈物流智能化發展,即在高度信息化條件下,果蔬冷鏈各個環節的無縫連接。

(8)綠色化趨勢:綠色冷鏈包裝盒在不同的果蔬品類中推廣,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框架。

(9)社區化趨勢:果蔬冷鏈物流社區化發展,大力推進網上交易模式創新,如C2B、CSA(社區支持農業)、S2B、C2F、C2B2B等,使城鄉社區與基地、農戶緊密結合起來,融為一個整體。

(10)法制化趨勢: 2018年《電子商務法》出臺,今後《農產品質量法》修訂,果蔬冷鏈物流的法律、法規、標準體系將不斷規範,促進中國果蔬冷鏈物流創新發展、規範發展、智能發展、可持續發展

七、我國果蔬冷鏈物流全鏈路發展建議

1.加強協調。蔬菜、水果冷鏈物流體系建設環節多、產業鏈長,是一個跨部門、跨區域的系統工程,需要多方面的配合與支持。中央政府和各級地方政府應由一個部門牽頭,與有關部門加強協調配合,形成合力統一組織規劃實施,協調解決蔬菜、水果冷鏈物流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

2.調整政策。隨著我國進入“十三五”時期,國家應隨著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變化,適時調整蔬菜、水果冷鏈物流的相應政策,切實解決“買難買貴”的問題,兼顧蔬菜、水果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的特點,完善企業營業稅差額納稅試點辦法,擴大政策享受範圍。對冷庫建設新增用地,要在提高土地集約利用的基礎上,合理安排用地。簡化冷鏈物流企業設立時的前置審批手續,放寬對冷鏈運輸車輛的城市交通管制;充分考慮冷鏈運輸車輛因增加保溫車廂和製冷機組使自重增加的特殊情況,合理確定運輸車輛的載重量;支持冷藏運輸車輛跨區域加盟,在車輛審驗、車輛管理等方面提供支持。對冷鏈物流企業的用水、用電、用氣價格與工業企業基本實現同價。

3.整合資源。針對蔬菜、水果冷鏈物流“不缺資源缺整合”的現狀,通過企業兼併重組、參股控股、合資合作等方式,整合現有生鮮農產品生產加工企業、批發市場、冷鏈物流企業以及港口、碼頭、航空航運交通樞紐的冷鏈物流資源,加快升級改造步伐和配套協作,建立全國性和區域性的大型低溫物流中心,並採用現代經營理念、管理手段和運作模式,提高冷鏈物流整體質量與效率。

4.加大資金投入。蔬菜、水果冷鏈物流設施建設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鼓勵企業加大投入,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中央和地方政府可對大型冷藏保鮮設施、冷藏運輸工具、產品質量認證及追溯、企業信息化等重要項目給予必要的引導和扶持。要多方面拓寬蔬菜、水果冷鏈物流企業的融資渠道。銀行業、保險業、擔保業等金融機構對符合條件的農產品冷鏈物流企業要加大融資支持,並做好配套金融服務。

5.鼓勵技術和設備創新。加強對蔬菜、水果預冷、冷藏、常溫和信息化管理等冷鏈物流技術和設備的創新與研發,對農產品冷鏈物流新工藝新技術、新型高效節能的大容量冷卻冷凍機械、移動式冷卻裝置、大型冷藏運輸設備、冷藏運輸車輛專用保溫廂和質量安全追溯裝置等進行集中攻關與研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