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曉紅
今年的“雙11”網購狂歡,各大電商又一次刷新了紀錄。天貓以全天2684億元的交易額持續領跑,京東“11·11”累計下單金額超過2044億元,拼多多雖未公佈具體交易數據,但百億補貼足以見其不俗戰力。
網購下單僅完成消費的第一步,後續訂單轉化成包裹,並通過物流完成履約環節,才是“剁手”完整版操作。千億元級別的交易金額,在短短几天內,轉化為數以億計的包裹進入快遞通道,“雙11”物流“春運”由此開啟。
據11月11日菜鳥發佈的消息,天貓“雙11”物流訂單量高達12.92億。此前,國家郵政局發佈預測,11至18日期間,快遞行業處理的郵快件業務量將達到28億件。為了應對“雙11”的即時性高峰需求,各家快遞公司不得不臨時增加40萬人,以提升末端投遞能力。
事實上,傳統快遞公司由於調度的計劃性屬性較強和運作鏈路複雜等因素,不擅長面對波峰波谷的需求,數字化能力不足也導致無法構建彈性網絡。但是,受制於主要業務來源於電商平臺,以及同行之間的激烈競爭,各種因素的裹挾之下,快遞公司放棄追求成本和效率的平衡,無一例外加入“雙11”年度大考。
在這場招兵買馬的人力爭奪戰中,快遞公司招聘提前“蓄力”仍難招人,而按需提供服務的眾包運力,成為快遞行業解決運力緊缺的首選,他們只在“雙11”之後物流高峰時期上崗配送,也被業內稱為“雙11鐘點工”。
隨著移動互聯網和共享經濟的發展,加之外賣O2O市場的催化作用,眾包模式的即時物流平臺迎來迅速發展契機。由此,末端物流的社會化在外賣和新零售場景得以迅速驗證,同時具備了向物流上游延伸的能力。
早在2016年的“雙11”,眾包模式的即時物流平臺開始嘗試與快遞業務結合,幫助快遞公司解決派件人力不足的問題。如點我達與菜鳥網絡的協同,達達與京東物流的合作等。眾包運力的價值不言而喻,成本優勢對追求規模經濟的快遞行業尤為重要。
與此同時,眾包模式帶來“降本”的行業價值外,從業人員的社會共享屬性,也讓“雙11鐘點工”的身份背景十分多樣,各個行業的工作者,在“雙11”期間匯聚加入配送大軍。
據即時物流平臺——點我達發佈的“雙11鐘點工”數據顯示,本次“雙11”快遞業務新增人員中,70%為外賣,商超、生鮮等新零售業務的運力複用,即配送小哥在“雙11”期間進行服務場景的切換。其實,外賣小哥送快遞在即時物流領域已經是常態,更有順豐的快遞小哥進行外賣配送。
除了外賣小哥,剩下的“雙11鐘點工”,則主要來自於個體戶、建築技術行業藍領、保安、企業白領、家庭主婦、大學生等群體。其中,個體戶鐘點工無疑是“雙11”參與度最高的群體,他們經營著淘寶商店或實體小店,所以既是“雙11”的消費者,又是商家和物流方。
此外,數據顯示,電商上65%的網購產品由女性購買,淘寶上近一半甚至超過一半的男裝是女性購買,60%以上的油鹽醬醋是女性購買,孩子的生活和學習用品70%以上都是女性購買。女性消費者已經成為網購的主力軍,推動電商的發展。
不可否認,智能物流使得“雙11”物流時效不斷提升,體驗越來越好。但是面對數十億的包裹洪流,備受消費者和輿論關注的服務質量,依然讓快遞壓力巨大。參加“雙11”配送的鐘點工配送員中,60%的配送員日配送訂單量可達到200單以上,每一個包裹的妥投,都必須要爭分奪秒。
“雙11鐘點工”並非易事,卻有著對絕大多數參與者都不願放棄的吸引力。據報告數據顯示,80%以上的配送員表示成為“雙11鐘點工”的原因是補貼家用,52%的“雙11鐘點工”預計今年配送收入達到5000元以上。不菲的收入和生活的壓力,讓每一個人都必須在配送比賽中瘋狂奔跑。
閱讀更多 中國經濟時報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