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全才,樣樣精通,卻在39歲剃度出家

近代中國是一個混亂的時代,但也是英才輩出的時代,這些人幾乎是全才,就是在各個領域都有很高的造詣。比如說錢穆、梁啟超等人,但是有一個人卻非常低調,他叫李叔同。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這首被編進音樂教材的《送別》就是李叔同作詞作曲的,那麼李叔同有著怎樣不平凡的人生呢?

民國全才,樣樣精通,卻在39歲剃度出家

1880年,李叔同生於天津河北區地藏前故居李宅。李叔同的祖父曾長期經營鹽業與銀錢業。父親李世珍是清同治四年進士,曾官吏部主事,後辭官承父業而為津門鉅富。

據悉,在李叔同出生時,有喜鵲口銜松枝送至產房內,大家都認為這是佛賜祥瑞。後來,李叔同將這根松枝攜帶在身邊,終生不離。李叔同幼年時就受到了佛教的薰染。他的父母都信奉佛教,他的大娘(李世珍的大姨太)郭氏也是虔誠的佛教徒,叔同跟她學會了唸誦《大悲咒》《往生咒》。

民國全才,樣樣精通,卻在39歲剃度出家

李叔同從小就接觸佛教的東西,因此對佛教的理解也與尋常人不同。這也導致了李叔同的人生歸途必定是研究佛理,他的歸宿也證實了這一點。

18歲時,李叔同奉母親之命,娶茶商之女俞氏為妻。哥哥文熙從家產中撥出30萬元供叔同家用,這在當時是一筆鉅額財富。他買了一架昂貴的鋼琴,開始學習音樂和作曲。

民國全才,樣樣精通,卻在39歲剃度出家

1906年,李叔同以“李岸”名字註冊,考入了東京美術學校油畫科。期間,他與同學曾延年等組織“春柳社”,這成為中國第一個話劇團體,演出話劇有《茶花女》、《黑奴籲天錄》、《新蝶夢》等,李叔同是中國話劇運動創始人之一。

李叔同在之後的好幾年中,除了當教師,教文學和音樂課,還做一些金石方面的研究與創作。李叔同每次進入到新領域後,都非常認真對待,這也是他能成為全才的重要緣故。

民國全才,樣樣精通,卻在39歲剃度出家

1918年,李叔同這一年39歲,他之前受到馬一孚的薰陶,於佛教“漸有所悟”。這年春節期間,李叔同在虎跑寺拜了悟和尚為其在家弟子,取名演音,號弘一。農曆七月十三日,入虎跑定慧寺,正式出家。

李叔同從此以後,便潛心研佛,慢慢的便對佛教義理有了比較深的感悟。尤其是李叔同對律宗的研究與弘揚上,他為了振興律學,不畏艱難,深入研修,潛心戒律,著書說法,實踐躬行。

民國全才,樣樣精通,卻在39歲剃度出家

他是近世佛教界倍受尊敬的律宗大師,也是國內外佛教界著名的高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