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的中專、大專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

李衛國201734742


本人就是80年代上學,中專沒考上,後來上高中上大學的那一撥人。

如果從錄取比例來看,那時的中專生跟現在的本科有一比,本科生可能跟博士差不多;但,我們不能做這樣的簡單比較。

在我上學的年代,村裡的小學就一個老師,教所有的課程,連音體美都包了。我的老師會漢語拼音,就成了他那一輩教師中的“大牛”,當我上中學的時候,從我們村出來的學生是拼音掌握得最好的一撥人。

這種普遍較低的教育水平,跟今天的學校其實沒什麼可比性。換句話說,80年代有很多沒上中專大專甚至大本的那一批人,只是被時代埋沒了。

反過來說,今天的本科生就真的不如那個年代的中專、大專生麼?

我不知道那個年代過來的人,是哪裡來的這樣的“謎之自信”。今天的學生,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都比我們那一代的人要強。可能很多人在直覺上認為,現在的孩子吃不了苦,受不了累,成天玩兒遊戲……你真的想多了,現在的孩子中那些努力上進的,並不比我們那代人努力的人少。難道你真的認為,7、80年代的學生都是努力上進的,沒有混日子的?

如果你拿80年代的中專、大專、本科生跟現在最精英的那撥學生比,你就會發現80年代的學生佔不了絲毫的便宜。

20多年前,當我看到班裡普通學生的英語水平,就已經得出這個結論了。


HR那些事兒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中專生、大專生都是相當厲害的知識分子,能夠考上中專或者大專的人,在每個縣城來講也算是非常有面子的事情,那時候只要上了中專、大專,就可以算是端公家碗,吃公家飯的城裡人了。

對於八九十年代中專生、大專生與當今什麼樣的學歷相匹配,我們先來看幾個數據:1985年,高考錄取人數為62萬人,錄取率僅為29.3%;1995年,高考錄取人數為93萬人,錄取率也僅為40%左右,而到了2018年,錄取人數到了680多萬,錄取率超過70%,有些地方甚至到了90%。


我們從招錄比上就能看出二者之間學歷以及大專、中專在當下所處的水平,可以說當時的大專生完全可以和如今的本科生媲美,而且還是較好的985、211院校的本科生。可以說,他們的實力是非常強大的,而且在學習能力、用功能力等方面也不亞於當今的大學生,甚至比他們還要努力。


即使是中專生也一樣很厲害的,當時的中專生現如今也是各行各業當中的中流砥柱,他們的學歷水平也同樣不低。他們之前也與當今的好專科或者一般本科生水平差不多。那時誰家要是有位中專生,可是值得全村人羨慕的,當時每年一個村可能也沒有一箇中專生。據老輩人說,那個年代想上中專生是要找關係的,並不是誰想去就能去的,中專生上學時間短,而且還安排工作,投訴產出比是很高的。

總體來講,當時中專生、大專生雖然學習成績都很好,各方面水平也很高,但與如今的學生相比,總是帶有時代的侷限性,時代不同,我們衡量的標準也就不同。無論如何對比,我們都應該尊重每個時代的知識分子。


東愛雨小公


我就是八十年代的中專生,不是自己給自己臉上貼金,那個年代的中專生、大專生都是尖子生,如果放到現在,最起碼是211和985大學的水平。

當時的中專生分兩種,一種是初中考取的中專,叫小中專,學制四年。一種是高中考取的中專,學制一般是兩年。八十年,我在江西省上小中專,我們學校不遠有另外一所中專學校,也是全國招生,他們則是學制兩年的中專學校。

我上初中的時候,讀的是縣裡的一個重點初中學校。一屆只有兩個班,全縣的小學畢業生都以考上那裡為榮。因為走後門的太多,定額五十人的超級,實際達到了將近100人。那時,城市戶口還很吃香,能考上中專,就可以吃商品糧,轉為城市戶口,國家分配工作,所以,對廣大農村孩子來說,誘惑力是非常大的。所以,很多孩子學習非常努力,就是希望有一天能夠考上中專脫離農門。

那時,小中專是非常難考的,比現在的考大學難度大多了。一個縣的優秀初中生,兩個班能考上十來個中專和師範就是相當牛叉了。除了這個重點初中之外,那時每個鄉都有鄉中,大的鄉每個年級有兩個班,小的鄉有一個班。鄉中能考上中專的鳳毛麟角,很多鄉中多少年中專升學率都是光板!我記得中考那年,縣重點高中(兩個)錄取分數線是450左右,而小中專的分數線是500多分。所以,能考上小中專的都是千里挑一的尖子生。

我是初中考上的小中專。上初中的時候,我記憶力非常好,特別是範文背誦,看三遍以後,我基本就能背過,所以,上課時背誦比賽,我差不多都是第一。雖然調皮搗蛋,但老師對我非常喜歡。那時,他經常對我們幾個說,你們好好學,將來肯定能考上重點大學。我沒上高中,有幾個學習尖子目標遠大,選擇了上高中,三年以後他們都如願以償考上了重點大學,也就是現在的985高校。

可以這樣說,當年初中考小中專的學生,如果讀高中的話,考一個現在的211大學還是沒問題的,如果發揮出色,985大學也是手到擒來。那個年代,高考升學率很低,能考上大專的,放到現在,考個211也是穩穩的。

溫馨提示:閱後如果喜歡,請不要忘記添加關注喲😄歡迎大家關注、點贊、交流、評論、收藏、轉發,謝謝😜



管理那點事



本人就是77年參加高考的,因為沒有考好,只考取了大專,80年代畢業,結合親身體會來說說。題主說的相當於現在什麼學歷,這個問題提的有點籠統。因為時代不同,環境不一樣,從不同角度來說,比較客觀。


先說錄取率,當時百廢待興,各級學校都沒有好好教學,所以文化基礎普遍較差。雖然錄取率很低,但被錄取大專的學生知識水平也不是太高。

所以光從錄取率來看,當時大專相當於一本。

再看畢業後的待遇,當時不論本科,大專,中專,畢業是包分配的,而且一畢業就轉為幹部編制,而且接收單位都很重用,比如我,大專師範畢業,被分配到小城市中學(當時城市還很少,是地級市),領導馬上叫我教高中,並且帶班,說明領導很重視。不是大專畢業知識水平有多高,而是物以稀為貴,當時有大學文憑的人很少,老師很缺。如果是在今天,大概想進小學也是很困難的。而且工資馬上升到43元多,要知道當時工人工資是36元。所以從畢業待遇,受重視,受歡迎程度,有點接近與現在的一本的重點學校。

但從受教學的水平來說,也就相當於現在的職業學院的水平。因為那時大學的師資水平普遍比較差,尤其是我們大專學校。最好的是本科畢業,有許多還是工農兵大學生畢業的,所以他們講課,一個簡單的東西,可以講得很複雜,他們講得口乾舌燥,學生聽的雲裡霧裡,但是儘管這樣,當時我們還真是很用功的。

所以,一句話,當年中專,大專畢業的學生,他們的知識水平,並不比現在的中專,大專畢業的學生高多少。但因為他們是百裡挑一挑出來的,智商普遍比較高點,還比較努力,而且因為物以稀為貴,比較受重用,有一個能發展的舞臺,所以比現在中專,大專畢業的學生肯定有出息不少。


success4321


對於80年代的中專生、大專生,我是肅然起敬的!我不說他們相當於現在985、211學生。但,他們絕不比現在985、211學生差。

在那個年代,除了考上本科的,他們就是神一般的存在!尤其在農村!

為什麼這麼說呢?

那時候的大學招生數量非常少,升學率極低!高中的升學率大概在15%。這還是城市、農村一起算的。農村連師資都沒有,怎麼和城市的比呢?結果就是,每年高考預選(你沒看錯!那時候高考前還得來一次預選)後,一個65人的班級,只能留下不到十個人去參加高考!十年寒窗苦,連高考卷都摸不到!這就是現實。留下的10人,能考上三個就不錯了,還都是大專。(本科不知道要多久才能出一個)大家說,這樣的大專生能不厲害嗎?記得母校有個校友考上揚州師專,十年後,他就做了文學院的院長了。你說能力有多強悍?

這是大中專,高中考的。還有一種就是“小中專”,包括“中師生”,初中考的!

中師生已然是傳奇了,不多說了。那時候,農村是吃不飽肚子的。偏偏家家又都有幾個孩子,父母咬牙培養孩子考上學校,好脫離農村苦海,小中專便是最佳選擇。短平快!考上讀四年,便是國家幹部!往往一個鄉鎮中學,幾百畢業生,能考上一兩個便是幸事!

記得當年村裡有個孩子考上小中專,村裡連放三天電影慶祝!可見,當時能考上小中專、小師範(中師生)有多難!

說他們相當於現在什麼學歷?這有點無聊!但人家水平擺在那,真的不比現在重點大學的學生差!

致敬芳華已逝的一代“大中專”“小中專”“中師生”們!


姑蘇講堂


學歷沒什麼不同,不同的是智商。

八十年代高考競爭異常激烈,我們那年,一百名高中畢業生,只有四名能上大學(包括大專)。全國總共只錄取了不到三十萬名大學生,拿到今天,985一年的錄取總量估計都比這個多。

也就是說,當年能考上大學(包括大專)的,拿到今天至少能考上985。

而能考上中專的,拿到今天,至少能考上211,當時中專招生比大學還少不少。

也就是說,當時能考上大學的,智商至少相當於今天的985學生,而能上中專,智商至少相當於今天的211學生。

其實,就可比智商來說,當時的智商應該更高,為何?因為不像今天,有這個補習班那個補習班填鴨,不聰明的孩子,也可以填鴨培訓出高分,當時是沒有補習班的,高考純粹拼智商,高考分數更能反映智商水平。

因此,學歷雖然一樣,但智商絕對不一樣。


魚眼貓眼鷹眼


類似這個問題,問的不少,答的也多。不過,我覺得,這個問題顯然不夠準確。題主想問的應該是:80年代考上中專大專能上現在什麼層次的大學?

以湖北省為例,80年代的大中專學校,分大學本科、大學專科、中專(前期分省級中專、地級中專、縣級中師,大約在83年以後取消縣級中師)等層次,高考後,按招生計劃和考生成績,從高到低依次錄取。80年代的大中專招生計劃少,相應地大中專錄取率也低。在83年以前,能考上大專以上的,都是年級前10名的;能考上中專的,也在年級前30名。

由此可以認為,一般而言,80年代考上大學本科的,相當於現在的985大學;考上大學專科的,相當於現在的211大學;考上省級中專的,相當於現在的一本大學中的其他非985和211大學;考上地級中專的,相當於現在的二本大學;即便是考上縣級中師的,也相當於現在的除上述之外的其它大學。

當然,這只是從當時招生計劃與考生成績來觀察的。那時候,小學五年制、初中二年制、高中二年制,中小學學制是9年;而現在,小學六年制、初中三年制、高中三年制,中小學學制是12年。加之,70年代教學質量普遍不高,很多學生基本知識底子比較薄弱。所以,從學生學習和掌握知識的廣度、深度和難度包括基礎知識的牢固度來講,差於現在的學生。

綜上,可以得出一個結論,80年代考上大中專學校的學生如果放到現在很多都可以上211以上大學,但知識的面與線不如現在考上211以上大學的學生。不過,那時候大中專學生的生活自理自立能力、學習自覺性積極性與好學精神應好於現在的大學生。




清風朗月zgh



八十年代,中專分為兩類,初中專和高中專,沒有初大專。初中專有點虧,是從初中中考錄取的頂尖生。其實他們上中專後還要從高中課程學起。專業知識概論學的多一些。他們只所以願意上中專,因為他們被直接可以工作或者農村學生直接可以吃上商品糧所吸引。所以畢業後到單位基層的比較多。高中專是從高中參加高考的最低線的上線考生,上中專後直接學習的是專業知識。專業方面紮實一點。工作分配較初中專好。因為他們畢業的學校名氣大。有很多大學設有中專部和大專部。

其實八十年代的大中專院校畢業生,學的比較紮實。他們的星期天是在圖書館和新華書店度過的。我們工科在畢業沒計時畫圖腳都站腫了。手工圖從來不可能在網上查。都是有很多草紙提練出來的。畢業時省部標準規範都可似背出來。不但專業知識理論充實,最重要的是掌握了本專業知識的方法論。在工作後都可以直接進入陣地獨擋一面。他們畢業後還在不間斷的學習本專業知識。我有一位同學中專師範畢業,直接考到到北京大學研究生,後來又在北京大學讀的慱士。現在的一本大學畢業你可能還不敢報考。


所以我認為,八十年代的大專或者中專,都是現在一本水平。因為現在的大學生到單位不能獨當一面,必須有師傅來帶,但也不是絕對這樣。這僅僅是個人多年觀察的結論。


柯子28


有部分當年的中專生吹噓80年代的中專生學習成績有多好。什麼最好的學生考中專,次一點的考高中和大學。這就是瞎扯淡。

一個縣裡面,中考能進前一兩百的,而且家庭條件還過得去,不需要他儘快工作賺錢養家的,應該大多數會選擇讀高中考大學,畢竟大專本科比中專長遠來看要好。

全國大概有接近三千個縣級區劃,77年高考錄取27萬人,每縣平均錄取90人。89年錄取60萬人,每縣平均200人。如果中考能考到前一百名,只要把成績穩定住,考上大學的可能性很大。即使第一年差一點,第二年第三年也能考上。

成績好,考大學沒問題,卻去讀了中專的,第一種是沒辦法,家裡條件不好,需要儘快工作,補貼家用,第二種是目光短淺,只想著儘快拿到鐵飯碗,多賺三四年工資和工齡。


山204131956


80年代的中專和大專就相當於現在的大專和中專,沒有任何區別。從知識的角度去看的話,可能還現在的大專和中專生厲害。

我知道提問者提這個問題,主要不是說明這個,但是你提的問題是學歷,學歷就是知識的掌握程度。

但是80年代的大專生和中專生,比現在的中專和大專生要厲害得多。不是從知識,而是從整體水平說。

我是90年代早期的中專生。最好的學生念中專,然後是師範,然後是重點中學。重點中學的同學在當時都比這幫人差,是後來發展的程度來看的話,這幫人遠遠比當初念中專的發展前景和空間要大。

所以學歷有的時候還是很重要的。只能算是一個時代的縮影吧。一個時代,特定的產物。六七十年代的上山下鄉,80年代的中專生。都是唯一的,永遠不會再重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