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鐵帽子王有多鐵呢?

宋安之


鐵帽子王是清朝民間俗稱,是指世襲罔替的王爵,這種爵位可以一直承襲,並且不會被降爵位,清朝一共設有12個世襲罔替的王,也就是鐵帽子王,清朝初期設立鐵帽子王也是因為這些皇室宗親對皇室和國家有著突出貢獻,尤其是清朝初期,鐵帽子王的權力是極大的(鐵帽子王是先有極大的權力才有這個稱號,並不是有了這個稱號之後才有的權力)。

那麼這個鐵帽子王到底有多鐵?

如果是清朝初期的話確實比後期要鐵很多,權力高不說,還處處得到皇帝的照顧,當時清軍入關,這些被封為鐵帽子王的人,都有議政權,基本上都是八旗旗主,並且有兵權,因為入關後清朝根基不穩,所以必須藉助宗室的勢力來鞏固,這時候的很多王室犯罪受到的處罰並不嚴厲,即使到了康熙年間,他們都經常受到照顧,基本上犯罪也都只是簡單的罰款,除非是嚴重的,但即使是這樣也不會有死刑,這樣看來還算是挺鐵的。

鐵帽子王后期並不鐵,但就這個爵位的制度和特權來說是比較鐵的。

實際上鐵帽子王究竟鐵不鐵,完全是看皇帝的權力有多大,隨著後期皇權的鞏固,國家逐漸穩定,尤其是康熙雍正大力調整愛新覺羅家族勢力,設有軍機處,官員大多都只參與政事,議政大臣會議已經取消,所以這些所謂的鐵帽子王對國家大事的影響逐漸減弱,這個時候的鐵帽子王就不鐵了,他們的後代大多都只是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但是如果有犯錯或者越權的,那下場就是“鐵帽子”都給你打爛。

我們不妨看幾個典型的鐵帽子王,這個人物大家都直到,就是睿親王多爾袞,多爾袞的權勢極盛,曾經是順治帝的皇父攝政王,這個時候,多爾袞的排場非常大,所有出行的禮儀都是按照皇帝的制度辦的,奈何生前權傾朝野,順治皇帝並沒有實力打壓。

多爾袞去世之後,順治皇帝立刻下令取消多爾袞的爵位,撤去廟享,罷黜其宗室地位,財產和佔地全部充公,就連自己的弟弟也受到連累,直到乾隆年間才得到平反。

還有就是咸豐末年,鄭親王端華和肅順,他們原本就是受了遺詔共理朝政,奈何兩人於慈禧不和,慈禧太后發動政變,肅順被殺,鄭親王端華自盡。還有禮親王的後代,因為被彈劾侮辱大臣、對莊頭濫用私刑之後被削掉爵位。

之所以說鐵帽子王鐵,大多是因為這個爵位鐵,而不是這個人有多厲害,怎麼都不會被懲處,因為鐵帽子王制度規定,如果這個世襲罔替的王被廢除,他的旁支或則其他後代又可以承襲鐵帽子王。

所以說如果繼承鐵帽子王這個爵位,還是應該有所收斂,畢竟自己不夠牛,所以他們往往犯錯之後會受到懲處,比如降級、奪取爵位、圈禁發配。

還有人認為鐵帽子王就是鐵做的帽子,實際上是有帽子,但是這個帽子的材料是寶石做的,而其中為什麼成為“鐵帽子王”,這個鐵更多的是指這個世襲罔替的制度固定,意思是穩定、不改變,世襲罔替可以承襲爵位不降級,但是並不意味著承襲爵位的人就可以肆無忌憚,畢竟不是開國功勳,所以還得收斂些,不然承襲爵位的可能就是其他旁支了。


羽評郡主


鐵帽子王就是王爵的世襲罔替制度,可以世襲,無須降等。在清朝享有這項待遇的只有十二人,清朝皇族封爵共有十四等,最高等級就是和碩親王,其次是親王世子等,因此只有和碩親王才可以世襲罔替。

(鐵帽子王)

除了清初設立的八個鐵帽子王,如代善、多爾袞、多鐸等,其餘四個分別是雍正皇帝的十三弟和碩怡親王,咸豐皇帝的六弟和碩恭親王,光緒的爸爸和碩醇親王,晚清著名貪官和碩慶親王奕框。

(多爾袞)

在設立這項制度的時候,滿清期初只是為了籠絡親貴,安撫宗室。在滿清入關的時候,一些皇親國戚都立有不世之功,擁有極大的權力。

那麼清朝的“鐵帽子王”是否可以“任性”呢,答案是否定的。在努爾哈赤時代有滿族八王議政的傳統,這是為了平衡政治勢力。這套制度對於結束裂土分封制度,維護中央權威有重要意義。

但是清王朝的封爵制度比以往朝代更為嚴厲,有封號而無封地,只能居住在北京的王府,不能掌握軍隊,而且除了世襲罔替的王爵,其它王爵都要隔代遞減,這樣就消除了宗室諸王形成尾大不掉的隱患。

(清代爵位)

而且鐵帽子王也沒有“免死金牌”,以多爾袞為例,其跋扈的擅權,嚴重威脅到了順治的統治,多爾袞死後,順治帝下詔削多爾袞爵位,直到乾隆年間才平反,追諡為睿忠親王。

特邀嘉賓:一枚蜻蜓(第39篇)

歡迎關注、點贊、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給你不一樣的史學評析,期待你的評論,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鐵帽子王是指世襲罔替的王爵,它源於清朝的封爵制度,鐵帽子王比一般的親王享有更優厚的待遇和特權,包括:
  1. “世襲罔替”, 隔代不降爵;
  2. 俸祿優厚,歲俸銀1萬兩,祿米1萬斛;
  3. 賜予世襲罔替王府,又叫鐵帽子王府。

清朝共有12位承襲爵位無需降等的“鐵帽子王”,其中八位是在清朝開國之初立下戰功的皇親宗室,因為他們功勳卓絕,所以獲得世襲罔替的永久封爵,同時還享有配饗太廟的殊榮。另外四位屬於恩封,他們是因在清朝中後期穩固江山中立功而受封的。

這十二位初代鐵帽子王的分別是:

和碩禮親王,代善;

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

和碩睿親王,多爾袞;

和碩豫親王,多鐸;

和碩肅親王,豪格;

和碩莊親王,碩塞;

多羅克勤郡王,嶽託;

多羅順承郡王,勒克德渾;

和碩怡親王,胤祥;

和碩恭親王,奕訢;

和碩醇親王,奕譞;

和碩慶親王,奕劻。

《雍正王朝》中,雍正繼位後隨即加封了十三阿哥胤祥為鐵帽子王,在於鄔思道的對話中,胤祥也說道:“王不王對我來說已經無所謂了,不過這個鐵帽子卻難得呀。”由此也可見鐵帽子王的分量及地位了,畢竟不僅對於自己是一份莫大的榮耀,這份福音也能惠及子孫後代。


雍親王府


鐵帽子王名義上世襲罔替,到底有多鐵,其實情況比較複雜。

清代實施降等和嫡長子繼承製,即使是鐵帽子王的後代,也只能有一個兒子才能繼承爵位。

清代初年,睿、禮、鄭、豫、肅、莊、克勤、順承八王,功入八分,後來增加到十二家族,顯赫一時。

鐵帽子只管當代富貴,不管後代富貴。只顧及嫡長子地位,不考慮非嫡長子和庶出後裔。

對於鐵帽子家族非嫡長子的其他兒子,無論是嫡出還是庶出,都需要降格繼承,還需要考試選取,分功封,恩封和考封三種模式。

如果成績確實優秀,賦予低一級爵位。對於那些成績太差的,有的人乾脆失去爵位,成為閒散宗室。

因此,清代早期的鐵帽子王家族有的庶出兒子,不斷繁衍,支脈愈發擴大,到了清中期,生活已經相當貧困,入不敷出,成為朝廷救濟的對象,失去了曾經的鐵帽子榮耀。朝廷規定的爵位只有十四級,等繼承到最後一等的奉恩將軍之時,也就意味著鐵帽子家族失去了再繼承的空間。當然,鐵帽子家族畢竟是皇族宗室,宗人府管理者如果見有的旗人或宗室覺羅生活憂慮,也會有補助措施,每個月給餬口的錢糧。

並且,鐵帽子家族是和清代早期的政治商議體制相關的,入選議政王大臣會議的旗主親貴,大部分是鐵帽子,是愛新覺羅家族的直系親屬。後來的輔政王大臣們,也都是皇族宗室或旁支,不是普通人。

戰事減少,鐵帽子家族成員都是吃皇糧的老爺太太,逐步蛻化墮落,供養成為一大筆開支。後來,康熙雍正和乾隆不斷實施集權,架空議政王大臣會議,同時削減鐵帽子家族待遇,嚴格規定後裔繼承法,所謂的鐵帽子家族,慢慢就成為只有經濟特權而無政治地位。

溫水煮青蛙,到了清代後期乾脆連經濟待遇也逐步不能落實了,造成了旗人親貴的衰落。

秦右史,原創通俗歷史,專注民間文化。


秦右史


要說清朝的鐵帽子到底有多鐵,先要搞清楚這頂鐵帽子到底是個什麼東西。要知道鐵帽子是個什麼東西,就要先搞清楚清朝的爵位傳承製度。清朝的爵位分為三個系統,宗室爵位、異姓功臣爵位和外藩爵位,之前已經寫過一篇東西,這裡就不鋪開敘述了。所謂的鐵帽子,其實就是宗室爵位的一種。鑑於明朝末年竭全國之力無以供養宗室的政策失誤,清朝立國之初便制定了宗室爵位的降級承襲規則和考封規則。



所謂爵位降級承襲,是針對襲爵者而言的。清朝沒有嚴格遵守嫡長子繼承製選擇,但是,爵位的承襲者基本上還是以嫡子為主。明朝親王之子襲爵時,到手的仍然是親王,其他爵位以此類推。但是,清朝不同,清朝在襲爵時,如果父親是親王,兒子最終到手的只是郡王爵位,其他爵位以此類推。此外,親王爵位降到鎮國公為止就不再降級了,而是一直以鎮國公爵位繼續往下傳,其他爵位以此類推。這就是所謂的爵位降級承襲。



父親的爵位只有一個,但兒子卻不僅僅只有一個。那麼,不能襲爵的兒子怎麼辦呢?於是,便有了所謂的的考封,即根據父親的爵位和受封者母親的地位,依照嫡庶有別的原則確定一個基準爵位,然後定期組織考試,根據考試成績在基準爵位的基礎上降級授予。因為只有全優者才能被授予基準爵位,所以清朝的考封很多都是降級授予,成績很差的甚至無爵可授,淪為閒散宗室。這就是所謂的考封,當然,這類考封爵位同樣是要降級承襲的。



以上關於降級襲爵和考封只是簡單說一說,篇幅有限,很多方面都是簡而概之,並不詳盡,或許有人會提出一些質疑。之前本人詳細寫過相關的東西,有興趣的可以找來看看。總而言之,清朝的爵位承襲是要降級的。但是,有一類爵位卻是不用降級的,那就是前面提到的鐵帽子。鐵帽子王實際上只是一個俗稱,喻義頭上這頂帽子如鐵一般堅硬,傳至萬代。官方名稱叫親王世襲罔替或者郡王世襲罔替。



所謂鐵帽子王是特指清朝十二家獲得世襲罔替許可的親王、郡王。包括清初功封的禮、鄭、睿、豫、肅、莊(承澤)六家親王和克勤、順承兩家郡王以及清朝中後期恩封的怡、恭、醇、慶四家親王。在清朝的外藩爵位系統中實際上絕大多數親王、郡王的爵位也是世襲罔替的,諸如晚清名將僧格林沁的札薩克博多勒噶臺親王。但是,這些親王、郡王並不能被稱為鐵帽子王。



那麼,這頂鐵帽子究竟有多鐵呢?怎麼說呢,既鐵又不鐵吧。為什麼既鐵又不鐵呢?下面我們具體說一說。



為什麼說鐵呢?首先是含金量高。鐵帽子王數量極少,整個清朝二百餘年,只有上面提到的這十二家親王、郡王。幾乎都是清朝歷史上有過重大功勳的宗室王公小家族。即便後面四位,一位是雍正奪嫡的鐵桿盟友,一位是慈安、慈禧發動祺祥政變的最重要支持者和執行者,一位是皇帝的親爹和親祖父。也只有奕劻沒那麼拿得出手,但好歹也是慈禧非常用的上的人。除了這十二家,即便康熙的二哥裕憲親王福全,對康熙死心塌地,跟著康熙征戰沙場,也算得上戰功赫赫了,可最終也沒能得到一頂鐵帽子。 其次,待遇好。這裡所說的待遇倒不是說俸祿比其他親王、郡王高,而是承襲不用降級。一般的親王、郡王小家族,幾代之後,整個小家族最高的爵位只剩下鎮國公、輔國公這種中等爵位。但是,鐵帽子王小家族,只要清朝不亡,每一代都會有一位親王或郡王。有了爵位就要有待遇,禮儀性或實質性的一些職務也是不能少的,對於各個小家族是有實質性利益的。



那麼,為什麼又不鐵呢?因為鐵帽子只是針對爵位本身而言的,對於具體的某位鐵帽子親王、郡王而言,這帽子並不鐵。如果犯了事兒,照樣是會被革爵、甚至處死的。祺祥政變中的鄭親王端華、怡親王載垣就是實例。雖然是鐵帽子王,但是小命照樣不保,只不過死得稍微體面一些而已。但是,鐵帽子王的爵位和其他宗室爵位不同,其他爵位革了就沒有了,鐵帽子革的只是個人而不是爵位,某任鐵帽子王被革爵之後,會再從其小家族的小宗旁支中重新挑選他人接任,仍然是世襲罔替。鐵帽子之所以被稱為鐵帽子,其實就是源自這裡。


不務正業歪醫生


清朝建國之後為宗室和功臣制訂了等級森嚴的爵位制度,其中宗室爵位包括親王、郡王、貝勒、貝子等多個等級,而且為了防止爵位氾濫,清朝還制訂了降襲制度,就是說在世代承襲的過程中爵位的等級會遞減,比如親王爵在下一代承襲的時候會降一等變成郡王爵,以此類推。但是在清朝的時候卻有這麼一群特殊的宗室存在,他們的爵位在世襲的時候不會像其他的爵位一樣被降級,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說到的“鐵帽子王”。鐵帽子王是對清朝世襲罔替的王爵的俗稱,相比與其他一般的王爵,鐵帽子王享有更加優厚的待遇和特權,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隔代不降爵。

縱覽清朝整代,共有十二位鐵帽子王,分別是和碩禮親王代善、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和碩睿親王多爾袞、和碩豫親王多鐸、和碩肅親王豪格、和碩承澤親王碩塞、多羅克勤郡王嶽託、多羅順承郡王勒克德渾、和碩怡親王允祥、和碩恭親王奕訢、和碩醇親王奕譞以及和碩慶親王奕劻,和後面四位恩封的鐵帽子王不同,前面八位可都是為大清開國立下了赫赫戰功掙來的。

首先要說的是一門三個鐵帽子王的代善家族。代善一家除了他自己被封為和碩禮親王世襲罔替外,他的長子嶽託和他的孫子勒克德渾也都被封為郡王,也都是世襲罔替。代善祖孫三人都是大清赫赫有名的戰將,跟隨努爾哈赤、皇太極四處征戰,為大清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而且代善在皇太極取得後金大汗職位以及之後稱帝的過程中都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順治五年,代善病逝,諡曰烈,配享太廟,嶽託與勒克德渾也分別於崇德三年和順治九年病逝。

說完代善祖孫三人,咱們再來說一對兒同胞兄弟,他們就是多爾袞和多鐸。對於多爾袞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在很多的清宮劇中多爾袞被描寫成一個十分有野心的人,不僅娶了歷史上著名的孝莊皇后,還成為了順治朝實際把持朝政的人,雖然對於他是否娶了孝莊還有待考證,但是他的權勢確實是極大的。多爾袞是努爾哈赤的第十四子,皇太極死後,他與代善共同擁立福臨繼位,就是後來的順治帝,由於順治繼位時只有5歲,所以多爾袞成為了當時清朝的最高統治者,並被尊為“皇父攝政王”。順治七年,多爾袞在出徵的路上去世,時年39歲,死後的多爾袞被尊為義皇帝,廟號成宗,配享太廟,不過之後他的尊號被廢除,並從宗室中除籍,陵墓也被毀,直到乾隆朝的時候才又被重新恢復王爵。豫親王多鐸是多爾袞的同母兄弟,努爾哈赤的第十五子,擊敗李自成、殺史可法、俘南明福王,多鐸的一生可謂是戰功彪炳,順治六年,多鐸身染天花而死,時年36歲。

豪格是清太宗皇太極的長子,因軍功被晉封為親王,順治登基後與多爾袞不對付的豪格因言語衝撞多爾袞被奪爵,順治五年死於獄中。順治八年,親政後的福臨為豪格昭雪,恢復了他原來的爵位。莊親王碩塞是皇太極的第五子,曾隨多鐸擊敗李自成,因功晉升為親王,順治十一年去世,其子襲爵。最後要說到的這位鐵帽子王是鄭親王濟爾哈朗,他是努爾哈赤的侄子,是清初八大鐵帽子王中唯一一位不是帝王直系子孫的,也清朝歷史上除多爾袞外惟一一位受“叔王”封號的人,順治十二年去世。

說完功封的鐵帽子王,下面再說說恩封的四位鐵帽子王。

怡親王胤祥,康熙帝第十三子,雍正繼位後封胤祥為和碩怡親王,世襲罔替,雍正八年去世,時年四十五歲,配享太廟,諡曰賢,並將其名“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是清朝唯一一位不避皇帝諱的。

恭親王奕訢,道光帝第六子,咸豐帝異母弟,咸豐駕崩後與慈禧太后發動辛酉政變,被授予議政王之銜,洋務運動主要領導者。

醇親王奕譞,道光帝第七子,光緒帝生父,辛酉政變後受到重用,同治十一年晉封親王,光緒登基後加封世襲罔替。

慶親王奕劻,乾隆帝之子慶親王永璘之孫,光緒二十年晉封親王,光緒二十四年加封世襲罔替,1900年同李鴻章代表清政府簽訂了《辛丑條約》。


歷史AB面


首先先闡述一下什麼是鐵帽子王

鐵帽子王是通俗叫法,簡單說就是世襲罔替,有以下幾個特點。

1.鐵帽子王屬於宗室爵位,不外封。

2.王爵世襲罔替,永不降爵,不像其他親王,傳一代降一級爵位,所以稱之為鐵帽子。

3.配饗太廟。

4.親王俸祿.歲俸銀1萬兩,祿米1萬斛

清朝在開國之初,曾敕封八個鐵帽子王,分別是:

肅親王,禮親王,英親王 ,睿親王 ,豫親王

,莊親王,克勤郡王,順承郡王。

後期又恩封四位.

怡親王 有名的十三爺,各種清宮戲經常出現

恭親王 鬼子六

醇親王 光緒帝生父

慶親王 有名的鉅貪

鐵帽子王”是爵位,不是官職,只有封號、俸祿、府宅而沒有封地或藩國領地,所以無法形成尾大不掉的割據勢力,這就使中央政府更加集權,保證皇權一統,避免了因宗室內訌而戰亂不斷的現象,所以終清一朝都沒有發生過類似八王之亂的皇位爭奪戰爭。

初期的鐵帽子王在傳過幾代以後,基本被排除出權力中樞之外,只剩下親王待遇。當朝的鐵帽子王的權力要看當時的皇帝,比如怡親王在雍正朝就是擎天柱式的人物。

鐵帽子王爵可以世襲,但如果獲罪王爵可廢黜,甚至殺頭。如咸豐末年的顧命八大臣之一的怡親王載垣,在辛酉政變後被慈禧賜自盡,廢王爵。


清史茗香


鐵帽子王可以世襲罔替,永遠傳下去!清朝一共有12位鐵帽子王,其中清初開國的時候有8位!像多爾袞,多鐸,阿濟格等都是鐵帽子王!晚清還有慶親王因為會拍馬屁,被慈禧封為鐵帽子王!鐵帽子王,一般王位會傳給嫡長子,嫡長子再傳嫡長子,其他兒子就是郡王,然後再隨著血緣的遠近,第次降為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希望我的回答大家能夠喜歡,謝謝



翠樓看天下


清朝,一個噁心的王朝,讓中國徹底在世界上落伍。有關清朝的一切,都別再研究了。有啥好研究的?誰有那閒工夫還不如去山區支教呢。


瑞德巴特勒178


鐵帽子王是一種身份的象徵,功勳大的勇士才有可能成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