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体会到家长的付出?

LOK~㊣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来感受一个案例。

我们村里有一个卖菜的农民辛苦了一辈子,按理说这种辛苦的情况下,自己的孩子应当比较懂事,结果孩子变成了一个不通情达理,喝酒上瘾有时还脾气暴躁,不光是和其他人打架,偶尔还会动手打父母。

也就是说父母辛苦了一辈子,结果孩子不仅仅能从这种困苦的生活中吸取生活教训,反而重复着比父母更困苦的生活,或许他的一生比父母更难以成功。

当我们反思的时候,我们需要找出答案,这个答案不一定是正确的,许多人都会反问,许多人也在反思一个贫穷的家庭,为什么把孩子培养成比自己还贫穷呢?

其实答案有些简单,就是当家长在受苦受难的时候,却没有让孩子感受到他的痛苦,他的苦难,反而让孩子享受自己因困苦而挣来的那几分财产,也就是说对于孩子过于溺爱,不想让孩子受苦。

当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我们就会发现,如果家长的困难,家长的痛苦,家长的心情不能想办法传递给孩子,不能让孩子了解,而是让孩子躺在,温室里面的话,那么即使是穷人家的孩子,也照样可能是纨绔子弟。

如何让孩子感受父母的心情,父母的劳苦,其实也没有什么太高深的学问,就是让孩子和父母一起体验生活,比如说早上3点去买菜,那么就应当把孩子一起带着,让他也感受一下父母的不容易。

但是很多父母却不这样做,也不这样想,因为他觉得自己受苦受难一辈子,应当让孩子好好享受一下,就是这种思想造成了孩子在多方面的不足,其中也表现出对父母的不尊敬。

在家庭教育中,如果不让孩子和家长一起承担家庭过程中的一些痛苦,一些辛苦,那么孩子永远不会理解家长的付出,家长的心情。

总之让孩子自己去一起承担家中的困难,家庭的困苦,才能够让孩子成长得比较顺利一些。


杜宜城老师


育儿很辛苦,身为家长苦乐自知。但是怎样让孩子体会到家长的付出,从而理解、尊重、感恩父母之不容易呢?这确实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问题。从韩老师从事家庭教育十几年的经验来看,很多父母确实在这方面做的不够好,大部分靠说教很难起到作用。下面我给家长几点建议。

第一,生活体验法最容易让孩子感知。父母每天的生活重心无非是工作、家务、育儿、采购、理财、社交、赡养老人、偶尔生病住院等。这一系列事情中,如果有机会的话,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做这些事,哪怕是让孩子旁观,孩子也能亲眼目睹父母的真实生活。如果再能让孩子亲身体验,效果就更好了。比如我当年从上小学开始,每年暑假都要跟着父母下地劳动,印象最深的是收割小麦,酷暑之下晒的快冒油了,累的全身酸痛,苦不堪言,父亲问我,上学好还是干活好?我说还是上学好。父亲又问,考上大学坐办公室好,还是一辈子就这样干农活好?我说当然是考上大学好了。正是因为有了深刻的生活体验,我才发誓这辈子一定要考上大学,绝不当农民了。有了梦想,通过苦读,最后梦想成真了。而我在教育自己孩子时,经常会利用节假日带他去我的单位,和我同吃同住,让孩子亲眼目睹我工作的忙碌和辛苦,再加上谈自己的感受,孩子很容易就理解我了。

第二,榜样示范法容易感动孩子。就拿家中老人生病来说吧,身为儿女忙前跑后,所有的流程如果带着你的孩子,就能让孩子看到你是如何孝顺和照料病中的老人。在这方面,我儿子感触比较深,以前爷爷奶奶都生病住院过。每一次,我都要带着儿子经历每一步流程。从去医院,挂号、就诊、住院、手术室外等候、术后陪床、买饭、交费等。老人一次生病住院,孩子亲身参与整个过程,看到我是怎样亲为亲为的,事后再和孩子聊他的感受,孩子则能说出做儿女的真不容易,这就是让孩子体会到了父母的付出。再比如儿子上初中后,每天晚上我都要坚持给他补课,有时我声音嘶哑,嗓子痛,他都能看到,当他想溜号或者学习累了想休息时,我便问他你累还是老爸累?他说当然是你累。我说,我这么累为什么不休息?儿子说,你是不想让我成绩很糟糕。我说,这就是当父母的辛苦和不容易,再苦再累我也要坚持把每天的计划做完,孩子很容易就理解了。

第三,对比引导法能让孩子看出自己父母和别人父母的差别。有时不做对比,孩子真不知道你是合格的父母,或者是优秀的父母。我原来对门邻居是做小生意的,有几次接儿子回到家后,就看到邻居家的孩子放学后进不了家,就坐在楼梯里等妈妈。我问邻居家孩子,你妈妈不在家吗?孩子说,妈妈又打麻将去了。我问他,饿不饿?孩子说饿,我说到我家吃饭和写作业吧,再看这孩子特别感激我们能这样照顾他。事后,我和儿子聊天,我问他,邻居家孩子为什么每天放学到家后没有人管?儿子说他妈妈不负责。我说,如果我在你放学后也不管你,自己吃喝玩乐去了,你开心不开心?儿子说,当然不开心了。我说,你知道爸爸为什么每天放学后准时接你回家并做饭吗?儿子说,爸爸爱我,对我好。我说,我每天紧着赶工作,就是为了回来照顾你,你说爸爸辛苦吧?儿子说,当然辛苦,我知道你很累。通过眼前的事例对比引导,能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辛苦与不容易,只要找到适当的时机,及时引导,本身并不难。

良好的亲子关系,彼此建立亲密的信任,孩子愿意去了解父母的成长经历,工作情况情况,身体的病、痛、累等,合理的交流,容易让孩子在心里产生情感的共鸣。只能让孩子真正了解父母,才能理解与尊重父母,这是育儿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韩国成老师


在中国式的家庭中,好像总有一种循环,父母对子女全心付出,孩子却觉得理所当然。以至于孩子长大了,对陌生人的一点恩惠都牢记在心,对父母的付出却熟视无睹。一直要等到他们成家之后,也为人父母的时候才深有体会,明白双亲的不容易,可这时候父母已老,甚至已不在世了。

那么如何让孩子体会到家长的付出呢?最好的方法是让孩子承担家庭的责任。举个例子,高考结束后,有几个比较要好的同学结伴去公园游玩,下午3点刚过,有一个学生说我要回去了,我要去市场买菜,回家做晚饭,其他同学都愣了,他们已经习惯饭来张口,并没想过要每天做饭。可是换个角度想:他们都已经是成年人了,考试结束,暂时不用学习也不用工作,当然应该多做一些家务。

暑假就要开始了,家长们除了利用这段时间让孩子上夏令营、旅游、去补课外以外,还应该让孩子们学习做些家务,比如打扫卫生、洗衣做饭,大一点儿的孩子甚至可以到父母工作的场所去实习,让孩子感受父母亲每日工作的辛苦。

家中出现的一些事情,父母也应该适当征求孩子的意见。

说到底,家长要把孩子当成家庭的主人,不是客人,主人要负起家庭的责任。

洗衣做饭,清洁卫生,这些都是每天生活的内容,让孩子多做些家务,可以体验到家长的付出,也提高了自己的生活能力。


远方老师在美国


我相信这位家长所说的付出,很大程度上指的是孩子能够体会到在同一件事情上,不仅孩子再去做,家长也是尽全力去做,这位家长,更多的是希望孩子能有这样的共情感。

恰好刚经历了这样的一件事,正好借此来讲个故事。

亲戚生病了,住院期间,家里的人需要陪护,恰好到了暑期,孩子需要补课,奶奶只能负责陪同接送,却不能跟随同时听课,这样,陪孩子去听课的任务就落在了我肩上。

说实话,一开始,真的是压力挺大的。一方面是孩子大了,持续的补课,让孩子有了身心俱疲的感觉,现在去调动积极性,效果不大。

前三天,课程排不开,直接第四天开始上课,我较孩子先去的,孩子来了之后,我热情的和他打招呼,他只能苦哈哈地看我一眼,坐在那里。

想必,孩子是明白我去陪同,一方面除了听课之外,另一方面也是监督吧。

一开始,我就把任务明确的下达给了他,尽管他有些不愿意,勉勉强强地完成了。

今天,第六天,我和孩子商量补前三天的课,孩子满脸的不情愿,只说没时间,只说完了还有多少多少节课,只说我和我妈商量一下。

他妈妈最近比较虚弱,基本处于睡躺的状态,前天发消息告我说孩子的学习让我全权负责了。

看到他这逃避的状态,我感到不能这样下去了,所以一下课,我就找了他们老师沟通。

主要针对他的书写提出了要求,他本身是练书法的,写好是没有问题的,就这一点,和老师达成了共识,同时,在鼓励发言方面,老师也是很给力。

回家后,我给他发了这样的两条消息。

第一条消息是关于今天的作业的,除了今天的作业外,我要求他明天提前半小时到校,我好提问他是否掌握扎实。因为奶奶在家管不了他。

孩子没有回复我。

我自顾自的发了第二条消息。消息的大概内容如下:

咱们每个人都很累,你是最累的,不仅要听课,还要回家写作业,完了还有那么多课,我能理解你,可是孩子,你现在就处在学习的道路中,不学习怎么能追赶上其他人?

更何况除了你之外,住院的妈妈还时时操你的心,奶奶那么大了跟着你跑,我每天也来回跑,我和奶奶都不怕累,我们就希望你能学到东西,能真正的掌握了,这是我们最开心的事情

孩子,我因为尝过没书读的滋味,所以对我来说,能读书真的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哪怕我要牺牲掉玩的时间,我也愿意,一直到现在,我都还在买书学习,虽然不学习不影响工资,但是我想成为更优秀的人就必须舍弃掉娱乐的时间

我不知道他听进去了没有,我也不知道效果怎么样,一切都要等到明天才能知道,但是我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产生了深深地共鸣,我明白您所需要的是什么。

在教育这条路上,没有速成班,只有不断的纠正、再纠正,然后在潜移默化中让他回到自己的轨道上飞速运转!


丝瓜君的问候


这个问题问的就有问题,家长对孩子付出是自然的事情,难道还要回报?!当家长有了这种想法的时候就已经不是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了,那是交换。而且,让孩子体会到家长的不容易,是要孩子的理解吗?还是想让孩子在一些事情上让步,成为周围人都称赞的“听话的好孩子”?!孩子不听话是正常的,听话的孩子才是不正常的。家长的付出就是付出,不要期待太多,当一个家长做到了该做的事情,孩子也不会差到哪去。反之,很多家长自己做不到或者不做,把自己的意愿加到孩子身上,孩子失去了自己的生活,这才是最差的教育。孩子小的时候你要求孩子看到你的付出,那么当你老的时候,孩子是不是也得让你看到孩子的付出!孩子就会说:“我把头七的假都请出来,结果你还不死。”到那时你会想到:这一切都是你教出来的吗!


身心健康理疗师


中国的父母,对于子女,从呱呱坠地到成家立业,一直都是在默默的付出。在未成为父母前,是很难体会到父母为之付出的一切。所以,中国的古训:养儿方知父母恩才会流传至今。

想要让孩子在年少时知道父母的付出,是很困难的。因为孩子成长阶段会遇到懵懂期(0~4岁),幼儿期(4~7岁),儿童期(7~12岁),少年期间(7~14岁)青年期间(14~29岁)。

其中,懵懂期间到幼儿期就根本不可能懂得,这就好比对一个小学一年级的优秀生讲微积分一样,结果可想而知……

儿童期孩子会遇到一次小叛逆期,多可表现在只要不谈作业与学习,孩子绝对是自己亲生的……这期间与孩子去谈付出,等于对牛弹琴……到不妨试着已朋友的身份走到孩子身边……

少年期会遇到青春期与代沟,如果儿童期你与孩子没成为朋友,那么这时候万不可强求,否则会适得其反……这个期间能够走进孩子内心的就是要用善意的方式引起孩子的好奇心,前提是你懂得正确引导。

青年期会遇到人生第一次挫折,如何正确面对,要父母去理性分析,正确引导,万不可以自己的经验去强加于孩子身上。

然后,恋爱,结婚,生子,这个会经历岁月的洗礼,如果前面都做到位了,那么恭喜你,你的孩子已经看到了你的付出,剩下你苍老的岁月,他会陪你慢慢变老……


怪叔叔128891422


其实不管对孩子说多少,妈妈很辛苦,要心疼妈妈什么的话,都是苍白无力的。说多了,反而会遭到孩子的嫌弃。当然必要的提醒可以说,只是不要当成口头禅。

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付出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孩子参与到日常家务中,有机会甚至可以让孩子了解父母的工作情况。这样即使不用父母说,孩子也会知道,父母赚来的是来之不易的,会更珍惜。


U12家庭教育


从小事做起,家里的任何一件小事都可以让孩子参与进来,一起合作完成,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也是增加孩子跟父母之间的交流默契度,孩子在其中也会体验到去完成一件事情还要付出的行动和完成以后的乐趣,这是针对未成年的孩子,大孩子最深刻的领悟只有等他她自己成家为人父母以后,自然就懂的了作为家长需要付出多少的心血!


山河故人兮


开展角色互换活动,周末节假日让孩子当一天家长,买菜,做饭,洗衣,打扫卫生让孩子感受家长的辛苦!

开展勤工俭学活动,让学生自己通过劳动挣钱10元,记录每一分钱的来源,让孩子体会父母挣钱的不易,从而珍惜父母的付出和劳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