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家拳讲松沉,是什么意思?

宋燕儿


大成拳站桩的松沉劲体认 

  一般来说,放松是肌肉的回缩,触之柔软,常被作为蓄力状态。

而大成拳所谓的放松,是肌肉在周身骨骼合理支撑条件下的放松,也就是正确桩架条件下的放松。

由于人的自身重力, 所谓沉劲都是放松以后产生的。

  体认1:一身之松沉始于“悬顶”。 

  虽然松沉是向下的,但没有向上的引领,松沉也无从谈起,一味向下松垂,那只是松懈,身懈若泥而已。

这向上引领的部位,就是浑元桩练习者的头部。头部上领乃是利用意念假借,意想头顶上方有一根长绳系住自身头部百会穴处的头发,向上把自己提起来,悬在空中,此即悬顶的作用。虽然假借之力向上,但头部却向下接受地球吸引力,也就是一股力量(假想出来的)提自己,这时会暗生上领之意力。

随着头部上领,站桩者颈部也就有了向上的牵引。这种情况下,颈部肌肉呈自然的上下拉伸状态,没有丝毫紧张。反之,如果站桩者不能正确理解悬顶,头部硬往上顶,势必引起颈部僵直,不能灵活转动。拳论曰“身如半空中吊挂的口袋”,口袋虽是吊着的,但口袋的重力却是向下的。由这个比喻可以悟出浑元桩“头领顶竖”的意思,其内蕴的松沉劲也自在其中了。 

  体认2:设想双肘下有水中漂木相托,以助肩部松沉。 

  有的大成拳爱好者,练了好几年站桩,在其站浑元桩时用手一托他的双肘,感到轻飘飘的,这便是他两肩没有松下来的表现。要想让肩产生松沉感,浑元桩习者可设想自身立在齐胸深的温水中(温水意念可诱导习者精神松弛下来),两肘下端各有一块水上漂着的木板相托,两臂的重量完全通过肘部放在木板上,这样习者的双肩会感到自内到外的放松,随之也就做到了沉肩。

有的习者不懂放松之意,强行让肩部下沉,此谓僵沉。

初学浑元桩的,一般在练功20分钟以后才进入桩功状态,肩部松沉始有效果,大、小臂及手掌才渐有热感。可惜他们往往刚站10分钟便由于欠缺毅力而放下桩架,根本找不到肩部松沉的感觉。还应注意的是,初学者桩架尚未定形,练至30或40分钟时很容易肩部酸累,不知不觉地可能把肩端起来了,这时一定要注意不可端肩,累了更要保持肩部的松沉。

练站桩通常有一个假疲劳期,即30分钟左右两肩三角肌开始酸累,克服一下就过去了,待肩部再一次酸累方可收功休息。记住:双肩越疲,习者越要强化水中飘木托住己身双肘的意念,如此才能加深松肩、沉肩之感,此外头部的上领与肩部肌肉的松沉应配合着练最好。

  体认3:抱球意念以助大、小臂体认松沉劲。 

  大成拳的放松,是肌肉组织在舒展条件下的放松。初步达到这个效果,就靠假借抱球意念了。站桩者调配好桩形,双臂环抱就序后,要设想自身怀中抱着一个大气球,这个大气球不是单用两手去抱而是用两臂抱住,大臂、小臂、前胸均接触球体。为什么意想怀中所抱的是气球而不是木球、铁球?因为气球最轻,练功中感受这种重量甚微的球体,球多重,抱力就有多大,用怀抱气球的微小力量静心体会两臂的放松。

这时,你所想的不是仅仅放松大、小臂的肌肉,而是意想气球之轻重,然后用与之相等的力量去抱球,这就无意识地去掉了两臂内在的多余用力,达到最大程度的臂部放松。大、小臂的肌肉得到对称相拔后,要静静地向下接受地球引力。日久功深,两臂就会渐生热胀感,进而沉坠感,遂有松沉劲。外人上托其臂极感沉重,而站桩者毫无费力之感。 

  除怀报气球之外,站桩者还要下巴下面夹一个乒乓球,可以防头部后仰;还要掖下夹着气球各一,但不要引起肩部上耸,这也是为了增加两臂的沉实感。 

  初学浑元桩 ,习者站到疲不能支的时候极容易产生两臂一高一低的现象,这是需要注意的。 

  体认4:手腕略扣、十指微分、掌若抓球,以求体认两手的松沉劲。 

  两手腕稍显里扣,不要僵硬,应内含弹性,掌心肌肉要柔软,这能使臂部血液更加顺畅地流向手掌。十指微分,但指缝间都要若夹有物,这是为了使掌背筋络、掌心肌肉产生横向的对称相伸。掌若抓球(该球亦是气球),意在使手掌意力不宜过重,这样做能令掌背筋络肌肉产生对称伸展。习之日久,两手掌就会舒展中有放松,内在血液滋养充分,先热而后沉,松沉劲即生。 

  以上所述,皆为浑元桩初级阶段中松沉劲的求取,其各个部位不应孤立视之,而应综合联系,切勿顾此失彼。松沉劲全身只有一个,分而言之,只是为了叙述上的方便,实际把握中一定要互相照应,方可有得。 


13483159185黄


内家拳讲究的松沉劲,这是内家拳练习者都应当明白的事情,松沉劲,顾名思义,有松,有沉,并且,松沉交融,这样才是内家拳的真正松沉劲。



怎样做到松沉劲

第一,松沉劲,就要先做到松,所谓的松,是放松,无论哪一个动作都有松,不耸肩,不僵硬,没有挣扎的蛮力。对方在缠抱自己是就松散开,让对方找不到自己的重心,更是为沉劲做更好的准备。


第二,沉劲,沉劲是在松劲的前提下完成的,所谓的沉,就是重心下沉,内家拳中的沉劲有落地生根一说法,对方推不动自己。无论是在内家拳中有沉劲,摔跤中也将沉劲表现的淋漓尽致。

其实,松沉劲的目的就是要把身体各处的关节练得松开,骨关节韧带拉长,使得气血节节贯通,韧带长了,发出的松沉劲就越长,这一点非常重要,功力全在这里面,身体整体放松的结果就是身体的关节练活练开了,也就练出整体的弹簧劲,这种劲有一种穿透力,这才是内家拳真正的内力。



千寻体影


内家拳讲研的松沉,顾名思意松,主要是关节放松,沉就是自然,有松有沉交换,松沉就会产生劲,是练内家拳必须要的。怎么样才能得到劲呢,就是要从最基本的马步站桩功来的。马步有高马,底马都是对身体的关节都是会有压力的。修练者调整自己放松,下沉自然,调身,调息,的协调节合。使身体由脚产生的劲,在通过腰传到上支的两手。松沉调息,在内家拳里调息也是很重要,调息才能使身体的各节关通气。内力内劲才会产生的,松沉是基本的要领。内家拳要修三到五年才能达到一定水平。打拳不练功,到老是一场空。本人练习多年太极拳的感悟的。





东雨999668


所谓的松沉指的是在骨架支撑的前提下,让身体的皮肉像绸缎长衫一样挂在骨架上。具体炼法最好先走猫步(网上有视频),两手自然下垂,这样很快就能体会到两手臂像两条米袋一样挂在肩上一样沉重,拉着肩向下沉。这时手抬起做动作时要能体会到这种感觉,这样手肩的松沉就有了。而脊背为了平衡两肩的下沉,必然要向上挺拔。腰以下尾闾努力前翻托起小腹,腰骶后撑,纠正腰椎前弯,然后让屁股像铅锤一样挂在腰上向下掉,让身体的重心落在脚根。做到了这一步基本上就入了松沉之门了。


静心随缘30


以太极而言,首先要练放松,可能要两年左右才能练出松柔,当练到两手自己漂浮运行(就是很多人在网上说的漂浮感)那差不多了,只要身子微微一动,两只手自己动转圈了(云手),真的很神奇。 过了漂浮感这个阶段后慢慢的出现两只手很沉重,像灌铅一样,抬起来用很大的力(那种力很奇怪)。再下来发现整个身体像一块整体的重物,蹲下马步后慢慢站起来都觉得用很大的力。 而这些动作,外面的人看起来慢而柔,但其实做每个动作都很吃力,很困难。如果有缘,到沉重感这个阶段一般要3到5年,如果没有缘,就算你练30年也得不到漂浮感的入门阶段。


天山太极道


内家拳讲松沉,是什么意思?

内家拳讲的松沉,是内家拳习练过程中,练功者的身体反应过程,这个过程,三大内家拳,都是要有这种反应过程。如果练拳者没有这种反应过程,也就练的不是正常内家拳,也就是内家拳,外家练法,出不了劲力的。所以希望喜欢练习内家拳一定注意。

本人说说基本原理,内家拳是内气在练功过程中,吸纳宇宙自然能量,于练功者自身能量,溶合载入机体的过程。这个过程与练功者,自身体质有关,所以各人反应有所不同,大部分是沉的层度有差异,还与松的层度与练功时长有关系,也就是趆能很好的放松,沉感趆强,练功者初期是没有,很少沉的感觉,时间长了,感觉自然就来了,以后趆来趆强,有的强的你自身难以坚持下去,后期是沉中带紧。再后期是慢慢退去,当然过程是因人而异,没有统一格式。

这种反应各拳种反应有差距,反应最强烈的是站桩功,如果想练功进步的快,在练拳动中也要有这种沉感,你练拳收获的就快了,直至你练功感到轻灵时。你就会感到内家拳的魅力所在。


dtlwx


唔,之所谓内家,松→通,沉→透。不过,无师父等于无观照,达不到内家火侯。松即散,沉即木,呵呵,散打,拳击,泰拳同样需要内家功夫,传武只是缺少击打训练,不要再傻傻地针对传武啦,空手,迨拳,泰拳才是要征服的目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