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有人说“回到20年前,你就知道东北为什么会衰落”?你怎样看待这种说法?

用户4474643002


衰落,之前都提过东北再振兴,不过似乎从网上都评论看,东北再振兴没体现什么作用,要说东北有多好,我看不见得有多好,要说东北有多差,我看也没有大家说的那么差,我是南方人,2010年-2013年期间在长春读书,中间就两次寒假回去过,其他时间都待在长春,那时候就已经有振兴东北的声音了。当时我觉得长春都还不错,像商业、基建、服务业都不错,也许是我走过的地方太少,所见识到的东西不具有代表性。但是看地方,不要看高楼大厦、不要看棚户区,要看就看老式小区。


守望平安之人


说到20年前,有太多感慨!想当初,在二十多年前,温州人给我们修鞋,扬州人给我们搓澡,山东人给我们磨菜刀。安徽人、河南人到家门口来收废品,那时候手机还没普及。东北人吃着新疆人烤的羊肉串,腰挂BB机,用公用电话打传呼。喂!给我传100遍******😂😂😂请速回电话。然后是等待……,一会儿,电话回来了。喂!你在哪呢?我和小谁、小谁在哪儿在哪儿烤串呢!你快过来!对方回答,我马上到。想想当初的东北,是何等的辉煌。东北人是何等的逍遥。东北为外地人提供了多少个就业机会?

后来,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东北衰落了。温州人很早就离开了,扬州人也不太多了,山东人也回家了,害得我们菜刀都没处磨。河南人走了,安徽人还在。但是也不以收废品为业了,现在挣钱的行业太多了。你们都走了,东北人怎么办?没有外地人,东北人照样干。东北人很聪明,什么都会干。以前,都是让外地人给伺候懒了😂😂😂

现在,我们东北人自己修鞋,我们自己搓澡,我们自己磨菜刀!东北人除了不会收废品,什么都会。现在的东北人都有手机了,挂电话时还和20年前一样。喂!你在哪儿呢?我和小谁小谁在哪儿在哪儿烤串呢!😂😂😂你快过来!跟20年前不同的是,很少还有新疆人烤串了,都是我们东北的阿里巴巴自己烤😂😂😂


孤独不孤单在抽烟


东北为什么衰落?我只是一个鞍山的老百姓,在鞍山生活了30年,,,我觉得确实是20年前的一个下岗搞的,那时候我刚刚小学 ,父母都是鞍钢职工,原本日子过得很好。。。母亲年纪轻轻先下了岗,日子过得就紧巴巴了,没过两年父亲也下岗了,老一辈都是子承父业,没有什么技术和手艺,父亲只会烧砖,母亲是电焊工,当时的情况是大面积下岗,根本找不到工作,父母为了生活,做起了各种小买卖,特别辛苦!父母的很多同事朋友有的就为了生计,走错了路,,,,父母为了把我拉扯大,吃尽了苦头!当时小,不懂事,做了很多现在想起来很伤父母心的事,父母吃过的苦,我年龄越大越觉得不容易,现在父母年纪大了,只有努力工作让他们过上好日子才能回报他们!讲这么多20年前的事,掰是为什么衰落,没有意义,人要向前看!记住这段历史就行了!父母年轻时下岗因为没有学历,没有技术,找不到工作,不想让我也吃这个亏,无论如何也把我供到了大学毕业,现在工作十年,,,,创业两年,,,虽不是大富大贵,但也算是现代小康家庭了,不要相信年代,要信自己,,,,勤劳才是唯一出路!踏踏实实的,别总想研究捷径,拿出东北人民的实在和干劲,不管是打工还是创业,不会没有出路,再难也会挺过去!!!

文章发布有几个月了,评论的有一些人有很大争议,我只能说你不是鞍山人,你不是东北人,你不了解当时的社会情况,说风凉话谁都会,我说的这些,只有经历过的才看得懂,所以,关闭评论,在看头条的也做一个有素质的人,别什么事都喷,喷之前掂量一下自己的份量,别做社会最底层的那一群人!我不是给你们讲什么道理,我只是把我的这些年的经历发出来!仅代表我个人看法!


你们尊敬的康大爷


全国都有下岗职工没错。但是能达到东北这么大体量的国营经济【下岗职工800万】,在全国来看,也只有天津,武汉和上海吧!

而上海为了解决这一问题,1992年开发了浦东,上海的下岗职工问题迎刃而解!天津什么时候开发的滨海新区,应该知道吧,武汉都快被长沙超过了,这几年才有所进步!

而东北1992年的时候,弄了个图们江先导区,搁置至今!东北因为政策无限搁置,人才外流是必然~800万下岗职工包裹高中低层次的员工!海南、青岛。甚至日韩。都有东北人的身影!

宏观经济,不单单是所谓的懒惰。观念问题,难道浙南比浙北懒惰,苏北比苏南懒惰?深圳是因为勤劳,比粤北富裕?

浦东的开发,辐射了整个江浙沪!才有的后来各种工业园,各种孵化基地。申通圆通中通诞生于浙江,就是浙江人聪明?你把他们送到哈尔滨,乌鲁木齐,有物流包裹?你把幼年的马云、马化腾送到呼和浩特。阿克苏,还会有阿里巴巴,还会有QQ威信?

有一条客观事实:早年间出去的东北人,适应能力很强!已经有大量的东北籍贯的成功人士,这就够了!原因是珠三角,长三角,帝都的机会比家乡更多!

随着现在类似今日头条这样的农村网红的诞生。留在家乡的东北人也有很多致富的。这是一个好趋势!在东北老家种田,开淘宝的自媒体,要比富士康流水线的南方人有前途!


家东北味道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东北人,关于东北的发展史说实话了解的不多,一星半点。20年前还在上学,毕业后就天南海北的瞎转悠,去过很多城市,在东北呆的时间不多,最近几年回到东北,因为父母年纪大了,需要照顾。在外面呆的久了,再回来感觉自己倒像个外地人,很多人说我的口音都不像东北人。



我简单的说说对东北人的看法:

| 没钱不会赚,有钱不会花

东北有个词叫做“穷装”什么意思呢?就是再穷也要面子,东北人“好面儿”。工作干活,钱多钱少先不说,关键得有面子。早些年,收废品,回收旧家电的行业开始做的时候很暴利的,可东北市场都是南方人在做,东北人不会做,骑个破三轮车大街小巷的吆喝,觉得干这活很没面子。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有钱的不会花,就说开店吧,〖缺乏创新意识,跟风相当严重〗,记得2010年左右的时候,回东北呆了几个月,那时我家那个城市,刚开始流行吃云南过桥米线,整个城市里有三到五家吧,生意确实很好,到饭口时间都得排队等。好景不长,一个月以后,大街小巷都是过桥米线,好好的一个餐饮行业,被大家这么一搞,废掉了,都不赚钱。如今走在街上看见一些小店开业,都能估计出来能开多长时间。投资也好消费也好,盲目的任性。


| 在东北得有关系,有门路才好办事

看过一篇文章,里面提到为什么很多大的企业不愿到东北来投资?回答是,东北的人情世故太重,开个公司建个厂,在别的地区,一年半载的就能完事,在东北,没有关系,没有门路,那就等吧。每个步骤都得有人有关系才好办事,对于有钱的大企业来说,不差那点人情钱,人家怕麻烦。中国那么大,我不来东北总可以吧。来东北投资的那么少,经济又怎么上来。

由于时间关系就说到这吧!东北落后的原因,主要是东北人根深蒂固的思维观念导致的。


开心大巴士


我是30岁的老阿姨,我觉得东北挺好的,土生土长的鞍山人,大学毕业2013年,我是想在外地拼搏了。后来我也是吃不了苦,回老家考个事业编就一直上班了,东北有多萧条我倒是没看出来,跟别的城市比肯定是不如北上广好了,但是呢,发展这一块也挺大的啊,小时候我家还蹲便呢,一直到2000年都是,后来01年搬进小区了,有了我自己的卧室,而且陆陆续续一些房屋改造,大家都改头换面了,从老房子陆陆续续搬进商品房,又陆续到小洋房,原来我们这个小区没有地下车库,因为这小区1999年买的,那会也没什么车库车位的。后来陆陆续续的,大家都买起了车,不说别的,就鞍山这三线城市,动不动就堵车,这还不足以说明东北也在快速发展么,在一个这个穷装也不是绝对的吧,也有那种不装逼踏踏实实过日子,积极向上的大好青年,只不过就是大学毕业后,有很多人才流失,不回老家了,北上广如果没有外地人,北京地铁不拥挤了,那还是北京么?生活在老家就是图个安稳,如果你是老爷们,如果你有梦想,那还是去外地闯一闯,但是撞了南墙就回头吧奥!老家欢迎你们回来!!!


马婧0317


我是80年代初从山东去东北的,在东北生活了20多年。80年代初期,东北特别是辽宁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当时我在山东的县城没看到一座楼房,基本上政府机关是砖瓦房,农村农民是土坯房,并且住的还不宽松,吃的是粗粮,村里没水没电。

当时我曾在辽宁工作过,和山东相比,差距是相当的大。

辽宁的县城当时高楼林立,市场繁荣,企业重多。农村特别是县城周边二层小楼、平顶楼座、砖瓦房到处都是,外装内装干净漂亮(实际上山东现在的砖瓦结构房跟那时的辽宁房子比我还是喜欢辽宁那房子),城里人穿衣新潮,洋气(我感觉比天津人90年代初打扮的都好,天津人到90年时大街上全是自行车和军大衣,当时都叫平民城市),精神面貌十足,生活条件和山东相比那是没法说了,差距大了去了!

到90年代,在哪个巜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口号的感召下,辽宁人开始浮躁,私有经济开始活跃,国有经济开始没落。

为什么?你说一个上千人的企业,你的定单给了私企,国企没活干,你还有钱发工资吗?然后是企业改制,变成股份,工人下岗,再然后,变成私企,国有资产流失!这是说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资源。

东北在90年代前,那可是我们国家的功臣。解放后,汽车、飞机、轮船制造,钢铁、木材、煤炭、耐火材料、金刚石等原材料,粮食生产等这些在全国都是叫得响的,但到90年代末,由于多年的消耗和不可再生,加上人们的创新意识不强,开始逐步落后于这些后来者。

第三,人文。东北人豪爽,这是大家公认的。我在东北20多年时间里,交了很多东北朋友,到现在我还在消费那个时候结交的交情。我有山东人的实在,又学到了东北人的豪爽,这个性格回到山东后受益良多,不再多说。

但东北人有东北人的问题,政府工作人员这边在我看来是都在交朋友,工作过得去!企业这边,人员下岗后,开始四处讨生活,全国各地都存在东北人,后来他们打下了不少天下,立了足,但名声有些不好。我想大家也不要喷,谁有好日子过还会出去惹那坏名!

东北人有个最大的坏毛病就是随礼。红事、白事、老人过生日、生孩子、搬家、上大学等等,你红白事、生孩子、上大学可以呀,但老人过个生日是年年请啊,你不表示点过得去吗?

东北人好面,礼还大,有时只要认识你的就会下请柬,你的工资够随礼的不?这个月咋活?想了吗?这个事也是我当时离开东北的一个原因!

不写了,手机写字太慢,12点了,该睡觉了!

不过我喜欢东北,喜欢我的朋友,喜欢我生活过的城市,喜欢东北人的豪爽!

我的朋友,以后我再去不要请完客再把自已押到饭店了!

感谢东北的朋友对我的照顾和关爱,我相信,一切会好起来的!

文不对题,请勿喷,只是有感而发!


始终如此1121


十几年前看到一个山海关住火车道边的人写的帖子,从东北解放后就开始,每天24小时,每年365天,来回源源不断的火车满满的进关,空空的出关。粮食,木材,机床,钢铁,煤炭,食糖,大豆,汽车,火车道上自跑的机车,车厢,60年代之后又多了原油和成品油。这种状态在改开后还在持续,直到90年代后期。持续近50年。这可是国家调拨啊,不是买,也不是卖!东北够大,资源也足够丰富,所以才能持续这么久。直到几乎所有资源都枯竭了,才基本放手了,也市场化了。这里特区,那里保税区,还有什么重点扶植地区,什么时候有东北点什么事啊??连贵阳到福州重庆几乎全靠隧道桥梁架设都通了高铁,到现在一路大平原的东北楞没有一条出关的高铁。谁知道怎么回事!建深圳用了工程兵,可所谓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怎么就变成了空话!


手机用户18671275970


我也是东北人我来谈谈我对东北现状了解吧……我出生在东北黑龙江鸡西的一个矿区,小时候感觉东北特别好,为什么呢?父母有稳定不错的收入,那个时候东北开发,很多外地人都去东北工作特别是煤炭行业,占据全国产量80%。贡献率我就不多说了。福利待遇也不错,过年、节发放福利待遇基本上够一个家庭几个月生活(粮食)那个时候是计划经济这样情况很正常。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和一些政策扶持的偏移,老工业基地逐步开始影响东北经济人民家庭的收入,你们没有经历过那个时期,90年开始一个职工只能拿到月度工资的80%,还不说每个月都发,只能够保障基本生活,至我们这代人教育体系改革,从以前上学不花钱或享受职工免费教育到前额自费上学,我经历了好多同学上不起学。考上上大学上不起等一系列的问题。只能全国各地到处背井离乡打工,能留在东北的要么继续做三危行业,要么有点关系能够勉强温饱。前段时间和一个朋友聊天说到,东北如何创业及投资项目,他也和我说了一些先行90后东北人的情况及各种投资弊端。我想说的是两个观点。其一;东北想要得到振兴首要解决东北人心问题。其二;东北在新中国贡献率如此之大,反哺力度及政策负责人才培养应加大更多投入。核心;我们如同一家人以前家里日子过的不好,老大理应贡献全部力量付出帮助兄弟姐妹,现在老大老了干不动了你们是不是应该帮助我呢……


潺潺居士


说起这个话题,先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我曾经居住的地方,有一条美丽的大河潺潺流过,四面环山,风景秀丽!曾经有过啤酒厂,白酒厂,葡萄酒厂,乳品厂,制药厂,酱菜厂,屠宰场,皮革社,农机厂,大百货,二百货,生产资料,新华书店,等等,到现在都没有了,唯一的一个啤酒厂也搬走了,据说搬走之后,啤酒的质量,销量都不是太好,工厂一波又一波的裁员,买断,下岗。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有很多房子都空了,没人住了,满目荒芜的景象!曾经的辉煌,一去不复返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