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什麼樣的課堂是高效課堂?

歷史不錯的化學老師


高效課堂裡的高效,不僅在於教師能夠把整堂課的教學任務完成,更關鍵的是要讓學生真正的能夠掌握住當堂課的教學內容,達到教學要求。

因此,"因生制宜"就顯得尤為重要。有的老師說一對一是高效課堂,我同意這種方式。但是這樣會浪費教師資源,將學習能力相近的同學組成小班型,這樣的課堂,能力相近,教師在教學時教學效率才會是更高效的。

如果學生能力參差不齊,會的早就會了,學習能力一般還在理解,學習能力慢的還在愣神,你說到底該兼顧誰?以學的快的為標準,很大一部分沒學會,那不算高效課堂。而照顧一般的,對學的快的來說也不算高效。

雖然現在新課改的形勢下,學校裡已經禁止設立重點班,不過對於培訓機構來說,還是可以嘗試這樣的分班方式。


嗨伊英語


結合我的教學生涯,說說個人的具體做法:

一、檢查預習。實行異組檢查。甲組檢查乙組,乙組檢查甲組,丙組檢查丁組,丁組檢查丙組。檢查時依據老師給出的評分標準,各組亮分,亮分更能凝聚小組成員的團隊力量。本次分數低的,下次自然就會好好預習。

二、討論交流。這個階段主要是小組內各成員在交流、討論、歸納本組同學預習中遇到的問題。A組的同學基礎較好一點,爭論聲比較大,B組的同學就不知所措了。因此,我讓小組長帶著大家講解,不過新問題又出現了,個別差一點的學生不參與活動等著組長說答案,自己現場寫。對於這類學生要求a同學展示時再給他繼續講解,並鼓勵他自己先試著做,這樣就可以給小組不減分,其次也有利於自己提高。我認為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還是學生不會預習,不會自主學習。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教會學生如何去預習,交給方法很關鍵。所以,抓學生的預可非常重要。

三、展示點評。主要採取上臺在黑板上展示自己的答案。一般要求b生上臺,因為該生可以代表本組的整體水平。當然鼓勵c生上臺,這樣可以使c生個人得到鍛鍊,也能給小組多加分數。黑板上展示的同時,下面的同學不能閒著,a可以繼續輔導bc兩類學生,也可以整理答案以備補充。點評的同學一般是本組中最優秀的學生,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話來點評。點評過程中,如果出現錯誤,教師要及時提醒點撥,加以引導。

四、重難點突破。在學生展示點評後,針對似是而非的問題或結論,再次加以討論、分析、講解。

五、訓練提高。語文知識點多,訓練提高可設計簡單的問題,如讓學生寫一小片段等。

六、當堂檢測。這一環節主要照顧學困生,使自己親身體驗本節課學到了什麼。

總之,實施高效課堂,有困惑,也有欣喜。不做作業的學生開始主動做作業了,說話不敢發言的同學也慢慢敢說幾句了,學生自主學習熱情高,既鍛鍊了口才,也鍛鍊了膽量,還學到了知識。因而教師要不斷推進語文高效課堂的進程。





31908473230鄉村聲音


什麼樣的課堂是高效課堂?

我個人以為,調動學生參與的、啟發式教學的課堂就是高效課堂。

雖說我只有不長的民辦教師和代課老師的經歷,那也是四十多年前的事了。但我在家教育我的孩子整整十二年,以及給通訊員講課的經歷,證明了一點,讓受教者參與學習當中,和聽人滿堂說教,其收效真的大大不一樣。

那麼,什麼是啟發式教學呢?

第一,倒逼學生鑽研課本,在課堂上有發表自己想法的機會。

因為,一言堂、滿堂灌的教學方式,並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和鑽研的積極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於從自學和有自己的想法開始,再接受老師厚積薄發的點撥中獲得。

另外,課本課本學問之本,課本上有的東西,老師就沒必要在課堂上重複了,凡是該學生自己動手、動腦的一定不要越俎代庖。要相信學生的心智和能力。

第二,是在課堂上,用大量時間講例題好?還是老師教會學習方法,讓學生開動腦筋,運用學習方法自己鑽研解題好呢?

以數學為例。一堂課講兩三道例題,還是把那些定理,定義,公理給學生講解明白,讓學生自己去運用知識解題好呢?

說到底,學習是學生自己動腦的過程,是通過老師的點撥解惑的過程。



皛川


從自身的實踐簡要地回答:

1、高效的課堂一定是以和學生達成有效溝通交流的基礎上的,真的高效課堂,很難出現在所謂的公開展示課上面。

2、高效課堂不僅是教學方法和理論在課堂上的實踐,更是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理解記憶,或能夠解決問題的過程。接受的廣度和深度越好,才能稱之為高效。

3、從各學科的分類來講,文科更強調的是預習和閱讀,而數學則另外要先有練習和實踐,課堂只是後期放大拓展和釋疑的過程。相信這一點,有過多年實踐的一線老師會認同。

而我們的課堂教學的校際間的交流,很難體現出以上三點,甚至有的一點也達不到。上的新授表演課,很難看出它和真實的教育實踐有很多聯繫和借鑑的地方。

所以所謂高效課堂必須在有以上基礎的條件下,才可能產生,而產生在實踐中通常會伴隨著“兩單一”的情況,即教育目標及知識點單一;教學重難點單一。而不是侷限於形式,表演式教學,有百害無一利。


張德洋老師


“知”和“行”教學才是最有效的課程,對於學習者來說,“知行合一”的重要性和分量有非常重。“知”和“行”的距離,是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知”和“行”把很多人和成功遠遠的隔開了。有人想過嗎?阻礙“知行合一”的原因是什麼呢?

以下三點是我的理解,供大家參考!

1、學習者接收的知識過多。信息量太大了,很多人不知道怎麼篩選出目標過程中所需要的知識。導致舊知識沒消化,又學新知識,重複學習,沒有深入。解決辦法是極簡主義,找準自己的定位和目標,學習精而好的知識,重複學習這些知識,“少即是多”,做到消化吸收。把精力集中在關鍵的因素上。

2、學習者心太急,想要短期突破。其實學習要有長期打算,不要只追求眼前的收益。這樣才會穩紮穩打,形成福利效應。學習者要找到正確的道路,開始一步一個腳印的積累。量變到一定程度,自然會形成質變和飛躍!

3、學習者知道,但是不如執行,缺少實踐。我們要做的就是必須不斷的實踐,去強化認知和知識體系,通過實踐,不斷的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解決“知行不合一”的手段就是,重複做,強化知道和行動,這是知道和做到最好的辦法和關鍵。

”知行合一”是學習者的生存法則和態度,是學習者自我蛻變的有力法寶,是學習者的靈魂!


明德商學院金麒麟


高效課堂的概念本身,就很容易與人們的心裡預期相契合,自然吸引了很多人的視線,並激發了實踐探索的熱情。

圍繞教學目標提高課堂教學單位時間的效率與效益,一直是課堂教學的追求,而這也是高效課堂的價值取向和核心要義。

不可否認,高效課堂的實踐是有成效的,但即便如此,仍然有些基礎性問題需要探討。

追求效率與效益,就要考慮投入與產出。無論是高效型還是高效性的高效課堂,從實踐看都需要老師,在課前、課後投入遠大於通常的時間、精力、體力,包括各種條件的創設。這些投入不可能與高效課堂剝離,而且是有限度的。這個問題沒有很好的解決方案,老師將不堪重負,高效課堂也很難持續。這猶如鮮花,看起來很美可不能常開。

高效需要標準衡量。一堂課的高效有意義,但每一堂課的高效,並不一定構成課堂教學階段性的高效。學生的學習需要漸近有序、張馳有度,需要多樣的課堂類型,階段性的教學統籌是必不可少的。

從高效課堂的實踐看,它所倡導的理念與操作,需要教師高超的教學藝術和智慧做支撐,這就超出了很多教師的實際教學能力,致使教師竭盡所能,亦達不到預期效果的現象時有發生。教學過程的操作,既強調學生自主學習,又強調程序與時間的控制;既強調學習的個體選擇,又強調整體的目標達成,都可能導致教學過程的顧此失彼。

每個具體的學科都有些各自的內在邏輯。特別是像音體美以及活動類學科課程,效率與效益未必是其追究的價值,追求每一堂課的高效,很可能還削弱了它的價值,更需在教學實踐中引起注意。

課堂教學的工具化、功利化傾向,與高效課堂本有的價值追求,在教學實踐中的表象統一,很可能引發更深層次的矛盾衝突,進而使高效課堂逐漸流於形式。

課堂教學的改革從未停止,追求顛覆性的變革常以失敗告終。體系化的龐雜的教學理論體系,往往抵不過因材施教來的簡單易行。


田家大院田老大


第一,知識能有效地被孩子吸收。衡量課堂優劣的最好標準就是孩子學進去了沒?如果孩子聽進去了,毋庸置疑課堂很成功。

第二,是否由淺入深,有層次地進行。學習就像樓梯,如果一步一步深入,將知識有層次展現,可以很大程度決定孩子的吸收程度。

第三,是否能讓孩子自主複習。很多人認為好的課堂結束就完事了,其實不是,好的課堂能激起孩子的學習興趣,自主複習,提升自己。

總的來說,很多人用條條框框來衡量課堂的優劣,其實,一節課下來,好與不好,老師和學生都能很清晰地感受到。學習學習,師生互進才是好!

個人看法,歡迎各位評論留言😊


Miss次生林


興趣!

感性導入

理性展開

互動參與

師生溶融

啟發夢想

昇華靈魂


船漏人人補


高效課堂體現在這三個方面:教學時間、教學任務量、教學效果,教師能用最簡潔明瞭的語言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量,達到最理想的教學效果。這就要求教師首先要提高自己的備課質量和自身的教學素養,其次能在課堂上用自己的教學魅力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最終達到最為理想的教學效果。


教育通訊


讓學生願學 、會學,能學會的課堂就是高效課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