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炎為什麼要毒死自己的父親?

淡抹伊人妝


根據《三國演義》電視劇裡面的情節,鍾會、鄧艾滅蜀,劉禪向司馬昭投降,舉家搬到了洛陽城,在一次宴會上面,司馬昭特意安排了蜀地的歌舞,原來的蜀臣都感到十分的悲傷,而只有劉禪去看得津津有味。

司馬昭就對賈充說:劉禪這樣的人,即使諸葛亮活到現在也沒有辦法,更何況姜維呢?賈充說:如果劉禪不是這樣的人,蜀國又怎麼會被我們吞併呢?

司馬昭就問劉禪:你在這邊還會思念蜀地嗎?劉禪說:不會呀,我在這邊玩得很開心的,一點也不思念蜀地的。劉禪身邊有一個蜀臣叫做郤正,他對劉禪說:如果司馬昭以後再問起來的時候。你就說,先人還在葬在蜀地的呢,我不能忘記。

劉禪趕緊記下來了,過了幾天,司馬昭再問劉禪這個問題,劉禪一本正經的郤正教給他的話再說了一遍,然後作悲傷狀,司馬昭笑著說:怎麼感覺是郤正教你的呀。劉禪很驚訝的說:對呀,你怎麼知道呀?司馬昭大笑,然後就中風猝死了。

而根據三國演義小說的情節,司馬昭並不是在笑劉禪的時候中風的,而是之後,已經立司馬炎為世子之後,某一天聽到大臣奏報,有一個人從天而降,說司馬昭可為天子。

司馬昭聽了之後,回到宮中,正打算吃飯呢,就突然中風不能言,然後司馬昭手指司馬炎,然後就死了,當然這個手指司馬炎並不是指司馬炎是兇手,而是讓司馬炎繼位的意思,很多皇帝死的時候,不能說話的時候,都這樣做的。

而根據晉書記載,司馬昭是在鹹熙二年,也就是公元265年八月的時候駕崩的,晉書用”崩“這個字,這個一般做病死來解釋,但沒有說具體的死因,至於說是被毒死的,只能說正史無記載。

司馬昭確實在立司馬炎,還是司馬攸上面猶豫過,因為司馬師傳位給司馬昭,而司馬攸已過繼給司馬師,他想傳位給司馬攸,就相當於傳位給司馬師的後代,但是在群臣的勸說下,司馬昭還是立司馬炎為世子,那麼司馬炎根本就沒有那個動機了。


歷史簡單說




司馬炎字安世,河內溫縣人,司馬懿之孫,司馬昭之子,他也是西晉的開國皇帝,鹹熙二年(265年),司馬炎襲父爵位“晉王”,數月之後,司馬炎逼迫魏元帝曹奐禪讓皇位,於是司馬炎建都洛陽,改元泰始,國號晉,史稱西晉。司馬炎在司馬昭去世幾個月後突然稱帝,司馬昭又離奇死亡,司馬昭之死是否和司馬炎有關係,司馬炎又為何想謀害司馬昭,以下筆者做簡要分析。



首先分析司馬昭是怎麼死的。

其一,據正史中記載司馬昭是中風而死。司馬昭隨司馬懿抗拒諸葛亮多有戰功,被封為中郎將,司馬懿通過發動高平陵政變,誅殺曹爽,奪取曹魏軍政大權,位居人臣,一呼百應。司馬懿死後,司馬師繼承父業,並率兵攻伐東吳,曹芳為了除掉司馬師,密謀殺害,但事情敗露,司馬師提前下手,廢除曹芳,立曹髦為皇帝。



之後,司馬師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利,司馬師病逝後,司馬昭繼承兄爵位。司馬昭篡位之心更是昭然若揭,曹髦自知是傀儡皇帝,早晚必遭不測,於是蓄謀殺害司馬昭,率宮廷衛隊殺入司馬府,卻不料被司馬昭家丁殺死,立曹奐為魏帝。自此司馬昭掌握曹魏軍政大權。司馬昭與鹹熙二年立司馬炎為世子,同年,司馬昭得中風而死。據史料記載:

回朝後自稱晉公,後加晉王。立子炎為世子。司馬昭責戲阿斗,阿斗蜀樂不動情。鹹熙二年,昭風猝而死。數月後,司馬炎代魏稱帝。建晉朝。追尊昭為文帝,廟號太祖。



其二野史和《三國演義》中均記載司馬昭是被司馬炎毒死。司馬昭其實並不喜歡司馬炎,而是偏愛司馬攸,並且有意將次子司馬攸立為世子,司馬炎深惡痛絕,隨起了殺心,有意在酒中下毒,司馬昭飲酒之後,中毒而亡。死前雙目直視酒杯,指著酒杯還沒來得及說話便死絕身亡。而此時司馬炎在一旁侍奉,並無半點傷心,由此可見,司馬昭之死也是司馬炎蓄謀已久的。





其次分析司馬炎為何要謀害司馬昭

其一司馬炎雖為長子,卻不受寵愛,司馬昭想要廢長立幼。司馬炎雖然是長子,但性格品行都不受司馬昭喜愛,但司馬炎的帝王之心更勝於司馬昭,可以說司馬家的後人,一代比一代有野心。司馬炎見司馬昭要廢長立幼,自然是驚恐萬分,然而從理法上講,司馬炎最應該是那個繼承晉王爵位的那個,當時很多人都反對司馬昭,包括竹林七賢之一的山濤,也是站在司馬炎這邊。司馬炎對其父司馬昭忍無可忍,終究還是起了殺心。



其二司馬昭嚴重阻礙了司馬炎進位稱帝的進程。司馬昭一生征戰,勞苦功高,等到有機會稱帝的時候,卻年老體衰。於是司馬昭也沒有稱帝的打算。但司馬家有個陰謀家,對魏帝垂涎三尺,他就是司馬炎。只要司馬昭活著一天,司馬炎就無法稱帝,就算是晉王也沒有他的份,司馬炎不想消耗時間,要有帝王之心的他,對司馬昭有了殺心。從時間上看也是吻合的,司馬炎五月被立為世子,八月司馬昭便離奇死去,可見司馬昭的死非同一般。而司馬炎在登基之後,追加伯父司馬師為景帝,顯而易見,司馬炎父子的感情不好。

你是如何看待司馬炎和司馬昭的?

歡迎關注,講述三國故事,瞭解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三國逐鹿


公元249年1月司馬懿乘著曹爽及其黨羽跟隨魏少帝曹芳前往高平陵祭拜曹叡,都城洛陽空虛之機,發動高平陵之變,一舉摧毀曹爽陣營,奪取曹魏軍政大權,位居人臣,一呼百應。

司馬懿死後,司馬師繼承父業,曹芳密謀殺害司馬師,但事情敗露,司馬師廢除曹芳,立曹髦為皇帝,司馬師等同“幕後執政”。

司馬師病逝後,司馬昭繼承兄爵位。曹髦深知司馬昭之心,率宮廷衛隊殺入司馬府誅殺司馬超,但反被家丁殺死,立曹奐為魏帝,自此司馬昭掌握曹魏軍政大權。

司馬昭分兵滅蜀後,自稱晉公,後加晉王。鹹熙二年,昭中風猝死,享年54歲。

司馬炎,字安世,司馬懿之孫,司馬昭之子,公元263年,魏國滅蜀。265年,司馬炎廢魏帝,自稱皇帝,國號晉,定都洛陽,史稱西晉。司馬炎就是晉武帝。280年,西晉大舉進攻吳國,吳國投降。西晉統一南北,結束了東漢末年以來的分裂局面

正史記載:司馬昭是因為情緒激動,大喜大悲情緒波動而引起中風而死。

司馬昭滅蜀國俘虜後主劉禪,為試探劉禪是否有野心復國,當劉禪說出:“此間樂,不思蜀”時,司馬昭看到劉禪的窩囊相,禁不住哈哈大笑,突然就死了。

野史和《三國演義》中均記載司馬昭是被司馬炎毒死,原因主要有四:

1、按照嫡長子繼承製,司馬家的大權理應歸司馬炎無疑,但司馬昭並不喜歡司馬炎,而是偏愛司馬攸,司馬炎見司馬昭要廢長立幼,自然是驚恐萬分,隨起了殺心,有意在酒中下毒,司馬昭飲酒之後,中毒而亡。

2、司馬炎對魏帝垂涎三尺,只要司馬昭活著一天,司馬炎就無法稱帝,司馬昭嚴重阻礙了司馬炎進位稱帝的進程,司馬炎於是對司馬昭有了殺心。司馬炎五月被立為世子,八月司馬昭便離奇死去,死的時間點值得人玩味。

3、司馬炎在登基之後,追加伯父司馬師為景帝,對司馬昭卻沒有任何表示,可見,司馬炎父子的感情不好。

4、正史的記載只說司馬昭中風,但司馬昭去世前幾天還臨幸了一個宮女,身體一直健狀,突然病死,未免讓人浮想聯翩。

但野史並不可信,野史上還說康熙是被雍正毒死的呢!


美麗青春您真痘


這是假的,司馬昭是死於中風,與司馬炎無關!司馬炎根本沒有毒死司馬昭的必要。而且司馬炎當時威望不足,羽翼還不夠強大,有司馬昭在可以給他很大幫助。

司馬炎能夠繼位為帝主要原因是司馬懿的嫡長孫!他是司馬,由於司馬師無子,司馬炎便成了司馬家族的長者,這一點很重要!比如,當時袁紹在立子嗣的時候廢長立幼導致了袁家勢力崩盤,曹操在糾結萬分以後依然是選擇曹丕繼位。司馬昭有野心,自然不可能犯低級錯誤去廢長立幼。因此,司馬炎的世子位置是不可動搖的!而司馬炎也就沒有殺死司馬昭的必要了。

司馬炎需要司馬昭!司馬昭滅蜀於364年,司馬昭死於365年,蜀漢剛定,期間還出現鍾會叛變,司馬昭清洗了整個跟鍾會有關係的關中勢力。這時候司馬炎繼位實際上壓力山大,有司馬昭在可以給他當靠山,處理這些事可能更手到拿來。


優己


司馬炎為什麼要毒殺自己父親司馬昭?唯一可以推測的原因,就是司馬炎需要立即稱帝,不想寄人籬下,被魏國君主所經常左右施行的政策。 司馬懿為魏國開國君主曹操作大司馬,他可算是歷史上一代智謀的權臣,若非他本人有謀略,司馬家族一早滅於曹操手上。 到了司馬師,司馬昭,幾代的司馬家族對曹氐皇室的刻意經菅,曹魏的政治權力早已到了司馬家族手上,雖然曹魏的君主想法擺脫司馬家族控制,什至與司馬氏族兵戎相見,仍然沒法挽回大局。 到司馬昭統一吳,蜀兩國,其實曹魏已是名存實亡,作為兒子的司馬炎要操控不只曹魏,而是一個極其大的全國政局,當然要有他另一個如意算盤,不可與他上一輩司馬昭,司馬師與及司馬懿同日而論。另外,三國演義與及其他野史根本也沒有提及司馬炎毒死司昭此事,也沒嘗不會發生事情的。 秦始皇嬴政殺親父呂不韋奪權,再統一六國,在當時的程況底下,是呂不韋身為趙國人,當然對秦始皇有異心,秦皇一日不除去呂不韋,對統一六國肯定有阻力。 到隋朝亦然,楊堅雖謂是隋朝開國君主,但是他做事諸多顧慮,不及楊廣大刀闊斧,父子二人有仇恕是必然的。 歷史上這麼多子弒父而立的故事,亦難免引起本欄樓主的推測。




自以為舉世知名而寫作


司馬昭不是他的兒子司馬炎毒死的,不要相信野史傳聞,真實歷史是司馬昭病死的,是中風而死。

電視劇《三國演義》為什麼把司馬昭說成大笑而死呢?其實箇中原因還是中風引起的。中風都是因為情緒激動,大喜大悲情緒波動而引起的。司馬昭滅蜀國後,俘虜了後主劉禪,他為了試探劉禪是否有野心復國,故意試探他,當劉禪說出:"此間樂,不思蜀"這句話時,司馬昭看到劉禪的窩囊相,禁不住哈哈大笑,突然就死了。由此可見,司馬昭是情緒激動而引起中風而猝死。


說司馬昭是被兒子司馬炎毒死的,始作俑者是《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羅貫中故意把這件事寫的撲朔迷離,讓人浮想聯翩。

不過親們仔細想一想就明白了,司馬昭這個人陰毒和狡猾是兒子司馬炎可望不可及的,司馬昭的智慧無人能及,他曾經在滅蜀國時,能"一石三鳥"——一計殺三賢。

第一殺了徵西大將軍鍾會,鍾會可不是小人物,是曹魏權臣鍾繇的兒子,看過軍師聯盟的親們對其父子並不陌生吧。

第二個殺的是徵東將軍鄧艾,鄧艾是滅蜀國的人物,能滅一國的人,沒能力行嗎?

第三個是捎帶殺了蜀國大將軍姜維,姜維可是諸葛亮的徒弟,論謀略姜維是蜀國頂尖人物。這三個人都是人精,都被司馬昭收拾了,你說司馬昭厲害不?

有道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這句話道出了司馬昭謀權篡位急迫的心情,對於權利之爭,司馬昭是教父級別的人物,無論是和哥哥司馬師爭權,還是作為次子上位的謀略,司馬昭做的相當出色,也就是在這方面積累了經驗。司馬炎所思所想,司馬昭閉著眼也能猜出來,事實也確實如此。



司馬昭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司馬炎,二兒子是司馬攸,由於哥哥司馬師無子,老二過早早過繼給了司馬師。這樣以來,司馬炎自然被立為了世子,換言之,沒人和司馬炎爭皇位,再者說了,當時司馬昭又不是皇帝,皇帝還是曹奐呢。司馬昭只是被封晉王,司馬炎沒理由毒殺父親,司馬炎稱帝是魏國皇帝曹奐禪讓的,換言之,司馬炎只是撿了了個大便宜,摘了父親的桃而已。

羅貫中如此寫,無非是詆譭西晉建立的合法性,詆譭司馬家族。

《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故意混淆是非,但老羅可沒有直說,換言之,他也不能肯定司馬炎毒殺了司馬昭,把這個謎留給了讀者。

(皇帝曹奐欲封昭晉王)昭心中暗喜;回到宮中,正欲飲食,忽中風不語。次日,病危,太尉王祥、司徒何曾、司馬荀顗及諸大臣入宮問安,昭不能言,以手指太子司馬炎而死。時八月辛卯日也。——引自《三國演義》

羅貫中寫的很巧妙,這就是考驗讀者的智慧,他也寫出了真實的中風,同時留下了一個迷局,指著司馬炎而死,你自己判斷去吧,也許是……?也許是……?




我是秉燭讀春秋,加關注一起侃歷史,感謝點贊和留言評論。


秉燭讀春秋


此種說法在正史中不可見,只在野史中有提及,正史中記載司馬炎的父親司馬昭是因中風猝死,不過在野史中卻出現了這樣一種聲音即司馬炎毒死了自己的父親司馬昭。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呢?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後人根據司馬昭喜愛自己的幼子司馬攸,曾有意讓幼子司馬攸繼承王位而選擇性忽略長子司馬炎,要不是眾大臣的反對,司馬炎很可能喪失繼承人身份這一點來說司馬炎對自己的父親懷恨在心。其實細想是站不住腳的,原因就在於:


司馬炎雖是晉國的開國皇帝,但晉國的基業基本上都是其父司馬昭,伯父司馬師,祖父司馬懿打拼下來的,尤其是對他的父親司馬昭而言登不登基全在他自己的一念之間,大臣都臣服於他,軍隊也在他的掌控之下,在司馬昭去世前,司馬昭已經明確立司馬炎為晉王太子,身份已經確定,大臣也都偏向司馬炎,大局已定,司馬炎沒有必要冒殺死自己父親的這個風險。萬一失敗,豈不是一無所有?

再說自己的父親又沒有苛刻自己,自己已經是繼承人了,只要低調,安心等待一切都會水到渠成。所以司馬炎毒死自己父親的這個說法,竊以為是不合理的。

天時(嫡長子),地利(整個國家都在他們司馬家掌控之下),人和(眾大臣都支持他)司馬炎都佔,為什麼要去冒弒父的風險呢?


歷史這點兒小細節


關於司馬炎毒死司馬昭這事,其實疑點重重,並無定論,記載司馬炎弄死父親司馬昭(中毒)的主要是野史和《三國演義》中的小說情節,而在正史中,司馬昭的死因是――中風!(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當世人以及後來者之所以認為司馬昭是司馬炎毒死的,疑點主要有三,一是死的時間點值得人玩味,司馬炎被立為太子三個月,司馬昭就死翹翹了,普遍有人認為司馬炎是等不及當皇帝,而司馬昭卻又拖沓至極。

本以掌握曹魏軍政大權,可就在臨門一腳上膽慫,遲遲不肯邁出最為關鍵的一部。

再一個就是司馬炎有急著讓死的理由,按照嫡長子繼承製,司馬家的大權理應歸司馬炎無疑,但司馬昭卻在極為關鍵的問題上動了私心,他偏寵的是小兒子司馬攸。


天天有人在司馬炎跟前唸叨太子之位可能不是他的,司馬炎也不是酒囊飯袋,手底下也有智囊團,歷史上有名的裝逼大王――竹林七賢山濤,就是司馬炎智囊團之一,極力反對司馬昭立司馬攸為太子的建議。

從這一點上來說司馬炎的確有殺人動機,而且據記載司馬炎與司馬昭的關係也不太和諧,比如說司馬炎稱帝后,反而有待司馬師,對於司馬昭並無太多特別舉措。

最後就是正史的記載也是疑點重重,只說司馬昭中風,但司馬昭生前身體不錯,去世前幾天還臨幸了一個宮女,因此,說有病一下死了,未免讓人有點難接受。

但僅僅依靠小說中的情節就推斷司馬炎殺爹,未免草率,也經不起推敲,小說源於歷史,高於歷史,經過小說家發揮的歷史,早已失去了歷史的本相,因此,司馬炎殺爹這事,沒有新證據以前,話還不好講!


歷史三日談


司馬炎為什麼要毒死自己的父親?這點在正史上無所考,也不可能有考。野史上還說康熙是被雍正毒死的呢!可信嗎?自古明星帝王多緋聞,司馬炎作為西晉多開國皇帝,自然也不能例外。



史載,司馬昭是中風而死。那為什麼會有傳言,司馬昭是司馬炎毒死的呢?我看這並非空穴來風。司馬炎是司馬昭的長子,然而司馬昭並不是很喜歡他。野心家都不招人待見。

起初,司馬炎也不是很在意這個問題,不喜歡就不喜歡吧,老子還不喜歡你呢!兩父子互相不對付,但大家也相安無事。



隨著司馬師的病死,司馬昭接管曹魏政權,身價倍增,司馬炎也有也開始關注其父對他的態度了。說穿了,司馬昭喜歡誰,誰就可能是司馬昭的接班人,掌握大權。

司馬炎再掌權之後不久,突然中風而死,朝野動盪一片譁然。關於司馬昭的死因,也是眾說紛紜,流言四起。

司馬炎作為長子,繼承大位,沒過兩年,這哥們也學曹丕,把皇帝趕下臺,自己稱帝了。也正因為司馬炎著急忙慌的稱帝,才讓外界猜測司馬昭是他毒死的。因為只有司馬昭死了,他才可以順理成章地稱帝。司馬昭一日不死,一日便是司馬炎稱帝的絆腳石。



這是野史猜測。我看未必。司馬炎稱帝,應該說是一種後發行為。也就是說,因為司馬昭死了,司馬炎需要樹立個人威望,才有稱帝之舉。司馬昭和曹操一樣,年輕時常年征戰沙場,有極高的人望,不需要稱帝來樹立個人威望。司馬炎則不同,他和曹丕一樣,年紀輕,資歷淺,當權臣把持朝政明顯還嫩了點。因此,司馬炎才有了稱帝的行為。

如果是這種說法,那麼司馬昭是中風而死的便合情合理了。

一家之言,說的不對,還望指正。謝謝!


雷場貓子


在我國古代,如果普通家庭,兒殺父被定為大逆不道。但是在皇家,兒殺父,父殺兒,這樣的現象太常見了。因為都想爭奪皇位,為了權利,做了皇帝你就是真龍天子下凡,你就是天。所以說為了爭皇位,可以說是不惜一切。看此文的讀者,如果您哪天有機會作為皇帝的爭權者之一,你會選擇殺戮嗎?

司馬昭簡介:司馬昭隨父司馬懿抵禦諸葛亮伐魏。多有軍識。司馬師死後,司馬昭為大將軍。手握兵權,專攬國政,並陰謀代魏。甘露五年,殺魏帝曹髦,另立曹奐為帝。景元四年,司馬昭分兵伐蜀。蜀滅亡後,鍾會陰謀造反,司馬昭率領大軍親討。未至,鍾會業已敗亡。回朝後自稱晉公,後加晉王。立子炎為世子。司馬昭責戲阿斗,阿斗蜀樂不動情。鹹熙二年,昭中風猝死。數月後,子司馬炎代魏稱帝。建晉朝。追尊昭為文帝,廟號太祖。

司馬昭死的時候年齡54歲。這對於古代人來說,或者說古代的皇帝來說算是長壽了。而且他已經立了太子司馬炎,所以說根本沒有文章第一段說的爭權奪利。人總有一死,司馬昭可以說是病死,也可以說是老死的吧,讓我們少一些猜疑吧。畢竟這是人倫,沒有壞到極處,我們都不會做這樣的事的。(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如有不同意見,請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