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東漢末年大將軍何進被殺真相:袁紹的“忽悠”與”“野望”

要說三國曆史,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上至耄耋老人,下至三歲孩童,隨口就能講出幾個段子。可是,要論源頭,三國曆史應該從哪講起呢?無論是正史三國志,還是小說三國演義都給了我們答案:漢末大將軍何進。正是何進與宦官十常侍的爭鬥,導致其被殺,董卓進京後漢室蒙難,從此開啟了亂世。

千百年來,何進之死,迷霧重重。何進是大將軍,手握天下兵權,為何會被宦官反殺?又是什麼原因,讓本就手握兵權的何進要招董卓進京誅殺宦官呢?何進為何自己不動手呢?下面杜少就來為大家詳細解析各中緣由。

詳解東漢末年大將軍何進被殺真相:袁紹的“忽悠”與”“野望”

漢末大將軍 何進

一.何進謀誅宦官前的形式:宦官與士人“勢同水火”

何進,字遂高。由於同父異母之妹被選入宮中,成為貴人,並被漢靈帝所寵愛,得以富貴入仕。歷任郎中、虎賁中郎將、潁川太守。光和三年,何貴人被立為皇后,何進又被拜為侍中、將作大匠、河南尹。黃巾起義後,何進被封為大將軍。但是,此時東漢的禁軍系統極為複雜。漢靈帝創立新的禁軍“西園軍”,置西園八校尉,以宦官小黃門蹇碩為上軍校尉(袁紹、曹操此時都在其麾下)。漢靈帝認為蹇碩有武略,除了西園軍以外,讓其為元帥統領各軍,連大將軍何進都受蹇碩節制。

詳解東漢末年大將軍何進被殺真相:袁紹的“忽悠”與”“野望”

宦官小黃門蹇碩

何進掌握大權,是在蹇碩“忠烈”以後。當時,何皇后生有皇子劉辨,是為嫡子。但是漢靈帝喜歡王貴人生的兒子皇子劉協(即後來的漢獻帝)。太和六年,漢靈帝臨終把劉協託付給了蹇碩,蹇碩自此走上了“忠烈”之路。

蹇碩知道,大將軍何進無論如何都會力保外甥劉辨繼位,因此想率先誅殺何進後立劉協為帝。結果蹇碩的司馬潘隱(也是官宦)素來與何進交好,告密於何進,導致密謀失敗,劉辨順利登基。惶惶不可終日的蹇碩就與中常侍趙忠商議趁著自己手上有兵權而強行幹掉何進。但是,另外一名中常侍郭勝與何進是同鄉,速來親近何氏,當年何貴人能成為何皇后,郭勝等一干宦官是出了大力的。所以,趙忠、郭勝又出賣了蹇碩,由於宦官團體的內訌,導致最終蹇碩被殺。何進吞併了西園禁軍,京城之內,再無敵手。

東漢以降,外戚執政,士人靠經史入仕管理國家。皇帝為了不被架空,就重用宦官,故東漢政壇,實際是外戚、宦官、士人三足鼎立。東漢歷史上,曾經發生過兩次“黨錮之禍”。漢桓帝時,外戚大將軍梁冀專權,漢桓帝利用宦官殺死梁冀,從此宦官禍國。士人不滿,批評宦官,結果宦官唆使漢桓帝流放了大批士人,不錄用為官,史稱“黨錮之禍”。到了漢靈帝初年,當時的外戚大將軍竇武本身就是名士,善經史,因此想聯合太傅陳蕃誅殺宦官。結果宦官率先看到了竇武的奏章,劫持漢靈帝,召集尚書發佈詔書說竇武叛亂,率領部分禁軍與竇武的禁軍對峙。結果,時任護匈奴中郎將的名將張奐恰巧率軍回京述職,不明情況的張奐見到詔書後誤以為竇武真的叛亂,率本部兵馬來“平叛”,導致宦官勢力大振,禁軍紛紛棄竇武而去。竇武被誅殺後,開啟了第二次“黨錮之禍”,大批士人再次被流放罷官,有的甚至終身不復錄用。到了漢靈帝末年,由於黃巾之亂,靈帝怕黨錮士人造反,就解禁了一些士人。經歷兩次黨錮之禍,士人和宦官的矛盾已經到了頂點,可謂“勢同水火”。何進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掌握了大權。

二.“士族代表”袁紹的“忽悠”與“野望”:何家分裂,何進中計被脅迫

何進殺死蹇碩後,東漢自桓靈以來,第一次出現了宦官集體認慫的情況。“宦官天團”由於各自利益,出賣蹇碩。然而,宦官的認慫,並沒有換來何進的回報。何進獨掌大權後,開始沽名釣譽,親近士人以博取好的名望。重用袁紹、袁術兄弟的同時,徵辟逄紀、何顒、荀攸(都是大士族)入幕,引為心腹。袁紹出自汝南袁氏,四世三公,士族領袖。其叔父袁隗當時拜太傅,跟何進共同輔政。在宦官集體示弱的情況下,士人似乎看到了利用何進復興的希望。也就是在這時,“士族派”的代表袁紹開始勸何進誅殺所有宦官,永久解除宦官干政。我們先來看一段史料:

進素知中官天下所疾,兼忿蹇碩圖己,及秉朝政,陰規誅之。袁紹亦素有謀,因進親客張津勸之曰:“黃門常侍權重日久,又與長樂太后專通姦利,將軍宜更清選賢良,整齊天下,為國家除患。”進然其言。又以袁氏累世寵貴,海內所歸,而紹素善養士,能得豪傑用,其從弟慮賁中郎將術亦尚氣俠,故並厚待之。因復博徵智謀之士逄紀、何顒、荀攸等,與同腹心。

後漢書 竇何列傳第五十九

注意上面一段後漢書中記載,“袁紹亦素有謀”,也就是說,袁紹想誅宦官不是一天兩天了。那麼,袁紹是如何忽悠大將軍何進“盡誅宦官”的呢?再看下一段史料:

詳解東漢末年大將軍何進被殺真相:袁紹的“忽悠”與”“野望”

袁紹 汝南袁氏 漢末天下士族之首

袁紹復說進曰:“前竇武欲誅內寵而反為所害者,以其言語漏洩,而五營百官服畏中人故也。今將軍既有元舅之重,而兄弟並領勁兵,部曲將吏皆英俊名士,樂盡力命,事在掌握,此天贊之時也。將軍宜一為天下除患,名垂後世。雖周之申伯,何足道哉!今大行在前殿,將軍受詔領禁兵,不宜輕出入宮省。”進甚然之,乃稱疾不入陪喪,又不送山陵。

後漢書 竇何列傳第五十九

這段史書的大意是:袁紹深知,前朝大將軍竇武在佔盡優勢的情況下被宦官誅殺這件事,是何進的一塊心病。前車之鑑,何進對誅殺宦官一事心有顧慮。於是,他說竇武被殺是因為禁軍倒戈所致。而現在禁軍都聽何進的,所以沒什麼可怕的。何進本來就心向士人,被這麼一忽悠,就進宮去找何太后商量。

其實,何進的想法很不可理解。何家出身卑微,何太后能從貴人變身為皇后,進而太后,宦官是出了大力的。何進也與部分宦官交好,能夠反殺蹇碩也是因為宦官的告密。身為外戚,何家在“宦官天團”集體示弱,且均與何太后交好、何進盡掌大權的情況下,已立於不敗之地,為何要被士族當槍使,“盡誅宦官”呢?個人揣測何進心理,其人本非名士,驟然發跡,就像暴發戶一樣,總想進入“士族”這個“高大上”的圈子,因此想替士人殺宦官,從而名垂青史,畢竟筆桿子是在士人手裡的。

結果,何太后拒絕。何太后說,把宦官都殺了,難道讓我直面士人嗎?“中官統領禁省,自古及今,漢家故事,不可廢也。”

其實這話的引伸意是,漢家天子為什麼要扶持宦官?就是因為宦官權力來自皇帝,如果沒有宦官,就沒人能制衡朝野。這時,何苗,何太后同母異父的弟弟,時任車騎將軍,掌部分軍權,速來與宦官交好,就聯合太后的母親舞陽君進言說“大將軍專殺左右,擅權以弱社稷”。史載,這二人是受了宦官的賄賂才進言的,太后疑以為然。但是,我認為,以後來何苗再次進言看,何苗應該是知道盡殺宦官的弊病的。漢家歷史上,就發生過王太后引狼入室,王莽以外戚篡位的故事,何太后當然不希望何進坐大,自己被架空。何家權力三駕馬車,已有分裂的跡象。沒主見的何進,第一次猶豫了。

詳解東漢末年大將軍何進被殺真相:袁紹的“忽悠”與”“野望”

何太后 漢少帝劉辨母

這時,袁紹再次跳了出來,出了個“愚蠢至極”的主意:引外兵入京,兵脅太后。這下,大將軍主簿陳琳看不下去了陳琳認為,何進手握大軍,居然召外兵進京,這不是授人以柄,人為增加變數 ,製造混亂嗎?後世司馬光寫資治通鑑的時候,在陳琳進諫的話中,又加了句,“但當速發雷霆,行權立斷,則天人順之”,這句話意思就很明顯了,陳琳在勸何進,你要幹就一不做二不休撕破臉皮,當機立斷,太后也只能默認事實。要麼你乾脆就別幹。

曹操也表達了類似觀點,據三國志注引魏書記載,曹操聽到要召外兵進京後,笑著說,沒必要殺盡宦官,宦官權力大是皇帝寵信,你想壓制他們殺了首惡就行了,一個獄卒就能辦到的事,你卻大張旗鼓的召外兵進京,這不是告訴宦官你要殺他們嗎?宦官會坐以待斃嗎?然而何進不聽,召董卓等軍屯駐洛陽周圍。兵鋒脅迫太后之勢初步形成,但是何太后仍然不同意殺宦官。

紹等又為畫策,多召四方猛將及諸豪傑,使並引兵向京城,以脅太后。進然之。主簿陳琳入諫曰:“《易》稱‘即鹿無虞’,諺有‘掩目捕雀’。夫微物尚不可欺以得志,況國之大事,其可以詐立乎?今將軍總皇威,握兵要,龍驤虎步,高下在心,此猶鼓洪爐燎毛髮耳。夫違經合道,無人所順,而反委釋利器,更徵外助。大兵聚會,強者為雄,所謂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秖為亂階。”進不聽。遂西召前將軍董卓屯關中上林苑,又使府掾太山王匡東發其郡強弩,並召東郡太守橋瑁屯城皋,使武猛都尉丁原燒孟津,火照城中,皆以誅宦官為言。太后猶不從。

後漢書 竇何列傳第五十九

這時候,車騎將軍何苗開始勸何進與宦官和解。其實,何苗說的句句都在點子上。何家出身卑微,跟宦官關係千絲萬縷,多有恩惠。國家的事,誰又說的清楚?為什麼我們外戚何家非得殺宦官呢?聽了何苗勸說後,何進第二次猶豫了。

這時候,袁紹又給了何進一劑強心劑。注意,後漢書記載的“紹懼進變計,乃脅之曰”,袁紹終於露出了真面目,“引外兵入京”這麼愚蠢的主意,袁紹難道不清楚嗎?不是的,袁紹其實一石二鳥,外兵進京,表面上是脅迫太后,其實也脅迫了何進啊。

兵勢已成,傻子都知道你何進要殺宦官了,你還想收手,可能嗎?何進終於被袁紹忽悠的,進入了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的境地。何進這個大將軍,當得真的很可悲。

苗謂進曰:“始共從南陽來,俱以貧賤,依省內以致貴富。國家之事,亦何容易!覆水不可收。宜深思之,且與省內和也。”進意更狐疑。紹懼進變計,乃脅之曰:“交構已成,形勢已露,事留變生,將軍復欲何待,而不早決之乎?”

後漢書 竇何列傳第五十九

三.宦官最後的反擊:何進身死,天下大亂

騎虎難下的何進,命令董卓等將領進兵馳援,以袁紹為司隸校尉,假節,王允為河南尹,全面控制京師。何太后,終於害怕了,罷免了所有的中常侍小黃門。這時候,宦官們,集體去找何進謝罪,任憑何進處置。在此關鍵時刻,何進居然手軟了,讓他們告老還鄉。可見,何苗對何進的勸說還是起到了作用,此時,何進只想趕走這些宦官,並不想誅殺他們了。袁紹請求殺了他們,何進沒有允許。於是,一直在給何進下套的袁紹,偽造何進的命令,讓各地逮捕這些宦官的家屬。

進於是以紹為司隸校尉,假節,專命擊斷;從事中郎王允為河南尹。紹使洛陽方略武吏司察宦者,而促董卓等使馳驛上,欲進兵平樂觀。太后乃恐,悉罷中常侍小黃門,使還里舍,唯留進素所私人,以守省中。諸常侍小黃門皆詣進謝罪,唯所措置。進謂曰:“天下匈匈,正患諸君耳。今董卓垂至,諸君何不早各就國?”袁紹勸進便於此決之,至於再三。進不許。紹又為書告諸州郡,詐宣進意,使捕案中官親屬。

後漢書 竇何列傳第五十九

欺負人,太欺負人了。宦官體內僅存的雄性激素在燃燒。自桓靈以來,我們宦官揮一揮手,強如竇武,都灰飛煙滅,士人集體流放黨錮。現在,我們一退再退,你何進為何又咄咄相逼呢?自靈帝時代就受寵信的大宦官張讓,其兒媳婦是何太后的妹妹,於是讓她傳話給太后之母舞陽君,說想再侍奉一下皇帝和太后,然後就死而無憾了。結果何太后又把諸位宦官召了回來。

幾經反覆,猶猶豫豫的何進,這時候才下定決心要誅殺宦官。結果,在上奏何太后的過程中,讓張讓聽到了,於是張讓矯詔,召何進進宮,痛斥何進,“天下憒憒,亦非獨我曹罪也。先帝嘗與太后不快,幾至成敗,我曹涕泣救解,各出家財千萬為禮,和悅上意,但欲託卿門戶耳。今乃欲滅我曹種族,不亦太甚乎?卿言省內穢濁,公卿以下忠清者為誰?”,最後何進被殺死於宮內。

一直被當槍使的何進死了,何進部將吳匡、袁術起兵,太傅袁隗也走上前臺,協助盡殺宦官,甚至連臉上沒有鬍鬚的都沒有放過。何苗,本來也一起舉兵,和袁紹一起引兵捕殺宦官趙忠(曾經把蹇碩出賣給何進那位)。結果,吳匡認為何苗素來和大將軍不合,就煽動士兵,說殺大將軍的就是車騎將軍何苗,何苗最終被亂軍所殺。到現在為止,一切都很清晰了,在這場博弈中,在袁紹一而再再而三不斷地挑唆、脅迫、鼓動下,外戚和宦官同歸於盡,袁紹等為代表的士人報了兩次黨錮的仇,終於贏得了勝利。

但沒想到的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董卓,當世梟雄,進京後居然一舉鎮住了諸位手掌兵權的大佬,皇甫嵩、袁紹、袁術等不是交出兵權,就是出逃,何進之兵盡歸董卓。從此,漢家天子賴以維持政權的外戚、宦官同時退出歷史舞臺,東漢天下大亂,進入了軍閥時代。而精心策劃了這一切的士族高門,卻最終竹籃打水一場空,不但沒能掌權,反而只能在亂世中繼續依附於軍閥。

總之,是何進的無能,造成了東漢末年的亂局。但是細細品之,袁紹這種士族高門的“野望”,才是造成東漢末年亂局的始作俑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