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你召我入京。何進:拉倒吧董卓,你以為我想啊,你謝我妹妹去

公元189年,年僅13歲的劉辯穿上了母親為他爭取過來的皇袍,坐上了象徵至高權利的寶座。少不更事的他,一雙不知所措的眼神掃視著滿朝文武。他看到了自己舅舅何進志得意滿的驕傲感,他還看到了一眾宦官畢恭畢敬的諂媚之姿。

他的母親何太后臨朝改制,宣佈大赦天下。遠在西涼的董卓也感受到此時皇城中的喜悅,但又若有所思不住嗟嘆。他早已厭倦了邊陲之際的苦寒之地,也向往著繁榮的皇城,以及皇城中的權勢富貴。

雖然一手扶持了兒子上位,可何太后不知怎的並沒有那麼開心。原來天下早已內憂外患,黃巾起兵作亂於皇城之外,戚宦之爭攪擾在朝堂之內。

謝謝你召我入京。何進:拉倒吧董卓,你以為我想啊,你謝我妹妹去

所謂宦戚之爭,就是以自己的親哥哥何進為首的外戚,跟以張讓為首(之前蹇碩)的宦官,兩股勢力爭纏鬥不休水火不容,已經成了影響東漢國祚的最大毒瘤。

何太后為了維護薄無威儀的兒子坐穩皇位,將目光緊鎖在何進、張讓身上。何進渾然不知,目露兇光只惡狠狠的盯著張讓。而遠在西涼的董卓,他的心思早就飄到了洛陽的繁華富庶之地。

何太后、何進、董卓三個名字是東漢末年不可不提的名字。三人也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一開始是何太后成就了何進,何進成就了董卓。


何太后篇:哥,沒我你能當大將軍嗎?為了你的外甥,你不能殺張讓

為了維護兒子的統治,何太后首當其衝的一件事,就是遏止助何進、宦官兩股不同的勢力。

但是何太后不能將兩股勢力一併翦滅。一是何進掌兵權,宦官結朋黨,都勢力牢固,何太后殺不了。二是外患未定,朝廷正值用人之際,何太后殺不得。

在這裡有一個疑問,外戚的代表是自己親哥哥哥何進,而宦官一黨向來與自己交好,等於都是自己人,何太后為何擔心他們還會威脅皇權呢?

謝謝你召我入京。何進:拉倒吧董卓,你以為我想啊,你謝我妹妹去


首先是何進。何進是沒主見之人,更沒有野心,本對皇權構不成威脅。可是在何進的背後,還隱伏著曹操、袁紹等豪強士族,再加上何進的沒主意,這才是何太后真正擔心的地方。

其實是宦官。靈帝之前,宦官得勢把控天子者多不勝數。如曹騰、孫程等獨霸朝綱,誅殺異己。以致黑白顛倒,法紀混亂,何太后不得不防。

但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宦戚之間的勢不兩立,反倒幫助了何太后維護統治,因為君主最忌諱的就是臣下勾結。試想之,如果宦戚同氣連枝,若有不臣之心,豈不是對皇權更大的威脅。可是何進手握兵權,且又有曹操、袁紹這些世家豪強相助,在這場博弈佔有絕對優勢,如果宦官栽在他的手裡,則又會出現一家獨大朝堂的情況。

謝謝你召我入京。何進:拉倒吧董卓,你以為我想啊,你謝我妹妹去

因此何太后唯一能做的就是維持宦戚之爭的存在,使雙方相互制衡相互牽制,從而讓劉辯能安心做天子。

也確實如此。何進懼怕宦官極為鞏固的內外勾結,宦官懼怕何進手握兵權,能行生殺大權。因為對方的存在,雙方才始終把鬥爭中心放在對手身上,無瑕覬覦皇權。

所以在漢少帝剛登基不久,何進採取了袁紹的建議,準備盡誅宦官時,被何太后果斷否決了。太后說道:“宦官統領禁省,自古到今,漢家老規矩,不可廢。且先帝剛逝世,我怎麼堂而皇之與士人共事呢”

何進篇:妹,你不讓我殺張讓,可別怪我召董卓入京了


謝謝你召我入京。何進:拉倒吧董卓,你以為我想啊,你謝我妹妹去

何進殺宦官之計被阻後,殺心未消,經袁紹等人謀劃,便廣召四方豪傑引兵進京。何進為何召外兵入京呢?恰恰就是因為何太后的干預,使他想殺張讓卻處處受限,這才想了這麼一記昏招,利用外來勢力來威脅何太后,使她不再插手宦戚之爭。

但是何進這個人有個毛病,曹操對他就有一個精準的評價:沐侯而冠帶,知小而謀強。他能成為大將軍,也全拜他外戚身份所賜。因為妹妹進宮得寵,她才被封入郎中。因為妹妹被封為皇后,他才被徵召入京掌握重權。說到底這就是個德不配位的關係戶,自身根本不是個成大事的人。優柔寡斷,婦人之仁等缺點在他身上暴露無遺。

所以他欲誅張讓被拒後,實施了引狼入室的昏招。在等待董卓入京的過程中,態度又搖擺不定。導致張讓等人聽得風聲後,為求自保鋌而走險在長樂宮圍殺了落單的何進。

謝謝你召我入京。何進:拉倒吧董卓,你以為我想啊,你謝我妹妹去


何進的故事就此謝幕,但他因此成全了董卓。更讓何進沒想到的是,因為徵召董卓入京,將東漢帶入萬劫不復之地,這也是“亂天下者必何進也”罵名的由來。

而屬於董卓的輝煌篇章正式開幕。

董卓篇:謝謝呀何進,給我機會我就抓住了啊

因為何進之死,宦戚之爭瞬間演變成兵戎相見的生死搏殺,何太后一心想要維持的政治平衡就此失控。何進部將為了報仇,率軍殺入宮內。一系列變故如兔起鶻落,何太后還沒來得及作出反應,天子、劉協及宮中官屬俱被張讓一黨劫持而走。正如歌謠所言:帝非帝,王非王,千乘萬騎走北邙。

等到劉辯回宮之際,母子相逢痛哭。到這時,宦官張讓也好,外戚何進也罷,俱已化作煙消。但並不代表朝局就此明朗,反而更加艱難。因為在漢少帝身後,還站著一個目露兇光的粗豪壯漢,眼神不時往陳留王劉協身上注視。這個壯漢就是少帝初登基時,羨慕京師繁華的西涼董卓。由於何進的徵召,這次他合情合法的揮師入京。

謝謝你召我入京。何進:拉倒吧董卓,你以為我想啊,你謝我妹妹去


隨後的千騎定洛,獨霸京師,使董卓成為了叱吒朝野的第一權臣。而一心想均衡宦戚之爭的何太后,也註定跟他哥哥一樣成為歷史的棄車。

因為何進、張讓既是她提防的對象,更是她用來維護權利的資本。因此張讓、何進一死,隨宦宦之爭一起消失的還有何太后的政治資本和底氣。

現在還有誰能幫她制衡狼子野心的董卓,她又有什麼底氣跟董卓叫板?留給她的,只有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命運。當年九月,董卓強行廢黜少帝,改立陳留。何太后與劉辯俱被毒殺而亡,帶著她的所有美夢一起退下了歷史舞臺。

謝謝你召我入京。何進:拉倒吧董卓,你以為我想啊,你謝我妹妹去


既是誰害了誰,誰成就了誰;也是自己成就了自己,自己害了自己

宦戚之爭本來由何太后一手操控,結果因為何進的神操作,讓外來戶董卓成了最大的贏家。

因為何太后的阻止,何進失去了殺宦官的最好機會,結果倒黴的死在了宦官手裡。被何進召入京的董卓,為了清洗朝局殺了力保漢少帝的何太后。三人關係又轉變成何太后害了何進,董卓害了何太后。而何進呢,不但被妹妹害得丟了命,還被董卓害得背了罵名。

前車之鑑,後車之師。歷史總能給我們帶來教訓和啟發,便如這三人充滿起伏的經歷一般。

謝謝你召我入京。何進:拉倒吧董卓,你以為我想啊,你謝我妹妹去


我們先從何太后說起:末代太后,亡羊補牢為時晚矣

她雖然是為了私心維護兒子的統治,可也等於在維持東漢的政權。但是東漢王朝已經積重難返,非她婦人之力可以迴天逆轉。不僅她的兒子難以坐穩皇位,漢朝也註定成不了天下的主宰。便如被董卓擁立的漢獻帝,雖名為皇帝,但行同傀儡,一輩子為他人做嫁衣,只是時間早晚罷了。

當一個王朝已經千瘡百孔之際,內外暗流湧動之時,才想去補救必然是為時已晚。如果往前的君王能保持光武中興之政,又何必何太后處心積慮應對宦宦之爭,反因此引起了一系列蝴蝶效應,為東漢王朝提前拉響了喪鐘。

謝謝你召我入京。何進:拉倒吧董卓,你以為我想啊,你謝我妹妹去


何進:德不配位的關係戶不可擅用

在上文中就說過,何進從發跡到成為當時最大的外戚,全得歸功何太后。可以說他是毫不費勁的擁有了別人,(最典型的就是董卓)夢寐以求的一切。

但是在其為者謀其職。因為何太后的原因,他能做上高位。但能做好這個位置,尤其是在朝局紛亂的漢末,更需要靠自己的能力和手段。顯然,何進一樣都不具備。他即不能當機立斷,無視何太后直接殺掉宦官。又左右搖擺,在決定殺宦黨時又遊移不定。更目光短淺,為搏鷹犬而召虎狼。

何進身上能反映一個很明顯的問題,就是德不配位必將貽誤正事和帶來無窮的隱患。

謝謝你召我入京。何進:拉倒吧董卓,你以為我想啊,你謝我妹妹去


董卓:我隨時都準備著,就等待一個機會

董卓在歷史雖然不是一個正面人物,但你不能完全否定他這個人,至少在他身上也能找到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董卓毫無疑問,是一個野心極大的人。可是在他沒有入主京師時,他也從來沒有停止過奮鬥。

在鎮壓黃巾起義、和涼州之亂中他屢立戰功,並且在涼州一帶結識羌人和豪傑,使他在當地建立了一個牢固的關係圈,這都是他以後入主京師的資本。就好比別人拉你一把,總得先讓人看到你的手在哪裡。因此就算沒有何進給的一次機會,早已準備好的董卓依然會成為一時之霸,只是時間問題。



謝謝你召我入京。何進:拉倒吧董卓,你以為我想啊,你謝我妹妹去


董卓“大將軍,雖然我沒見過你,但謝謝你召我入京”何進:拉倒吧,你以為我想呀,你謝我妹去。“

何太后幽怨地嘆道:“唉,不讓你殺張讓,我也只是想維護我兒子的江山啊。”

三個人,兩個失敗者,一個成功者,相互成就,相互傷害。時代的風雲激盪,改變著每個人的命運。在時代潮流面前,螳臂當車者有之,趁勢而上者有之,他們或為一時英雄,或為千秋國賊。也許成功和失敗並不取決於個人的意願,而更取決於歷史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