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看待当代诗词中的“老干部体”?

电影院看了电视


我倒觉得这“老干部体”的盛行,在现实生活中也带来很好的影响!

1,老人退休后,有了很多的时间,用诗词书画打发时间,颐养性情,利于身体健康;

2,老人写诗作画,整日忙碌,对于儿女的事还少介入,少生是非。

3,诗词书画,增加自己的修养,同时,很多老人一起活动,多了交流机会,扩大了他们的见闻,回家也有的和儿女聊天,多了共同语言,且是一些高雅的活动。

4,多参加这些活动,对孙子女的成长也是一种好的熏陶。

(书法家:雷声 )


快乐庭院


中国是个诗的大国。古典诗词,历代各门各派,叱咤风云,不问出身,大显身手。可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如今声势最浩大、出现最高频的古典诗词汇,可能早已不是“唐诗宋词”,而是所谓“老干部体”。

有广东话说,“老干题写诗,口水多过茶”。确实,如今写旧诗的,“老干部体”几乎一家独大。时下艺苑骚坛,什么书展呀,什么诗集呀,什么期刊呀,什么诗会呀,总见“老干部体”最意气风发,最人群攒动,也最见浩荡潮流。甚至诗坛早有人联想说,这股诗风让人想起过去小靳庄老阿姨、老大爷们赛诗台, 镰旗招展,锣鼓喧天下,迈着颤巍巍的步伐,豪迈地朗诵“下了灶王台,又上赛诗台”,写诗成为群众运动,诗人化为扑天蝗虫。

这些话,当然是很不客气的,差不多就是将“老干部体”的写作者鄙为诗坛的“广场舞大妈大叔”,失之温柔敦厚之风,殊乏尊老爱幼之礼。但也可以看出,很多人反感的情绪也是真实的。一句话,三个字,“看不惯”。


“老干部体”这说法,现在已经很难查考,究竟是何人何时提出。但是,这个命名,充满嘲弄、批评、甚至是 “高级黑”的意味,则是明显的。

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我所见要以广东杨子怡教授说的最清楚也最好。他说,“老干部体”开始,多指的是那些从官场或企事业单位退休下来的官员们写的古典诗词,主要特征是形式上徒具“古风”外表,内容则像官场讲话一般思想陈腐、套话连篇、毫无生气。后来,这个名号不胫而走,涵盖的群体逐渐扩大,但凡是类似作品,不管你何职何业、是芳龄还是青壮,都戏谑地称为“老干部体”。

一般来说,“老干部体”的始作俑者,首推郭沫若大师。过去写诗填词是很严肃规矩的事业,是到了郭老师手中,诸如《满江红·庆祝大开幕》、《春雷》等这样的诗作开始出炉,应景趋时,口号满篇,亦新亦旧,了无诗味,并且流布天下,蔚为成风,成为当代诗词创作新潮流,也是大方向。

所以,一般而言,论当代“老干部体”的文学渊源,实自1950年代“诗歌下放”的时代,而其中的郭沫若先生堪称新祖宗。


但是,我们还需要明白的是,太阳底下无新事。“老干部体”这个名目虽然是新的,这个名词过去没有出现过,但是不代表它的实质在历史上没有。

按杨子怡老师的说法,“老干部体”的真正渊源,是历史上的“台阁体”。现在的“老干部体”,实质就是时代的变种,是“新台阁体”而已。自古以来,中国的官场,就有大量的这种以“老干部”为主体,歌功颂德,官场习气极重又极其没有内容、缺乏价值的作品。

过去的那些宫体诗人,处在那个环境下,需要应酬呀,需要交差呀,需要向上表白心迹呀,需要人脉串联呀,免不了应景随时,此唱彼和,歌颂盛世,写些形式主义的诗歌。所以,杨教授说,像我们熟悉的贾至《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 》、王维 《和贾至 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杜甫 《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 》、岑参 《和贾舍人早朝》,说白了也是典型的唐代“老干体 ”。 只是,他们这些人,本身都是诗坛大咖,大手笔,写的再”老干部“,也还可观,至少不讨人厌。

可以说 ,“老干部体”是源远流长,代有才人出,古今诗坛都不乏它们的存 在 ,且人数与作品都不少,是一个有趣的文学现象。


说到这,问题才真的来了:既然“老干部体”是古已有之,至少也不扰民,为什么还要批评它们,是否应该批评它们?

我个人的态度,很直接:需要并且应该去批评。而我的理由也很简单:批评“老干部体”,重点要批评的对象不是写这些诗的”老干部“,其用意不是要剥夺”老干部“们写诗的权利,甚至着重点也不是在纠缠诗的好坏,而是要在坚定一种“古雅”的、正宗的、严肃的诗学立场,即反对一种不良的诗词程式与诗歌风气。

我想,即便是对老干部深恶痛绝的朋友也会明白:吟诗写作,也是“天赋人权”,诗歌创作也应该多元化,一些老人退休后,含饴弄孙之余,以写诗修身养性,是极正当且风雅的事情,理应得到鼓励。即便写的蹩脚了一些,陈腐了一些,也无可厚非,在博大精深的诗词传统面前,所有人都是学生。叫嚣驱逐“老干部体”的那些人,论诗学素养,还多半不如“老干部”们呢!

而在辈分上,也实在还轮不到那些年轻后生跳出来教训。他们自以为沾了点洋气,就咄咄逼人,似乎时时刻刻想让“老人家”们知道什么是诗词,什么文学,关键是还妄想教您知道怎么做人。


这些言论当然是偏激的,但是话说回来,“老干部体”就不值得批评吗?当然不是。

因为,从文学欣赏角度而言,严格地讲,“老干部体”其实质危害在于代表者一种很恶劣的学风、诗风,甚至是“人风”。按照杨子怡教授意见,典型的“老干部体”都有着同一种趋向:1,内容歌德化。2,写作的程式化。3,情感的空洞化。4,风格的官气化。这样批量成产出来的“老干部体诗”,实在让人无法读下去吧。

可以说,这些标语口号式的“诗”,不客气地讲,是“老干部”们把多少年的陈醋拿出来拼拼凑凑出来的“假古董”。装腔作势,陈词滥调,鬼话连篇,看似贴近了现实,实远离了诗词本质,使之不再成为心灵和性情的自然感发,而成为新闻时政之报道,说教连 篇,空洞无物。我们所以要批评它,重点就是在于,这些东西,论文学意义,实在没有价值,会像泡沫一样转瞬消失在诗歌的海洋里;论社会风气影响,是这些写诗群体的主体是老干部,曾长期身处官场,官场文化那些恶俗风气,比如讲套话、打官腔、歌颂送德等也势必潜移默化地渗透入这些诗词之中,完全违背了诗歌的抒情写志、比兴寄托等风雅传统,不是不敢恭维的文学问题,严重点说,是在败坏社会风气。

我想,传统古典文学的学习与写作,它的核心目的,是通过仿效古人,通过学诗学文,让自身变化气质成为一个高雅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此即孔子所谓的“兴于诗”。这是传统的古典诗学的目的所在。可是呢,想老干部体这样的创作,是这种古典诗词的宗风完全扭断了了,使它变成了最庸俗的东西,结果是直接增加了国家纸张的负担。

真正的诗人,是犹如屈原那样,或者像当代真正的“老干部”叶嘉莹先生那样,用诗词留下一个节日,一种怀念。而不是像有些老诗人,只会留下一片口水,一地鸡毛,一堆垃圾。这样的东西不批评,本身就是纵容。

2018,11,8,晚,闲谈

感谢大佬们赐阅。会勉力每天都写三两篇随感。欢迎关注、点赞、留言批评——虽然我是不会改的


刘愚愚


书法、美术和诗词都有老干部体。

老干部年老了甚至退下来了,闲情逸致,挥毫泼墨,吟诗作赋,让生活过得充实一点,无可厚非。

他们还努力活得闹热一点。

比如从县到市到省到“中国”层层有诗词学会,出刊物,搞活动,到某镇某村去歌颂先进,又如微信群天天刷满。

这是由物质享受的富足进入精神享受的追求,不是坏事。

但要防止形式主义。

一年到头,从元旦到春节到清明到端午到中秋到冬至到立春,填空式的写,大概没有多大意义。

文学最忌讳无病呻吟,乾隆写了四万多首,无一首具有文学价值。

最深刻的文学是人类疼痛的产物,不是空虚无聊没话找话。



大悔忆智冰


真正的格律诗词一定要按规则去写,姑且不论意境等创作水平如何,首先要合格合律,否则就不要说是格律诗词,就学写散文诗、新诗。其次,要想写好格律诗词,先要学会分清平仄,熟记韵律,掌握对仗等基本知识。然后多读古典诗词原著,领会其中意涵,“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在这个基础上再尝试写自己熟悉的、感受深东西,做到有感而发,避免假大空,远离老干体。


南山友87322769


我是老年人,也写老干体。谁蔑视嘲讽攻击老干体,我就同谁急。中国有两亿多老人。其中相当大一部分人都有文化。建国后培养的高级知识分子也不少。这些人退休以后,写作的,摄影的,唱歌跳舞的,无计其数,这是老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写作者中,有些人水平高些,可以送刊物发表。更多人水平一般般,就图个练脑,防老年痴呆,自娱自乐。他们不求名不求利,招谁惹谁了?干嘛讽刺打击?谁家没有老人?做子女的难道希望老人成天坐在家里看电视睡大觉?老人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乐呵呵地,健健康康地过日子,是老人的幸福,也是儿女的幸福。现在的老年人,绝大多数都过过苦日子,知道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百般珍惜。同时对党和国家抱有感恩之心。他们在自己的“老干体”中歌颂党,歌颂祖国,是他们的真情流露,却被人大量嘲讽,斥之为唱赞歌。告诉一些不懂事的年轻人,正告那些别有用心的人,我们就是要高唱赞歌,弘扬我们国家的正气!


直心1


这个老干部体嘛,我想也无可厚非哟!咱们就拿唐诗宋词来讲,所说古典诗词的平仄、对仗、押韵等大多以此为样板,当然比这更早时期的也有。

那么诗词为什么要讲平仄、押韵等呢?无非就是为了读起来或谱上曲唱起来悠扬顿错,此起被伏,朗朗上口吧?

任何事情,随着时间的发展都不会一层不变的,如果变得合理为什么不可以呢?

为什么有一些人不那么赞成老干部体呢?认为其不符合古人的平仄格律,是吧?那么,老干部体它只不过是将古人那个平仄秩序等做了调整而已,读起来也朗朗上口的啊,为什么不可以呢?

我记得鲁迅先生在评论诗词的格律时,似乎有这么一句话:“顺口就好!”

如果按着古代的那个样板严格地要求起来,一此现代的大人物写的诗词也不是每个字都符合那个平仄的,但谁敢说,谁又能说那不是前无古人的传世名篇呢?

说了这半天,有一点要注意,你写的老干部体,还有什么新韵最好不要标上什么七绝,七律等,有附庸风雅之嫌是吧?

若绝大多数附合,只有个别字不附合古代的平仄、标上七绝,七律等,是说的过去的。因为古人写的那些诗词,由于方言、地域,发音等因素的不同,有各别字也不尽附合那个样板的。


笔端蕴藏千点红


无论是作诗,写字,你都不应该把那些热爱艺术的老人家的作品称为老干部体。他们写诗写字,也是对艺术的追求。我对这些最美夕阳红的老人家的作品,只有拜读,从来不敢评论。别人写别人的,你写你的。写得不好,你别读,关你屁事!有的人不会写诗写字却对别人指手划脚扮专家,你屁都不是!你水平高,咋不见你被当世称为现代李白,现代王羲之?



鉴水渔翁


腾蛟翻大海。

云鹤戏松山。




洪洲清如许


老干部体指的是一些机关单位的老同志,在晚年退休之余自己进行创作活动的概括,包括诸多方面,单纯文学艺术角度来说,老干部大多是50-60年代从第一线上来,受当时文化政治的影响,形成了一种固有的思维定式,他们当中有些人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一些创作技巧也是源于后期自学,老干体有如下特点:

1、过于简单的颂扬,政治化的口号多。

2、多是一些生涩的辞掉堆积,没有新意,也没有意境。

3、多用空洞的词语,口语化如诗,雕凿的痕迹太浓。

4、为了创作而创作,不贴近老百姓的生活,附庸风雅。


许昌市诗词学会


先君鉴读:

欲悲闹鬼叫,我哭豺狼笑。

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

1976年作品

星容银厦,粼波倒塔,小桥倩影谁描画?

皓无暇,素无华,悄悄来去静无价。

只把春辉留天下,来无牵挂;去无牵挂。

(仍在世老干部作品)

大凡有点儿文化的人都会为这样的作品点个赞,至少也会被它满满的正能量所触动吧?遗憾的是它却是“老干部”众多诗词歌赋里的一部分……。

一,当今社会,发声是人的自由!更何况头条这样的平台……。批评同样也是自由的!但对所谓的“老干部”的界定却谬之千里了!因为,仍何时代都会留下它特有的烙印,这种烙印不仅仅只是在人们的记忆里,而更多的是反映在人们书写的各类文学作品中!试问!如果你刻意界定“老干部文风”并加以批驳,是不允许历史烙印的存在?还是反对真实历史或是硬生生地要改写历史呢?所以请不要放弃主流而仅凭老干部里个别人的劣迹一概而论!我说:如果那些退休老人的写作中没有“老干部风”那才叫奇怪事儿呢。

二,文学作品良莠不齐从古至今都是在正常,普遍的现象了,若评!就带着善意去批驳夲无可厚非。干嘛总是嘲讽!秽语相加呢?何况都是“老干部”,头条里有多少看都不能的写做你怎么不说话呀?无非是很多只写了七八首诗词就愿意在这样的平台上试试身手而已,纵然你酷论,打压他们又能如何呢?怎么不想想当他们人人都写到百首,千首的时候是个什么光景呢!况且依我看,就凭你对该话题的评述你还设有评价别人的资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