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四號發射成功,帶你回顧我國探月進程

嫦娥四號發射成功,帶你回顧我國探月進程

今天凌晨,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這是我國第二個月球著陸器和月球車,嫦娥四號進入地月轉移軌道後經過十天的飛行,最終實現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探測。也意味著我國的奔月計劃又邁出了一步。

近幾年來,我們關注到我們國家為了“奔月計劃”發射了一顆又一顆奔月衛星,那麼說起“奔月計劃”大家又對它瞭解多少呢?今天小編就給大家科普一下。

嫦娥四號發射成功,帶你回顧我國探月進程

2004年國務院正式批准繞月探測工程立項,中國正式開展月球探測,被命名為“嫦娥工程”,分為“繞”“落”“回”三個階段。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自主發射月球探測器的國家,實現了首次繞月飛行,完成了“三步走”中的“繞”,並獲得了我國首幅月面圖。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首次進入地月轉移軌道,獲取了世界首幅分辨率優於10米全月圖和分辨率1.3米的虹灣三維影像。

嫦娥四號發射成功,帶你回顧我國探月進程

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12月15日“嫦娥三號”著陸器與巡視器分離,我國首輛月球車“玉兔號”順利抵達月球表面,完成“三步走”中的第二步“落”;完成首幅月球地質剖面圖,首次證明月球沒有水。

由於著陸在月球背面的探測器受到月球自身的遮擋,無法實現與地球的數據傳輸,2018年5月21日我國發射了“鵲橋號”中繼衛星,擔當連接地球和月球之間的信史,6月15日“鵲橋號”成功進入地月拉格朗日L2點的暈軌道上,成為世界上首顆運行在該軌道上的衛星。

2018年12月8日“常娥四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