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憶流年3
這是關羽性格導致的,他本就是一個很孤傲的人,總覺得自己可以包打天下。有他在就沒有他搞不定的事,這也就導致了他的手下根本沒有可用的人才的後果。
反過來看這也恰恰證明關羽是個愛逞匹夫之勇的人,他做事總是憑藉一股熱血,不會把控全局,不會把眼光放遠,看待事物。
你看東吳的孫權是個人物吧,可是當孫權向關羽給自己的兒子求婚的時候,關羽竟然是大怒。我的女兒怎麼可能嫁給他的兒子的?
他竟然覺得人家的兒子配不上他的女人,你看這樣的人是不是很狂。
大家都知道關羽是因為發動了襄樊之戰,然後中了陸遜和呂蒙的計,吃了敗仗,丟了荊州,逃走麥城,並且丟掉性命的。
要知道關羽帶兵攻打襄樊的時候,關羽的大後方是有人留守的。
但是,為什麼關羽不在,呂蒙和陸遜僅僅是發動了一場偷襲戰,荊州就丟了呢?
這是因為關羽已經失去了軍心,他在打襄樊之戰的時候,讓荊州的將士給他運糧,但是,因為耽擱了時間。關羽發怒了,並且給留守荊州的人說。等我回去在找你們算賬。
你看,他把這句話給撂在了那裡,鎮守荊州的諸位將士能不害怕嗎?
正好陸遜和呂蒙來偷襲荊州了,他們索性就選擇了不抵抗直接投降東吳了。
所以說這一切結果都是關羽的狂傲造成的。他不會收攏人心,更不會培植部下。一到關鍵的時候,並沒有人真心的幫助他,這就是他們沒有合格副將的主要原因。
荊州一丟,關羽喪命,這都是關羽擅自發動襄樊之戰導致的。
我想發動襄樊之戰之前,關羽從來沒有考慮過會有這種結果吧。真的是丟了米,跑了雞的節奏呀。
可以說關羽什麼都好,對哥們講義氣,不貪戀榮華富貴,英勇無比,但是,就是因為他的性格,導致了他悲劇人生的結局。
我想關羽這種性格的形成,劉備和諸葛亮這些管理層應該脫不了關係。
就是這兩個人對他的寵愛以及縱容,養成了他這種孤傲自大的習慣。
我們僅說一個例子,加以說明。
馬超投靠劉備之後,關羽聽說了,他還聽說馬超是個人物,很能打。
這時候在荊州鎮守的關羽就給諸葛亮寫信說,我聽說馬超很厲害,想去和他比試一下,你覺得怎麼樣?
按理說諸葛亮應該批評他,你關羽是在為劉備鎮守荊州之地呀,那可是最為重要的事情。你怎麼能沒事就想逞匹夫之勇呢?
可是,諸葛亮並沒有這樣說。
他是順著關羽的脾氣說的,他回信給關羽說,馬超確實是個人才,驍勇善戰,但是和美髯公您比起來,還是差了點。
就這關羽才打消了和馬超一較高下的心思。你說,關羽的性格是不是他們這些高層順承導致的?
史學達人
來,那幾位說關羽手下沒大將,沒名將的同學起來,臉衝牆,都站好嘍。
讀書要仔細。關羽當時手下是有大將的,還是頂尖級的大將。而且關羽也正是留下了這員頂尖的大將留守後方,防備東吳。這員大將叫:于禁。
當然,我說的是正史,不是三國演義。
我們這些趙括都知道要保證後方的安全,關羽作為百戰名將怎麼可能犯這種低級的錯誤呢?他在發動襄樊戰役的時候,在後方留下了于禁。
至於于禁是怎樣來到關羽陣營的,我們也都知道,是水淹七軍,其實就是于禁的部隊被洪水圍困,沒辦法,投降了關羽。估計有人會不服了,于禁這不是降將嗎?問題是在那個年代,降將根本不算什麼。張郃、張遼、高順、黃忠、甘寧......都是降將,劉備更是大降特降,關羽自身也是降過的。都是在為自己找出路,談不上什麼節操。而那個時代也是唯才是舉,你有能耐就不怕找不到老闆,大家都是不遺餘力的招攬人才。所以,關羽用於禁這樣一個降將並沒有什麼不妥。而於禁的能力也是有目共睹的,讓他防禦東吳,還是個非常合理的選擇。
當初關羽給曹操打工,跟于禁是有交情的。估計于禁投降關羽,心理壓力也不是很大,大家都是老同事。而投降之後,關羽和于禁應該是非常融洽的,于禁獲得了關羽的極大信任。如果當初關羽手下沒有于禁這樣的名將,估計他是不會留下空虛的後方,去打襄樊的。
但問題還偏偏出在於禁身上,當東吳打過來的時候,他又投降了。如果他在荊州拼死抵抗東吳,應該是能擋住的,關羽也不至於落得兵敗身死。
于禁之所以背叛關羽,主要原因應該是他判斷關羽沒有前途,這是一個不值得追隨的老闆。這在三國年代是正常現象,甚至往前推到東周列國都是正常的,不涉及人品問題。我們現在打工發現公司沒前途也肯定會準備跳槽的。都是謀個前程。
于禁的背叛也不排除關羽的臉色太不好看,老關家的這碗飯吃的不爽。于禁作為降將,怎麼都是需要謙卑一些的,而關二爺的脾氣也是狂傲的要上天。兩人在交流的過程中,于禁難免留下心理陰影,就像糜竺傅士仁一樣。
所以,當東吳打過來的時候,于禁果斷放棄抵抗,並輾轉回到老東家曹操那裡。
讀書,要仔細。
何老師精武
不是劉備和諸葛亮先後入川的時候,沒有給關羽留下副手,而是當時蜀漢的人才儲備本身就不足,能留給關羽的就只有糜芳、傅士仁、廖立、廖化、關平這些人了。
赤壁之戰後,劉備佔據荊州,就拜關羽為蕩寇將軍、襄陽太守,駐紮在江北,也就是和曹操對抗的第一線。
劉備入川的時候,只帶了龐統、魏延、劉封等人,都是劉備集團的年輕將領,創業元老級別的關羽、張飛、趙雲以及當時劉備最信任的下屬諸葛亮,都受命留守荊州。其中,駐守公安的就是諸葛亮等人,而關羽仍然在江北,也就是江陵,還是防禦曹操勢力的第一線。
劉備入川進軍不利,派人到荊州,要求後方荊州繼續抽調主力大舉進攻益州,於是諸葛亮和張飛分別率軍走水路和陸路金軍益州,關羽受命留守荊州。但這時候,關羽仍然主要駐紮在江北的將領,而江南的公安則是劉備佔領的荊州的軍政中心。
在諸葛亮和張飛、趙雲等人入川之後,先攻佔益州,接著就是進取漢中,然後又是和曹操在漢中進行了長達三年的漢中之戰。這個時期,劉備的軍事重心都在漢中方向,手下的主要將領中,除了關羽留守荊州,諸葛亮奉命留守成都,張飛、馬超、魏延、法正、劉封等人都在漢中參加漢中之戰,自然騰不出人手去荊州。
漢中之戰結束後,劉備就在漢中稱漢中王,並進封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也就是有專征伐和誅殺荊州地區文武官員的權力。同時,劉備調整了手下文武官員的配置,張飛駐守閬中,讓魏延鎮守漢中,讓劉封沿漢水道進攻上庸,同時荊州方向也派出孟達配合劉封,一舉攻佔了上庸。馬超、趙雲等人也都分別有其它任務,劉備仍然騰不出更多的人手去協助關羽鎮守荊州。
再來看留給關羽的下屬們。
糜芳是糜竺的弟弟。糜竺是徐州地方豪強,在陶謙死後,奉陶謙遺命到當時劉備駐紮的小沛,迎接劉備入主徐州,這就說明,他是很看好劉備的前途的。後來劉備收留了呂布,結果呂布趁虛襲佔了徐州,劉備被迫逃往廣陵海西,這也是劉備當時比較困難的時期。就在這個時候,糜竺不僅沒有背叛劉備,反而向劉備獻上了自己的妹妹,也就是劉禪的母親糜夫人。
劉備後來沒有辦法,投靠曹操,曹操也很器重糜竺,曾經表薦糜竺為嬴郡太守,同時推薦糜竺的弟弟糜芳為彭城相,這顯然是希望能夠拉攏和分化劉備集團。但糜竺和糜芳不為所動,而是選擇了放棄曹操送上的官位,跟著劉備顛沛流離,四處奔走。劉備平定益州後,拜糜竺為安漢將軍,班在軍師將軍之右,而當時的軍師將軍就是諸葛亮。也就是說,他在劉備集團的地位甚至比諸葛亮還高。
也就是說,糜竺和糜芳不僅是劉備的大舅子,是劉禪的舅舅,而且和劉備算是患難之交,在劉備最為困難的時期都毅然選擇了拋家舍業的追隨劉備,劉備對他們的信任自然是毋庸置疑的。而關羽董督荊州軍事的時候,糜芳的官職恰恰是南郡太守,駐紮在公安,負責為關羽的北伐提供後勤補給。
廖立的名氣就更大了。劉備領荊州牧的時候,廖立就被闢為從事,不久後又擢升為長沙太守,當時他還不到三十歲。而這時候劉備的荊州牧實際上只有五個郡,也就是長沙、零陵、桂陽、武陵和南郡。劉備入川后,諸葛亮在寫給孫權的信中對廖立也是高度表揚,把他和龐統並稱,稱讚廖立說:“龐統、廖立,楚之良才,當贊興世業者也。”
呂蒙偷襲南三郡的時候,廖立逃走,進入益州,劉備不但沒有追究責任,而且任命為巴郡太守,繼續委以重任。到劉備稱漢中王之後,廖立就被劉備徵為侍中,成為劉備的近臣,可見廖立在劉備心目中的地位。劉備死後,劉禪繼位,廖立甚至自認為以他的才幹,應該給諸葛亮當副手才合適,到處發牢騷,諸葛亮才將他廢黜為平民,徙居汶山郡。
這就是說,從劉備的角度看,他當時留給關羽的基本班底並不算差,尤其是擔當重任的糜芳,更是他特別信任的人。如果在呂蒙偷襲荊州時,糜芳、傅士仁沒有投降,而是選擇據城自守,或者是一邊抵抗,一邊撤退,尋找據點,和關羽匯合,也仍然不是全敗之局。但劉備沒想到的是,糜芳在傅士仁的勸說下,直接投降了孫權,關羽也失去了歸路,從而被俘殺。
《大路朝天:中國道路與中國革命》
出版:中信出版社2018年3月
蕭武
古往今來,凡有戰事,軍隊的後方作為前線的支柱,其重要性想必大家都很清楚。想關羽絕非有勇無謀之人,當年也必然不可能貿然進軍北伐,至少後方大本營得有個值得信賴的人鎮守,關羽才敢發動“襄樊之戰”。那麼這個鎮守後方的人是誰呢?正是時任南郡太守,後來投降孫吳的糜芳!當年糜芳,傅士仁因降吳,也留下了千年的罵名。不過話又說回來,這個糜芳真有我們所想的那麼不堪嗎?其實不然,明代著名思想家李贄曾做出過一個很公正的評價:
“傅士仁真反也,罪不容誅。若糜芳,跡雖與士仁同,其實情有可原。勿以形跡相同而遂一律罪之也。”
關羽北伐沒有合格副將留守後方這個說法顯然太過於片面,這在戰略上也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可以說糜芳確實是值得關羽信賴的一位留守後方的人選,為什麼呢?
因為在關羽眼裡,糜芳對蜀漢絕對忠誠,且糜芳有謀略,那麼為何後來糜芳會不戰而降呢?下面我一一和大家進行解答。
關羽不會質疑糜芳的忠誠
像留守後方這種大任,考慮的第一因素便是留守將領的忠誠度,像曹操出征時,往往留守後方的大任便是交付給了荀彧與夏侯惇,因為他們足夠忠誠啊!
時糜芳也是一樣,首先糜芳與其兄糜竺早在劉備入徐州時就放棄曹操的徵召而投奔劉備,當時兄弟二人可是當地有名的富商啊,據記載是“僕役上萬,財產極為豐厚。”,而當時劉備並沒有什麼實力,可以說劉備最初起家,就是得益於糜竺,糜芳兄弟。後來劉備多次落難,這兄弟二人也是舍家跟隨,不離不棄。其次,糜芳和劉備有親,糜芳的妹妹是劉備的夫人,糜芳是劉備的舅哥。試問還有什麼能讓關羽懷疑糜芳的忠誠?
糜芳有才能
糜芳這人確實有才能,為什麼這麼說呢?
其一:建安元年(196年),劉備兵敗投靠曹操時,糜芳曾被曹操上表薦為彭城相。為何曹操獨獨看中了糜芳呢?不是沒有道理的,其兄糜竺怎麼就沒被看中呢!
其二:劉備將南郡太守之職給予了糜芳,這個位置重要嗎?時周瑜,呂蒙等人皆擔任過南郡太守!
所以說糜芳確實有才能。
糜芳投降的原因
明代思想家李贄說道“情有可原”,在我看來主要有三點:
其一,糜芳與關羽有嫌隙,關羽雖相信糜芳的忠誠,但他的內心是瞧不起糜芳這種人的。我們知道關羽是“親士卒而驕於士大夫”,這點和張飛截然相反。而糜芳出身富貴,故關羽和他一直處的不怎麼和諧,在北伐時,曾因糜芳督辦糧草不利,還發過一句狠話:
“還當治之”
就是“回來後再收拾你”的意思。其實以糜芳的身份,倒也不懼關羽,劉備最多將兩人分開罷了!當然,這也是促成糜芳投降的原因,但不是關鍵。
其二,傅士仁率先投降。這一點很重要了,糜芳一開始是堅守的,但在傅士仁投降後,城內軍心不穩,加之呂蒙兵臨城下,糜芳最終選擇了投降。
其三,後方守軍不多。這也是非常關鍵的一點,據《三國志》記載:
“遂稱病篤,權乃露檄召蒙還, 陰與圖計。羽果信之,稍撤兵以赴樊。”
當年呂蒙襲取荊州前,曾裝病,使得關羽對東吳掉以輕心,將原本佈置在後方防備東吳的大量兵力調到前線攻打樊城了,所以使得後方空虛,給了呂蒙可乘之機。
所以糜芳之降,也在情理之中,關羽之敗,實其命也!
“品歷史人文,悟真理人生。”專注歷史文化的探索,我是靈魂的感觸!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的頭條號哦!
靈魂的感觸
關羽早在過五關斬六將前就被曹操表奏為“漢壽亭侯”,是蜀漢陣營中第一個被封為侯爵的人。劉備入川前,委任關羽擔任襄陽太守,都督荊州事務。進位漢中王后,加封關羽為前將軍。
眾所周知,劉備入川前帶走了劉備集團的大部分主力,他派遣關羽鎮守荊州,主要目的是守衛本土。劉備將諸葛亮、趙雲、張飛、魏延、黃忠等主力帶走主要是攻城略地,增強實力。劉備離開荊州前,諸葛亮已經與關羽商定好荊州的對外方針——東和孫吳,北伐曹操。只要能夠與孫吳鞏固聯盟,關羽與東吳的兵力是足以抵擋曹魏的荊州守軍。然而事實上,關羽違背劉備軍令,擅自與東吳交惡,並大舉進攻曹魏,致使後方兵力空虛。
劉備之所以委任關羽守衛荊州,在於關羽本身就是統帥之才,在幾十年的兵馬生涯中他為劉備集團立下赫赫戰功,深受劉備信任。
實際上劉備離開荊州時給關羽配置的副手並非低手,反而屬於高配,他將自己的小舅子糜芳、部曲傅士仁安排輔助關羽,同時安排荊州本土人傑白眉馬良在政治上參謀,此外關羽嫡系關平、廖化、潘浚也駐紮荊州,王甫、趙累等善於治理地方的政治人才也留守荊州。荊州之外,劉備義子劉封鎮守上庸,與關羽互為犄角。
可以說,只要關羽遵從劉備集團的基本方針,在這種配置的人才輔佐下一定能夠長守荊州,並在適當時機為劉備集團開疆擴土。
然而令人感到可惜的是,關羽專橫獨斷,政治上不聽馬良、趙累等人的諫言,軍事上冒進導致後方空虛,此外還在戰時惹惱糜芳等人,使得局面不可收拾。
春秋史社
沒有合適的將領。
劉備攻打西川,趙雲張飛魏延黃忠都在前線,諸葛亮龐統等文官也都在徵西川的路上。當時誰也沒想到劉備在西川能打得這樣漂亮,曹操這樣的人物,居然在漢中認慫。曹操的嫡系部隊夏侯淵又被老將黃忠給腰斬,這極大鼓舞了關羽的士氣,關羽是個有情有義的人,也從來不認輸的。此時劉備在前方如火如荼,關羽自然也想著立大功,然後覺得這樣才能對得起劉備,覺得兩下夾擊,曹操肯定吃不消。
關羽心裡只有曹操,不過他忽視了孫權,這個比自己小的很多的年輕人,一點不比曹操好對付。劉備在益州一路勢如破竹,關羽水淹七軍,這讓孫權很恐懼,於是開始部署手下,對關羽後方下手。
關羽手下沒有能人,劉備給他留下的也只有糜芳、傅士仁、廖立、廖化、關平這些人了。可惜的是關羽和諸葛亮一樣,都不善於發現自己手下有本事的人,事實上一個叫潘睿的就是有本事的,後來投降了孫權,成為孫權手下的大將,並與之結為親家。在東吳呂壹亂政時,力勸孫權,誅殺呂壹。並被孫權稱為“誠摯君子”。不過糜芳、傅士仁,還有劉封孟達這些人註定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後來投降了東吳,或者對關羽視而不見,終於讓關羽敗走了麥城,最後身首異處,讓人痛心。
李治亞文史博客
其實從表面上看,糜芳算得上能留守後方的合格副將,忠誠度也不會有問題,但誰也想不到糜芳竟然會投降東吳。
(糜芳)
糜竺糜芳兄弟原是徐州的富商,家資億萬,僮僕上萬。劉備在徐州呂布偷襲,喪失大部分實力時,糜家兄弟將妹妹嫁給劉備,陪嫁的僮僕就有兩千人,更有無數財貨。糜家兄弟對劉備可謂有大恩。
其後劉備幾次敗光家底,糜家兄弟舍家跟隨,不離不棄。曹操曾經上表薦麋竺為嬴郡太守,麋芳為彭城國相,拉攏糜家兄弟,糜家兄弟都沒有接受,繼續跟隨劉備。
糜家兄弟對劉備的忠誠,在糜芳投降東吳前,不會有任何人質疑。糜家兄弟為了劉備付出了太多,怎麼看都不會是有可能背叛劉備的人。
糜家兄弟之中,糜芳能力較強。劉備對糜竺只寵以高位、待之上賓之禮,但沒有給予糜竺實際的重大權力,而給予糜芳南郡太守的重要職位。劉備識人用人能力還是公認的不錯,可以看出糜芳還是有一定能力,不是草包。投降東吳後,糜芳也曾經領兵作戰過。
(糜竺)
在糜芳投降東吳前,表面看起來的確是合適的留守關羽後方人選,絕對忠誠不會背叛劉備,自身也有一定能力。
芳、仁供給軍資,不悉相救。羽言“還當治之”一般把糜芳背叛的原因說成是糜芳和傅士仁供給軍資不利,關羽表示回來後收拾你們。但以糜芳的地位,關羽也無權將其殺掉,不會有生命危險,最多官司打到劉備那裡。而以劉備和糜芳的關係,頂多不過讓糜芳換個地方任職就是。糜芳懼怕關羽處罰而投降東吳同樣說不通。
(關羽)
即使現在,其實也找不到糜芳投降東吳符合邏輯的合適理由,可能只有糜芳自己才知道其為啥會投降東吳,造成劉備失去荊州關羽喪命的後果。
仁勇校尉
三國時代,已不再是單兵做戰的時代,個人英雄已被兵法戰陣兵團作戰取代,所以做為一個合格的將領,並不是看你武藝怎麼樣,而是看你的治軍方法,統兵謀略,而這種將領在三國時代是奇缺的,尤其是劉備一方,表現的更為嚴重。
縱觀關羽時期,劉備身邊五虎將除了趙雲差點,其它的還都可以,但蜀國用兵之地太多,關羽鎮守荊州,黃鐘老矣,趙雲無大兵團作戰經驗,單兵做保鏢還行,統兵差點,張飛屯兵閬中,做為機動力量,漢中也只能讓魏延鎮守。
所以劉備在蜀自顧不暇,根本沒有多餘的將才給關羽,只能是周倉,廖化,關平,劉封,糜芳,傅士仁這些半吊子將軍,由此可看出關羽在荊州有多難。
對於人才高度缺乏的蜀國,給關羽的人才配置也只能這樣了,這也是關羽襄樊之戰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
不論在什麼年代,人才都是最重要的,得人才者得天下,劉備多些象關羽這樣的人,也不至於夷陵之戰被陸遜敗得那麼慘,雖然關羽有點剛愎自用,但瑕不掩瑜,英雄就是英雄,雖然麥城身敗,但也千古美名。
漫談千年風雲變幻
答 | 江隱龍
關羽手下的確沒有名將,但“關羽手下沒有合格的副將留守後方最終導致其丟失荊州”卻是一個偽命題。失荊州不在於守將無能,而在於關羽驕橫跋扈,硬生生把守將逼反了。
守城與攻城不同。《孫子兵法》雲“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戰爭對防守一方指揮官的要求,相對於進攻方是低很多的,尤其是在防守方還有堅城足以依託的情況下。
關羽北伐時守荊州的兩個主要將領是糜芳與傅士仁,糜芳是南郡太守,而傅士仁駐兵公安。荊州一帶,南郡城堅池深,赤壁之戰後周瑜以一代名將之威,挾大勝之師,又兼有甘寧、張飛等猛將相助,也花了整整一年才攻克,南郡之易守難攻可見一斑。而公安其實就是油江口,是荊州的地理要塞,經過劉備多數經營,根基極深。這兩處,只要派上兩位資質一般的將領來守,並與關羽作好配合,呂蒙想要攻下是非常難的。
那糜芳與傅士仁算不算得上的一般的將領呢?傅士仁史料記載輕較少,這裡只說糜芳。糜芳不敢說是名將,但自劉備得徐州之後糜芳一直跟隨劉備轉戰南北,至少也是個作戰經驗頗為豐富的將領了。另外,糜芳的妹妹便是劉備的糜夫人,也就是說糜芳是“皇親國戚”,於公於私都沒有背叛劉備的動機。讓糜芳守荊州,至少忠誠度不用擔心。劉備任糜芳為南郡太守,自然也是出於對其的絕對信任。
結果呢?關羽在平時就對這兩個人極為不待見。《三國志》中雲:“南郡太守糜芳在江陵,將軍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輕己。”這說明關羽作為荊州主將,對這兩位仁兄的態度絕好不到哪去。關羽北伐時,二人因為軍務被關羽責罵,關羽出征前留了這麼一句話:“還當治之。”也就是“等我回來再收拾你們”的意思。這還得了?糜芳與傅士仁這兩個難兄難弟想了想,乾脆投降孫權得了。
所以,關羽失荊州,真的不是因為手下沒有合格的副將留守後方,而是他自己不得人心。如果糜芳與傅士仁能與關羽同心同德,兩個人就算再不會帶兵,只要堅守城池坐等關羽回防也就可以了,呂蒙如何偷襲得了荊州?
所以也別說關羽的手下慫了,該關羽背的鍋,還是要關羽本人來背——一個人能把主公的大舅哥逼反,那也真是本事啊。
隱語
我用事實評關羽。首先說關羽卻有統兵之才,在三國武將中是數一數二的,這是唯一的優點。可是缺點太多,一:關羽個人武力平常,曾被曹操活捉,一個有頂級武力的人絕對可以衝出來,趙雲漢水救黃忠,張遼合肥衝殺孫權就是個典型例子。二:沒大局觀,不與孫權聯姻來化解兩國之間的矛盾。三:一介武夫無口德,侮辱一方霸主孫權,埋下禍根。四:不團結內部,侮辱黃忠藐視馬超。五:無組織無紀律,私自發兵樊城。六:狂妄自大,輕視諸葛亮等一幫文臣。七:並非十分忠劉備,和曹操掙張繡的嬸子,對曹操有怨言。當時關羽與劉備失散,如果劉備死了,必定會投靠曹操,這點張飛比關羽忠。八:政治幼兒,不懂聯吳抗曹的外交政策。九:用人失察,錯用糜芳傅士仁等軟骨頭。十:無遠見,抽走荊州精銳部隊,使荊州門戶大開,讓孫吳有機可乘。由於關羽的一切行為與錯誤引起連鎖反應,張飛遇害,劉備發兵東吳被火燒連營,導致劉備集團人才盡失,使蜀漢在三國地位一落千丈。